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x9是癌症治療期間維持消化道功能的主要基因

2021-02-21 全球腫瘤快訊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的科學家Kyle Roche等在小鼠模型中發現:在癌症治療期間,正常幹細胞DNA突變致使細胞凋亡,導致嚴重胃腸道不良反應;有證據表明正常活性幹細胞死亡消失後,儲備幹細胞移入原有空間,重新分裂、填充消化道內壁上皮;一種稀有的幹細胞基因(Sox9基因)可對放療造成的損害產生免疫,Sox9基因具有製造及保存稀有儲備幹細胞的功能,並擁有普通幹細胞的所有功能,而普通幹細胞並不會迅速分裂。(Gastroenterology. 2015年8月5日在線版)

消化道幹細胞分裂迅速,每周均可產生全新的上皮細胞。但正是這種快速細胞分裂導致放化療對癌症患者的消化系統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因為放化療的目標正是這些迅速分裂的細胞。該研究結果為治療前保護癌症患者消化系統提供了新思路,相應的預防措施或可使患者接受更高強度的治療,進而更有效地治療癌症。

北卡羅來納醫學院醫學系、細胞生物學、生理學及生物醫學系副教授Scott Magness博士說:「我們發現Sox9不僅具有製造及保存稀有儲備幹細胞的功能,還可對放療造成的消化道損害產生保護作用。」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已經認識到儲備幹細胞具有普通幹細胞的所有功能,但並不會快速分裂。普通幹細胞在正常情況下迅速分裂,為消化道提供足量的細胞,以維持消化道內壁的正常功能。但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正常幹細胞的DNA發生突變,出現細胞凋亡,導致消化道內壁受損。這正是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嚴重消化道不良反應的原因。

癌症治療過程中殺死正常幹細胞的同時,儲備幹細胞進行消化道內壁的填充。其原因及機理尚不明確。

Roche表示:「雖然並未證明,但有力證據提示,正常活化的幹細胞死亡後,儲備幹細胞移入原有空間,重新分裂、填充消化道內壁上皮。」

研究人員用小鼠進行單細胞天然表達Sox9基因的分析,以檢測其是否具有與儲備幹細胞相一致的表型。他們發現某些細胞具有很強的幹細胞特徵。研究人員對小鼠進行Sox9基因敲除,觀察儲備幹細胞是否依賴Sox9基因的存在。結果顯示,敲除Sox9基因的小鼠缺乏儲備幹細胞群,這些小鼠暴露於輻射之後並未恢復。這提示:Sox9敲除導致儲備幹細胞的缺失,這些小鼠對輻射更加敏感。不過,人類腸道內也含有Sox9基因。

該研究通訊作者Magness博士指出:「如果能夠找出Sox9基因控制儲備幹細胞的機制,那麼在理論上說我們就可以研製出一種藥物來減輕癌症患者放化療後的消化道不良反應。」

Roche更直接地指出:提高人體內上皮細胞的Sox9水平應該是可行的,並可檢測放化療後可能倖存的細胞所出現的DNA損傷;「如果這樣的話,Sox9基因會成為一個新的保護放療後消化道功能的藥物治療靶點,我們認為Sox9基因攜帶大量關於癌症治療過程中如何保護消化道功能的未知的有用的信息。」

(編譯 Lucifer)

