被外國網友稱為「像科幻小說」的中國港口,長這樣!

2021-02-15 中國聯通

世界第七大港口的貨櫃碼頭「沒有一個工人」,看呆外國網友,還被他們紛紛點讚,這是什麼神操作?

6月27日,YouTube博主Richard Aguilar發布了一條題為「China Innovation! Watch How China’s Biggest Automated Container Terminals Operate Automatically」的視頻,看呆了一眾外國網友,大家紛紛感嘆:

這一切看上去就像是科幻小說,但是又真切發生在我們身邊。真是太神奇了!

太神奇了,在這個世紀,中國正在引領世界!

這才是我理解的進步!

感謝這些5G應用,請繼續努力!

太贊了!

那麼,是多麼智能的港口能讓外國網友們如此誇讚呢?先跟著小通通看看這位博主的視頻片段:

「Hey,你們聽說過自動化貨櫃碼頭嗎?那是只有在中國才能看到的碼頭喲!青島港貨櫃碼頭是亞洲第一個由5G網絡支持的完全遠程操控港口,其裝載速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平均每個吊車每小時可以處理39.74個貨櫃,完全運作的青島港口在9小時內可以處理1800個貨櫃!!」

「不同於傳統港口,青島港是完全自動化的,在這裡你看不到任何一位工人。」

「5G網絡技術的提升帶來了超低的網絡延遲、超大的帶寬與海量的存儲能力,5G網絡的應用也大幅降低了運行成本,並使工作效率有了卓越的進步。」

「港口可以在夜晚工作,甚至是完全的黑夜,這都歸功於名為『超級腦』的技術。」(「超級腦」是由多個伺服器組成的大型運算系統,這需要堅實的網絡環境,聯通5G網絡使這一切得以實現。)

青島港是世界第一個5G智慧全自動碼頭,運用聯通5G全智能系統,實現自動化作業,成為世界上卸貨速度最快的碼頭。厲害嗎?怪不得外國網友讚不絕口!

再來看看中央電視臺今年二月的報導:

藉助中國聯通5G網絡和自研設備遠程控制工業PLC,實現了通過無線網絡抓取和運輸貨櫃,滿足了毫秒級時延的工業控制要求以及大於30路1080P高清攝像頭的視頻傳輸,可以將遠程操控、高清視頻輔助控制以及複雜環境監控用於傳統碼頭實現無線化改造和無人化改造。這是全球首例基於5G網絡覆蓋,在實際港口生產環境下成功實施的遠程吊車操作實踐。

一起看看令人自豪的青島港:

一起為中國的發展點讚吧!

福利仍在繼續!

規矩不變,

轉發分享到朋友圈的小夥伴

將截圖發送到後臺,

小通通抽十位各送愛奇藝月卡一張!

