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陳玲玲實驗室的熱點解讀

2020-12-05 施普林格自然OA

本文提及的研究以 CRISPRi-based radiation modifier screen identifies long non-coding RNA therapeutic targets in glioma 為標題發布在 Genome Biology 期刊

本期BMC前沿視角我們有幸邀請到了Genome Biology 編委陳玲玲研究員及其實驗室成員為我們解讀最近發表在Genome Biology,Molecular Cancer,Nature biotechnology,Genome Medicine,BMC Biology 的八篇重要文獻,以饗讀者。

該期內容涵蓋基於CRISPRi的放療篩選鑑定膠質瘤中潛在的可作為治療靶點的長鏈非編碼RNA;通過對表觀基因組進行靶向去甲基化,成功建立表觀遺傳疾病模型小鼠; 對150個RNA結合蛋白的增強CLIP數據分析系統性地揭示了RNA結合蛋白調控RNA加工規律;2F1和EIF4A3介導的circRNA circSEPT9促進三陰性乳腺癌的發生和發展;基於CRISPR–Cas12的SARS-CoV-2檢測方法;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大腦類器官的全轉錄組分析及功能研究;Hi-D:納米水平勾勒單個活細胞的細胞核動力學;細胞分化過程中細胞核大小及DNA的可及性參與調控旁斑的形成。

陳玲玲實驗室簡介

陳玲玲的實驗室主要研究長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這是一類長度大於 200 個核苷酸的非編碼 RNA分子。她的團隊通過創建無poly(A) 轉錄組純化和分析體系,發現了小核仁RNA結尾的具有特殊結構的長非編碼RNA家族,也和國際上其他實驗室相繼報導了環形RNA在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組中普遍存在。更重要的是,這些具有特殊結構的編碼RNA在基因調控和人類疾病中有著密切的相關作用。

陳玲玲研究員目前是Cell、Cell Chem Cell、Genome Biol、RNA、Trends Cell Biol、Trends Genet 等期刊的編輯委員會的成員。她在2017年被選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HHMI)國際研究員。

其中一篇文章進行了以下研究。人類基因組產生成千上萬個lncRNA,其中一些lncRNA可通過不同的機制在癌症的發生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很多lncRNA表達和功能因細胞類型而異,因此這些轉錄產物有可能成為癌症療法的新靶點。Liu及團隊利用CRISPRi進行了系統性的功能篩選,鑑定了在膠質瘤放射療法中可能成為治療靶點的lncRNA。這項篩選的文庫中共含有56890個sgRNA,對應識別人體膠質瘤中表達的5689個lncRNA(每一個lncRNA 的轉錄起始位點有10個sgRNA靶向定位),同時還有1202個非特異靶向的對照sgRNA。研究人員通過8Gy分級輻射處理表達CRISPR/sgRNA的U87細胞,並對處理後的細胞進行12天的連續培養,最終篩選出了可能成為治療靶點的467個lncRNA。排名第一的lncGRS-1,是一種在靈長類動物裡保守且在細胞核內富集的lncRNA,它能夠明顯促進惡性膠質瘤的發生。在人類大腦類器官的3D模型中,用反義寡核苷酸靶向降解lncGRS-1可以選擇性減緩腫瘤生長,並使得膠質瘤對放射療法更加敏感。綜合以上結果,這項研究表明通過高通量的CRISPRi篩選來鑑定各類癌症裡可有效作為治療靶點的lncRNA時代已經來臨。

