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華中農業大學 陳昌福、武漢科研時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周鑫軍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導,由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人體肺結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M.tuberculosis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常見,但是,該致病菌也可以侵染人體全身各種器官。
M.tuberculosis是1882年由德國細菌學家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發現並證明其為人類肺結核病的病原菌的。健康人體在感染M.tuberculosis後不一定都會發病,只有當機體的抵抗力降低或細胞介導的變態反應增高時,才可能出現肺結核病的各種臨床症狀。肺結核病也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古老的疾病,至今為止仍然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分布與流行,排菌者為其重要的傳染源。M.tuberculosis是細菌感染性疾病致死的首位原因致病菌。
為了有效地防控全球的肺結核病,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向全世界所有國家推薦了防控肺結核病的「DOTS(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 shortcourse,直接督導短程化療)」策略。自1995年開始,經過在全球範圍內的幾十年實踐結果證明,DOTS策略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對肺結核病診治和管理的最有效措施。
2014年,有我國學者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了題為「Tuberculosis prevalence in China,1990-2010;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national survey data.」的文章,文章以我國實施DOTS策略的巨大成效為例,展現了我國提前5年實現聯合國肺結核病千年發展目標(即到2015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人群肺結核患病率下降一半)的巨大成績。據文章中展示的數據,在1990~2010年間,我國全國塗陽肺結核患病率(傳染性最強的結核病患病率)從170/10萬下降到了59/10萬,20年間的肺結核病患病率下降了65.0%。我國肺結核病控制20年間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效,就是與在我國廣泛地實施了DOTS策略是密不可分的。而DOTS策略在我國推廣能獲得巨大成功,文章認為主要是取決於如下三個重要因素。
一是政府的重視和加強了足夠的財力和物力的投入。我國政府對肺結核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視,將肺結核病列為我國重大傳染病之一。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率先實施了全球最大的DOTS策略項目,其覆蓋地區也逐漸擴大。文章中的數據顯示,DOTS策略項目覆蓋地區1990~2000期間肺結核病患病率明顯下降,而未覆蓋DOTS策略項目地區肺結核病患病率在此期間幾乎沒有下降,證實了DOTS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被WHO譽為全球所有國家學習的榜樣。
我國國務院於2001年頒發了《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01~2010年》規劃,中央政府逐年加大財力和物力的投入,10年間中央財政累計投入了31億元,主要用於肺結核患者免費檢查、治療和管理。同期,地方政府財政也累計投入了28億元,國際項目累計支持我國實施DOTS策略項目的經費達23億元。正是由於有了大量經費的投入,保證了我國肺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能力的提高以及防控系統的正常運轉。
二是採取了明確而適宜的肺結核病防控技術策略。根據WHO推薦的DOTS策略,積極探索適宜我國國情的結核病防控技術策略。重點實施「治療即預防的策略」,通過早期發現和治癒患者來控制傳染源,實施結核病免費診治政策以改善治療管理質量。2005年之後,免費政策範圍逐步擴大,診治對象從塗陽患者和重症塗陰患者擴大到所有的肺結核患者。
三是構建完善的肺結核病防控體系。尤其是2002年之後,我國建立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免費診療服務、醫療機構負責患者的報告轉診、社區負責患者的治療管理模式,明顯提高了患者的登記報告比例,顯著地降低了肺結核病患者丟失和復治比例。
總之,在1991~2010年期間,全國共治癒了530萬肺結核病的傳染性患者,防止了4000萬以上的健康人群遭受到M.tuberculosis的傳染,有力地保障了我國國民的身體健康。特別是在後十年間,DOTS策略已經覆蓋全國、肺結核病患者發現率和治癒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國治癒了400萬以上肺結核病傳染性患者(是前十年治癒130萬肺結核病傳染性患者的3倍),避免了3200萬以上健康人群受到M.tuberculosis的傳染,挽回社會經濟損失約5千億元,獲得了非常高的成本效益比,肺結核病的防治成效為全世界所有國家所注目。
從防控肺結核病的DOTS策略在我國推廣大獲成功的事實,反觀我國水產養殖動物傳染性疾病的防控現狀,就不難看出兩者之間尚存在有十分巨大的差距。這裡就根據前面提到助推DOTS策略在我國推廣大獲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做一下簡單的比較。
