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方理論遭遇「中國情景」

2020-12-08 中國文明網

 

  近年圍繞中國區域經濟的大量研究文獻或官方文件,屢屢將兩個經濟學術語「混搭」在了一起:一個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另一個是「產業集聚」。從理論上來看,這兩個術語分屬國際經濟學和空間經濟學兩個不同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原本嚴格有別,然而在「中國情景」下卻給「混搭」在了一起,這一點值得關注。

  「泛一體化」論與普遍的「混搭」提法

  兩個術語的「混搭」多半源自「區域一體化」術語在「中國情景」的「越界」。這個原本指國與國之間經濟整合的術語到了「中國情景」下,就被套用在了國內地區間經濟關係上。這方面的始作俑者多是學界,但逐漸被放大且予以泛化了,乃至如今有了各種各樣一體化的提法與機制。這中間最有影響的,包括「大中華經濟一體化」和「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兩個提法,前者指大陸、港澳臺之「兩岸四地」間的經濟整合,後者則指大陸省際層面的經濟整合。此外還有大陸各個層次大小不一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提法,最著名的要數「9+2」範疇的「泛珠三角經濟一體化」等。除了相鄰省市域經濟外,同省乃至同一地級市下的一些臨近的縣域政府,也在大談「一體化」。如在浙江金華,就有「義烏—東陽經濟一體化」之議,在寧波則有「餘姚—慈谿一體化」之說。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論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文獻,都難以迴避「產業集聚」這個術語。產業集聚是地道的空間經濟學術語,原本基於有區域無國家的空間框架。最早為經濟理論研究者所引入,而今也為政府部門所青睞。其中研究者關注最多的是中國製造業空間集聚現象,而地方政府決策層的關注,則隨著沿海與內地一些產業集聚區的崛起而與時俱增。尤其是這些產業集聚區給所在地區帶來的經濟利益的凸顯,地方政府年度規劃尤其是五年規劃,「產業集聚」、「產業集群」的提法相當多。近期透露的一些省市的「十二五」規劃,大多都將打造「現代產業集群」作為未來五年規劃的重要著力點之一。由此形成了兩個術語的「混搭」現象。

  一體化與集聚「混搭」的學科悖論

  理論上來看,「區域一體化」與「產業集聚」這兩個術語源自兩個不同的經濟學分支學科,所聚焦的論題雖有聯繫但明確有別。一個是一體化經濟學,所聚焦的核心命題是相鄰經濟體的整合,主要是國與國之間經濟的整合,因此被權威研究者定義為「一個過程,包含著旨在消除不同國家經濟單位之間的歧視」。由此在學科分類上被明確地歸入國際經濟學。另一個是集聚經濟學,所關注的核心命題是經濟活動的空間均衡因而有效率。這個經濟學分支系是由藤田昌久和雅克 蒂斯按照新經濟地理學的範式闢出的,在學科上屬於新經濟地理學。

  翻閱國外研究文獻亦不難發現,論及經濟一體化,幾乎全部指國與國之間的經濟關係,鮮有涉及一國內部區域經濟關係的。而論及經濟集聚,尤其是大量的實證研究,則主要聚焦於同一國家內部不同區域之間的關係。兩個分支彼此有別。然而在「中國情景」下,這兩個原本分屬不同經濟學分支的「關鍵詞」,屢屢給「混搭」在了一起。考慮到「經濟一體化」與「產業集聚」巨大而明顯的差異,這兩個不同的經濟學分支在中國的「混搭」,無疑可視為一種「悖論」。這究竟是一種誤導,還是合乎邏輯的拓展?值得理論研究者予以解釋。

  若沿著「經濟一體化」與「產業集聚」這兩個術語後面的學科追溯下去,便不難發現二者的巨大差異。

  首先,各自的學科界定存在差異。關於一體化經濟學的關鍵詞「經濟一體化」 的權威解釋(Alan Deardorff)有三個明確的界定:一是消除國別市場間的壁壘,以形成一個跨越邊境的單一市場;二是任何貿易安排,加上許多別的努力,旨在實現跨越邊境的政策、規則和管制的一致性;三是任何情形下,FTA(自由貿易協定)都佔據核心地位。

  關於集聚經濟學所屬的新經濟地理學,權威的界定(Fujita&Mori)曾鑑別出了四個關鍵詞:一是一般均衡模型,旨在分析經濟活動的空間均衡;二是規模收益遞增,亦即在新古典經濟學框架下引入規模收益遞增,因而強調了單個廠商或企業層次的不可分割性;三是運輸成本,亦即廣義上的貿易成本;四是生產要素與消費者的區位移動性。

