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Biology:特定基因失活致腦神經生長異常

2021-01-11 生物谷

圖片說明:缺少cdk5基因的新生神經細胞(綠色)形成異常樹突,與先前已存在的神經細胞(紅色)和神經膠質細胞(藍色)成為一體。(圖片來源: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Sebastian Jessberger)

美、德、瑞士等國科學家報告說,成體神經幹細胞中的一個特定基因的失活,會使由這些幹細胞形成的神經細胞在大腦中錯誤的位置形成連接。研究論文發表在11月11日的《PloS生物學》(PLoS Biology)上。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cdk5的蛋白質對樹突的正確建立和組成樹突的細胞的恰當遷移都是必須的。研究小組領導人、美國索爾克生物學研究所的Fred H. Gage說:「令人驚奇的是,在成人海馬組織中,缺少cdk5的新生粒細胞所形成的樹突向錯誤的方向生長,事實上與『錯誤』的細胞建立了神經連接。」

論文第一作者、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副教授Sebastian Jessberger表示,「研究數據顯示,沒能正常生長的神經細胞可能也會與大腦連接起來並幹擾正常的信息處理」,而且,「錯誤的神經連接並不會很快消失,甚至在1年以後,一些出現錯誤連接的神經細胞仍然留在了大腦的海馬區。」

Gage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對於發展相應腦部療法的研究人員來說,要保證療法中涉及的細胞正確生長,這樣才能形成合適的而不是混亂的神經連接。」

這一發現為腦損傷或神經退行性疾病療法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可能會對神經組織移植產生深遠的影響。(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PLoS Biology,doi:10.1371/journal.pbio.0060272,Sebastian Jessberger,Fred H. Gage

Cdk5 Regulates Accurate Maturation of Newborn Granule Cells in the Adult Hippocampus

Sebastian Jessberger1,2*, Stefan Aigner1, Gregory D. Clemenson Jr.1, Nicolas Toni1, D. Chichung Lie1,3, ?zlem Karalay2, Rupert Overall4, Gerd Kempermann4, Fred H. Gage1*

1 Laboratory of Genetics,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La Jolla,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 Institute of Cell Biology, Department of Biology, ETH Zurich, Zurich, Switzerland, 3 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 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Munich, Germany, 4 Center for Regenerative Therapies (CRTD), Dresden, Germany

Newborn granule cells become function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synaptic circuitry of the adult dentate gyrus after a morpholog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maturation proces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immature neurons and the neurites extending from them find their appropriate position and target area remain largely unknown. Here we show that single-cell–specific knockdown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cdk5) activity in newborn cells using a retrovirus-based strategy leads to aberrant growth of dendritic processe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an altered migration pattern of newborn cells. Even though spine formation and maturation are reduced in cdk5-deficient cells, aberrant dendrites form ectopic synapses onto hilar neurons. These observations identify cdk5 to be critically involved in the maturation and dendrite extension of newborn neurons in the course of adult neurogenesis. The data presented here also suggest a mechanistic dissociation between accurate dendritic targeting and subsequent synapse formation.

