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西藏封建農奴制度的反動本質(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西藏(23))(圖)

2021-01-14 搜狐網

  鄧小平指出:「什麼是人權?首先一條,是多少人的人權?是少數人的人權,還是多數人的人權,全國人民的人權?」(《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25頁)。近年來達賴集團四處奔走,叫嚷恢復西藏的「人權」,高談所謂的「西藏人權」問題。直面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歷史,不難看出達賴集團要恢復的是誰的人權,打著「人權」旗號的實質就是要把西藏從祖國大家庭中分裂出去,恢復他們失去的昔日特權。對於廣大農奴和奴隸來說,政教合一的制度是扼殺人權的野蠻制度,是被殘酷壓迫的黑暗制度。

  政教合一的制度使廣大農奴受到無限度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忍受難以忍受的痛苦。一部分農奴為了尋求出路和寄託,不得不到寺廟加入僧侶隊伍。然而在寺廟裡他們的地位並沒有也不可能有絲毫的改變,所不同的是變成了穿著袈裟的農奴,從事著寺廟裡的各種勞役,被迫加上了舊西藏噶廈政府的強制的規定,如「家有三男,必有一人去支僧差」等,導致西藏僧尼成群的畸形社會現象。民主改革前,西藏約120萬人口中就有僧尼12萬人,佔人口總數的10%。僧尼除宗教活動之外,根據宗教戒律的規定,既不從事生產活動,又不進行人口自身的生產,使奄奄一息的舊西藏封建農奴制經濟不堪重負,人口難以增長,生產力退化。

  不僅如此,三大領主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統治,強行採取文化專制主義。凡與三大領主的利益或觀念相違背的任何新思想、新文化以及科學技術等,均被視為異端邪說,加以排斥。文化專制主義使三大領主的經濟利益、政治統治得到強化,從而使奄奄一息的上層僧侶和貴族聯合專政的政教合一制度延續至20世紀。然而它嚴重扼殺科學技術,使西藏社會在民主改革前仍然處在沿用吐蕃時期的手工工具從事生產勞動、生產效率低下的停滯狀態;它嚴重扼殺理性精神,使西藏社會在民主改革前盛行愚昧與迷信;它扼殺文化的生命力,使文化事業陷入萎靡、凋零的境地。

  文化專制主義拒絕西藏社會的任何進步,是奴役廣大農奴和奴隸的精神枷鎖。摧毀這一枷鎖是西藏廣大人民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事實證明,僧侶貴族專政的政教合一制度是扼殺西藏廣大人民群眾人權的野蠻制度,是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反動力量,埋葬這一反動、殘酷、黑暗的社會制度是西藏廣大人民群眾的必然選擇。

  綜上所述,西藏封建農奴制度對於達賴集團而言,是「美妙」、「快樂」之天堂,所以要極力呼籲恢復之。然而對百萬農奴而言,封建農奴制度是他們經濟上遭剝削,政治上遭壓迫,精神上遭奴役之反動、黑暗、殘酷、落後的人間地獄。正因如此,當歷史之車輪進入20世紀50年代時,百萬農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不可阻擋的勇猛之勢,徹底埋葬了比歐洲之中世紀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西藏封建農奴制度,選擇了自己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開闢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新紀元。

