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業於臺南成功大學物理系,開創了中國大陸素食產業發展的新紀元.

2021-01-20 素食一號

宋淵博先生近照(資料圖,來源於網絡)


宋淵博先生畢業於臺南成功大學物理系,大學畢業後10年都一直從事房地產生意。


1993年,宋淵博先生隨信義房地產到上海發展。後在2001年1月於上海淮海開辦了首家棗子樹淨素餐廳。第二年,棗子樹成為上海知名的素食餐廳。


2008年首屆素食營銷論壇上,他就自己多年經營棗子樹的經驗給大家做了題目為成功素食館經營管理的報告。


宋先生從當初創辦棗子樹的初衷開始講起,一直到在經營過程中面對困難所採取的應對方法,共歷時三個多小時。從素食的理念、文化、經營及管理給在場的各位素食館的經營者提供了中懇的建議及意見。


與會代表紛紛反映宋先生是雪中送炭,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意見,這會讓他們少走很多彎路。代表們還踴躍的向宋先生提問,一度使會議達到高潮。


棗子樹,早吃素(資料圖,來源於網絡)


2011年6月棗子樹十年了,宋淵博與太太決定退出棗子樹的經營,並捐出所出資的全部份額與品牌權益。


在2011年8月,宋淵博創辦了一個新的高端素食品牌——大蔬無界。


宋淵博先生認為,歷來素食沒那麼好吃,所以很難推廣。於是他將訴求總結為健康與美食,把健康食物做成好吃的,把好吃的做成健康的去推廣。


2012年第五屆素食營銷論壇上,宋總將他最新的經驗奉獻給了大家。他結合「棗子樹」的品牌創建歷程以及大蔬無界的經營體驗,總結出了一套系統的完整的素食商業模式。


從盈利模式上來說,包含傳統餐飲、延伸產品、體驗中心三部分。


從發展規劃上來說,以大蔬無界為例,由高往低分六個層級:頂級米其林、旗艦店、主力店、時尚店、延伸產品線、拓展事業線。


從永續經營上來說,素食投資人要做到盈利、創新、誠信、品牌四個要素。


從合作平臺上來說,主要有素食協會或聯盟、聯合採購、集中配送、系統開發、共同營銷等五種方式。


素食營銷論壇上,宋先生的演講歷時三個半小時,小到餐廳選址、菜單設計,甚至大蔬無界豆漿製作的方法,大到餐飲商業模式、素食發展趨勢,他都一一道來,鞭辟入裡,贏來現場觀眾掌聲不斷。


宋淵博先生在素食營銷論壇上精彩演講


從棗子樹到大蔬無界,宋總的經營管理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公開與大家分享。棗子樹之路,也不乏追隨者,但是國內卻少有這樣成功的素食品牌出現,大家笑稱,原因不在於沒學到其經營管理的方法,而在於棗子樹的發展史冊上有著宋總鮮明的個人文化烙印。


「棗子樹」創立10年,從1家到6家,最遠開到了成都,到後來,宋淵博先生發現,自己會慢慢忘掉初發心。「除了大蔬無界,我最喜歡的餐廳就是棗子樹。」


「就像養小孩一樣,越來越喜歡,你會慢慢開始圖它的名,想將它佔為己有。」


宋淵博先生的發心到底是什麼呢?


2013年第六屆素食營銷論壇上,宋淵博先生在演講中袒露心聲道,他的初心就是推動素食行業的發展。


素食營銷論壇上,宋淵博先生首先提出了三個問題,作為企業,一定要首先明確我是誰?我要什麼?我現在要做什麼?也就是說要有清晰的企業定位,要有目標且目標要專一。


宋淵博先生提出開素食餐廳有三個要素:人緣、地緣、時間緣。人緣即要有好的投資者、經營管理者、消費者;地緣即選址的重要性;時間緣即機緣的來臨。


素食業界「南傅北謝中宋」齊聚。素食營銷論壇是他們的家,也是所有素食同道中人的家


宋淵博先生還強調企業一定要有品牌意識和品牌概念。


在素食餐廳的經營上,宋淵博先生給在場的參會人員列舉了很多管理經驗,小到一道菜品的製作、原料的採購、餐廳的裝修和衛生,大到員工的管理都一一作了講述,帶給會員很多借鑑之處。


另外開素食餐廳要生歡喜心也是宋淵博先生注重的一個方面。


宋淵博先生的人生座右銘是拿起十方、放下萬緣、解脫一切。


無論企業的經營是好還是不好都應該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要具備般若智慧。


2016年第九屆素食營銷論壇在香港舉行。論壇上,宋淵博先生為大家就「素食的出品建設與餐廳經營」主題進行了分享。


宋淵博先生的演講瀟灑自在,仿佛在和一群老朋友聊天。「我要站在你們中間,這樣比較親近」。作為素食界如雷貫耳的人物,沒有高高在上的指導,沒有客套的開場白,有的是毫無保留的真誠分享與殷殷勸誡。「所有的課件我都發在了群裡,還需要什麼資料,儘管來找我。」


