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餘管理產生的動因分析及其啟示

2020-12-05 中華會計網校

  摘 要:盈餘管理是一個有20年歷史的研究課題。它的產生主要是基於受託責任的存在、債務合同的約束、合理避稅的考慮、避免巨額政治成本、規避企業經營風險等,同時,會計準則的靈活性和時滯性、成本效益原則等為其提供了可能。通過對盈餘管理產生和發展的原因分析,企業和各利益相關者可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關鍵詞:盈餘管理;籌資動機;避稅目的;證券監管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方財務會計理論界致力於盈餘管理的研究,盈餘管理問題成為當代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實證研究的重點之一。在我國,盈餘管理是隨著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後而出現的新問題,亟待進行探索和研究。

  一、盈餘管理的動因分析

  對於盈餘管理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加以分析。

  (一)從盈餘管理產生的主觀條件來看,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上市籌資動機。管理當局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讓投資者因為企業的業務發展穩健,往往會進行利潤平滑的盈餘管理,給人以收益穩健且穩中有升的感覺。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對上市公司有嚴格的規定,公司必須在近3年內連續盈利,才能申請上市。公司為了上市,就有了盈餘管理的動機,這就形成了首次募股的盈餘管理;而在配股時,《公司法》要求公司在3年內連續盈利,且公司淨資產稅後利潤率3年平均在10%以上,上市公司為了能配股,也需要進行盈餘管理;《公司法》還規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3年連續虧損,將由證監會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這種規定會迫使上市公司採取種種盈餘管理手段,以免出現虧損或連續虧損的情況[1].

  2.企業管理者追逐自身利益的驅動。由於現代企業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公司的管理者可能並不是公司的最大股東,甚至不是公司的股東,他們往往只是公司的高級僱員。因此,股東與管理當局的目標並不一致,股東為了使二者的目標趨於一致,往往採用激勵的方式來促使管理當局盡最大努力工作。股東支付給管理者的報酬,包括薪金、獎金,以及近年來出現的股票期權、股票、紅利等往往與公司的業績相聯繫,而企業的業績主要表現在會計利潤上。因此,公司管理當局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在合法的範圍內選擇有利於提高利潤的會計政策。由這類動機激發的盈餘管理往往由公司內部管理當局控制,其獲益者也即內部管理當局。

  3.債務合同的約束。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關係是企業最重要的財務關係之一。債權人將資金借給企業,意在到期收回本金,並獲得約定的利息收入;而企業借款則是為了擴大經營,投入有風險的生產經營項目。兩者目標不一致。借款合同一旦成立,資金到了企業手中,債權人就失去了控制權。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損害,債權人在籤訂借款合同時,往往規定了許多限制條件,如不準發放超額股利和再購入股票,對借款企業流動資金保持量的規定,限制其他長期債務等。企業違約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當企業覺察到其會計報表數字已經違反或接近違反規定條件時,便會對盈餘數字進行管理,以便減少違反債務合同的可能性。由這一動機激發的盈餘管理獲利者往往是管理當局和股東,潛在受害者則是債權人。

  4.避稅目的。這是盈餘管理一個最明顯的動機,特別是在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相分離的國家,更是如此。因為在日益重視「現金流量」的時代,節約現金支出就等於增加了企業的營運資金,這對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和改善財務狀況很有幫助。比如我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實行33%的比例稅率,另外規定了兩檔照顧性稅率,即對年應納稅額在3萬元(含3萬元)以下的企業,暫減按18%的稅率徵收所得稅;年應納稅額在3萬至10萬(含10萬元)的企業,暫減按27%的稅率徵收所得稅。這樣,企業管理者就會採用有利的會計政策和程序來減少應納稅所得額以達到少交納所得稅的目的,特別是應納稅所得額剛剛超過10萬元和3萬元的企業。

  5.政治動機。管理當局為了避免巨額政治成本,會採用一些有利的會計政策。有些行業面臨著與會計數據明顯相關的嚴格的管制和監控,如銀行業和保險業。銀行必須滿足一定比例日資本金的要求,保險管制要求保險企業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財務健康狀況。這些規定都使管理者有動機進行盈餘管理。

