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後科學家萬蕊雪:女性在科研工作中優勢很大
新華網上海5月25日電(遊蘇杭)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女性早已撐起半邊天。但即便如此,在某些領域,比如科研工作中,男女比例不均衡仍是不爭事實。那麼,在科研領域中取得非凡成就的女性,她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女性身份的呢?
-
萬蕊雪:青年科研者應有雄心壯志去做有創新性的研究
在論壇上,思客專訪了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萬蕊雪,就什麼是剪接體結構研究、科學研究與諾貝爾獎的關係、當代青年科研人員的壓力等問題展開探討,以下為專訪內容:萬蕊雪接受新華網思客專訪 陳振 攝「剪接體結構研究」是什麼,它能否避免疾病發生?
-
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萬蕊雪:願不斷突破人類認知極限
萬蕊雪:教我從入門新手成長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我來之前,都不知道科研怎麼做。shilab有它自己的一種風格,我從中得到了科研的基本訓練。更為重要的是,它是個很好的平臺。施老師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他也會引導我們敢想敢做。
-
九零後科學家萬蕊雪坦言:科研的馬拉松裡,對手是自己
萬蕊雪為清華大學博士後,她曾經說過,青春的我們沒有其他的選擇,只有死磕到底。在「新青年,要青春」紀念文藝晚會舞臺上。萬蕊雪曾經表示:「科研很苦但是也很酷。」萬蕊雪僅僅28歲,但已經是清華大學醫學院的博士後。她是我們中國自己培養出來的博士,曾經在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中獲獎。而那一次的獎項中全球僅有四人,這是我們國家首次自己培養的博士榮獲此榮。她每天要和生物的大分子打交道,從事基礎生物學的研究。
-
90後科學家萬蕊雪:科研的馬拉松裡,對手是自己
湖南衛視供圖中青在線長沙5月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景爍)「要說科研苦不苦?苦。可是科研酷不酷?那也是真的酷!」站在「新青年 耀青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文藝晚會」的舞臺上,萬蕊雪這樣說。萬蕊雪是清華大學醫學院的博士後,是位年僅28歲的女生。她同時也是「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全球四位獲獎人之一,這是中國自己培養的博士首次獲此殊榮。
-
90後博士後萬蕊雪:科研這場馬拉松 我會一直跑下去
26歲時就已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6篇文章,入選中國科協「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是全國5名入選者中唯一的在讀博士研究生。去年11月23日,《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萬蕊雪因其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當選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
-
90後美女博士萬蕊雪,曾3年發5篇SCI論文,堅持在國內科研
在2018年,她曾經獲得由《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是當年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優勝者。她就是萬蕊雪。尤其是2015年9月11日,2篇闡釋生命大分子剪接體結構的論文,成為雜誌當期封面,「背靠背」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科學》上,讓學術界眼前一亮,萬蕊雪也在國際舞臺斬落頭角,彰顯了中國女性的智慧。
-
90後美女博士萬蕊雪,曾3年發5篇SCI論文,堅持在國內科研
巾幗不讓鬚眉,她在科研方面努力前行,只為中國不被「卡脖子」。 她是一個90後女孩,也是一位科學家。在2018年,她曾經獲得由《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是當年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優勝者。 她就是萬蕊雪。
-
清華博士後萬蕊雪獲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新聞—科學網
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從來自全世界的申報者中遴選出4位在各自領域最為出色的青年研究者。 另一方面,她也發現施老師是一個平易近人的人,除了很注重學生的科研技術培養外,還非常看重對博士生邏輯思維的訓練。 在博士二年級的時候,萬蕊雪被施老師委以重任,開始和同學一起向結構生物學領域最難的課題之一剪接體「發起進攻」,「我當時才二年級,不知道是什麼讓施老師如此相信我,交給我了這麼重要的課題,但這份信任對我有很大的鼓勵,讓我能夠放開膽子去做」。
-
施一公弟子、清華90後萬蕊雪談青年學者如何迅速建立影響力
萬蕊雪在浦江創新論壇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萬蕊雪認為,問題可以分好幾個方面來看待。一方面,對於青年學者來說,他們可能需要在這樣的期刊上發表他們的成果,從而去對自己的科學研究做一個比較完善的報導,同時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
清華博士後萬蕊雪獲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因其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成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 萬蕊雪是90後,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後來師從著名生命科學家施一公。博士二年級的時候,在施一公的帶領指導下,萬蕊雪開始和同學一起向結構生物學領域最難的課題之一剪接體「發起進攻」。「我當時才二年級,不知道是什麼讓施老師如此相信我,交給我這麼重要的課題,但這份信任對我有很大的鼓勵,讓我能夠放開膽子去做。」萬蕊雪說。而施一公曾直言:「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
-
學術創新獎|萬蕊雪:享受科研,享受生活
結束了大學四年的學業,萬蕊雪帶著夢想來到施一公老師實驗室的剪接體相關蛋白結構研究課題組,開始系統的科學邏輯和思維的訓練。 2014年,萬蕊雪進入直博二年級,正趕上冷凍電鏡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結構生物學領域可能因此而發生重大變革。面對重要的研究機遇,導師施一公教授建議她做「剪接體結構與分子機理的研究」,她開始獨自承擔酵母剪接體提取的工作。
-
科研明星們的新稱謂叫「沈飛黨」,博士8篇cns主刊論文的白蕊!