相關焦點

  • Cell stem cell:sox9調節皮膚癌細胞自我更新促進腫瘤轉移和侵襲
    2015年6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 sox9通過wnt/b-catenin依賴性方式在基底細胞癌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chip-seq和基因晶片揭示了sox9調控的癌症特異性基因網絡 sox9能夠促進基底細胞癌的乾性以及自我更新同時抑制分化過程
  • 中藥治療癌症 癌症如何治療
    癌症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因為它的治癒率很低,癌症不是傳染病,但是發病率依然很高,每年都有很多人死於癌症。癌症不是傳染病,所以更要注意癌症的預防。下面我們來看看關於癌症的中醫治療方法。中藥治療癌症治療方面主要有兩種方法,即口服及外用中藥、針灸療法。
  • Nature:p53基因成為癌症治療的開關
    更令人鼓舞的是,科學家們嘗試用這種方法治療兩種不同的腫瘤,發現它對這兩種腫瘤都有效。而且,這是兩種人類可能罹患的腫瘤。     此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在大約半數的人類癌症類型中,有超過一半患者的p53基因沒有得到顯示。據此,科學家們推測,這個基因在引起癌症方面可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DNA甲基化+消化道新型標誌物,探索消化道腫瘤防治新方向
    全球範圍內消化道腫瘤患者日漸增多,中國消化道疾病也長期陷於發現率低而死亡率高的困境。據統計,全球約50%的消化道癌症發生在中國。胃腸鏡是臨床消化道疾病篩查的金標準,但由於「侵入式」、「不舒適」等諸多因素,許多人不會主動接受胃腸鏡檢查,以致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目前,我國約75%的胃癌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低於30%。2020年11月12-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隆重召開。
  • 癌症剋星P53基因
    2013年12月3日,CCTV《真相》欄目推出了題為「解密癌症」的專題報導,在解讀了癌症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的同時,也為癌症的研究和治療
  • 男性更易患癌症的根源:Y染色體基因功能丟失?
    2019年9月,癌症領域頂級期刊JAMA Oncology公布1999年至2017年間調查195個國家的29種癌症數據,發現期間全球共有2450萬人確診癌症。出人意料的是,不同性別的患癌風險有明顯差異:男性一生患癌概率為1/3,而女性僅為1/4。因此,了解癌症的性別生物學差異對於個性化治療和預防至關重要。
  • 治療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有新方法
    治療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有新方法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與日本慈惠大學發現了一種針對ARID1A基因突變癌症患者的新型治療方法。ARID1A基因會產生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作用是促進各種基因表達的SWI/SNF染色質重塑複合物。
  • Science:PTEN基因變異體有望能夠治療多種癌症
    2013年6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西奈山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的基因變異體或能夠治療諸如乳腺癌,腦癌等癌症。該變異體稱之為PTEN-long,在維持細胞健康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時能夠一直癌細胞發育。相關報導發表在6月6日的Science雜誌上。
  • 基因檢測技術,對治療癌症幫助有多大?
    癌症是目前世界性的醫學難題,目前的醫療技術攻克癌症尚需時日。癌症的靶向治療由於針對性強、副作用小而受到臨床追捧,但靶向治療前對於患者癌症分子變異類型的診斷非常重要。隨著靶向藥物治療的逐漸普及,近幾年癌症基因檢測技術在國內也逐漸廣泛應用起來。基因診斷能夠幫助腫瘤醫生針對不同分子變異類型的病人選擇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從而實行靶向藥物治療。
  • 對談|悉達多·穆克吉×尹燁:基因科技與癌症治療
    活動期間,《基因傳:眾生之源》《眾病之王:癌症傳》作者、普立茲獎得主悉達多·穆克吉同《生命密碼: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書》《生命密碼2:人人都關心的基因科普》作者、華大基因CEO尹燁展開了跨國連線,華大基因大眾傳播部總監、深圳科普企業協會副會長項飛擔任嘉賓主持,三人就基因、生物科技及基因診斷和治療的前景等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討論。本文由中信出版集團授權提供的現場速記稿摘編整理髮布。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比如愛滋病、血液病、腫瘤等多種人類頑疾;那麼近期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治療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原文:Treating Cancer with CRISPR?
  • TCGA腫瘤基因譜主要信號通路分析——Cell系列文獻解讀
    TCGA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資料庫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人類基因組學研究所(NHGRI)牽頭創立的癌症基因組學研究項目,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橫跨33種主要腫瘤類型、超過11000例患者、匯聚了DNA、RNA、表觀遺傳修飾、蛋白質等多個層面組學信息的資料庫。
  • NEJM綜述告訴你,如何在癌症治療中應用基因組測序
    內源性的突變以一定速率發生並隨時間逐漸積累,這是老年人腫瘤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免疫力下降)。 對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的鑑定,有利於治療中的方案選擇。例如,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一方面可能導致乳腺癌、卵巢癌,另一方面它們導致同源重組功能缺陷使得癌細胞依賴其他DNA修復途徑,因此選擇PARP抑制劑類藥物,就可能對這種癌症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詳見《罕見!NEJM同期3項臨床試驗,靶向同一靶點》)。
  • 癌症治療取得新突破 —— 南醫大教授抑癌基因成果引關注
    周教授認為,過去的癌症治療,包括放化療等,太執著於殺死腫瘤細胞,但因為腫瘤異質性等導致的耐藥和轉移等原因,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有時出現花了大力氣、高費用殺死一些癌細胞,卻錯傷了免疫系統,導致身體機能惡化,加速了病人死亡。一些國際著名專家指出,過去幾十年的抗癌戰爭沒有打贏,我們的抗癌戰略出了偏差。因此,治療癌症的策略和方法亟需革命性的突破。
  • 深度闡釋| 抑癌基因p53如何促進癌症發生
    阻擋DNA的守護者由於能保護細胞免於癌症,因此p53被認為是基因組的守護者,研究者Kelly說道,p53在抑制癌症的多種途徑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比如修復DNA損傷或殺滅細胞等活動上;研究者在近乎一半的人類癌症中都發現了p53的突變,但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這些改變如何幹擾p53的功能。
  • 基因甲基化是什麼意思?甲基化與癌症的關係解讀
    根據第二種說法,癌症中異常甲基化的存在實際上是通過選擇以甲基化表型為特徵的正常細胞來實現的。一旦形成,它當然會被保存在子代細胞中,與突變的方式大致相同(Klutstein, et al. 2016)。通過兩種情況(主要是考慮檢測的可行性舉例)來說明基因甲基化與癌症的關係。
  • 基因編輯成功治療癌症,永久有效;維生素D可降低患癌風險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且永久有效】2020年11月18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子刊 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發表了關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的相關論文。
  • Sig Trans Tar Ther:NADPH穩態在癌症中的功能,機制和治療意義
    最近的研究表明,基於NADPH代謝的治療調節已被廣泛視為一種新的和有效的抗癌策略。在這篇綜述中,作者對目前有關NADPH代謝的文獻進行了綜述,包括其生物學功能、調控機制以及直接或間接針對NADPH代謝在癌症中的治療幹預。
  • 小時候抓過的壁虎,有人說可以治療癌症,是真的嗎?
    雖然原癌基因具有一定的誘發癌變的可能,但是可能性是比較低的,正常人的原癌基因的活性弱,但是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比如輻射、感染、喝酒等,就有可能激活原癌基因,造成這種平衡狀態的失衡,從而誘發癌變。站在基因的角度來考慮,癌症其實就是原癌基因活性增強或者抑癌基因活性減弱引起的。
  • 長壽基因可維持造血幹細胞功能—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馬愛平)記者8日從杭州師範大學教授鞠振宇團隊獲悉,該團隊發現長壽基因Sirt6在造血幹細胞穩態維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延緩幹細胞衰老和防治骨髓衰竭性疾病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