  (二)盈餘管理存在的客觀條件

  以上是盈餘管理存在並得以迅速發展的主觀方面的原因,然而僅有這方面的需求,客觀上沒有實施這一政策的背景和條件,盈餘管理也是不可能迅速發展並為世人所關注的。至於客觀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從準則的可選擇性、信息不對稱和成本效益原則等方面來考慮。

  1.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和會計準則的時滯性是企業管理當局進行盈餘管理的背景條件。為了保證企業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能保持可靠與公正,各國都採取法律或準則或制度等形式,規範財務會計業務的處理程序和財務報表的編報。然而由於各個企業具體情況不同,須規定幾項可供選擇的會計政策和方法,給企業一定的自由。允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經過專業判斷具體選擇採用何種方法。再加上新的經濟業務不斷湧現,使得其中部分交易和經濟事項的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並未在相關準則中做出相應的規定。因此,管理當局可以利用會計準則制訂的時滯性對會計事項做出對自身有利的估計和判斷[2].

  2.權責發生制原則使得盈餘管理成為必然。在權責發生制會計下,公司的淨利潤由經營現金流量和應計利潤額兩部分組成。經營現金流量建立在收付實現制原則的基礎之上,可控性小。而應計項目則不同,它既可以通過會計程序,如壞帳準備計提政策選擇來實現,也可以採用契約的方式,如提前或延後票據出票時間、改變交貨方式等改變交易時間和方式來進行盈餘管理。在權責發生制原則的約束下,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攤銷、壞帳準備的計提以及一些預提和待攤費用等這些會計政策上有很多選擇餘地,帶有很大主觀性的項目都直接對應計利潤,進而對會計盈餘產生影響[3].

  3.信息不對稱、不完全使盈餘管理成為可能。現代意義上的企業是由股東的投資而存在的,但所有者往往並不直接經營公司,而是委託公司管理當局負責直接經營公司,這就產生了委託—代理關係。一方面,股東及其他信息使用者要想了解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就需要公司管理當局提供有關公司的財務信息。如果信息是對稱的,信息的使用者與信息的提供者對信息的了解程度相同,那麼信息提供者對信息的處理就不可能影響到信息使用者的判斷乃至決策。因此,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公司管理當局無法通過選擇會計政策來達到盈餘管理的目的。但是,在現實中,總是存在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公司管理當局)通常比會計信息使用者了解更多的有關公司生產經營的信息,即使是公開披露的會計信息,前者比後者通常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管理者與投資者之間只是一種和約關係,雙方目標不一致,即存在著和約衝突,管理者有違背投資者的要求以獲取利益的需求。也正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和不完全,使得以管理者自身最大利益為目標的盈餘管理成為可能。

  4.成本效益原則的約束決定了盈餘管理存在的意義。完全消除盈餘管理從理論上講可以做到,但在實務中卻不可行,其中關鍵就是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若消除盈餘管理,制定一套統一的會計制度就可以了,但統一的會計制度對管理者行為的約束必然會影響到管理者的創造性、主觀能動性和激勵性,極大地降低企業的效益。另一種方法是聘請註冊會計師進行嚴格審定,對帳面會計政策變動和收益的影響逐條調整,以便得出一個「真實」的收益,但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二、盈餘管理對政府部門以及企業利益各方面的啟示

  既然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盈餘管理有其客觀條件,並且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們就應當對盈餘管理的存在有一個科學的認識,用平靜的心態對待它。既不能讓它放任自流也不能完全杜絕,社會要達到這種共識。從社會的角度講,政府和有關社會團體有責任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加強外部監督。從企業的角度看,有關方面(投資者、經營管理者等)要儘可能籤訂完善的契約、合同,代理人要樹立正確的商業倫理道德和經營思想,依法經營。此外,委託人以及會計信息的其他使用者還必須要掌握識別盈餘管理的知識和技能,能根據其特定的決策需要對會計數據或報告盈利做出適當的調整。

