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到達北極點的男人」是誰?這所不一樣的學校帶給學生成長的力量

2020-12-06 東方網

「從未到達北極點的男人」是誰?這所不一樣的學校帶給學生成長的力量

時間:2019/7/4 8:34:54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龔潔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近日,好消息從控江中學傳來:高三學生嚴一粟以618分錄取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探測制導與控制專業。

嚴一粟曾經在"楊浦區共產主義學校"寫下了這樣的感言:"『初心』來源於佛家用語,闡釋的是人內心最本源的動力。不忘初心,便是貫穿始終堅守自己的信仰或是四項。這種堅定來自與生俱來的信心和無謂風塵的未然。不忘初心,方能砥礪前行。"

7月1日,中國共產黨迎來98歲生日的時候,楊浦區中學生共產主義學校再一次火熱開課。在這個課堂裡,50年代的時尚勞模、87歲高齡的黃寶妹,美麗心靈的守護者謝小雙,著名媒體人夏磊,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講師團副團長田博毅等各個領域的"大咖",和70多位楊浦區新高二的優秀學生進行了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黃寶妹用自己曾經的職業經歷告訴年輕人們熱愛自己的事業有多重要,謝小雙為這些孩子們進行生涯指導,夏磊則用一場充滿了熱情的講座《少年領導力》告訴他們,身處這樣一個時代,面對未來的挑戰,該如何培養領導力?

Leader是一個團隊裡的靈魂人物,是帶領整個團隊擰成一股繩往前衝的核心。如何培養少年領導力?什麼是新時代?我們處在什麼樣的時代?不同的時代背景或許有不同的答案……

"一個從未到達北極點的男人",這是夏磊給學生們講的一個故事:弗裡德持喬夫·南森是挪威的一位北極探險家、動物學家和政治家。他由於1888年跋涉格稜蘭冰蓋和1893-1896年乘"前進號"號橫跨北冰洋的航行而在科學界出名。

南森的計劃是到新西伯利亞群島海域,隨著北冰洋的洋流漂流到北極點。10月25日,南森開始在漫長的極夜中隨冰逐流,1894年5月到達北緯81度。到達那裡後,意識到無法直接靠洋流抵達北極點,南森作出一個大膽的決策:南森和一個同伴離開前進號,靠雪橇和雙腳向北極點衝刺,最後到達北緯86度14分,這是當時人類到達過的最北方——這個一心想要抵達北極點的男人,最終還是與自己的目標失之交臂。

"探索未知、永不放棄、堅韌不拔、溫柔博愛,這些都是這個從未到達北極點的男人身上的精神,"夏磊說,也是未來的領導者需要具備的能力。

有學生提出不同意見:"如果所有的堅持終不能達成目標,如何評價這樣努力的價值?"夏磊說:"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因為他曾為了理想而奮鬥,這一路,都是財富。"

除了和各個領域的導師們進行交流和碰撞,楊浦區中學生共產主義學校還安排學員走進小學生愛心暑託班,學唱、教唱愛國主義歌曲,同時前往一大、二大、四大會址和漁陽裡等紅色紀念地實地學習,開展課題研究。

據了解,楊浦區中學生共產主義學校的前身是楊浦區高中生黨課班,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面向嚮往並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高中生,每年一期。近30年來,已有近2500名高中生參加了培訓。

楊浦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陳始佳介紹說,今年,楊浦區中學生共產主義學校在原有基礎上優化培訓課程,設"經典閱讀""專題講座""社會實踐""研學考察""課題研究"五大課程模塊。同時引入"雙導師"制度,由區屬各高中、中職團委書記擔任課題導師,由老幹部和區青年講師團成員擔任生涯導師,共同帶領學員進行思想政治指引和課題研究指導,幫助高中學生深入理解黨的性質和宗旨,逐步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相關焦點