優秀的團隊都有大愛式的精神,白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自己的成就是來自團隊,讓大家更關注自己的師姐萬蕊雪、師兄閆創業」,正是這種不卑不亢低調的精神,才讓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院進步飛速!一張白紙的西湖大學施一公的「沈飛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白蕊說自己今年畢業後將像自己師姐萬蕊雪一樣去西湖大學繼續博士後工作
-
乘風破浪的女性科研工作者 | 一份"出海指南"
在本次採訪中有女性科研工作者同樣對於某些領域內的男性主導有深刻的體會:「深切的感受是回國以後參加第一個領域內的討論會,會上全部報告嘉賓皆為男性。一般,人們對男性家庭參與度的期望很低,認為男性對工作的投入度高於女性。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女性在工作尤其是科研工作中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儘管女性科學家獲得同樣的成就通常需要付出幾倍於男性同行的努力,然而越來越多的優秀女性科學家不斷湧現出來,這給人希望和信心。」
-
在武漢大學成長,在清華大學開花,清華科研之花白蕊的故事
,已經畢業的萬蕊雪本科期間從中山大學申請到清華大學施一公實驗室學習的機會,本碩博期間萬蕊雪發表了6篇CNS主刊論文,而她的師妹白蕊更厲害,還沒有博士畢業就在2018年入選中國科協2018年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正常的碩博連讀需要5.5~8年的時間,而白蕊僅用了4年時間就可以提前畢業,並且獲得清華大學特等獎,四年的研究生時間內完成了8篇CNS主刊論文,並且提前得到西湖大學博士後的職位,未來將是新建的西湖大學優秀的青年教授
-
未來女科學家萬蕊雪:生命的奧秘和宇宙的奧秘,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今天的講者萬蕊雪希望和大家分享的事情。萬蕊雪清華大學博士後2018年「青年科學家獎」得主我從中學開始就喜歡生物學,本科被錄取的專業是海洋生物學。但我自始至終還是希望能夠從事基礎研究。我很害怕自己在後面的工作中不能做得像第一次那樣好。隨著今年最後一個基本狀態的結構被解析,我們最終完成了對剪接體的工作機理的全面揭示。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年紀也漸長,我慢慢認識到,做科研應該關注的是怎樣去解決重要的科學問題,而不是在競爭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或者是成果。
-
雷紅帥:廣大青年科研工作者應該具備高瞻遠矚的素質
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青年人要有勤於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良好的溝通交流和團隊協作能力;要有勇於接受挑戰的魄力和永不言敗的意志力;最重要的一點,年輕人應該有家國情懷。」北京理工大學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雷紅帥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說。雷紅帥與團隊一直從事輕質多功能材料與結構的力學設計方法、製造技術和性能評價相關研究工作。
-
你嘗試的方式真的是美,萬蕊雪:90後科學家
萬蕊雪被中國科協「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成為全國5名入選者中唯一一名年齡最小的在讀博士研究生。 萬蕊雪加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卓越學者「項目。 度則獲得「青年科學家獎「。 同年,萬蕊雪被《科學》雜誌評選為「最佳科學家」。萬蕊雪已成為冉冉升起技術新星。
-
這位美女青年科學家火了!師從施一公 又拿了個大獎
《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成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她師從施一公,還要從一通電話說起……青年科學家!厲害了,這位清華姑娘!
-
萬蕊雪:90後科學家、癌症挑戰者,對手是自己
她是我國科研界傳奇人物施一公的出色女弟子。她就是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短髮、清瘦的她背著雙肩背包走在清華大學的校園裡,她就是一名普通的女大學生。2016年,萬蕊雪入選了全國僅5人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成為全國5名入選學生中唯一的博士生。2018年,萬蕊雪加入了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卓越學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