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驚了!中國怎麼修改人類胚胎DNA的?

2020-11-25 驅動之家

4月18日,生物學雜誌《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在線發表了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的研究:他們利用一種叫做CRISPR/Cas9的工具成功修改了多個人類三原核受精卵中編碼血紅蛋白beta亞基的基因HBB。這是第一次發表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組的研究。

這一結果不但揭示了基因組編輯技術走向臨床前必須攻克的若干技術問題,也重燃了生命科學界的一個重大爭論——人類是否應該修改自身的基因。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足夠高效的工具,對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進行基因修飾一直是個根本無從下手的難題,而CRISPR/Cas9系統的橫空出世,直接將這個長期停滯不前的進程一舉推進到了實際應用的階段。

大約在一年前,昆明動物所的季維智研究員利用CRISPR/Cas9系統成功製造出了兩隻經過基因修飾的嵌合體獼猴,從而證明了CRISPR/Cas9系統在靈長類身上的可行性,自此編輯人類基因也就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世界上第一對利用CRISPR/Cas9技術得到的基因修飾猴

黃軍就的團隊也考慮了實驗倫理問題,他們刻意挑選了一種不能正常發育成個體的畸形受精卵——這些受精卵是在人工授精過程中,一個卵子意外被兩個精子同時受精而產生,它會形成一種具有三套染色體(三倍體)的異常胚胎,因而無法正常發育。

而且,研究團隊只讓這種受精卵存活了48小時(大約會發育到八細胞期)便終止發育。


黃軍就團隊選取的三原核受精卵

不過即便如此,這項研究還是在業內掀起了不小的爭議。據《自然》新聞的消息,黃軍本人就表示,他的這項研究沒能發表在諸如《自然》或《科學》等國際一線期刊的原因之一就是倫理爭議。

倫敦大學的遺傳學家雪莉·霍奇森(Shirley Hodgson)表示:「我認為這樣的研究已經明顯遠離了目前可接受的科研範疇。」

那麼,這樣的技術是否應當用於人類自身呢?一種聲音認為,這些基因改造技術可以用來幫助遺傳病患者,讓他們及其後代都免除家族性疾病的夢魘。

事實上,自從CRISPR/Cas9技術問世以來,已經有一系列的動物實驗表明,有針對性地對胚胎乃至成年個體使用這類技術,可以達到傳統方法難以比擬的療效。如果類似的方法被用在人類身上,受益人數勢必難以估量。

然而目前,在英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對人類生殖系進行基因操縱的研究是被法律禁止的,而在美國,這樣的研究只能在嚴格的管制下用非聯邦的經費進行。

肯特大學的生物學教授戴倫·格裡芬(Darren Griffin)說:「隨著CRISPR/Cas9的廣泛運用,(像黃軍就團隊)這樣的研究結果遲早會出現。如果這項技術被證明是安全的,問題才變成將這項技術運用到臨床是否有違倫理道德。「

然而,即便拋開倫理因素,黃軍就的研究也證明這項技術目前還遠未成熟。對三原核受精卵中HBB的修改遭遇了不小的障礙。

研究者對54個經過基因修改並存活下來的三原核受精卵進行了基因檢測,其中只有28個的目標片段被成功剪切。

此外,包括本次中山大學的研究在內,大量基於CRISPR/Cas9等新興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都報導了一種稱為「基因脫靶」(off-target effect)的現象,也就是說,這些技術有一定的機率去「篡改」靶標序列以外的基因。

這種傷及無辜的概率雖然不高,但是考慮到在胚胎中這種改變會被人世世代代地遺傳下去,因此從臨床角度看,研究者必須對這種風險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實際上,這一技術的效率和脫靶效應一直是一對很難解決的矛盾,效率提升的同時脫靶效應就會加劇,反之亦然。這個矛盾已成為CRISPR/Cas9走向臨床應用的最大障礙。

在學術界內部,對於編輯人類基因的做法也是質疑聲不斷,其中最尖銳的批評莫過於對現有基因編輯技術的風險擔憂。甚至有科學家建議說,在我們找到合理的方向之前,這類研究應該全部暫停。