  (一)政府各部門

  1.準則制定機構面臨日益普遍的盈餘管理現象,為確保財務報表以及時可信的方式有效的描繪各公司經濟狀況和經營業績的差異,最重要的是應當就可供選擇的不同準則,考慮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的衝突。因此準則制定機構更應該在相關性之間進行權衡,制定出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工作進行有效約束。另外,會計準則制定者和監管者允許公司管理當局在編報財務報告時擁有的職業判斷權利應適當。面對實務中出現的新業務,也應及時制訂出準則加以規範。

  2.證券監管部門要提高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的有效性。證券監管部門可從信息披露的相關性、可靠性以及披露的信息含量上加強管理與監督,並對違規的公司進行嚴懲,從而將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控制在一定限度內。

  (二)外部投資者

  1.現有投資者應利用自己的權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因為企業管理當局之所以能夠進行盈餘管理,這與公司治理結構有關,而董事長與總經理分離以及設立外部董事的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的程度必然要比其他公司輕得多。另外,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管理當局報酬的安排對盈餘管理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管理當局進行的盈餘管理其實是短期行為的一種表現,因此,企業在進行報酬安排時可以運用一些長期酬勞計劃。

  2.對於潛在投資者來說,不應該只從企業當期財務報告中獲知信息,還要對企業進行長期觀察分析。因為企業盈餘管理在長時期內並不改變實際盈餘總額,而只會改變企業實際盈利在不同會計期間的反映和分布。另外,潛在投資者在決定投資前還應廣泛搜集其他有關資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財務報表附註等表外信息。表外信息是彌補報表內揭示信息的局限性,使表內的信息更容易理解,更加相關,提升報告信息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潛在投資者應更多地關注有關的表外信息,如企業採用的會計政策及其變更、是否有關聯方交易等,以便進行合理的投資決策[4].

  (三)企業本身

  就商機瞬間萬變、資本市場效率日益強化來說,有時候適當的盈餘管理能使企業擺脫困境,走向輝煌。比如當企業處於經營困難,但有良好的投資機會急需資金的時候,採用改加速折舊為直線折舊、減少壞帳損失提取比例、推遲計提長期投資的減值準備等利潤前推措施,使淨資產收益率達到配股條件。一方面可以籌集到股權資本,另一方面由於提高了股東權益率,企業將容易通過舉債方式籌到資金。如果企業所籌資金運用得當,則可以幫助企業度過難關,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為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而對於生產經營狀況不穩定的企業,實施利潤平滑手段,可以向外界傳遞出一種生產經營穩定的信息,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穩定股票價格。但是,企業管理當局在實際應用當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止企業價值被低估。因為管理層的盈餘管理行為影響了投資者關於企業收益質量的感覺,增強了投資者關於企業未來收益持續性的判斷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迴避風險的投資者低估企業的價值。所以,如果盈餘管理行為在改善數字的同時使得投資者感到公司的利益質量在降低,甚至形成對公司財務狀況產生悲觀預期的話,管理層就需要在改善的報告的收益數字與收益質量的可能的片面感覺之間進行權衡,謹慎地判斷是否應該採取盈餘管理行為,以避免企業價值被低估的厄運。

  2.防止過度盈餘管理向利潤操縱轉化。盈餘管理應有一個合理的度,否則就使會計信息失去其公允性、可靠性及可比性,從而變成利潤操縱。利潤操縱超越了法規的界限演變為欺詐行為,在監管政策完善且執行有力的環境中,這種違規行為將會受到嚴厲制裁,並且企業的聲譽毫無疑問會受到很壞的影響,使投資者對其信譽喪失信心,而這對於企業今後的發展十分不利,使盈餘管理行為得不償失。

  3.不要將最終解決企業困境,使企業走向成功寄托在盈餘管理上,而應在加強企業管理、合理進行決策上。從較長的時期來看,盈餘管理並不增長或減少企業實際的盈餘,它影響的是會計數據,尤其是財務報告中的盈餘。因此盈餘管理並非長久之計。對經營者而言,盈餘管理之後企業當年報表包裝得很體面,接下來的問題是企業躲過一劫之後,如何利用好這次機會,去創新、去拓展。

  總之,近年來,盈餘管理作為財務揭示的熱點問題,受到中外會計學者的廣泛關注。針對這一問題,西方實證會計學者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值得關注的研究成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由盈餘管理牽涉到的投資者、管理者、債權人、政府等各方面利益相關者,應廣泛利用當前研究成果來指導自身的決策。

  參考文獻:

  [1]張士強。對公司盈餘管理的透視[J].財會研究,2001,(4):39-40.