本周在微信頭條文章的文末

公布獲獎名單~

相關焦點

  • 當中國拍好科幻電影 世界驚嘆:外國網友花一天畫吳京側顏
    這兩部票房口碑雙豐收的電影改變了好萊塢式科幻的既有審美,用中國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看待世界和未來,成為中國科幻電影方興未艾的「最佳註腳」。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一部硬科幻電影、一部科幻喜劇片能同期上映,體現了中國電影製作預算正不斷增加,並且有信心駕馭好這種被好萊塢壟斷的電影題材。「我希望自己的電影能在海外收穫好評,也期盼更多科幻電影能夠走出國門,讓外國觀眾看到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國家所講述的科幻故事。」《流浪地球》導演郭帆表示。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這兩年,公司進行的IP預熱運營讓王晉康覺得效果還都不錯,比如把小說《巨人》改變成漫畫,把《追殺K外星人》改成有聲讀物,還有找合作方拍網劇。他覺得可以就這樣往下走。80後科幻小說作者陳楸帆也明顯感覺到,春節之後,業界從去年的觀望情緒裡走出來。他談過的很多版權項目,也有海外合作,基本都在往前推進,「因為你不知道哪個會出來,只能都嘗試看看,畢竟影視是需要時間的,周期很長。」
  • 《科幻世界》姚海軍: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說竟然寫了這些
    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中國科幻的五個瞬間」,「瞬間」這個詞可能不太準確,但是可能大家看過科幻小說的都知道,科幻常常描述的都是大尺度的事件,空間非常遼遠,在時間上的尺度也是一樣,百年一瞬,實際上像我講的這個中國科幻史的五個片段,最長的也就二十幾年,和這樣的大尺度相比,其實連一瞬都算不上。第一個瞬間是清末民初,中國科幻的萌生。
  • 中國科幻小說極簡史
    但是科幻在中國的產生,還需要等待19 世紀後半葉的西學東漸。是西方科學文化的湧入,導致了中國科幻文學的蓬勃產生。晚清:中國科幻文學的起源據目前資料顯示,在中國最先開始大力倡導科幻小說的兩位作家,竟然是梁啓超和周樹人(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魯迅)。
  • 劉慈欣再獲國際科幻大獎,卻對當今科幻小說很失望
    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但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想做科幻作家並沒有那麼容易:後來我發現,周圍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像科幻小說了。這種進程還在飛快地加速,未來像盛夏的大雨,在我們還不及撐開傘時就撲面而來。同時我也沮喪地發現,當科幻變為現實時,沒人會感到神奇,它們很快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 中國火星題材科幻小說選集《中國火星紀事》正式出版
    馬斯克在Twitter上這樣寫道。這種壯舉頓時引得無數網友紛紛感嘆:「這是要移民火星啊!地球已經留不住馬斯克了,火星才是他的最終歸宿!」馬斯克是鐵桿科幻迷。火星與科幻文化密不可分的聯繫,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自從有了科幻小說,火星很快就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偉大行星。
  • 《流浪地球》帶起科幻風潮,本土科幻小說的春天來了
    那麼,由其帶出的關於中國科幻小說現狀的話題,則對於本土科幻小說的未來發展更具意義。人們開始思考,怎樣的科幻佳作才是屬於中國的「藏有未來答案」的科幻佳作。在劉慈欣口中,中國本就是科幻作品最好的背景,他曾說過:「當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正快速推進,已成為全世界最具『未來感』的國家,這是中國科幻文學成長的肥沃土壤。」
  • 劉慈欣談科幻小說:末日題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中新網9月16日電 北京時間8月23日,被稱為科幻文學諾貝爾的「雨果獎」在美國頒出,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作品《三體》獲獎,創造了中國科幻文學的一個記錄近日,劉慈欣做客中新網訪談節目,暢談了《三體》的創作過程,並分享了他對科幻小說的理解。  寫好科幻小說的關鍵是有科幻思維方式  劉慈欣在訪談中表示,之所以走上科幻寫作的道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科幻閱讀愛好者。在他看來,科幻小說是一個類型很豐富的文學題材,很難一概而論。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兩天前(北京時間8月12日),第75屆雨果獎在世界科幻大會上揭曉結果,美國黑人女作家N.K.傑米辛的《方尖碑之門》》摘得最受關注的長篇小說獎。世界文壇的目光再度轉向科幻文學。2015年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6年中國作家郝景芳以《北京摺疊》獲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這些殊榮讓中國科幻迷頗為興奮。
