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傑裡·布朗籤署了一項法案——規定到2045年,加州的所有電力都將來自清潔能源。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方面取得技術突破,以及降低電池存儲成本。
《財富》200強企業NextEra Energy的執行長James Robo預測,到20世紀20年代初,太陽能發電廠和巨型風力發電機的電力將比燃煤發電廠的運營成本便宜,即使把存儲成本也算進去。
那麼,技術就能使我們免於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嗎?遠遠不夠。全球都要轉向完全清潔的電力供應,並利用這些清潔能源為汽車,公共汽車和卡車的全電動車隊充電。而作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來源,肉類生產帶來的排放仍然在持續增長。
(圖源:Modern Farmer)
科學家們已經得出結論,減少肉食可以幫助減輕全球糧食生產的環境壓力,讓地球更好地支持快速增長的人口。
數據顯示,農業肉類是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每公斤羊肉產生33.06千克二氧化碳,1公斤牛肉產生32.49千克二氧化碳。相比之下,蔬菜每公斤產品僅產生0.06千克二氧化碳。
目前,畜牧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5%左右,與世界上所有車輛排氣管的排放量大致相同。但隨著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激增,預計汽車排放量將下降。但全球肉類的消費量,卻可能在2050年比近年來增加76%。
總部位於倫敦的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氣候變化與飲食》(Changing Climate,Changing Diets》顯示,改變氣候、改變飲食習慣表明了肉類生產帶來的威脅。
2010年在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與會國一致認為,允許全球氣溫上升超過工業化前水平2℃。而一旦超過這一界線,將會產生難以應對的災難與風險,並導致全球二氣候變得更暖。
正在融化的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將釋放出大量甲烷,導致變暖加劇,這樣又會導致釋放更多甲烷,形成惡性循環。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相較於二氧化碳,可以使地球變暖30倍。
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我們可以釋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碳預算」 (不會使地球升溫超過2℃ ),正在穩步萎縮。
然而,對肉類需求的增長意味著畜牧業的排放量將繼續增加,「碳預算」 將越來越少。這樣一來,改變飲食習慣,將溫度上升限制在2℃將是「非常困難的」。
食肉比食用植物會產生更多溫室氣體的一個原因是,我們使用化石燃料種植穀物和大豆並將它們餵給動物。動物利用植物食物中的大部分能量來移動、呼吸、保持身體溫暖。這樣一來,我們吃的就只能佔一小部分,因此如果我們自己吃植物性食物,我們必須增加幾倍於穀物和大豆的數量。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反芻動物產生的甲烷——主要是牛和羊——是消化過程的一部分。令人驚訝的是,通過餵食植物養牛獲得的牛肉對氣候的影響甚至更嚴重,以草為食的牛比吃玉米和大豆的牛體重增加得慢,它們增長每公斤肉都會排放更多溫室氣體。
目前,已經有很多創業公司致力於將清潔肉類推向市場。具有肉的質感和味道的植物性產品,如「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Burger」已經在餐館和超市中銷售。乾淨的漢堡肉、魚、乳製品和其他動物產品都是在不飼養和屠宰活體動物的情況下生產的。價格尚未與動物產品競爭,但它正在迅速下降。就在本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和美國農業部的主要官員一直在討論如何規範這種方法生產和銷售肉類的預期生產和銷售。
如今,全球最大的兩家肉類生產商泰森食品(Tyson Foods)和嘉吉(Cargill)正在投資那些試圖在不飼養動物的情況下生產肉類的公司。泰森食品執行副總裁賈斯汀·惠特莫爾(Justin Whitmore)表示:「我們不想成為被顛覆的對象,而想成為顛覆大潮的一部分。」
投資於生物技術公司Memphis Meats的英國大亨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表示,30年後,我們將回首當今時代,會對我們為獲取食物而大量獵殺動物感到震驚。
價值900億美元的全球肉類食品行業正迎來一輪顛覆與衝擊。如今,有不少項目正嘗試在實驗室中培養能「生長」的肉類、海鮮替代品和昆蟲蛋白質。
該行業已發展成為一個複雜的全球業務,涉及農場和飼料場,以及肉類中間環節,如加工和儲存中心、運輸和物流,屠宰場等。
利用各種技術在實驗室中培養肉類,又或者基於植物產品製造肉類,這些初創公司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其中一些新的「入侵者」——如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使用豌豆蛋白和血紅素等成分製作出類似肉類,讓那些常規肉食者可以滿足味蕾的同時,可以實現環境保護與節能的目標。
肉類替代品風靡當下,各個風投機構和企業已經在這一領域投資了數億美元。據報導,Impossible Foods籌集了超過5億美元的資金,據報導,植物肉類公司Beyond Meat正準備進行短期IPO。
展望未來,這些創業公司可以大大簡化肉類價值鏈,因為「清潔肉類」實驗室或工廠可以取代農場、飼料場和屠宰場。
這些創業公司還有可能顛覆肉類生產過程的所有部分。初創公司正在通過開發高科技蛋白質產品,來破壞肉類生產價值鏈,威脅像泰森這樣的老牌企業。
以下是生產無肉產品的公司的全景圖,這些產品衝擊了泰森現有肉類產品線所針對的許多市場: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