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NanoMat:利用溼化學法在單晶氯化氧鉍納米片表面構築輻射狀裂紋

2021-02-28 AdvancedScienceNews
利用溼化學法成功製備了正方形單晶BiOCl納米片,並通過調節反應條件獲得了圓角BiOCl納米片。進一步利用溼化學法對上述兩種納米片進行選擇性溶解,得到表面裂紋,裂紋分布與納米片的初始形貌高度相關。並且首次用溼化學法在單晶BiOCl納米片表面成功獲得了輻射狀裂紋。

圖1.正方形氯化氧鉍納米片表面裂紋形成示意圖

作為一種三元催化劑,氯化氧鉍(BiOCl)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為了調控BiOCl的性能,研究者對其形貌進行了廣泛的調控,已經成功合成了多種形貌的BiOCl材料。其中,片狀BiOCl納米晶的可控合成更是備受關注。研究者已經成功合成了不同大小、厚度的BiOCl納米片。在片狀BiOCl材料表面構建納米結構有望進一步提升其性能。然而,這依然是一個技術難點,鮮見報導。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呂剛教授課題組與黃曉教授、高勇謙博士合作,利用溼化學法成功製備了具有四方馬氏體結構的正方形BiOCl單晶納米片,其邊長為620±280nm,厚度約12 nm。在合成過程中引入空氣,還可以獲得圓角正方形BiOCl納米片,其邊長為1–2 μm。進一步研究發現,利用溼化學法可以對這兩種納米片進行選擇性溶解,在其表面獲得裂紋結構(圖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團隊在圓角BiOCl納米片表面觀測到了輻射狀裂紋,這是首次利用溼化學法在單晶納米片表面獲得輻射狀裂紋。單晶表面裂紋的產生一般沿著低指數晶向,這是由熱力學決定的,一般難以在單晶表面獲得輻射狀裂紋。深入研究發現,輻射狀裂紋的產生是由於選擇性溶解過程中應力的存在導致的。此外,輻射狀裂紋的產生還受到初始納米片的微觀結構影響。輻射狀裂紋只能在圓角正方形BiOCl納米片表面觀測到,這是因為該納米片表面存在著較多的缺陷。這項工作將為片狀材料表面微結構的構建提供指導,可用於其他片狀材料表面微結構的製備,進一步調控片狀材料的性能,並大幅度拓展片狀材料的應用範圍。