  • 科幻迷的福音到!中國首篇原創科幻小說、劉慈欣手稿 都藏在這家...
    著名科普作家和翻譯家、中國最高科普圖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卞毓麟,委託朋友捐贈了他於1980年翻譯阿西莫夫科普名著《走向宇宙盡頭》的手稿,以及科普大師卡爾薩根著名的電視系列片《宇宙》分鏡頭腳本現存中譯稿本。科幻雜誌1904年被科幻迷們稱之為中國原創科幻小說的元年。
  • 啟蒙視野下的中國科幻小說發展流變
    經過簡要梳理,不難發現,雖然中國科幻小說啟蒙的目標、內容和對象,在不同的時期,根據不同的時代需求和意識形態需要各有差異,但以國家民族利益為根本的定位從未變動。這樣的啟蒙定位,給20世紀的中國科幻小說創作造成的最大問題,是科學在小說中作為啟蒙工具的存在。不管是強盛中國的烏託邦想像,還是漫遊太空的知識講解,抑或正邪交鋒中的武器較量,科學都不過是實現強國目標的工具。
  • 中國科幻小說創作中的科普問題
    這種情況在新時期伊始有了明顯改善,原因在於汲取了蘇聯以及歐美科幻小說中的偵探懸疑敘事手法。使用這一手法的佼佼者,是葉永烈。他將阿西莫夫的偵探科幻,還有英國柯南道爾、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等國外推理小說的創作技巧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 《三體》紅到歐美 劉慈欣:科幻小說是可以共同交流的
    原標題:中國科幻小說紅到歐美導讀:劉慈欣被不少讀者和科幻作家親切地稱為「大劉」,當然更多的科幻迷們是帶著幾乎崇敬的心情將劉慈欣稱為「中國科幻教父」。劉慈欣被不少讀者和科幻作家親切地稱為「大劉」,當然更多的科幻迷們是帶著幾乎崇敬的心情將劉慈欣稱為「中國科幻教父」。英文版出版後劉慈欣收到不少歐美當代科幻作家的反饋,「幾乎都是正面的評價」,這讓他很開心,「科幻小說表達的東西是全世界都可以共同交流的。」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小時候總有很多問題想問,媽媽會讓我們去讀《十萬個為什麼》,再大一些,讀到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世界》和《魯賓遜漂流記》,會被裡面敘述的豐富的幻想和神奇的世界深深吸引,科幻的種子就這樣在新一代少年心中扎了根。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科幻小說將是「未來學初級課程」的必讀書目。這並不是說,我們所處的這個科幻世界是科幻作家們想要看到的那個世界。有時,像雷·布拉德伯裡那樣的作家,他們的目的並非預示未來,而是阻止未來。在其生動表現力面前,科幻小說為世人所熟知的預言能力則變得黯然失色。假如事實的確如此,科幻小說理應被視為科幻世界的文學。那個快樂無比的時代尚未來臨(這是我寫於1975年的話),但這偉大的一天必將到來。那個快樂時代也許已經到來,但人們發現,正如那些科技天堂一樣,這是一個長了蟲的蘋果。
  • 梁建章直播之餘還寫了本科幻小說 網友:這是在布局火星旅行?
    直播之餘,梁建章還寫了首部人口科幻寓言《永生之後》。「這是一部理工男腦洞大開寫的科幻小說。」直播間內,梁建章這樣評價自己的新書。梁建章首部人口科幻寓言《永生之後》在線發售宇宙有11維 而梁建章有「第4人格」本月的熱詞是「奔向火星」,於是就有網友在直播間發問:「梁建章這是在布局火星旅行?」7月29日,近百萬人在線圍觀梁建章新書發布會。直播間內,梁建章首次披露科幻小說創作心路。
  • 末日題材科幻小說:在世界的毀滅中見到生成—新聞—科學網
    霍金的一番話,很像一部末世小說的故事梗概。內容無非是:從天地大衝撞,到地球反擊戰;從末日崩塌,到磁極倒轉;從侏羅紀世界,到太空異形;從哥斯拉怪獸到環太平洋的機器戰士等。 科幻小說中末日題材長盛不衰,甚至許多末世電影大片背後都有一本極佳的暢銷小說。如災難大片《末日危途》的原著小說《路》。
  • 從科幻小說中了解下語言學吧
    特德·姜至今創作了14部短篇小說和一部中篇小說,他把自己稱為「間歇性作家」:「我不想因為謀生而強迫自己去寫小說,現在非常開心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寫短篇。」特德·姜的這些短篇卻為他贏得了一長串的科幻獎項。包括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在內,他至今贏得了27個科幻獎項的認可。本可以有第28個,當年他覺得小說《賞心悅目》是趕稿之作,謝絕了雨果獎的提名。
  • 外國網友是怎麼評價《三體》的?
    喬老爺子,也就是《冰與火之歌》的原作者喬治馬丁,在讀到小說《三體》時如此說道。不得不說,自從老劉的《三體》英文版面世以來,在國外就收穫了不少粉絲,他們對有人竟還能這樣寫科幻小說驚嘆萬分。下面便是他們在亞馬遜圖書推薦榜上的評價。
  • 中國玄幻小說幫老外成功戒毒!網友:你是染上新毒癮了
    美國小夥卡扎德 卡扎德說: 「過去我回家後只想著吸毒,現在我回家後滿腦子想的都是中國小說,它們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但至少不會傷害身體。」 中國網友看到這條新聞反響熱烈,遙想當年,自己也是這樣沉溺網文的…… 「白天上學兩眼青黑,晚上被窩裡打開小說兩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