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Dent.:仿生電紡膜作為潛在骨再生材料的體外研究
DOI:10.1016/j.jdent.2020.103359
目的:評估新型電紡複合膜(有機聚合物/二氧化矽納米顆粒)的表面特徵和成分,以提高成骨細胞的活性。
方法:膜是由一種新型聚合物共混物組成的,是兩種親水性共聚物2-羥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2-羥乙基丙烯酸酯-共聚-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並摻有二氧化矽納米粒子。然後用鋅或多西環素對膜進行功能化。通過原子力和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對膜進行形態學表徵,並使用納米壓頭進行機械探測。評估了仿生磷酸鈣在聚合物組織上的沉澱。使用人骨肉瘤細胞進行細胞活力檢測。採用FESEM研究了細胞形態。通過ANOVA、Student-Newman-Keuls和Student t檢驗分析數據(p<0.05)。
結果:二氧化矽摻雜提高了膜的生物活性和機械性能。膜的形態和機械性能與小梁骨相似。鋅和多西環素的摻雜沒有引起變化,但增加了新型膜的生物活性。研究發現該膜允許成骨細胞增殖。二氧化矽摻雜有利於細胞增殖和擴散。接種後24小時,摻矽膜中的細胞通過絲狀偽足牢固地附著在實驗組織上,彼此相連。細胞在表面產生膠原蛋白和礦物質。
結論:二氧化矽納米粒子增強了電紡膜的表面性能和成骨細胞的活力。
臨床意義:二氧化矽摻雜基質促進磷酸鈣沉澱的能力、加上其機械性能、無毒性、對成骨細胞有刺激作用、其表面化學允許蛋白質共價結合,為骨再生應用提供了潛在的策略。
圖1.實驗膜(n=3)的鋅螯合能力a)和多西環素功能化值b)。
圖2.膜表面的AFM圖像:a)COOH-膜、b)COOH-Si膜、c)Zn-Si-膜和d)Dox-Si-膜。可以觀察到重疊和隨機分布的納米纖維。所有表面呈現相似的形態。
圖3.SBF浸沒7天後膜的FESEM顯微照片顯示:a)COOH-膜中觀察到很少或沒有圓形礦物沉積物,b)COOH-Si-膜,c)Zn-Si-膜和d)Dox-Si-膜。納米纖維失去了光滑的外觀。礦物沉積物均勻分布在整個納米纖維表面(b、c和d)。在EDX分析二氧化矽負載的膜後鑑定出鈣和磷酸鹽(Ep1、Ep2、Ep3和Ep4分別對應於圖像a、b、c和d)。EDX光譜中也存在矽。鎂和鋁是樣品架中的汙染元素。
圖4.掃描模式下膜表面的納米DMA分析:a)COOH-膜、b)COOH-Si-膜、c)Zn-Si-膜和d)Dox-Si膜。屬性圖對應於複數(E *)、損耗(E)、儲能模量(E』)和正切增量(δ)。掃描區域為20 x 20 μm。比例尺對應於GPa的值。
圖5.不同膜的Alamar藍測試後獲得的螢光平均值和標準偏差。每張膜接種1.6 x 106 HOS TE85人骨肉瘤細胞,並培養至不同的時間點。沒有將成骨誘導劑添加到培養基中。實驗一式三份進行。相同的大寫字母表示培養1天後膜之間無顯著性差異。相同的小寫字母表示培養3天後膜之間沒有差異。相同的符號表示培養7天後膜之間沒有差異。鑑於相同的膜,數字表示時間點之間的差異。如果p<0.05,則學生Newman Keuls多重比較均顯著。

圖6.接種有成骨細胞並培養了24h、7和14天的實驗膜的表面FESEM圖像。每個組織接種1.6 x 106 HOS TE85人骨肉瘤細胞。在沒有成骨誘導劑的情況下培養細胞。以下圖像對應於COOH膜上的細胞:a)24h後,在膜上觀察到一些扁平且細長的細胞(指針)。可以觀察到長的成骨細胞絲狀偽足穿過膜表面(箭頭),它們比膜中的纖維粗。b)7d後,在更高的放大倍數下,觀察到成骨細胞被細胞外物質覆蓋(指針),絲狀偽足與膜纖維混合在一起(箭頭);c)14d後,可以看到幾個相互連接的定向成骨細胞(指針),在表面上檢測到大量絲狀偽足(箭頭)。下列圖像對應於COOH-Si-膜上的細胞:d)24h後,在高倍放大下,成骨細胞以及它們之間的融合(指針)清晰可見,成骨細胞胞漿中也可見許多絲狀偽足(箭頭);e)7d後,在膜表面上檢測到成骨細胞(指針),它們部分被纖維狀物質和絲狀偽足(箭頭)覆蓋,還可以看到一些礦物質沉積物(雙箭頭);f)14d後,成骨細胞被礦物質沉積物覆蓋(雙箭頭),在表面上也觀察到微小的晶體(箭頭)。以下圖像對應於Zn-Si-膜上的細胞:g)24h後,觀察到大的成骨細胞(指針)並且彼此融合,可見細胞質中出現的絲狀偽足(箭頭),在膜表面檢測到一些礦物質沉積(箭頭);h)7d後,大的成骨細胞(指針)和大量絲狀偽足(箭頭)與膜緊密接觸並在膜深處相遇;i)14d後,可以看到一些成骨細胞(指針),但大多數成纖維細胞被纖維狀物質和帶有晶體的礦質沉澱物(箭頭)覆蓋,成骨細胞被這種新產生的礦化材料完全覆蓋。最後的圖像對應於Dox-Si-膜上的細胞:j)24h後,在膜表面檢測到大的成骨細胞(指針)和厚的絲狀偽足(箭頭);k)7d後,可見部分被纖維狀物質覆蓋的成骨細胞(指針),還觀察到礦物質沉積(雙箭頭)和晶體(箭頭);l)14d後,細胞附著在膜表面(指針),細胞產生大量的細胞外基質和纖維,在某些情況下不易與膜的納米纖維區分,成骨細胞產生的纖維部分或完全覆蓋了細胞,微小的晶體散布在細胞膜或新產生的纖維上(箭頭)。當二氧化矽存在於膜成分中時,細胞附著和擴散、纖維生產和礦物質沉積均得以增強。
連結地址:http://www.espun.cn/News/Detail/43277
文章來源:易絲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