愛丁堡大學的布魯斯·懷特洛(Bruce Whitelaw)教授指出:「這項結果表明基因組編輯技術的使用正在被拓展,但同時也強調了許多應用還亟待技術優化。基因組編輯固然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技術工具,但它仍然還處在發展階段。「

據悉,目前中國至少有四家實驗室正在開展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的相關工作。

英國克裡克研究所的羅賓·巴傑教授表示(Robin Lovell Badge):「我預期今年將會有若干個類似的研究發表,黃軍就和同事的這項實驗結果只是首篇。」

截至發稿時,黃軍就並未就此項研究對果殼網科學人做出回應。

相關焦點

  • 美國:禁止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研究論文最初向《自然》《科學》投稿,但因存在倫理爭議被拒,隨後投稿給中國教育部主管的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4月18日在線發表。當地時間4月29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發表聲明,重申其禁止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改造的長期政策。《自然》第一時間在其網站對此進行報導,並標註「爆炸新聞」。
  • 「修改人類胚胎基因」論文,發還是不發?
    本報記者陳 丹  如果不是國外媒體的爆炒,中國科學家團隊關於「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論文或許真的就「靜悄悄」地發表在國內刊物上,不動聲色地被翻過去了。  緣起——對人類胚胎基因動手術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這已不是一項陌生的技術了。
  • 中國科學家成功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引發倫理爭議
    央廣網北京4月2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好萊塢大片《X戰警》想像了由於基因進化,人類出現了各種變種人,變種人和普通人之間的衝突把世界代入混亂當中。電影看得很過癮,可如果有一天,變為現實呢?  基因技術的成熟,使得基因可以人為的被「進化」,此前國內外都只限使用於動植物或人類的體細胞,但是近日中國科學家突破了這一限制。
  • 2015年基因編輯技術重大成果:首次修改人類胚胎基因
    中國日報網12月30日電(蔡東海)基因編輯是2015年被廣為談論的一個話題,特別是基於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打開了基因缺陷治療和預防疾病蔓延的大門。從老鼠到人類胚胎,科學家已經進行廣泛的試驗。美國財經科技網站商業內幕網(Business Insider)12月28日評出2015年度基因編輯技術重大科技成果。
  • 這才是「基因修改」的正確姿勢:人類腦細胞自己修改DNA!
    作者丨姜飛熊來源丨醫學界昨天,中國研究者賀博士以突破倫理下限的姿勢,宣稱製作出了基因編輯人類,在全球一炮而紅。實際上,就在發生這事的前一段時間,「基因修改」業內出了一個真正重量級的大發現——人類的腦細胞可以修改它自己的DNA。
  • 人類的DNA被修改!進化論或被推翻,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根據進化論的觀點來看,人類的祖先是古猿,後來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變化中,人類也是在不斷演變的,因此人類逐漸由古猿演變成如今的智慧生物,成為地球上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可以支配著地球的萬物。
  • Nature:衛星DNA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在蚊子體內發現的重複出現數十次的某種類型垃圾DNA(稱為衛星DNA)在蚊子胚胎的早期發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satellite repeat-derived piRNA controls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Aedes」。
  • 科學家證實實現人類胚胎基因改造
    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中國中山大學的科學家承認,他們已經成功實現了首次人類胚胎基因改造。不過,對於這項成就,科學界存在很大的爭議。有的科學家對此表示擔憂,因為這項技術有可能被父母錯誤使用,以人為選擇他們希望傳給後代的基因。
  • 當DNA檢測像驗血一樣普遍,我們有權修改後代的基因組嗎?
    納米、生物、信息、認知四大領域是世界公認的21世紀最前沿的技術,如今正是生物技術發展的蓬勃期。我們現在來談一下「NBIC」中的「B」,即生物技術領域。在2000年,人類成功測出第一個人類基因組序列,我要提醒一下,當時這項工程花費了近30億美元,而如今只要3000美元左右就可以做一次檢測。
  •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 dna研究玩法攻略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dna的研究能讓你變醜或者變美,那麼我們要怎麼使用dna研究系統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dna研究玩法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
  • 【中國科學報】解鎖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之謎
    個體差異是怎麼產生的?疾病又是如何來的?科學家正一步步揭開這些問題的答案。  12月5日,《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劉江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教授陳子江團隊合作成果。