  • 歷史迷案:究竟是誰第一個到達北極點
    好友反目成仇 1909年9月1日,皮爾裡正在返回途中,對北極探險一直非常關注的《紐約先驅論壇報》忽然收到了一個叫庫克的美國醫生的電報,聲稱他於1908年4月21日已經到達了北極點。9月8日,皮爾裡發表聲明說:「庫克從來也沒有到過北極點,他只不過是在欺騙群眾而已。」於是,這兩個曾經一起穿越格陵蘭冰原的夥伴反目成仇,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真假猴王」爭奪戰。
  • 人類第一次到達北極點
    也正是由於這樣,它吸引了世界上的很多探險家,直到19世紀末,有許多航海家和探險家都曾試圖到達北極點,雖然歷盡艱辛,但都未能如願。直到1909年,一位名叫皮裡的美國探險家經歷了十年的艱苦努力,終於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人。  羅伯特·皮裡曾是一名美國海軍測量隊員。他從小就有一個夢想:成為第一個徒步登上北緯90度北極點的人。
  • 奇怪的知識: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人類是黑人
    他們的目的地,是距離格陵蘭島413海裡的一塊浮冰,北極點。當時許多人爭論這隻探險隊究竟有沒有成功到達北極點--這支團隊中只有領隊Robert Peary能力分辨自己所在的地點。在隨後的許多年很多探險家聲稱自己是最先到達北極點的人,包括最先到達南極點的挪威探險家Roald AMundsen。
  • 歷史上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人
    地面上總是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它嚴酷的奇寒,使得人類不敢輕易靠近,在這塊人類未涉足之地,就有那麼一個探險家,他不懼嚴寒,自1902-1909年,在北極先後進行了三次探險活動,歷經艱苦,在第三次探險時,終於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人,他的名字就叫羅伯特·皮爾瑞。
  • 每年500多位遊客到達北極點 一半是中國人
    「北極看似很遙遠,但其實很近」在巴尼歐大本營籤完生死協議,攝製組人員登上了飛往北極點的飛機。他們呼出的氣很快變成霜掛在帽簷上,長頭髮的姑娘成了「白髮魔女」,男人的鬍子眉毛上也都掛著冰溜子。「一張嘴,風吹過來,像電鑽鑽牙齒一樣疼,是疼,不是冷。」導演助理薛詩怡回憶當時的情景。
  • 中國第四次北極考察隊到達北極點進行科學考察
    新華社「雪龍」號8月21日電(記者 張建松)北京時間8月20日15時38分,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成功到達北極點,並隨後進行了科學考察作業,創造了我國曆次北極考察隊到達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紀錄。    8月20日,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抵達北緯88度22分,這是中國船舶目前所到達的最高緯度
  • 疫情期間如何做到停課不停學?鄭州這所學校為全省學生錄了164節課
    「作為一名90後,17年前非典時,我還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被我的老師守護,而今年,我已經成長為一名教師守護我們的孩子。」吳萌說。 停課不停學,女教師變身「IT專家」 「其實,剛聽到停課不停學,我心裡還是有點忐忑的。
  • 北極點歸來
    相比我更喜歡跟團,無論是三五成團還是三五十成團,都無所謂,只要有人帶著,我就只管跟著,省心不燒腦(請暫時忽略我是一名旅遊工作者)。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我居然跟團一路向北,到達北極點。感嘆回想之餘,還是要給自己交差的,卻遲遲下不了這第一筆,說白了是不知道從哪開始寫起會是一個最恰當的開始,苦思冥想卻也得不出答案。那日中午去食堂打飯,本也不餓,無奈食堂大廚太給力,東拿點西取點,一大空盤子瞬間被各種各樣的菜填滿,像霍格沃茨學校的晚宴,瞬間食慾大增。從北極歸來的我,正如同一個剛剛飽餐過後的食客,滿滿的感官記憶也當屬我人生旅行珍貴的一餐。
