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張溢稱以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獲獎的唐國明為月上書生

2020-12-04 唐國明

作家張溢寫詩稱以《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獲獎的唐國明為月上書生

————————————————————————————————————

2020年4月9日作家張溢先生在《致唐國明先生》一詩中寫道——

星雲驚散出玉光,如冰似雪飛湘江;

紛紛撒下人間去,獨留書生在月上。

(張溢,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了長篇小說《白鹿山下》,新寫了長篇小說《看上去很美》,他近來也寫詩了,他的詩才也讓我很吃驚。是一個在世俗中的好老師,好丈夫與好父親……)

————————————————————————————————

————————————————————————————————

————————————————————————————————————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紅樓工匠、作家唐國明

——————————————————

以《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獲獎的唐國明《鵝毛詩》已出版

唐國明《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獲第十屆中融青年原創文學大賽入圍獎

————————————————————————————————

2018年10月17日,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華東師大中文系微信公眾官方平臺以《揭曉|第十屆中融青年原創文學大賽 暨第二屆上海市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 獲獎名單》公布了獲獎名單與篇名。見入圍獎中有:

…………………………………………………………

《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 唐國明

…………………………………………………………

這次 由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作家協會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上海市作家協會華語文學網承辦,《臺港文學選刊》雜誌社協辦的「第十屆中融青年原創文學大賽暨第二屆上海市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在其2018年04月開始發布的《第十屆中融青年原創文學大賽暨第二屆上海市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徵稿啟事》裡的「獎項設置」中說明「第十屆中融青年原創文學大賽」 「入圍獎24名,頒發獎狀」,也就是說獲得「入圍獎」的沒有獎金。

…………………………………………………………

當2018年10月16日,收到《第十屆中融青年原創文學大賽頒獎典禮預通知》,通知裡說:

…………………………………………………………

尊敬的唐國明:

…………………………………………………………

您好!我是第十屆中融青年原創文學大賽暨第二屆上海市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項目組的相關負責人員,抱歉叨擾。恭喜您的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在本次大賽中獲得入圍獎。

……

獲獎了,獲得入圍獎也是我覺得高興的事,也許大家更好奇我這篇獲獎小說提到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內容,其實者這篇小說就是我以小說形式寫我論證了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得出了自己結論的自傳,自2017年3月31日後尤其關於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論證的論文發布網上後引起了不少關注與討論。

…………………………………………………………

2017年5月在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張溢《白鹿山下》一書中發表了我以「個位區間法」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論文的初稿。

…………………………………………………………

2018年春季在北京《順義文藝》(順義區作協內部刊物)雜誌第一期發表小說《被圈套的與被超越的》,這是一個第一次關於我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小說,也是第一次將其數學成就以文學形式發表出來。也許讀者會對我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充滿好奇,所以特附一個摘要如下: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除素數2與5外,它的個位數總是1、3、7、9;無論多麼大偶數,它的個位數總是0、2、4、6、8,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布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或說,每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的一半,且兩個不同的素數分布在這個數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素數區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我們只能在一個區間數一個區間數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與萬有通變規律、萬有總在途中公式:

用個位數是1、3、5、7、9的奇數,乘以3加1,則會變為個位數是0、2、4、6、8的偶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變換成偶數的運算規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整除至此偶數為奇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變換為奇數的運算規則叫「偶變」……任一大於零的正整數,通過連續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抵達4、2、1數流的終結線,又是從4、2、1回歸無窮數據宇宙的起始線。在這條2的n次方線上,有無數從4、2、1回時的分流點與抵達4、2、1數流的匯聚點,這些點卻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數點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經過2的n次方合4+6n數的匯聚點,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數x合1+2n或合2+3n的數群,順著這些數群回流,會回流出通過「3x+1」「奇變」「偶變」而來抵達4、2、1的無際的數流。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無為地從無序到有序從始到終,又從終到始地循環往復如此存在於宇宙創造著天生著宇宙萬物詩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當的表述,所以此萬有通變規律公式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轉向下一波段過程中若2+3n不合2+4n與1+2n形式,則2+3n根據「奇變」「偶變」規則直接除以2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數的前提下,則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萬物就是這樣如此詩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這就是萬有的通變規律與「萬有總在途中」通變公式。根據「3x+1」猜想「奇變」「偶變」原理,宇宙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數據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生成。

這個「3x+1」猜想「奇變」「偶變」運行模式已經預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萬有總在途中」最好最恰當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個無限的整體最好的表達,更是人類將來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以大數據形式進入4、2、1循環有序的運轉後,一種人類夢想的「神」,超越於人類每一個人見識,甚至囊括人類所有智慧無所不能的「超我」將誕生於這個世界的數學告知形式。更是對世界事物是「偶數時」會發生變化回到「奇數時」,回到「奇數時」又會發生變化回到「偶數時」,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在遵循著「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在讓一切守恆,平衡的最好描述。