相關焦點

  • PLOS Biology|果蠅壽命期的相關的基因
    原文: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
  • Current biology:為什麼總睡不夠?可能是基因問題
    這種差別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的多樣性決定的。在最近一項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果蠅體內發現一個叫作Taranis的基因對於正常睡眠非常必要。 研究人員首先對許多果蠅突變系進行了篩選,發現一個叫作Taranis的基因發生突變會導致果蠅睡眠時間大大減少。
  • Neuron:新研究識別促進神經系統修復的特定基因網絡
    周圍神經系統中的神經細胞,比如胳膊和腿部的神經,損傷後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恢復和再生。但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中的神經細胞,則完全無法恢復。在最新在線發表於《Neuron》的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領導的研究團隊識別出一種能夠促進小鼠模型中周圍神經系統修復的特定基因網絡和基因表達模式。研究人員發現,中樞神經系統沒有這種網絡。
  • Plos Biology|王曉群/吳倩建立血管化類腦器官培養新體系
    跨物種研究表明人類及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大腦皮層發育呈現出了有別於其他低等動物(如嚙齒類)的一些特點,例如出現了包含大量oRG神經前體細胞和IPC中間神經前體細胞的外側腦室下區(OSVZ區)(Wang et al., 2011),這些神經前體細胞種類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數量促進了神經元的高速產生,為人腦的複雜功能發育提供了細胞基礎。
  • Science:揭示腫瘤抑制基因BAP1失活為何僅促進腫瘤在特定組織中形成
    2019年4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眾所周知,腫瘤抑制基因的喪失導致一小部分癌症出現在特定組織中。但是為什麼僅是那些組織?由腫瘤抑制基因發生突變引起的惡性腫瘤具有不明原因的組織傾向性。
  • 科學家通過看「鬥魚」,揭開基因和神經活動同步的「夫妻相」原理
    研究人員比較了在打鬥前後魚大腦中哪些基因是開啟的。60分鐘後,他們對另外5組魚進行同樣的測試。在60分鐘時,又有數百個基因協同表達。特定基因開啟的時間特定於每對魚,這表明這對魚的相互作用正在協調一連串的變化。Hofmann說:「這些魚的同步程度非常驚人。」
  • 日本科學家通過「鬥魚」,揭開基因和神經活動同步「夫妻相」原理
    研究人員比較了在打鬥前後魚大腦中哪些基因是開啟的。60分鐘後,他們對另外5組魚進行同樣的測試。,即啟動其他基因的「中間早期基因」在每條魚中都是活躍的。在60分鐘時,又有數百個基因協同表達。特定基因開啟的時間特定於每對魚,這表明這對魚的相互作用正在協調一連串的變化。Hofmann說:「這些魚的同步程度非常驚人。」
  • PLOS Biology:研究揭示肥胖與睡眠缺失之間的關係
    但本周發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這種反應的方向可能實際上是顛倒了。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和內華達大學裡諾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對線蟲進行的研究中發現:並不是睡眠不足導致肥胖,而是體重過重會導致睡眠不足。"我們認為,睡眠是身體在能量水平下降的環境中試圖保存能量的一種功能。
  • PLOS Genetics | 植生所李來庚團隊發現調控擬南芥次生細胞壁形成新機制
    植物細胞壁提供結構支持和調節生長,所有植物細胞都形成初生細胞壁,在細胞擴張和分化過程中合成,而專門的細胞類型也可以在細胞伸長完成後在初生細胞壁內側沉積一個次生壁(SCW)。SCW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非纖維素多糖和木質素。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美國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篩選神經元分化過程的功能影響時,丹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環狀RNA circZNF827,它令人驚訝地「踩下了神經發生的剎車」。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circRNA和它的宿主編碼的蛋白產物共同進化,調節彼此的功能,直接影響神經發生的基本過程。正確的時間和神經元分化的精細控制對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至關重要。