相關結果發表在ChemNanoMat (DOI: 10.1002/cnma.202000145)上,文章第一作者為易榮華

原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cnma.202000145

Wiley Advanced Science News官方微信平臺

如希望發表科研新聞或申請信息分享,請聯繫:ASNChina@wiley.com。

關注方式: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公眾號—搜索「AdvancedScienceNews」或下方長按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球形、板狀、棒狀、角狀、海綿狀納米顆粒
    選擇利用合適的可溶性金屬鹽前驅體與適當的還原劑如NaBH4、檸檬酸鈉等在液相中進行反應,還原,成核生長為金屬單質。1.2光化學法滷化銀的光化學分解可以被認為是一個簡單的光化學製備單質銀的過程,人們也將它應用到貴金屬納米材料的合成當中,類似的方法也被廣泛應用於金屬納米粉體材料的綠色合成和結構構件中。
  • Chem. Mater. | 微距升華生長超薄有機單晶
    為獲得更高性能的有機FET,長程有序的有機半導體單晶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材料形態。基於有機單晶構築有機電子器件,單晶的厚度是決定器件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由於有機FET器件中溝道電荷的積累僅發生在介電層界面上幾個分子層的半導體中,通常厚度限制在納米量級的超薄單晶可以獲得更高的性能,而過厚的晶體則會導致接觸電阻的增加。
  • Chem:DNA包覆的銀納米片用於檢測細胞分裂周期內的內源性H2S
    這一研究為利用納米傳感技術以對細胞分裂周期的不同階段進行生物成像和傳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實驗開發了一種由雙鏈DNA (dsDNA)穩定的銀納米片(AgNF@dsDNA)螢光納米傳感器,其傳感原理是利用H2S對AgNF@dsDNA進行選擇性刻蝕以生成Ag2S。要點2.
  • :多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
    儘管負載貴金屬和構築異質結構可以增強銅基多元硫化物的光催化性能,而負載貴金屬又會帶來成本增加且異質界面的形成會引入缺陷。納米晶的形貌和表面晶面優化可以有效增強半導體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而且單晶結構的半導體納米晶可以避免晶界和缺陷結構(光生載流子的複合和限域中心)產生,更有利於電荷分離而增強光催化性能。
  • 福建物構所揭示多孔單晶表面工程增強可逆化學吸附及贗電容
    多孔單晶兼具長程有序晶格結構和無序連通孔道結構的雙重優勢。多孔單晶晶格結構清晰、化學組分精準、終止表面明確,可構築連續高度扭曲活性表面及精細結構,對於研究表面結構及電化學過程的可逆化學機制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福建省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謝奎課題組,通過晶格重構策略生長出2 cm尺寸具有三維連通孔道結構的介孔WN單晶,精準控制晶面取向,並在扭曲表面上構築較為清晰的不飽和活性位點,包括W-N1/6、W-N1/3和W-N1/2。
  • 鉑結構在單晶表面、薄膜和納米顆粒中的溶解
    科學家使用了一系列定製的表徵工具來研究明確定義的鉑結構在單晶表面、薄膜和納米顆粒中的溶解。他們已經開發出了在原子尺度上觀察過程的能力,以了解造成溶解的機制並確定其發生的條件,然後,他們將這些知識應用於材料設計中,以減輕溶解並增加耐用性。
  • 單晶富鎳陰極的可逆平面滑動和微裂紋
    單晶富鎳陰極的可逆平面滑動和微裂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6:55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Jie Xiao研究團隊發現了單晶富鎳陰極的可逆平面滑動和微裂紋。
  • 智能所利用熱敏性聚合物構築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
    近期,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納米材料和環境檢測實驗室劉錦淮研究員和楊良保副研究員等提出了利用熱敏性聚合物構築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Surface Enhance Raman Scattering,SERS)的概念,並取得了研究進展。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效應是一種與納米結構相關的光學現象,它的強弱不但取決於金屬本身,還和納米結構的尺寸、形狀和間距有關。
  • J NANOMATER:碳納米管支撐的MoS2納米薄片用於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通過溼化學法合成MoS2 /碳納米管複合材料成果簡介 二硫化鉬(MoS2)是一種類似於石墨結構的無機層材料,被隨機分散在功能化的多壁碳納米管的表面上合成MoS2 / CNT納米複合材料。TEM圖像和拉曼光譜表明,在MWNT表面上有20 nm大小的納米片狀MoS2隨機分布。電化學性能有望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鋪平道路。圖文導讀 圖1:二硫化鉬的結構。圖2:(a)MoS2 / CNT和(b)在不存在CNT的情況下製備的MoS2得XRD圖譜。
