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南通客戶端記者 陳炅
談到時下的環境保護問題,可以說是備受關注,那麼人與自然究竟應該如何和諧相處呢?位於中創區環保公園內的南通環境教育館就有相關的內容展示。來自南通環境教育館的專家李婷,為大家介紹了該館的特色展陳以及相應的環保知識。
一、物種滅絕紀念牆
這面牆用巖畫形式製作而成,每個物種背後都是一篇悲壯的史詩,在地球已經走過的漫長46億年裡,他們都曾經扮演過重要角色。物種的滅絕有人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但目前這個階段導致的滅絕主要是人為原因,科學界把由人為原因導致的物種滅絕稱為「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二、綠色城市和綠色家庭
1、綠色城市
現代「城市病」的表現主要有噪聲汙染、光汙染、熱島效應等,短期內很難根治。目前綠色城市普遍做的工作包括了城市生態綠化、低碳綠色出行、垃圾分類和回收運輸設施。
2、綠色家庭
這個展區在一進門的地方對室內氣體汙染進行了科普,呼籲人們不要過度裝修。
廚房展項裡對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進行了介紹,呼籲人們珍惜糧食,拒絕野味和白色汙染。
客廳展項倡導看完電視拔掉電源,隨手關燈,空調在夏季開26度、冬季開16度是比較合適的,少喝飲料多喝茶,室內有綠植可以淨化空氣。
三、未來環保世界
地球的資源能源是有限的,在地球之外,是否存在和地球有類似的大氣、土壤、水源的星球?在未來環保世界展區裡介紹了幾種觀測的手段,目前最為先進的是中國的「天眼」。當然,到地球以外的星球去探索資源能源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現在還只能立足於地球,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四、千年濠河
最初濠河只有北濠河,築於後周和北宋年間,過了600多年,到了明朝嘉靖年間挖南濠河,濠河既是有著軍事功能的護城河,同時還承擔漕運、鹽運、漁業、灌溉等職能。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濠河開始被汙染,九十年代初開始整治,通過搬遷企業、截汙入管、設閘接泵等措施又讓濠河恢復了原貌,達到了景觀水質的要求。
五、中水回用
南通濱江臨海,有豐富的水資源,這也是很多用水大戶在項目選址上優先考慮南通落戶的原因。但用水量高並不等於排放高,館裡展示了目前造紙行業最先進的中水回用技術。
六、十二條運河
為了引長江水用於灌溉,南通地區在新中國成立後開鑿了七縱五橫共12條運河,除了通揚、通呂運河是有一定基礎的拓寬外,其餘10條都是解放後開挖的。雖然條件非常艱苦,但成效非常顯著,對農業生產和水資源循環利用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七、地球造型
在館內負一樓的中庭有一個地球造型,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海洋面積和陸地板塊面積佔比為7:3,上面的海洋魚類和陸地動物也是按照這一比例來展示的。
沿坡走道上懸掛著20組海報,主題內容有非法狩獵、物種的滅絕、棲息地破壞等,蔚藍色星球的光鮮和面目全非的動物形成鮮明的對比,希望能夠激發公眾的憂患意識,培養保護自然生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