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稱得上是「豐衣足食」。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這就培養出來了一大批的「吃貨」,再加上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這些吃貨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市面上一般的食材,他們對於食材的選擇也越來越挑剔。俗話說,地上跑的不如天上飛的,天上飛的不如水裡遊的。「地上跑的」說的是豬牛羊等牲畜,「天上飛的」指的是雞鴨鵝等家禽,而「水裡遊的」就是說的魚了。
說到魚就不得不提中國的「四大淡水名魚」了,分別是黃河鯉魚、興凱湖大白魚、松江四鰓鱸魚和鱖魚,這四種魚各有各的特色,這其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鱖魚了。
鱖魚被稱為「熬花魚」,有的地方也叫它「桂魚」。鱖魚不僅肉質緊實細嫩,而且肉多刺少,味道鮮美。藥聖李時珍稱它為「水豚」,指的是鱖魚的味道像河豚一樣鮮美。鱖魚作為一種名貴的淡水魚,除了好吃,它對於氣虛體弱,脾胃不適的人也有助益。鱖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體弱的小孩和老人都可以食用。
鱖魚主要生活在水底層或者巖石縫,水草叢中,以小魚小蝦為食,是一種比較兇猛的肉食性魚類,跟我們平時常見的黑魚習性相近。所以很多垂釣者喜歡用鮮活的小魚苗或者泥鰍作為誘餌,在石溪或者樹洞中垂釣,往往有所斬獲。
對於鱖魚這種極品食材,古今的吃貨們已經發明出了很多種做法,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松鼠鱖魚」和「臭鱖魚」了。松鼠桂魚作為江蘇十大經典名菜之一,非常都到人們的歡迎,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
松鼠鱖魚,非常考驗廚師的刀工,需要把鱖魚的魚身切成細密的菱形,然後放入油中炸熟,再淋上由番茄醬、高湯、醬油、冰糖、醋、料酒、澱粉大火濃縮的調味汁,再澆上炒熟的蝦仁、豌豆、香菇丁、筍丁、蒜瓣末和香蔥。這樣這道色澤鮮亮,酥脆可口、酸甜適中,色香味俱全的松鼠鱖魚就做好了。
臭鱖魚是安徽一帶非常有名的菜餚,是徽州菜的代表菜之一。臭鱖魚製作方法特殊,醃製好的臭鱖魚就像長沙的臭豆腐一樣,都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對於喜歡的人來說,臭鱖魚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但是也有人受不了這股臭味,望之卻步。要想做出好的臭鱖魚,我們需要選擇三四月份最肥美的鱖魚,將新鮮的鱖魚宰殺以後用鹽水塗抹,放入木桶中,用重物壓住,再在常溫的環境中醃製一個星期,直到鱖魚散發出淡淡的臭味。烹飪的時候,只需要將臭鱖魚放入鍋中小火慢煎,加入一些筍片、青椒,再加水大火煮開,小火收汁就可以了。
如果覺得這兩道菜餚做法比較繁瑣,其實我們還有另外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家常做法,清蒸鱖魚。做法非常的簡單,將鱖魚去鱗,魚身劃菱形刀口,抹上食鹽放入蒸盤中醃製,魚上放蔥姜蒜,配上耗油黃酒和食用油。然後將蒸盤放到大火上蒸熟就可以了。這種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魚的鮮味,喜歡清淡的朋友可以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