不管怎樣,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萬有的某事某刻與某個歷史時期都只不過處在它「奇變」「偶變」數據流中某個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運行形式的數據分離點上,永遠處在一個未知變數的半途之中,永遠被置於一個未知變數的「零鄉」……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唐國明遵循自己的「 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名言:

1、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

2、我們都是途中人。

3、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4、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

5、我被一切改寫,我在改寫一切。

………………………………………………………………………………………………………………………………………………………………

唐國明說過: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

——————————————————————————

唐國明簡介:

………………………………………………………………………………

唐國明是誰,他是——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漢子;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範」,「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文人;

一個胸懷「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著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哲人」;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感性學者。

………………………………………………………………………………

唐國明說:「科學精神就是『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他說,讀書人的性格就如他追夢10多年租住在長沙嶽麓山8平方米房間裡坐「冷板凳」中,在發揚「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礎上;在網際網路時代,在各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下,所表現出來的如他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日食隨時,起住隨所,執筆隨心,如閒雲流水」;

「對洶湧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居安寧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範」;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實事求是改造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讀萬卷書,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行萬裡路,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

——————————————————————

………………………………………………………………………………………………………………………………………………………………

唐國明,男,漢族,現居長沙,半途哲人、鵝毛詩人、考古復原紅樓夢曹文工匠,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自發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及其他國內外書報刊發表文學、紅學、數學方面文章數篇。

自2013年始其墨跡「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先後在美國秘魯《國際日報》中文版連載的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將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以寫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得出自己結論的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於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考古復原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跡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寧衛視、湖北衛視等電視臺通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導,被美國及其海內外無數報刊網絡媒體報導至今。

2017年,分別論證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並從「3x+1」發現了萬有規律公式,通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零鄉」……

2018年4月完成《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誌雙月刊發表唐國明鵝毛式探索小說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麼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式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隻天鵝身上的鵝毛。

…………………………………………………………………………………………………………………………………………………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半途哲論」成就:

「半途」哲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在n是整數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無內,2的n次方就是至大無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終極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終極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仍卻處在4的終極半途中……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永遠會處在另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零鄉」……