  其次,這兩個術語引出的經濟學分支存在差異,其聚焦的經濟現象維度明顯有別。一個聚焦於宏觀層面,一個聚焦於微觀層面。具體而言,一體化經濟學聚焦的問題,如消除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壁壘因而建立自由貿易區;消除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要素流動障礙,以實現要素市場一體化,多半都屬於宏觀經濟學議題。由此引出的「貿易轉移」、「貿易創造」等變量,無一例外地也屬於宏觀經濟變量。而集聚經濟學所聚焦的經濟現象與問題,多半屬於微觀經濟問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在這個被保羅 克魯格曼稱作新經濟地理學「百寶箱」式的模型中,最關鍵的變量勞動要素和消費需求(效用),都是由單個個體疊加的。而在經濟集聚中,最能動的因素則是集要素供給與需求或效用於一身的單個決策者。

  再次,兩個術語引出的學科對於政府與市場作用看法存在巨大差異。一體化經濟學暗含著一個「強政府」甚至「萬能政府」的假定。無論是建立關稅同盟還是自由貿易區,無論是商品市場一體化還是要素市場一體化,都需要政府邁出第一步,先行談判以達成協定。而協定的落實變現,也需要政府去督促、去創造條件。政府行動無疑構成一體化的先決條件。

  與此不同,集聚經濟學與新經濟地理學則暗含著「市場萬能」的假定,政府的作用僅僅在於影響貿易成本。按照新經濟地理學之中心—外圍模型推論,集聚是自然現象,與人以及人格化的企業追求最大化(利益)或最小化(成本)的天性相吻合,任何政府要想以最小的代價求得最大的集聚增長利益,必須順應集聚的自然規律。

  一言以蔽之,兩個學科的差異,一個暗含了強政府的假定,另一個則暗含著近乎「無政府」的假定。這並非在於研究者與學科的偏見,而源自經濟學分析本身的簡化與抽象的特性。按照這種特性,為了強調一種因素的重要,而假定別的因素無足輕重。