相關焦點

  • 人民是創造西藏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綜觀西藏的社會發展,每一次重大的社會形態的更替和每一種重大的社會制度的革命,都於西藏各民族人民同舊的社會制度的鬥爭有著直接的聯繫。眾所周知,舊西藏是一個比歐洲中世紀還要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在這樣的社會政治制度中佔西藏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農奴和奴隸,終年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他們在沒有土地,沒有其他生產資料和沒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同時,長期依附在領主的莊園中充當著世代家奴。
  • 《西藏的現代化發展》(2001年11月)
    中國西藏也以和平解放為起點,經過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現了社會制度的歷史性跨越;經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走上了與全國同步發展的軌道,展現出美好的發展前景。
  • 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廣大農奴處於社會最底層,毫無地位可言。    ——三大領主共同掌握對農奴生殺予奪大權    三大領主以野蠻、殘酷的刑法維護封建農奴制度,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設置司法機構和法庭,除官府所設監獄外,每一個較大寺廟和貴族都設有監獄或私牢,可以自備刑具,私設公堂,懲罰農奴,進行判決、鞭撻、拷問,給農奴戴上鐐銬、枷鎖。
  • 電視劇《西藏秘密》背後的「秘密」
    正在中央八套晚間熱播的電視劇《西藏秘密》,講述了1933年至1959年西藏的傳奇歷史,引起觀眾的關注和熱議。在此編發該劇編劇、導演劉德瀕的創作談,以饗讀者。   ——編者      西藏顯赫的大貴族德勒府,為什麼讓一個農奴出身的喇嘛充當少爺的替身?
  • 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翻天覆地60年
    主編:莊嚴 編導:王星燦 攝像:張小明  昨天西藏各族各界幹部群眾2萬多人歡聚在布達拉宮廣場,熱烈慶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封建農奴翻身得解放,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並逐步呈現出文明、和諧的的發展前景。
  • 《塵埃落定》:西藏不只有丁真,還有曾經的土司、農奴、愛恨情仇
    小說作品的元素包括暴力,毒品,權謀,戰爭,自然風光,民族風情,雪域高原,世外桃源,農奴土司,這樣的組合想拍的難看也不容易。作者的小說以特定歷史時期藏族部族生活為背景,介紹了獨具特色的藏族風情和土司制度,是一本純文學小說。
  • 巴哈裡與西藏的一妻多夫制度新探
    ;提出了西藏的一妻多夫制本質上不是對自然生存條件的適應,而是對生產力和經濟水平導致的社會結果的適應;最後得出西藏和巴哈裡的案例的方法論意義。(DeFilippi 1937:194)  雖然在西藏和屬於西藏文化圈的喜馬拉雅地區耕地確實有限,但一妻多夫制度所依賴的真實條件似乎不在於此。本人收集到的全部事例表明,那裡擁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男孩的家戶,孩子長大後,他們當中許多人沒有建立一妻多夫的主幹家庭。那裡的全部或者絕大部分事例還表明,家庭的裂變也不是個人淪為乞丐的原因。
  • 黑死病的爆發伴隨莊園經濟的解體,農奴的主體權利如何得到發展?
    一、黑死病給歐洲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加速了莊園制度和農奴制度的瓦解。由於黑死病,大量勞動力消失,在另一方面,黑死病反而提高了還活著的那部分農奴的主體權利的享有程度。在中世紀的英國,封建莊園是最基本的經濟組成部分。
  •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人均收入增長超百倍
    藏曆新年和農曆春節將至,西藏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克松社區一派繁忙景象。   這個距山南市區僅十幾分鐘車程的城郊社區,被稱作「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60多年前,這裡率先進行民主改革,並進行了西藏歷史上第一次由被解放農奴參與的民主選舉,先後誕生了西藏第一個農村基層黨支部、第一個農民協會和第一個人民公社。
  • 幹涉西藏問題?這次,美國打錯「算盤」了
    導讀:最近,西藏問題被一再提及。如2020年美國籤署的「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西方政客以所謂的「人權和宗教」為由,抹黑西藏的社會發展,損毀我國民族政策,試圖幹涉西藏的正常秩序。實際上,美方政客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給「藏獨」撐腰,但這種險惡用心註定會面臨失敗。
  • 很多人都喜歡的西藏野花蜜是什麼?簡單告訴你西藏野花蜜的特點
    想必許多人都喝過蜂蜜,但是目前市面上蜂蜜種類繁多,每一種質量、味道都不一樣,而一直受人喜歡的西藏野花蜜又是什麼呢?本文將會詳細地告訴大家什麼是西藏野花蜜,還不懂的朋友可要看過來了。西藏野花蜜,顧名思義就是西藏產地釀造的蜂蜜,以西藏山南、林芝、拉薩三處養蜂生產基地所產蜂蜜質量最佳,這裡我們以十添一西藏野花蜜為例,做一個具體的分析:有些朋友應該知道,活性酶在判定一種蜂蜜是好是壞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
  • 新時代西藏故事:紅太陽照耀格桑花開
    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真正實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2019年,日喀則市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日喀則的故事正是新時代西藏的縮影。
  • 紀錄片《極地》真實記錄與溫情傳承西藏傳統文化
    是因為這個社會需要《第三極》《極地》這樣的片子,更是因為它是我們社會中的一個精神寄託,回應著這一時代的需求。在《極地》中,各種故事化的敘事方式,將西藏這個曾經作為地理意義上的佛教和信仰空間置換成了一種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符號的「非遺」、文化傳承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淨土。
  • 阿來擔"西藏天空"編劇:想寫把人還原成真正的人
    阿來是一個用漢語寫作的藏族作家,他的《塵埃落定》曾獲茅盾文學獎。「一輩子都不會碰電影!」阿來曾對媒體撂下這樣的「狠話」。不過,他還是「破戒觸電」了,編劇處女作正是《西藏天空》。  解放的不僅是農奴還有少爺  「我說解放,不僅是農奴普布的解放,也是少爺丹增的解放,更是人的解放。談劇本策劃時,上影的人說照我說的幹!
  • 紀錄片《極地》丨一個你所不知道的西藏
    去年《岡仁波齊》、《七十七天》兩部佳作上映,無數導演初來乍到,都想把西藏說全、說透。然而待的時間越長才覺得,對這裡的一切都一知半解。片中天高地闊的風景,讓無數人對西藏「情根深種」。時隔兩年,由原班人馬打造的姊妹篇《極地》悄然上線。
  • 從中西「封建」概念的差異看對「封建」的誤解
    除了有少數學者區分西周封建與西歐封建外——例如馮天瑜將西周封建制說成是「宗法封建制」,將西歐封建制說成是「契約封建制」[1]——對於中古西歐與中國的「封建」還缺乏比較研究,但是這方面的研究恰恰應是認識「封建」概念的關鍵。因為中國人理解的「封建」這一概念本是從西歐封建制中抽象出來的。從認識史以及發生學的角度看,首先必須考察西歐「封建」的確切含義,才能理解中國「封建」的真實意義。
  • 天上的西藏不是傳說中的天堂 西藏就是如此真實的存在
    攝影/圖文/原創 邱太建如何把西藏拍成夢中的天堂,你想了解嗎?西藏不僅僅是無可取代的旅遊目的地,更是風光攝影人文攝影的聖地。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聞名天下的雪域風光都是許許多多的攝影師趨之若鶩的最佳拍攝地。
  • 你是不是也曾這樣誤解過西藏?真相在這兒!
    加入我們的隊伍  最美風景永遠在路上 回歸旅行本質  |西藏| |新疆| |川西| |寮國| |泰國| 額濟納|  不管去沒去過西藏,一提到這個地方  你的腦海中是不是馬上浮現出第一印象?
  • 【藏北故事】民歌,讓中外音樂首次「握手」_原創_中國西藏網
    一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後,在充分吸收藏族民間文化營養的基礎上,漢族音樂工作者產生出強大的創作熱情,創作出《歌唱二郎山》《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逛新城》《翻身農奴把歌唱》《毛主席派人來》等許多著名的經典音樂作品。  上世紀90年代,藏族音樂再次在中國流行樂壇掀起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