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開始,由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簡稱「美境自然」),聯合阿拉善SEE基金會廣西項目中心等其他公益機構一起,共同發起南寧城市自然探索家項目。目前,在南寧市區內8片綠地中進行了生物多樣性速查,共收穫了1800條數據,識別出多種動植物。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這些綠地都是南寧的探索家們經多次探索,一致公認的生物種類較多、受公眾關注度較高地域。南寧的城市自然探索家,懂得辨識動植物,也很了解它們的行為習性。他們一部分來自科研院所,一部分則是愛好者。
探索家在拍攝夾竹桃天蛾幼蟲 郭瀟瀅攝
什麼樣的環境生物最多?水是生命之源,這話一點兒沒錯。各種小池塘、水坑提供了水源,依水而生的植物動物都比較多,是物種較豐富的區域。比較大的水域,如青秀湖、良鳳江,會有夜鷺、白鷺、小鸊鷉、黑水雞等各種水鳥,還會有來捕食小型鳥類的鳳頭鷹、紅隼等猛禽。
在速查中,自然探索家發現,在廣西藥用植物園豐富的小水域裡有8種蛙;青秀湖公園面積雖然不大,卻是夜鷺、白鷺等水鳥的繁殖和棲息地,因有湖泊和層次多樣的植被,超過40種鳥類在此現身;青秀山景區道路兩旁以人工綠化為主,不過也生活著超過89種非人工種植的植物,以及4種本土魚類和蟹,深藏不露。
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也有豐富的生物
面積廣闊的五象嶺,最令探索家驚喜。在一次調查中,居然發現了3種蛇,這意味著這片區域的生態系統相對完整;一條其貌不揚的自然小溝谷,竟然生活著背條螳臂樹蛙,這也是目前南寧唯一的背條螳臂樹蛙分布點。
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是南方引種樹木的寶庫,同時也是自然愛好者觀察鄉土植物的好去處,新修的棧道兩旁可以飽覽南寧土著動植物。
截至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發稿時,探索家隊伍在廣西藥用植物園、青秀湖公園、青秀山風景區、五象嶺森林公園、良鳳江森林公園、南湖公園、人民公園、金花茶公園等8片綠地進行調查,經過了11次調查後,共記錄了超過1800條數據。目前已識別出88種鳥、74種無脊椎動物、230種植物、3種哺乳動物、11種兩棲動物、9種爬行動物。
【來源:南國早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