相關焦點

  • 陰陽哲學探索系列之四十三(以情景領導理論為例)
    情境領導理論是西方管理學界有名的定律,意為管理人員必須員工的成熟度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員工的方式來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同某些場合提出的榜樣效應剛好相反,榜樣效應說的是通過陽性來帶動陰性,以點帶線,以線代面。而這裡的情景領導理論則是以面帶點。點當然就是陽性,線或者面當然為陰性。
  • 宇稱不守恆理論在中國的曲折遭遇
    由於李、楊二人獲獎時的中國國籍身份,宇稱不守恆理論不僅在中國科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在思想界和社會層面也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科學思想史上一大奇觀。1957年10月31日,李政道、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專題講授強理論 情景教學增樂趣
    專題講授強理論 情景教學增樂趣 志丹縣「萬名黨員進黨校」集中培訓 發布時間:2019-07-13 04
  • 西方環境正義理論的意義與局限
    西方環境正義理論的意義與局限 2018年04月03日 07: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田世錠 字號 內容摘要:隨著20世紀80年代西方環境正義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 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理論效應及其當代價值
    為了論題的集中,筆者擬通過論述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理論效應,來闡明重視對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筆者在學術界最早提出「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主要是指從盧卡奇到阿爾都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2]。
  • 陰陽八卦理論和西方科學誰厲害?
    以陰陽八卦為基礎的五行學說體系是和西方科學並列的解釋世界的方法。並沒有誰比誰厲害,不是說西方科學就比陰陽八卦理論高明。只是我們到了近現代不學習陰陽八卦理論了,習慣使用西方科學了。我認為陰陽八卦理論更勝一籌。難道只有十進位制可以計數,二進位制就不能?不能把習慣,孰知當成真理。如果還不能理解,說個容易理解的。世界五大宗教各有各的圖騰,他們各用各的理解解釋世界,並行流傳。
  • 西方協商民主理論興起的哲學基礎
    主體間性哲學的轉向為重新理解和認識民主理論提供了新的視角,西方協商民主理論的產生和興起正是主體間性哲學在政治哲學領域的一個具體表現,這種民主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礎上達成共識。而中國重視和諧、「從人從二」的倫理哲學,體現在民主政治制度的設計上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表達的是和諧、合作、團結、協商的價值理念。
  • 當代西方多元文化主義思想中的族群與國家關係理論研究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成果選介 >> 學科成果 >> 政治學 當代西方多元文化主義思想中的族群與國家關係理論研究 ——《當代西方多元文化主義政治思潮國外政治學學科發展新特點
  • 科欽中國海戰:東亞文明首次遭遇近代西方海軍先驅
    暹羅王國的大城府 是西方人通向中國的第一站後者也很快接到來自本土的指令,成為近代西方首位前往中國的外交大使。他購買了1艘建造自南洋的中國式舢板,除了用於自己乘坐,還負責裝載國王贈予明朝皇帝的貴重禮物和自己的貿易貨物。為了在海盜叢生的陌生水域內暢通無阻,3艘來自果阿的卡拉克帆船負責為其保駕護航。
  • 自閉症的先驗知識、情景控制和心理理論:對社會認知的綜合解釋
    執行控制系統包括三層:感覺系統、情境系統和情景系統,每一種都利用了前額皮質的不同區域。感覺控制選擇對傳入刺激最合適的運動反應;情境控制傳入的信號,這些信號與被試的反應在時間上一致;情景控制則監督將存儲在情景記憶中的信息檢索為連貫的、多模態的、情景綁定。
  • 全球國際關係學與中國國際關係理論
    布贊認為,現在雖然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但「中國國際關係理論或許是非西方世界裡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理論建構,已經成為非西方國際關係理論最重要的來源」。阿查亞也認為「中國國際關係理論極大地豐富了整體意義上的國際關係理論和國際關係學科,尤其是對構建全球國際關係學的努力作出了貢獻」。在近年來一些西方學者的學術專著中,中國國際關係理論論述也得到了高度關注和認真討論。
  • 「黨建治學」韓慶祥:論「中國理論」——理論中國與理論力量
    二、理論力量必須用理論力量來摧毀改革開放以後,西方對中國產生了較大影響。西方的器物、技術、資本、制度、管理等方面,對中國都產生了影響,但影響最大、最深刻、最持久的,當屬西方的思想、理論。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學術界、理論界唯西方馬首是瞻,凡事言必西方,我國的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歷史學等學科,受西方影響相對比較大。當然,向西方學習,一定意義上有利於拓展我們的學術研究視野,拓寬我們的學術研究空間,提升我們的思維格局。
  • 還原西方新聞框架理論的本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當前流行的西方新聞框架理論開闢了新聞報導的新視角,但有些論述模稜兩可,似是而非,並提出媒體「建構社會」「製造新聞」「新聞是新聞人做出來的東西」等說法。背離鏡子理論的「新聞建構」,否定新聞是對現實的反映,而提倡新聞建構現實。
  • 中國理論的世界意義
    辛鳴:中國理論自信背後是世界觀和思維方式的優勢  理論自信最後還落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  西方理論,包括西方中心論、歷史終結論等,其背後的潛臺詞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只能有一種模式,只能有一個中心,整個世界是圍繞西方展開的。
  • 2020年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真題練習題
    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真題練習題一、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7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 西方翻譯理論發展的三個時期: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
    、中國譯協翻譯理論與教學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翻譯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翻譯協會理事、全國翻譯資格(水平)考試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常務理事等。專著《西方翻譯理論通史》曾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獎、中國大學出版社第二屆優秀圖書獎二等獎。合著《翻譯學概論》曾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優秀成果二等獎。其他研究成果也多次獲獎。兼任多所高校兼職和客座教授,湖北省教育廳「彩虹學者」特聘教授。   翻譯的歷史與語言的歷史一樣久遠亙古,自從有了人類有了語言交往的能力,就開始了翻譯。
  • 西方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自然主義
    一、基本信息書名:《高校社科文庫:西方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自然主義》作  者: 魏鶴 著 出 版 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ISBN:9787511237064定 價:¥25.00二、內容簡介   《高校社科文庫:西方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自然主義》通過對哲學自然主義及其在社會理論中的作用和表現形式的系統研究,認為自然主義作為哲學一元論,具有反神秘主義、反先驗哲學、
  • 中國崛起不僅超越了西方經濟學,也突破了馬克思經濟學
    我們下面就來分析,哪些經濟學理論無法理解中國經濟的復興和西方經濟的衰落。馬克思沒有看到亞細亞生產方式和西歐模式的不同,中國和印度發展現代化的道路也不同。中國文明的復興突破了幾派西方經濟學的預言,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和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一)亞當·斯密理論的局限和矛盾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在1776年發表時,英國還處在工業革命初期。
  • 中國經驗對於經濟學理論的貢獻
    接下來本文首先將從理論發展的規律和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現狀角度一般性地回答中國經驗是否對於經濟學理論有貢獻。然後從市場的認識、市場與社會主義的結合、經濟發展的路徑、制度變遷的方式四個角度具體考察中國經驗對經濟學理論有哪些貢獻。最後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而在中國,普遍來說,在科技與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大眾對西方哲學還缺乏了解。所以請李猛老師首先談談西方哲學對現在的中國社會有怎樣的意義。李猛:我在課上也對學生們講過這個問題,中國對西方哲學思想的關注,主要是因為中國進入了現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