  • 瑞典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引發爭議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瑞典科學家宣布對人類健康胚胎的遺傳基因進行了編輯修改,目前胚胎依舊發育良好。研究人員對什麼實現了精確編輯?為何這項研究會富有爭議?根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報導,在近期實驗中,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學家雷德裡克·蘭納(Fredrik Lanner)以及其同事使用基因編輯工具注入人類胚胎,對胚胎DNA做出了精準改變。相關基因編輯是在人類胚胎剛剛受精幾天後完成的,此時胚胎還處於發育的早期階段。
  • 科學家實現人類胚胎基因改造 轉基因人或將出現?
    這也是我們沒有將這項技術應用在正常胚胎的原因,我們認為它還不夠成熟。」目前,基因編輯技術主要應用在體細胞(非生殖細胞),比如皮膚、肌肉、神經、骨頭和肝臟的細胞,以幫助科學家研究疾病。應用這種技術改造人類胚胎的基因將改變精子和卵細胞的DNA,意味著這種基因變異可以遺傳。雖然包括英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已經立法禁止了類似黃軍就教授所進行的研究,但美國和中國沒有禁止。
  • 美科學家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新聞—科學網
    Shoukhrat Mitalipov 圖片來源:OHSU/KRISTYNA WENTZ-GRAFF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一個研究團隊修改了人類胚胎的基因這是美國科學家首次編輯人類胚胎基因。 該研究由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領銜,研究人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了大量單細胞胚胎的DNA。《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透露,相關人員表示,該論文即將發表,但這之前不能透露任何信息。 該報導稱,直到現在,大部分美國科學家仍對人類基因編輯等爭議課題敬而遠之。
  • 《自然》:人類胚胎基因改造不能全禁,但需要一場倫理大討論
    監管機構和民間團體共同討論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組技術。4月18日,中山大學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小組,在中國教育部主管的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刊登了其率先使用CRISPR技術對人類胚胎細胞進行基因改造的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旋即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巨大的爭議,該論文此前已經被《自然》、《科學》等雜誌拒絕刊登的內情也為外界所知。
  • ...新的重要成果——北大團隊繪就世界首個人類早期胚胎DNA甲基化...
    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DNA甲基化調控機理的系統研究。而哺乳動物的胚胎發育起始於單個受精卵細胞,父母的表觀遺傳記憶信息(主要是DNA甲基化)需要在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後被擦除,只保留特定的部分傳遞給下一代的個體。此前還沒有關於人類早期胚胎DNA甲基化組的研究報導。研究組利用微量細胞,甚至單個細胞DNA甲基化組高通量測序技術,解析了人類早期胚胎的DNA甲基化調控網絡。
  • 基因編輯胚胎導致大量DNA突變和重組!
    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修改人類胚胎的一系列實驗,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在目標位點或附近對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改變。這些研究本月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但綜合起來,它們讓科學家們對一些人所說的CRISPR-Cas9編輯的風險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
  •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新論述在《細胞·幹細胞》雜誌發表
    文章首先綜述了科學界通過組織人類基因編輯委員會和國際學術峰會為人類基因編輯尤其是可遺傳的胚胎基因編輯提供詳細的指導意見的努力。此後,文章著重闡述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對於胚胎發育等基礎研究的重要推動作用,以及國際學術合作對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潛在臨床應用的重要意義。基因編輯是指對「生物的整套遺傳物質——基因組」進行精確地插入、敲除和改變。
  • 【盤點】中國特色式的人類克隆 基因編輯胚胎?我們該何去何從?
    日)來自中國的一個研究團隊再次刊發文章闡明了他們修復人類胚胎的最新研究成果;來自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利用CRISPR技術人工地誘導了人類細胞發生突變,從而使得人類機體細胞對HIV更加耐受,而HIV是引發AIDS的病毒,這篇研究報告發表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上,是世界上第二篇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相關的研究論文
  • 基因編輯胚胎導致大量DNA突變和重組!
    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修改人類胚胎的一系列實驗,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在目標位點或附近對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改變。這些研究本月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但綜合起來,它們讓科學家們對一些人所說的CRISPR-Cas9編輯的風險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