Genome Biology

doi: 10.1186/s13059-020-01995-4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生化所陳玲玲組《Molecular Cell》發表封面重要文章
    10月28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Cell》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
  • 聚焦實驗室發展熱點難點 共話行業未來 第二屆中國實驗室發展大會...
    其中主題報告,將邀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海關總署、認監委、認可委等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兩院院士、行業知名專家、企業家等就我國實驗室管理及檢測技術宏觀市場環境、發展趨勢、政策解讀等內容作特約報告;專題報告將邀請醫療、食品、環境、材料等業內專家作精彩演講;而嘉賓論壇將邀請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國內外知名第三方檢測機構負責人等作為嘉賓進行探討;此外壁報交流擬從此次大會徵集的論文中評選出優秀論文做成展報,供參會代表交流學習
  • 【學術前沿】陳玲玲/楊力/李勁松合作完成利用CRISPR-Cas13對環形...
    【學術前沿】陳玲玲/楊力/李勁松合作完成利用CRISPR-Cas13對環形RNA功能的篩選和研究 2020-12-08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前沿】環狀RNA研究新突破,陳玲玲/楊力/李勁松等開發基於Cas...
    Bio生物世界解讀前沿科學進展,報導趣味研究發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1976年,德國科學家 HeinzL.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包括LncRNA和circRNA)生物學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長非編碼RNA重要研究成果。
  • 陳玲玲等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機制—新聞—科學網
    陳玲玲博士正在介紹相關研究成果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
  • Fauci闢謠新冠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
    「「你能不能談談新冠病毒是出自人為而且可能是從中國實驗室洩露的這種指控?你研究過這種病毒,你的觀點是什麼?」對於Fauci的這段話大部分網友的解讀就是Fauci基本上是肯定了新冠病毒是來自大自然,來自蝙蝠,而不是像陰謀論說的那樣來自實驗室。
  • Cell Res:陳玲玲等揭示一條lncRNA調控MYC轉錄的新機制
    3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Human colorectal cancer-specific CCAT1-L lncRNA regulates long-range chromatin interactions at
  • 【科技前沿】陳玲玲等發表lncRNA綜述論文,詳述lncRNA的轉錄、剪接...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生物學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長非編碼RNA重要研究成果。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Maite Huarte教授和陳玲玲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Maite Huarte組博士後Luisa Statello和陳玲玲組博士生郭純潔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高考地理考綱解讀:時事熱點可能成為考題
    解讀教師:東北育才學校高中部地理高級教師紀繩香  【考綱解讀】  今年的地理考試內容與2006年相比,變化不大,考點保持了絕對的穩定。  時事熱點是命題關注重點  時事熱點一直是地理高考命題關注的重點。複習時僅僅滿足於對課本的理解是不夠的,在落實的基礎上更應該對其進行加深和拓展。在掌握基礎後對與之相關聯的知識進行延伸,特別是生活中一些與地理息息相關的常識,例如潮汐、能源等。
  • 從生命的「隱秘角落」出發——重點實驗室巡禮
    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們,一次次從生命的「隱秘角落」出發,走向科學的險峻高峰和社會的廣闊天地。實驗室小故事:水能載舟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化與細胞所)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實驗室的交流非常密切。
  • 陳玲玲:人類基因組「暗物質」的解碼人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陳玲玲研究員,正是一位探尋人類基因組中的「暗物質」的科學家。  2017年2月28日,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京揭曉。陳玲玲研究員等十位年輕女科技工作者從111個單位提名的216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被授予「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這是繼曾嶸研究員獲獎後,生化與細胞所科研人員再次折桂。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含固廢處理、海洋塑料汙染
    6月1日,由《世界環境》雜誌主辦、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活動今日在北京舉辦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會在京召開
    6月1日,由《世界環境》雜誌主辦、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活動今日在京舉辦,通過現場和在線方式舉行專家解讀活動
  • 冷凍海鮮、毒蘑菇、酸湯子,2020食品安全10大熱點全在這兒!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多位專家對2020年度十大食品相關熱點詞進行了深入解讀。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熱點看起來更勁爆了。熱點一:春節防疫——嚴防反彈、控制食品汙染解讀專家:陳君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解讀:新冠肺炎是呼吸道疾病,不是食源性疾病。
  • Nature子刊:陳玲玲等發表lncRNA綜述論文,詳述lncRNA的轉錄、剪接、定位及功能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生物學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長非編碼RNA重要研究成果。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陳玲玲等在 Nature Review Molecular Cell Biology 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Gene regulation by long non-coding RNAs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s 的綜述論文。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關注地球生態超載
    6月1日,由《世界環境》雜誌主辦、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活動今日在北京舉辦。《世界環境》雜誌於2019年末啟動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的評選活動,通過專家評選和網友投票,最終涉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海洋塑料汙染、固體廢物處理等內容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在眾多環境新聞中被評出。而地球生態超載日也在繼續提前。2019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比以往時候來的都要早。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
    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4年度學術年會召開
    實驗室主任李林院士向大會匯報實驗室各項推進情況。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蔣華良研究員應邀向大會作報告。實驗室全體PI及職工學生近200人參加了本屆年會,開幕式由實驗室副主任周金秋主持。他代表研究所對實驗室室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成員及廣大職工學生的努力表示感謝,預祝實驗室隨著研究隊伍的不斷加強、研究成果的不斷湧現發展得越來越好,也預祝年會圓滿成功。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亂翻書」(ID:luanbooks),作者 潘亂,36氪經授權發布。 今年頭條生機大會,沒有發布希麼大的戰略和產品,朱文佳只是說要練好基本功:「無非是內容做得更好一點,推薦做得更準一點,創作者服務做得更到位一點。」 大會的主題是「致敬真知灼見」,代表著頭條內容生態進入了專業、聚焦的階段。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上榜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春節防疫、米酵菌酸、植物基食品等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表達學術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