宋淵博先生結合棗子樹的創辦歷程,大蔬無界的企業文化、經營宣傳策略、菜品研發、品牌建設等話題,傳授實戰經驗,可謂刀刀見血,乾貨十足。


宋淵博先生無私分享素食經營經驗,發心推動素食產業發展


宋淵博先生在演講中金句頻出:


1.有五種保險大家都沒買。健康平安長壽,家庭幸福美滿,事業順利,養兒防老,澤被子孫。


2.把精力專注在研發上,不要花心思在防人。社會的進步不在於競爭,而是分享。


3.味道是王道。真味,用好的食材。


4.為什麼不賺錢,賺錢必須是過程,不要當成目的。賺了錢才能開素菜館,有了這個過程,才會有更多的人做素食。


大疏無界(資料圖,來源於網絡)


將素食做到極致,引領潮流,讓越來越多的人嘗試素食,了解素食文化。宋淵博先生通過多年的努力,讓越來越多的不素之客走進了素餐廳。


2017年11月第十屆素食營銷論壇上,眾位嘉賓將圍繞「素食產業的品牌化運營與中國素食產業的國際化視野」等議題進行精彩演講,分享數年來的素食經營管理經驗。讓我們一道來暢談走向世界的中國素食,共同見證和推動素食的發展。