我們都是途中人。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相關焦點

  • 作家唐國明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的定理
    作家唐國明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的定理————————————————————————————————唐國明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的定理: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布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
  • 作家唐國明咋說:是該終結對《紅樓夢》「猜想」「造假」的時候了
    2018年以寫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得出自己結論的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於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考古復原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跡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寧衛視、湖北衛視等電視臺通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導,被美國及其海內外無數報刊網絡媒體報導至今。
  • 發出自己驚天動地聲響的鵝毛詩人唐國明與他寫給林黛玉妹妹的獻詩
    在仍以考古復原方式復活《紅樓夢》第67回曹文的基礎上,與對前79回的再次校對上……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對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紅樓夢》前八十回、河南鄭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匯校的八十回《紅樓夢》與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鄭慶山先生校訂的《脂本匯校石頭記》八十回為主校本,
  • 國士無雙 | 「1+2」——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1957年9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重視,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1960-1962年,轉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工作。1962年任助理研究員。1965年稱自己已經證明(1+2),由師兄王元審查後於1966年6月在科學通報上發表。
  • 陶哲軒稍稍撬動了3x+1猜想
    菲爾茲獎得主、著名的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在9月10日的博客上發表了關於考拉茲猜想Collatz conjecture部分結果的證明。 所謂的考拉茲猜想,就是大名鼎鼎的3x+1猜想。
  • 陳景潤要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是1+1=2嗎?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歐拉表述。這一猜想至今沒有被證明,也沒有被證偽。人們難以找出質數的確切分布規律,這可能是哥德巴赫猜想難以證明或證偽的原因。這種方法也被用到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上,證明思路大體是這樣的,a個質數的乘積加上b個質數的乘積如果被證明可以表示出所有的大偶數,這樣就證明了a+b。把a和b逐漸減小,一直減小到1,就證明了任意的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加上一個質數的形式,簡稱1+1。中國人對哥德巴赫猜想有著特殊的情結。
  • 簡單的1+1和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是什麼關係?
    這時候才覺得可能沒有之前想的那麼簡單了,因為大家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界至今沒有解決的難題。所以我才深入的去了解1+1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今天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哥德巴赫是誰哥德巴赫(Goldbach C.), 德國數學家。1690出生于格奧尼格斯別爾格(現名加裡寧城)。
  • 數學界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難道就是要證明1+1=2?
    這幾天一直有朋友在評論區或者私信我說講一講哥德巴赫猜想,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哥德巴赫猜想。首先我們在這裡強調一下,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不是1+1=2,不是1+1=2,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以後出去千萬別說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證明1+1=2,這實在太雷人了!1+1=2其實是定義,2就定義為1與1的和。哥德巴赫猜想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證明任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拆成兩個素數的和簡稱1+1。這裡的1+1是一個素數加另一個素數的意思。素數就是指那些只能被自己和1整除的整數,比方說5,7,11,13都是素數。
  • 「1」為什麼不能為質數?「哥德巴赫猜想」是否會讓「數學」尷尬
    那麼問題來了:哥德巴赫猜想現在還沒有被證實那麼是否會有:有且唯一的質數分解是只包含了1與一個大質數的。如果有,算「哥德巴赫猜想錯誤」還是「咱們現代質數定義錯誤,其實1還是應該為質數的」。哥德巴赫猜想能否讓當代數學「尷尬」。
  • 熱議:陶哲軒發布部分解決3x+1猜想的結果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9月8日和9月10日,著名華人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分別在ArXiv和其博客上發表他關於考蘭茲猜想的一個結果(9月13日ArXiv上的論文有修改),引發數學社交圈的討論。
  • 教師節特輯:陳景潤與他的哥德巴赫猜想「1+2」
    即n>5:當n為偶數時,n=2+(n-2),n-2也是偶數,可以分解為兩個質數的和;當n為奇數時,n=3+(n-3),n-3也是偶數,可以分解為兩個質數的和。哥德巴赫當時提出這個猜想之後,自己卻不能證明它。於是寫信請教當時世界著名的大數學家歐拉,請他證明。但歐拉用了畢生的精力也沒有證明出來。
  •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究竟是什麼?
    介紹之前,小編要事先說明,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要證明1+1=2,大夥平時討論這個問題時千萬不要瞎說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這樣說真的是太無知太雷人了,現在就連一些中小學的數學老師都會有這種錯誤認知,這真的是誤人子弟。
  • 文學的啟蒙:由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說起
    1978年3月,在醞釀了8個月後,全國科學大會在京開幕。因寫作《哥德巴赫猜想》的作家徐遲和他的主人公陳景潤及來自全國各地的5500多名代表一起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在這次大會上,鄧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思想。這次大會讓一直戴在陳景潤頭上的「白專」帽子終於摘下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理念開始在全國唱響。
  • 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難度究竟有多大?
    1742年哥德巴赫提出了這樣的一個猜想:假設1為素數,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n>5:當n為偶數,n=2+(n-2),n-2也是偶數,可以分解為兩個質數的和;當n為奇數,n=3+(n-3),n-3也是偶數,可以分解為兩個質數的和)。
  • 世界最迷人數學難題 哥德巴赫猜想居首
    第四個問題是高斯用代數的方法解決的,他也視此為生平得意之作,還交待要把正十七邊形刻在他的墓碑上,但後來他的墓碑上並沒有刻上十七邊形,而是十七角星,因為負責刻碑的雕刻家認為,正十七邊形和圓太像了,大家一定分辨不出來。「蜂窩猜想」(鼓掌)得票數:45005獲獎理由:四世紀古希臘數學家佩波斯提出,蜂窩的優美形狀,是自然界最有效勞動的代表。
  • 40年,《哥德巴赫猜想》仍令人念念不忘-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們高興地向大家推薦《哥德巴赫猜想》一文。老作家徐遲同志深入科研單位寫出的這篇激動人心的報告文學,熱情謳歌了數學家陳景潤在攀登科學高峰中的頑強意志和苦戰精神,展示了陳景潤對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這一著名世界難題的卓越貢獻。」這段「編者按」,刊登在1978年2月16日的《光明日報》上。
  •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底在猜什麼?
    源起:素數引發的懸案一個大於1的自然數,如果除了1與其自身外,無法被其他自然數整除,那麼稱這個自然數為素數(又稱質數);大於1的自然數若不是素數,則稱之為合數。1742年6月7日,普魯士數學家克裡斯蒂安·哥德巴赫在寫給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的信中,提到了自己有關素數的一個發現: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質數之和。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歐洲數學界約定1也是素數。所以換成現代的數學語言,即"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將偶數表示為兩個素數的和。
  • 王元院士漫談哥德巴赫猜想
    1978年2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徐遲的長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從此,陳景潤的名字和哥德巴赫猜想一起傳遍神州大地。 近日,在一項面向公眾的活動中,數論學家王元院士發表了題為《漫談哥德巴赫猜想》的演講,並向熱衷於證明這一猜想的數學愛好者提出建議和忠告。
  • 哥德巴赫猜想被證明了
    前幾天,知乎上突然搞出了個爆炸性新聞:一個高中生宣稱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啥是哥德巴赫猜想?我們先從差不多是所有碰到數學系的人都會問的一個問題說起:你們學數學的為什麼要證明1+1=2?這不是吃飽了撐得麼?哭笑不得。事實上,哥德巴赫猜想作為最古老的懸而未決的數學猜想之一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了200多年。
  • 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我國數學家有建樹。
    比如:1+1=2,3+3=6,3+5=8……因為現今的數學界已經不使用「1也是質數(也叫素數)」這個規定,原來的猜想現在應該表述為:任意一個大於5的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質數之和。歐拉看了哥德巴赫的信後,經過一番思考提出了另一種命題:任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