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壁壘跨界研究長江生態大保護是一大創新

2020-11-30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武漢市駐點跟蹤研究辦公室」啟動運行,打破壁壘跨界研究長江生態大保護是一大創新。

「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武漢市駐點跟蹤研究辦公室」揭牌

6月20日,「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武漢市駐點跟蹤研究辦公室」(簡稱「長江武漢駐點辦」)掛牌啟用,標誌著武漢市啟動了全新的長江大保護科研機制,聚集本地區強大的科研力量,加強行政管理和科學研究的深度融合,集成大數據平臺,形成大平臺大共享大協作,構建支撐長江大保護的科技格局。

「長江武漢駐點辦」採取跨地域跨行業的共建模式,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牽頭,武漢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武漢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等8家單位組成。

各單位將通力合作,打破專業壁壘,將各自的技術與資源優勢互補,攜手開展長江生態大保護修復和武漢市水體汙染防治工作。

如此多的頂級機構在一起,如何超常規地展開工作,儘快地拿出研究成果和現實的解決辦法?

最近一段時間,武漢市駐點跟蹤研究辦公室主任、中科院水生所徐棟博士工作「有些忙」,筆者約了好幾次,才在中午會議和現場調研間歇時間,「逮著」他完成採訪。

駐點工作模式起源於哪裡?

駐點工作模式框架的源頭,來源於京津冀大氣汙染治理。2017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由原環境保護部(現生態環境部)牽頭,有生態環境職責的多部門和單位協作,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汙染成因、重點行業和汙染物排放管控技術等難題開展集中攻關,並設立專項資金。

原環境保護部隨後按照「1+X」模式成立了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組建了由200多家單位、近2000人組成的科技攻關團隊。攻關項目實現了機制體制、「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數據資源共享這三大創新。

800多名科研人員深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長期駐點研究和技術指導。設立專家團隊,打破了單位之間的限制,強調各單位在一個問題上的不同角色的分工協作精神,取得較好的效果。

此次長江大保護駐點工作,開創了中國特色的科學研究新渠道,這一跨界治理水環境的駐點模式,是全球水環境治理的一大創新。

8家科研機構是怎麼選出來的?

這8家單位是既跨界又各有特色的科研單位,比如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測地所」),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問題的複雜性決定了在研究時,不能盯著某一個湖、某一個長江斷面,而是要有流域(尺度)的概念,流域尺度概念下的水體治理,大地測量、區域遙感與環境科學及其交叉領域,這就是測地所遙感技術的優勢,面對特定的水質問題,不僅僅關注水體本身的問題,還要關注到水體周圍岸上的問題,岸上的人以及經濟發展涉及的開發問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地質環境分析方面具有優勢,地質環境保護、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地表水、湖泊水體、長江水體聯通問題分析、解決水體汙染問題,都需要從地下水分布、地質環境保護等宏觀尺度開展工作。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簡稱華南所),環境損害鑑定評估與水汙染災害事件之後的跟蹤和應急處置,華南所在這方面特別擅長,長江沿線岸線和航道很長,如發生船舶觸礁破損進水翻覆導致汙染物洩露,面對這類突發事件,華南所的科研優勢對於突發汙染性事件的處置有很大幫助。

8家單位怎麼打通渠道一起工作?

按照國家生態環境部的統一要求,這8家單位的科研人員無論從形式到內容上,都要長期駐點跟蹤工作。要有專設辦公室,設專人專崗投入工作。還要跟蹤研究,要圍繞一個駐點城市所遇到問題作導向和龍頭,以解決問題開展工作。

駐點工作任務有哪些?

駐點研究工作主要取決於當下長江武漢段所面臨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任務,面對實際問題,曾經做過或正在做的工作成果不再沉睡在科研院所,應該拿出來服務於政府決策,各單位打通工作機制、通力合作,認清自己在駐點工作中的任務和角色。

就拿湖泊排口排查這項正在開展的工作為例,按照生態環境部的指示要求全面推行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圍繞「查、測、溯、治」4項重點任務,對轄區內的入河湖排汙口進行更加細緻的拉網式排查,並通過監測,對各排汙口進行溯源分析,建立「一口一策」,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在年底前完成此次試點工作的全部內容。不僅要作具體的排查,還計劃從4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要制定排查工作的目標和定位,也就是排查需要達到什麼目標,駐點專家團隊協助相關部門制定了湖泊排口排查工作技術指南並在全市各區培訓推廣,可以稱之為這項工作的頂層設計。二是全市重點湖泊的排口排查工作的核查,檢查各區湖泊排口排查工作到底是否嚴格按這個技術指南進行。三是溯源分析,這涉及很多方面工作,對汙染源的分析將是海量的數據分析過程。四是整治方案的提出,如具體的一湖一策治理方案等。

有哪些全新治理水環境的方式和手段?

中科院水生所此次駐點工作中,將會使用搭載了高光譜成像技術研發的非接觸式水體要素多參數遙測設備的大型行業應用無人機,採用「開放式多模型融合算法」,實現了水體葉綠素a、藻藍素、懸浮物、總氮、總磷、透明度、COD、氨氮、溶解有機物、植被覆蓋度、汙染口、黑臭水體等水質水生態多參數的同步提取和高精度測量。現在可以利用該套高光譜成像設備和技術做排汙口的排查,對於隱藏在水下和草叢中的排汙口也能識別。採用可視化深度揭示汙染物和黑臭水體空間分布與汙染程度等信息,可為環保執法提供直接證據。

還會用到無人船監測技術,擁有人工智慧技術的無人船,可實現對排汙暗管的動態巡查、影像實時傳輸、後臺數據分析等多種功能,全方位地監測水質汙染和暗管的實時情況,為加強水環境治理水平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保障。