  • 二維CdTe超薄納米片
    主菜/Main Course國家納米中心何軍研究員課題組首次通過範德華外延生長,在氟金雲母表面獲得了大面積的超薄二維CdTe納米片。原位搭建的超薄CdTe納米片光檢測器展現出諸多優異性能,如~100 fA的超低暗電流、高的檢測限以及超高的光響應速度和開關穩定性。除此之外,CdTe納米片與傳統的微製造技術和柔性基底間兼容性良好,在柔性和高集成光電器件方面的應用前景廣闊。
  • 【催化】單質鉍修飾半導體磷酸鉍納米顆粒提高光催化降解活性機制
    ‍近年來,利用單質鉍負載提高半導體材料光催化活性的研究層出不窮。
  • 張華:合成非常規面心四方相PdM納米片,一步到位!
    近年來,以溼化學方法為代表的大規模合成非常規晶相貴金屬催化劑受到極大的關注。作為典型的溼化學法,模板化合成可以實現貴金屬催化劑在預合成模板上的生長。然而,模板法通常涉及兩個步驟,即模板的合成和貴金屬催化劑的生長,這使得合成過程變得複雜。此外,如果製備過程中發生外延生長,則貴金屬催化劑的晶相和形態完全取決於模板。
  • 「二維世界」的構築與操縱——第一屆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後年會優秀...
    本次會議共選出了兩位優秀博士後獲獎者,一位是來自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F01組的博士後王理,表彰其在製備大尺寸單層單晶六方氮化硼方面做出的傑出工作;另一位是來自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N04組的博士後陳輝,表彰其在摺疊石墨烯方面做出的傑出工作。
  • CCS Chemistry | 湖南大學袁荃:構築仿生近紅外光合細胞,拓展納米...
    利用分子間的弱相互作用製造和模擬各種智能生物結構是自組裝和仿生科學的研究興趣和目標。近期,湖南大學袁荃課題組向光合細菌學習,基於材料分級組裝成功構建了一種具有優異近紅外光熱響應性能的仿生光合細胞。
  • 中石大:Fe-Ni雙金屬氫氧化物對FeS納米片超快表面修飾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環境問題,同時加快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推動清潔能源體系的轉型利用過渡金屬硫化亞鐵納米陣列結構的優勢(如廉價豐富、易調控及導電性好等),在其表面採用簡便、快速的化學修飾方法(30s),原位構築了交聯非晶Fe-Ni雙金屬氫氧化物納米片結構,在鹼性介質中,表現出優異的電催化析氧活性和穩定性。這項工作為設計過渡金屬基高效析氧催化劑提供了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應用潛力。
  • 結構明確金屬催化劑的演變:從納米催化到單原子位點催化
    期刊的綜述文章系統地闡述了納米催化和單原子位點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了研究者從上個世紀以來在納米催化領域所取得的諸多成就和近幾年在單原子位點催化領域的新進展。綜述討論了納米/單原子位點催化劑的合成策略、構效關係以及新型納米/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在基礎化學工業、精細有機化工、能源轉化催化以及環境催化中的應用。
  • 科學:基於鉍的納米帶顯示出「拓撲」運輸,這是新技術的潛力!
    科學:基於鉍的納米帶顯示出「拓撲」運輸,這是新技術的潛力!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稱為拓撲絕緣體的新興材料的納米帶,並使用磁場來控制其半導體特性,這是利用該技術研究奇異物理和構建新的自旋電子器件或量子計算機的一步,不同於絕緣體或導體的普通材料,拓撲絕緣體同時也是矛盾的 - 它們是內部的絕緣體,但在表面導電,普渡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與電氣和計算機副教授Yong P. Chen說。與博士生Luis A.
  • JACS:單相單層納米片原位構建超薄2D-2D緊密異質結
    【背景及簡介】 近年來,利用各種新技術精確控制納米材料的形貌、尺寸和組成取得了巨大的進展。目前不僅可以精確地生成各種納米級別的晶體,還可以製造具有多成分組成的複雜納米系統。
  • 一組圖帶你了解金屬材料表面的三維形貌表徵應用
    定向凝固鑄件的組織分為柱狀、共晶和單晶3種。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單晶生產,它除了用於高溫合金單晶葉片的研製外,還逐漸推廣到半導體材料、磁性材料、複合材料的研究中,成為現代凝固成形的重要手段之一(9)。圖(4)分別為鎳基高溫合金CMSX-6的共晶組織(圖4-1)和NiAl單晶中裂紋擴展(圖4-2)的原子力顯微鏡(AFM)表徵。
  • 水熱法製備納米氧化鋯粉體
    因此納米級的氧化鋯粉體的製備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納米氧化鋯粉體的製備方法有物理法、氣相化學法和溼化學法。其中溼化學法中的水熱法,是目前廣泛的認為是低成本製備高級粉體的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