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首屆「百姓宴」在建設北路「徐記家婆菜」酒樓舉行。在報名的上百個罕見姓氏中,經篩選,最終有39個罕見姓氏的百餘族人參加。最年長的是80歲高齡的相志忠、貟清亮夫婦,年齡最小的是僅5歲的買斯彧小朋友。
經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理事崔耀宇考證,昨日赴宴的賓客中,「蕢」姓為最久遠(春秋時期)傳下來的姓,「哈」為最年輕的姓,傳至今僅100多年。而支姓是離中原最遠的姓,為漢代從中亞(西域月氏人)傳入中國。39個罕見姓氏中,有9個姓氏(藥、面、性、補、粘、塔、可、傘、崗)難以查到出處。蕢(kuai),庹(tuo)、貟(yun)、弋(yi)均為難認字。
每一個罕見姓氏都有奇妙趣聞,如「買、弋、宛、面」四姓氏朋友在一起,用「買一碗麵」來逗樂,而「哈」姓則被稱為哈密瓜、哈哈鏡調侃。
「百姓」赴宴 姓氏一個比一個稀奇古怪昨日上午11時許,建設北路三段徐記家婆菜。
來賓們陸續趕到酒樓。「我們不是來混吃的哈。」在接待處,來賓掏出了身份證,證實自己所言非虛。
入門處的木格屏風上,掛了幾十個紅氣球,每隻氣球上都寫著一種罕見的姓氏,一目了然。「來找一下,你的姓在哪兒哦。」來賓們都相互打趣。旁邊,還備有兩個籤名板。來賓們到場後,都要在上面籤字。
「這個名字好奇怪,該咋念哦?」「那個字我也沒見過……」大家對籤名板上各種稀奇古怪的姓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站在牆前議論紛紛。其中,「貟」和「庹」最考大家的腦殼,都在相互打聽誰是這兩個姓氏的主人。
「這個字(貟)讀yun,我叫貟清亮。」角落裡,滿頭銀髮的貟婆婆給出了答案。而已經落座的市民庹代安也笑著回到籤名板前,在自己的姓氏下方標註上了拼音「tuo」。
為了籌備百姓宴,徐記家婆菜二仙橋店40多名員工全部出動,還從分店調來10多個人「增援」。據酒樓總經理劉敏介紹,店裡準備了12桌酒席,「今天來的都是貴客,我們以後要把籤名板放在酒樓裡,好好收藏。」
「百姓」開宴 專家坦承「面」姓從沒見過中午12時許,「百姓宴」正式拉開大幕,由成都電視臺第二頻道美女主播唐蜜主持。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袁庭棟、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理事崔耀宇也作為特邀嘉賓到場。
來賓中,不少人的姓氏很生僻。「你們知道這個『蕢』字怎麼讀嗎?」大家都覺得摳腦殼。崔耀宇說,他來之前查過,「蕢」念kuai,而庹讀tuǒ……聽著他的介紹,5歲的買斯彧一邊跟著讀,一邊比畫起來。
事實上,崔老師還對成都商報此前徵集的46種罕見姓氏,都做了一番深入研究。他發現,距離現在最早的「蕢」姓,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而距離如今最近的姓氏,則是大約起源於清代的「哈」姓。
「現代的姓氏研究,始於第三次人口普查。」袁庭棟老師表示,至今仍在使用的姓氏大約有8000餘個,常用姓氏不足300個。其中王、張、李算是前三大的姓氏,而一些罕見的姓氏正在逐漸消亡。
「我想問一下袁老師,我這個『朋』姓從何而來?」臺下的朋吉玉女士拋出了疑問。不過袁老師沒有現場給出答案,建議她去查《中國姓氏大辭典》。他坦承,這次參加百姓宴,「不少姓氏都很罕見,比如面姓我還從未見過。」
建熊貓姓QQ群 幫稀缺姓氏人士尋「親」「這個活動太有意思了,徐記家婆菜的菜品也很豐盛,味道可口。」午宴結束後,不少新認識的「家門」朋友,都依依不捨地互留了電話。
徐記家婆菜很周到地準備了80個聯繫簿。一個朋友提議說,不如成立個QQ群吧,今天大家的合影可以放裡面,加進去後就可以隨便下載,以後加的人多了,說不定還找得到「家門」。
下午,網友「男上加難」建了一個超級QQ群:熊貓姓氏之家,可容納500人,「什麼叫熊貓姓?就是我們的姓很稀少,像熊貓一樣珍貴。」QQ群的口號是:我們的姓氏不尋常,我們的故事很精彩,找到同城同姓的熊貓姓,就在我們自己的大家庭。「男上加難」說,加入QQ群後,網友們一定要用實名。
請記住QQ群號:66763602。網友已將百姓宴的聚會照片傳上QQ群,參加宴席的朋友可自行下載拷貝。如果你擁有罕見的姓氏,就來加入成都的「熊貓姓氏QQ群」吧!