十年素食營銷論壇,面向世界,面向所有人,一道推動素食發展



【第十屆素食營銷論壇參會事項】


可微信登陸「素貓商城(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進入)」報名參加。

【素食營銷論壇組委會聯繫方式】

常  如:電話/微信:18666078629

華  興:電話/微信:15088134461

曾  婕:電話/微信:15521111735


【報名申請表】

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填寫表格


主編:衲木錯

編輯:楊卓雍


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程京:開創中國生物晶片新紀元
    一枚只有指甲蓋大小的晶片,藏有80多萬個基因探針,能預測13大類,近150種疾病……這枚神奇晶片裡,還凝聚著一位中國研發者的全部心血。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一個開創了中國生物晶片新紀元的人。當他第一次乘坐火車駛出大山時,機械文明的龐然大物伴隨著清脆的汽笛聲,激蕩起懵懂少年的夢想。程京立志要造火車。16歲那年,他參加高考,偷偷把第一志願改成了上海鐵道大學(現同濟大學)機車電傳動專業,並如願以償。畢業後,程京被分配到鐵道部資陽內燃機廠,從事繪圖設計工作。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工作,令他感到枯燥乏味。「我非常熱愛我的專業,可在當時的環境下,我的工作完全不具有創造性。」
  • 這7人畢業於東北同一所高校、同一個院系,還全部當選院士!
    長期致力於地球物理理論、方法與觀測儀器系統的研究,創立並發展了以"雙頻激電法"、"偽隨機信號電法"、"廣域電磁法"和"擬合流場法"為核心的地電場理論和儀器系統,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成功應用。何繼善的研究成果使我國在頻率域電法領域獨樹一幟,遠居世界領先地位。
  • 魔神大戰2686《魔神決》開創神魔新紀元
    魔神大戰2686《魔神決》開創神魔新紀元!上古神魔大戰,蚩尤不敵軒轅皇帝,魔族大敗,人類佔據著神州大地,繁衍生息,建立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但是,戰敗的魔族並為因此而銷聲匿跡,他們始終在暗中休養,尋找機會,消滅人類,重新主宰神州大地。
  • 他攻克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創造這一關鍵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壽用幾十年的心血給出了答案——他曾攻克浮法玻璃工藝裝備的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曾僅用70天,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開闢了這一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三十餘年來,彭壽始終堅守在玻璃產業研究第一線,忘我工作,不斷奮鬥。
  • 他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畢生從事研究工作,曾創辦清華物理系
    他是中國20世紀著名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便是葉企蓀,也作葉企孫,名鴻眷,字企蓀,以字行,男,漢族,江蘇省上海縣人。早年及留學生涯 1898年7月16日,葉企蓀出生於上海縣唐家弄一書香門第。
  • 中國首個、國際先進,這9位女院士竟都畢業於江蘇同一名校
    195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1960年於南京大學聲學專業獲碩士學位。長期從事超聲物理和光聲科學研究工作,在聲光互作用、聲表面波、光聲熱波效應和雷射超聲,以及對凝聚態物質的結構分析、參量定徵和無損評價的研究中,在機理、技術和方法等方面有所發現、創新和發展。陸婉珍陸婉珍(已故),分析化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生存保衛戰
    中國大陸半導體業發展處在一個特殊時期,美國一反常態用高壓打擊,許多企業已被列入「實體清單」之中,或者增加進口許可證申請等,顯然給產業的正常發展蒙上陰影。近期部分代工訂單的激增,證實此種現象。JHiEETC-電子工程專輯未來會怎麼樣?
  • 素食文化:時尚與感恩——靈山素食進江南大學
    圖片來源:靈山社區導語:中國素食文化歷史悠久,早在先秦的文化典籍中「齋」,「齋戒」,「布衣蔬食」等概念就已經出現,佛教傳入中國後,基於慈悲護生的觀念推動了素食文化的廣泛傳播。在近代,由於經濟,倫理和營養學等方面的原因,素食主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在東西方出現了許多提倡素食主義的團體。
  • 中國臺灣的經濟總量,相當於大陸的哪一個省?
    來源:小白讀財經我國臺灣自上世紀60年代起由於產業承接,成功轉型出口導向型經濟,至上世紀90年代成功崛起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臺灣半導體、IT、電子工業等領域的技術水平位居世界領先地位。那目前臺灣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呢?
  • 中國科大地空學院與史丹福大學地球物理系籤訂互派訪問學生協議
    4月2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地球物理系籤署協議,自2014年起,中國科大固體地球物理專業和史丹福大學地球物理系互派研究生,在對方學校從事科研項目和選學課程。雙方學校免除學費,每個學生訪問期限在3至12個月,每年雙方可以各自選送10名學生。
  • 23歲畢業於清華大學,45歲任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他是誰,享何待遇
    此校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清華有著悠久的建校歷史,其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經過多年的發展,清華大學於1952年確定為全國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正式確定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清華大學共設有21個學院、59個教學系和82個本科專業。其中,清華大學物理系是目前國內發展最快、最好的物理系之一。
  • 為新中國科學事業發展做出偉大貢獻的十位物理學家!
    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 第四屆鋰電池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11月28日,由崑山開發區管委會、中國複合材料學會新型電池與新能源複合材料分會主辦,崑山開發區科技局、清陶(崑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四屆鋰電池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在江蘇崑山舉行。
  • 臺灣成功大學物理系與美國團隊研究登全球最有趣發現
    臺灣成功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楊毅團隊參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被美國著名科學雜誌《Discover》,列入「2017年100個最有趣的發現」的第38名。(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8月2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成功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楊毅團隊參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被美國著名科學雜誌《Discover》列入「2017年100個最有趣的發現」的第38名。楊毅說,「我們發現了世界上旋轉最快的物質態,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旋轉,這是目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的現象,我們將繼續研究這個有趣的物理。」
  • 你知道「中國雷達之父」是山東大學知名校友嗎?
    你知道「中國雷達之父」是山東大學知名校友嗎?山東大學是《大英百科全書》所列中國著名大學之一;也是中國內地最具國際聲望的16所大學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以為山東大學的知名校友,一起來看一下吧!童第周享譽世界的生物學家童第周,192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34年起,在山東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任教;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 浙江大學何志均教授因病去世 他開創了中國人工智慧研究
    董旭明 攝  浙江在線6月3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張冰清)6月2日上午6時55分,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中國人工智慧研究開拓者、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創始人何志均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逝世,享年93歲。
  • 臺南中學生訪滬體驗「海派文化」魅力
    臺南中學生訪滬體驗「海派文化」魅力 2010年08月24日 13:37:00來源:中國新聞社   「緣聚浦江·相約世博——2010年滬臺青年夏令營」23日在此間舉行開營儀式。
  • 他是清華物理系2020屆畢業生:剛進大一也曾跌跌撞撞,今已找到方向
    今日為大家帶來的,是清華大學物理系2016級本科生、清華學堂葉企孫物理班學子韓同航的分享。大家最近常感慨今年的畢業季過得特別快,還沒好好和朋友們老師們聊聊天,好好看看生活了四年的園子,轉眼就到了分別的時刻。
  • 宜室宜家總經理王峰:85後開創家居賣場新紀元
    對於未來的發展,王峰充滿信心。  作為青島宜室宜家商業有限公司的掌舵人,王峰這位年輕的85後,不僅是第二屆平度市青年創業之星,還成功當選了第十屆平度十大傑出青年。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他一直盡己所能回報社會,用實際行動承擔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 從中國同頻到世界共振,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邁入新紀元
    產業政策加持,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加快與世界同頻共振非嚴格地說,這個大會已經是第二屆了,只不過去年會議的名稱是「中國超高清視頻(4K)產業發展大會」。今年3月初,上述三部委因勢利導印發了《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按照「4K先行、兼顧8K」的總體技術路線,大力推進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和相關領域的應用,計劃到2022年實現超高清視頻產業總體規模超過4萬億元,4K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8K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從今年大會看,產業政策大大加速了全球超高清視頻企業在中國的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