  • 新技術揭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新技術揭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8:27 美國哈佛大學Paola Arlotta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體內Perturb-Seq技術,揭示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 PLos Biology:免疫細胞浸潤對癌症的影響
    眾所周知,炎症會促進腫瘤的生長,使IRE1α成為未來研究和藥物開發的有吸引力的靶標。IRE1α是蛋白摺疊異常應答的關鍵調節劑,蛋白應答是哺乳動物細胞應對壓力的過程。腫瘤微環境對免疫細胞和癌細胞產生壓力,使它們與氧氣和營養物質隔離開來。 IRE1α和未摺疊蛋白質反應通常可以確定細胞在這些條件下是否能夠存活。在這項新研究中,Zanetti及其研究小組首次證明,IRE1α和未摺疊的蛋白質反應也與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功能異常有關。
  • 基因正常而表觀遺傳異常?上海專家最新成果有望阻斷母親基因功能...
    來源/醫院供圖新民晚報報導 如果卵子基因沒有改變,但是當基因功能發生變化(被稱為卵母細胞甲基化異常),出生的寶寶獲得母親遺傳的罕見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整個子代的生長發育,例如基因印記病最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上海市輔助生殖與優生重點實驗室團隊發表此類母系遺傳的基因功能改變罕見病的最新原創研究成果,今後,此類「娘胎裡帶來的」罕見病有望被阻斷。眾所周知,哺乳動物的卵子不僅攜帶了遺傳信息,而且攜帶特定的表觀遺傳信息(包括DNA甲基化),這對於下一代個體的發育和疾病發生發展都是具有重要影響的。
  • 體內Perturb-Seq技術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而全外顯子測序(WES)分析揭示出大量與神經發育疾病風險相關的新的功能喪失變異,包括自閉症和神經發育遲緩(ASD/ND)【1】,與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確定的常見變異相比,這種新發現的風險變異通常具有較大的效應效能、較強的滲透性,並且發生在基因編碼區域,因此為疾病建模和機理研究提供了非常關鍵的切入點。
  • 基因使人們了解神經退行性變的原因
    兩種最常見的形式是阿爾茨海默病和額顳葉退化(FTLD),當大腦特定部位的神經元停止工作時,會導致記憶喪失和其他行為或性格改變。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如果沒有治癒的方法,這個數字可能會每年增加1000萬。然而,預測這些疾病的發作是棘手的,因為神經退行性變可以在人們出現任何外部症狀前幾年就開始了。
  • 基因魔剪版魷魚出世,神經研究更上層樓
    針對頭足類動物發達大腦的研究,可以為人們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症)提供重要借鑑。科學家認為,基因編輯上的這項突破令他們可以深入探究魷魚學習和記憶有關的基因以及特定的頭足類行為。本次研究的主要負責人、芝加哥大學附屬海洋生物實驗室高級科學家Joshua Rosenthal稱:「我認為神經生物學家對這些基因編輯生物的使用將會帶來巨大的飛躍。」
  • WWP1功能獲得性失活PTEN的腫瘤易感性
    WWP1功能獲得性失活PTEN的腫瘤易感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8 17:26:55 義大利都靈大學Pier Paolo Pandolfi聯合美國克利夫蘭診所Charis Eng團隊發現WWP1功能獲得性失活
  • 腦外科專家顧建文:缺氧下基因突變可致腦膠質瘤
    在細胞培養過程中,強制表達突變的IDH1會減少酶產物α-Ketoglutarate(α-KG)的形成,增加低氧誘導因子亞基HIF-1α的表達,HIF-1α是一種轉錄因子具有促進低氧環境下腫瘤生長的作用,HIF-1α的穩定性由α-KG來調節。HIF-1α的表達水平由α-KG的誘導,並發生可逆性的調節。研究發現神經膠質瘤的患者中IDH1發生突變的人比沒有發生突變的人多。
  • 【概述】常見神經發育障礙症的基因印記
    一旦富含CpG的差異甲基化區(DMR)在親代生殖細胞內被差異甲基化,DNMT1將維持受精後甲基化,但DMR必須要經受住受精後的去甲基化和胚胎發育中的重新甲基化才能在DNMTI作用下使基因正常印記[1]。此外研究顯示,男性生殖細胞中異常的DNA印記信息還可能通過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傳遞給子代,導致子代患印記缺陷症候群。
  • Nature:母體微生物組可調控胎兒神經發育
    通過研究耗盡和選擇性重建的母體腸道微生物組對小鼠胎兒神經發育的影響,探究母體腸道微生物組在穩態過程中調節早期胚胎大腦發育和後代晚期行為的作用。微生物組是大腦功能和行為的一個重要的調節器。已有的研究顯示,與普通的無特定病原體(SPF)的動物相比,沒有微生物菌落(無菌,GF)的動物或耗盡微生物組(抗生素處理,ABX)的動物會表現出神經生理和行為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