  [2]張翠波。盈餘管理行為導致企業價值被低估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當代財經,2001,22(10):67-70.

  [3]陳宇學。試論盈餘管理[J].財會月刊,2001,(14):2-3.

  [4]魏明海。盈餘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相關焦點

  • 金融市場中羊群效應的動因分析
    此外,群體當中公選出來的領導會導致群體內部成員更易於為了滿足領導的期望而產生從眾動機,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蘭姆就通過他的經典權威服從實驗告訴人們個體存在服從權威的基本傾向。廣義的權威服從實際上可以源於任何對受眾個體產生重要影響的某一種信息。
  • 論企業報表粉飾行為產生的動因及建議
    因此財務報表粉飾所產生的動因以及影響正受到高度的關注。   ST達爾曼(西安達爾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600788)成為中國第一個因無法披露定期報告而遭退市的上市公司。從上市到退市,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達爾曼極盡造假之能事,此外,達爾曼的系統性財務舞弊,具有很強隱蔽性和欺騙性,從股市和銀行騙取資金高達30多億元,給投資者和債權人造成嚴重損失.本案例具有典型的剖析價值。
  • 身心發展動因
    身心發展動因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27 09:12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eps每股盈餘怎麼算?
    EPS是每股盈餘的縮寫,指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也稱為「每股收益」。EPS為公司獲利能力的最後結果。每股盈餘高代表著公司每單位資本額的獲利能力高,這表示公司具有某種較佳的能力——產品行銷、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等等,使得公司可以用較少的資源創造出較高的獲利。
  • 公司盈餘分配糾紛—分紅權
    3.以盈餘公積金轉增股本除滿足第2項條件外,還要滿足:公司在最近3年連續盈利,並可向股東支付股利;分配後的法定公積金留存額不得少於註冊資本的50%。原告劉進財在與潘東來籤訂的《股權轉讓協議》中明確約定股權轉讓不包括宋樓公司未付給原告劉進財的已掛帳紅利及其所產生的利息和延續的利息,因此,原告轉讓股權後,雖然已經不具有股東身份、不享有股東權利,但被告宋樓公司對原告劉進財任股東期間作掛帳處理的未分配利潤,仍應當按照其原股權比例作為公司一般債務向原告支付本金及相應的利息。
  • 日本藥品檢查員制度及其啟示
    文章介紹了日本藥品檢查員管理體制、職業發展等制度設置情況,分析了其獨立行政法人制度、較強的環境適應力、國際化與檢查員能力提升有機結合等特點,並從系統推進、提升檢查員職業榮譽感、保障獨立檢查權限、提升外部適應力等方面指出了其對我國職業化藥品檢查員制度建設的啟示。
  • 個人身心發展的動因理論
    個人身心發展的動因理論是歷年來的教師招聘考題的常考點,下面我們將對於個人身心發展的動因理論進行簡單的梳理。關於個人身心發展的動因理論,目前比較常見的是四種說法:(一)內發論1.主要觀點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於人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發展的順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機制決定的。
  • 日本化肥減量增效實現途徑及啟示
    本文將通過介紹從20 世紀60年代以來的日本農業的政策法規、技術演變、養分管理機制以及市場服務體系四個方面來系統揭示其化肥減量增效機制並為我國提供經驗。1 日本養分平衡歷史變化以氮素為例分析了日本的養分投入和產出的歷史變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 公司盈餘分配糾紛之財產清算
    當公司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解散; 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 以上情況中,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 梁佔軍:一戰歷史給現實的啟示