還會用到排口調查機器人。其中一種排口調查機器人採用無線與有線相結合的控制系統,能夠在地下排水管網、城市暗河暗渠中帶水作業。同時集成了聲吶、CCTV、有害氣體檢測等功能模塊,可以及時發現管道雨汙混接、偷排漏排等問題,實現精準定位、逆向追蹤溯源,直至汙染源頭,助力從根源上消除黑臭水體和進行排口整治工作的精準實施。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就《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答記者問
    答:長江三角洲(以下簡稱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 董戰峰: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框架與重點
    2016 年 6 月,國務院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定位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實施生態優先大保護戰略,從流域水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統籌流域上下遊各方的經濟關係和生態關係,建立一種有效均衡的利益機制是關鍵。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長江經濟帶座談會四年間)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記者高敬  漁民收網上岸另謀生路,候鳥組團歸來蹁躚飛舞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鄭州大學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積極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多次召開研討會和專家報告會,成立「黃河生態保護與區域協調發展研究院」,集中力量開展研究,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 奏響生態文明的長江之歌——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共抓大保護成效顯著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當2016年《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之時,黨中央、國務院就用生態文明思想為這一新戰略定下了基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環境保護關係到長江流域的社會長治久安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只有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才能讓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 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記者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勾畫了推動長江經濟帶
  • 2018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博覽會
    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系列指示精神,促進長江經濟帶沿江城市綠色發展與產業轉型,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落實,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國環境報社、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5年來沿江11省市和有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築牢長江大保護的法治之基
    作者:呂忠梅(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從「大開發」轉向「大保護」指明了方向、劃定了禁區。
  • 打破二次元電競壁壘,虎牙EAF次元電競節佐證市場新藍海
    讓業界真正認知到,ACGN圈層中二次元與電競的壁壘存在融合地帶,電競二次元的結合將翻開行業發展的新篇章。先知電競識得先機,推出虛擬偶像咿呀醬,在未來將會有更多與二次元、電競等板塊的聯動當遊戲走上泛二次元化,內容IP壁壘將被有效打破 伴隨著電競/遊戲和二次元的用戶逐漸重合,二次元中有許多優質內容能夠填補電競行業的空白
  • 貴州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創新實踐
    2013年,貴州省將赤水河作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改革先河,先後通過開展流域生態保護紅線、流域資源使用和管理制度、流域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制度、流域生態補償制度、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和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生態環境保護司法保障制度、流域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投融資制度、合力整治農業農村汙染、生態環境治理和恢復制度、環境保護河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考評機制等12項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
  • 探尋長江大保護 「本底」
    同時,江源作為長江流域人為幹擾最少的區域,河流規律和生態指標對長江流域具有指示和參考意義,堪稱長江大保護的「本底」。近日,由長江技術經濟學會和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共同組織,並聯合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等單位參與,開展了2020年長江江源綜合科學考察。
  • 成都生物所長江水生態毒理水環境安全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長江流域在我國生態保護和環境安全中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現如今長江流域卻面臨一種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多溴聯苯醚(Polybrominated
  • 生態保護+產業提升 蘇州壘起長江經濟帶新高地
    一邊是生態保護,一邊是產業提升,如何答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選擇題?蘇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主動扛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責任,沿江各地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改造提升,推動一批資源環境友好、高端產業鏈項目。滾滾長江,最美岸線。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公布「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了「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徵集評選活動,得到各設區市積極響應,共徵集55項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入選案例,在逐級評選推薦基礎上優中選優,評選出「江蘇省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
  • 【共舞長江經濟帶】江西經濟轉型求變:注入生態、創新、智能多重因子
    在「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中,媒體記者們來到江西站。在「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背景下,以傳統工業為支柱的江西經濟謀求轉變,並注入生態、創新、智能等多重因子。南昌高新區位處城市「東大門」,坐落在艾溪湖、瑤湖風景區,依託贛江相臨,三湖相間的獨特生態優勢,是南昌市大氣品質和生態環境最佳區域。「以前這裡是養魚塘,水質和環境汙染都很嚴重,為了淨化水質,政府每年會給當地漁民300多萬元補貼,並實行『人放天養』的方法來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南昌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 長江生態保護新添關鍵詞 是時候開始清「磷」了
    【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已經成為長江經濟帶深入人心的標語。如何更好地保護長江水生態,致力於提高長江水質,正在成為急需攻破的課題。而越來越多的,人們會看到一個詞「磷汙染」。
  • 觀點:長江保護可借鑑密西西比河治理經驗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密西西比河是美國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全長3730公裡,幹流流經美國10個州,整個流域覆蓋美國31個州和加拿大兩個省的部分地區,被印第安人稱為河流之父。由於未能平衡發展與保護的關係,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曾受到嚴重汙染。
  • 打破技術壁壘,西安交大在心臟移植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打破技術壁壘移植器官保護一直是移植領域研究的熱點。但隨著器官移植病例的擴大,傳統的器官保護和保存方式顯露出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心臟離體保存時間最多不能超過6小時,極大制約了心臟移植事業的發展。(與ECMO技術原理相同)就是在離體環境中給移植器官常溫灌注血液,維持器官的正常生理狀態,讓供體心臟在離體之後保持冠脈循環不中斷,並處於一個溫暖、跳動和接近人體生理狀態的環境中;在移植前最大限度縮短心臟缺血時間,從而使遠距離運輸供體心臟成為可能,打破因轉運過程中器官缺血而導致供體心臟受損或衰竭的技術壁壘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日益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合力逐步形成,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凝聚共識、協同發力奠定了社會基礎。 總體來看,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挑戰與機遇並存,要充分利用新機遇新條件,妥善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全面推動大保護,實現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