其一,政府的重視以及確保財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對於水產養殖動物傳染性疾病的防控,我國政府有關部門也是比較重視的。如2016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農業農村部、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等相關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為了貫徹落實國家的《遏制細菌耐藥性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進一步加強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工作,保證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農業農村部於2017年2月15日發布了《2017年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計劃》。
雖然於2015年開始,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支持下,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牽頭,在全國的幾個省、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啟動了內容為「動物疫情監測與防治—病原菌耐藥性普查」項目的研究。遺憾的是,這個需要長期持續進行下去的項目,由於多種原因在2019年底卻因為無經費繼續支持而終止了。其實,缺乏對水產養殖動物致病生物耐藥性監測的系統數據,也就徹底失去了「減量用藥」、「科學用藥」、「精準用藥」的基礎科學依據,在缺乏基礎科學依據的前提下,提倡「減量用藥」、「科學用藥」、「精準用藥」也就只能成為喊響亮的口號了!因此,對水產養殖動物致病生物耐藥性的監測,是需要政府堅持給予長期經費支持的項目。堅持對這個項目的長期實施,不僅對於科學防控水產養殖動物各種傳染性病害具有重要意義,還能根據對致病生物耐藥性的檢測數據,真正實現在水產養殖業中「減量用藥」、「科學用藥」、「精準用藥」的目標;對於減少和避免細菌耐藥因子(drug resistance factor)的傳播,延緩「後抗生素時代(post-antibiotic era)」的來臨,是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的。
其次,要採取明確而適宜的防控技術策略。防控水產養殖動物的各種傳染性疾病,只有三條途徑可以利用:即生態、免疫和藥物防控途徑。目前,這三條防控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途徑,在我國均沒有做好。如利用生態學原理防控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途徑,當養殖池塘租金及水產養殖用各種投入品價格持續上漲,同時在養殖水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普通水產養殖業者只能被迫採取提高單位面積內養殖產量的措施,以期實現避免虧本和增加經濟收入的願望。在養殖技術與環境條件一定的前提下,單位面積內養殖產量的大幅度增加與實施生態養殖事實上是存在矛盾的。
利用免疫學原理給水產養殖動物實施免疫接種預防疾病的措施,對我國絕大多數養殖魚類品種是可行的。但是,由於部分管理和研究人員堅持「與國際接軌」,即堅持要向魚用疫苗研製和實施魚類免疫防病較好的日本、挪威等國土面積小、毒株的表面抗原相對趨同的國家學習,堅持採用一個毒株製作成疫苗推廣應用到全國。這種「與國際接軌」的結果當然也就只能是「見鬼」了!因為科學規律是需要人們遵循而不能任意違背的,任何人一旦違背了科學規律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我國現有的幾個「國標疫苗」應用到不同省份效果不佳,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依據各地毒株差別製作針對性強的「自家疫苗」,才能達到給水產養殖動物實施免疫接種預防疾病的目的!
依靠藥物防控水產養殖動物的疾病的途徑,原本也是無可非議的。然而,我國無論是「國標漁藥」還是「非藥品」,均呈現出史無前例的亂象叢生狀態。相關管理者雖然不斷地高喊「減量用藥」、「科學用藥」、「精準用藥」的各種口號,然而,在幾十年沒有改變過用法和用量的「國標漁藥」,以及完全沒有實現「質量可控、安全有效」基本要求的千百種「非藥品」的水產養殖用物質市場面前,對廣大養殖業者或者水生動物執業獸醫們空喊這些口號,已經沒有實際意義!
其三,要構建完善的防控體系。我國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防控已經擁有了比較健全的隊伍,從全國、各省(市)以及縣(區)均設有各級水產技術推廣站等技術服務機構,農業農村部也曾經為826個縣級推廣站等技術服務機構,均配備了百萬元以上的水生動物實驗室的儀器與設備。然而,由於這些機構中人員技術水平與活動經費欠缺等各種原因,如此大量的資金投入並沒有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絕大部分實驗室至今也沒有真正地運轉起來。
誠然,過去幾十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控工作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毋庸諱言的是我們正面臨著許多新的更為嚴重的問題與挑戰。從每年大量發生的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現狀來看,水產養殖動物各種病害對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危害依然是十分嚴重的,因為各種暴發性疾病導致水產養殖業者經濟上破產的情況也正在大量的發生著。
水產養殖動物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現狀提示我們,尤其是各級管理部門要注重學習我國推廣和運用防控肺結核病的DOTS策略推廣經驗,應該在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控工作中落實和實施「三個重要因素」,具體而言應該儘量做好如下5個方面的工作:
①政府主管部門對水產養殖動物病防防控制定出明確的規劃;
②對所有危害水產養殖動物健康的嚴重傳染性疾病,實施檢疫和流行病學調查;
③對出現的水產養殖動物嚴重傳染性疾病,實施在正確管理方式下採用正確治療方案進行治療;
④對市售水產養殖用物質的質量進行有效地監管,保證水產養殖業者能夠獲得「質量可控、安全有效」的各種水產動物用藥物;
⑤完善科學而高效的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控效果的評估及監測系統。
最終,讓我國從「水產養殖大國」儘快地蛻變成為「水產養殖強國」!
【關鍵字】:水產水產養殖水產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