    梁佔軍:一戰歷史給現實的啟示 ——一戰史研究的新看點新觀點 2018年05月14日 09:25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梁佔軍 字號 關鍵詞:一戰歷史;戰爭;歐洲;學者;中國;爆發;帝國主義;教授;研究成果;一戰;學界
  • 英國水業發展、監管及其啟示
    駐英國使館經商處 英國水業發展、監管及其啟示內容提要:英國水業(water industry)監管體系舉世聞名
  • 矽谷發展經驗及其對雄安的啟示
    原題目《矽谷發展經驗及其對雄安的啟示——京津冀一體化系列研究之四》 結論或者投資建議: 建設國家創新型現代化心臟區域和中國的「矽谷」是雄安的重要使命之一。本文回顧了美國矽谷騰飛的主要經驗,並結合當前中國現實,為雄安提供若干啟示。 矽谷經驗之一:科研與高等教育。
  • 股市大幅震蕩 四大動因誘發"黑色星期二"
    今天、明天是大盤對2900區域最殘酷的考驗,如果多頭大軍如果能夠守住這個區域,一個漂亮的小W底就有希望形成,周K線MACD指標將會出現死叉變金叉的最後一波絕地反彈,它所產生的力量是不容低估的。調整就是市場賜給我們最美妙的機會,應該抓住這個機會。     華訊財經特約分析師陳曉慧對投資者的建議是,目前的市場環境只適合輕倉參與,只有等市場底部確認以後,才可深度參與。
  • 丁小平的學術思想及其啟示
    本文試圖通過梳理其創新成果,探究其取得豐碩學術成果的原因來初步反思我國教育和科研上可能存在的問題,並藉此得到必要的啟示。在《迎接管理學的革命》中,丁小平先生指出,管理發生的前提在於管理方與被管理方的交換——管理方為被管理者提供金錢、物品、服務、權力或者理想、信仰、審美、慰藉等與被管理者交換智力和體力。高明的管理決不限於只給被管理者提供工資和獎金,相反,精神性和文化性管理手段是更好也是更強有力的。
  • 延安整風的歷史回顧及其啟示
    原標題:延安整風的歷史回顧及其啟示 延安整風,自1941年5月毛澤東發表《改造我們的學習》開始,到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結束,歷時4年。而全黨範圍的整風學習,又推動了高級幹部深入學習、討論黨的歷史,並作出了正確的結論,從而達到全黨的團結統一,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延安整風運動的任務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 主要國家蛋白質科學設施戰略發展分析及啟示
    蛋白質科學研究已成為生命科學的核心領域,並對人口健康、農業、環境生態、國家安全等重大問題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蛋白質科學研究及相關設施的建設已成為發達國家激烈競爭的熱點
  • 諾貝爾獎金管理給我們的啟示
    原標題:諾貝爾獎金管理給我們的啟示   諾貝爾
  • 關於未來人啟示的分析
    最近看了一些關於未來人或高維次生命對地球人進行啟示的視頻或文章,例如巴夏、火星男孩、Kfk、Xr 21等等。心有所感,做一簡要分析。但是也要看到,這些啟示並沒有完全解決宇宙人生的終極問題,也許他們也沒有完全認清吧!我們應該辯證地分析,而不能夠迷信。
  • 淺議公司盈餘分配涉及的幾點問題及應對
    股東基於公司經營業績主張盈餘分配,這反映出股東對公司利潤的索取權。實踐中,由於公司盈餘分配政策受法律、公司、股東等因素制約,這是盈餘分配應考慮的問題。  《公司法》第37條、38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依照本法行使審議批准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審議批准公司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審議批准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 ...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第四屆「絲路學 · 青年論壇」 會議議程
    絲路話語構建:中亞與俄羅斯的視角4、馮超(上海外國語大學南亞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從騷壇招英閣看18世紀閩粵兩地與河仙的海上貿易5、李衛峰(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文獻中心主任):嘉舜文的歷史:來自拉布喇抄本的證據6、郭筠(浙江外國語學院阿拉伯研究中心副主任):古代絲綢之路上中阿交往對深化中阿共建「一帶一路」的歷史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