「百姓宴」花絮 -苦尋幾十年 哈女士終於找到「家門」了昨日,嘉賓們三三兩兩坐在一起,相互打聽對方的故事。一些嘉賓進門後就開始找「家門」。
55歲的哈蓉女士祖籍南京,一直生活在四川,幾十年來,她很少遇見除親戚之外的「家門」。昨天的百姓宴上,她驚喜地發現到場嘉賓中有一位與自己同姓。小夥子名叫哈駿吉,祖籍寧夏。雖然年齡相差了30多歲,但「家門」相見格外親切,有說不完的話。
-找到姓別的「家門」 別提多高興了和哈蓉一樣幸運的還有別美芹女士,碰見和自己同姓的別路後,兩人交談甚歡。「我的老家在山東,我們那裡有一個別家屯,他的老家在湖北,他們那邊也有個別家莊。」別美芹笑著說起了她和別路的「家門」緣分。
-姓弋的握手姓戈的: 「總算見到你老戈(哥)了!」為了參加昨天的活動,家住青白江的弋建早上8點就出了門,上午10時許,弋建抵達會場,當他正在和其他「奇姓」朋友交流時,突然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回過頭一看,是一個陌生的女人。
「我姓弋,叫弋心慧,剛才在籤名板上看到你的名字。」對方自報姓名,弋建驚喜萬分,「遇到『家門』了!」這時,弋心慧也趕忙把自己的弟弟弋心忠拉了過來,三人交談甚歡。弋建的老家在南充,而弋心慧祖籍巴中,一家人到成都多年。「在巴中有個弋家村,一村的人都姓弋。」三人當即互留了聯繫方式,並相約以後再聚。巧遇「家門」,對3個弋家人來說是個驚喜,更讓他們驚喜的是戈偉的出現,他也是百姓宴嘉賓。
原來,47歲的弋建經常被人叫成「戈建」,而弋家姐弟也經歷過相同的尷尬,最讓弋心慧無奈的是,在更換二代身份證前,她的老身份證上竟將其名字錯登成了「戈心慧」。見到戈偉以後,3個弋家人感慨萬千,弋建握著戈偉的手笑著說:「被人錯喊了一輩子的戈,今天總算見到你老戈(哥)了!」隨後,弋建與戈偉合了影。「以後要是再有人喊錯,我就拿照片出來告訴他們,旁邊這位才姓戈。」
-用4大奇姓造句 來賓搶答:「買一碗麵」宴席中,買先生、面先生、宛女士和弋先生4位來賓被請上臺。
「誰能用他們的姓名造個句呢?」主持人唐蜜剛把問題拋出,有來賓立刻搶答說:「他們在一起,不就是『買一碗麵』嘛!」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面」先生。
「您真的姓面啊?那平時有什麼綽號嗎?」「多得很哦,別人叫我『面坨坨』,我兒子還叫『麵疙瘩』!」早已習慣被調侃的面先生毫不避諱,一番自我報料,逗得大家前仰後合。
抽獎環節最後一個獲獎者是成都商報曾經報導過的藥步洲老先生。不過上臺的是藥先生的老伴兒。原來,藥先生長期病痛纏身,這次改由老伴兒嚴婆婆代為出席。「他姓藥,一輩子都在吃藥。」對於這個姓氏,嚴婆婆笑著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