  • 北極點,一個與神耳語的地方
    這是船上一位小朋友告訴我的他對北極點的設想。我們對所知甚少的事物,有著最豐富的想像。「50年勝利號」到達北緯90度停下了。放眼望去,北極點和我們之前走過的千萬裡冰海,沒有絲毫不同。天海蒼茫,天雖是亮的,但濃霧籠罩,視野受限。簡言之,北極點上是一些相互疊加的巨大冰塊,不平整不光滑地聚在一起,毫無特色。冰蓋上覆著厚厚的積雪,如同銀甲。
  • 華耐登山隊成功到達北極點「7+2」第五站圓滿成功
    華耐登山隊全體隊員(馬建國、賈慶賀、宋強、張穎光、王卉卉)於當地時間2016年4月24日15點57分(北京時間24日21點57分)成功到達北極極點。中國家居行業首支企業登山隊的旗幟成功飄揚在北極點!華耐登山隊「徵無止境7+2」第五站圓滿成功!   此次徵程,不同於以往前四站。
  • ...有思想、學生有主見、家長有信心……這所學校用「開放」領跑教育
    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專家、教師到訪參觀,渴望了解、學習深藏在這所小學中的辦學秘密。當他們向教職工詢問時,得到的答案會是:校長張雲鷹。可如果用同樣的問題問張雲鷹,她的答案卻是「開放式教育」。來到深圳 16 年,這是她全部的力量與熱情源泉,也是她最寶貴的果實。
  • 北極探險終點站——徵服北極點
    此時嚮導話鋒卻一轉說,下午我們將乘直升機到達北極點。  到達北極點後,我們立即被這裡的魅力深深折服和驚嘆。按照原先的計劃,我們將在北極點住一晚,好好感受一下這個沒有時間和空間概念的thetopoftheworld,之前準備的射擊訓練可能就要派上用場了,不過我們槍裡的子彈作用在於轟走動物,不會對其造成傷害。
  • 冰上冰下同時競爭北極點,誰家的船先到?
    一個世紀以前,英國政府為了獎勵北極探險者,曾撥出一筆資金,準備獎給第一個到達北極的探險家。資金雖然不多,但是卻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許多探險家躍躍欲試,想摘到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桂冠,獲得這一令人心馳神往的歷史的榮譽。這頂桂冠最終被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爾裡所獲得。
  • 北極點奇航之旅破冰瞬間
    在北極點旅行途中,這裡兩米厚的海冰區,「五十年勝利號」破冰船的航速依然可達14節,即時速25公裡以上,實在震撼!就算是我認同恩格斯同志說的「人類對大自然的每一次徵服,都會帶來一次自然界的懲罰」,但這一時刻,我依然對人類的力量感到不可思議。
  • 濟南託馬斯實驗學校: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
    課堂上,每個學生的目光都緊緊跟著老師,生怕錯過每一個精彩的環節,而這與老師的教學方法不無關係。教學過程中,老師注重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分小組研究問題。原來,這就是濟南託馬斯特色課程STEM課程的體現。比如,數學不限於數字計算,而是要讓孩子學空間、學結構、學信息。
  • 這所學校何以問鼎京領國際學校創新競爭力百強榜?
    中學項目是京西學校為10至16歲的學生安排的教學計劃。每個學生可以選修7至8門科目,在此評估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對傳統教育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等內容進行評估外,我們的評估還涵蓋了更廣的範圍。大家都對我們所注重的方面進行評估。
  • 我在北極點,一個小小的點
    北緯90度的北極點是個很小的點,小到破冰船駕駛艙已經到達北極點,船尾甲板上還沒到。在高精度的GPS儀器幫助下,巨大的核動力破冰船尋找北極點是一個緩慢謹慎精巧的操作,感覺像塔吊準確地吊起一個籃子那種難度。
  • 三所優質小學在廣東東莞,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環境適宜,家長稱好
    前言:東莞,又稱「莞城」,廣東省地級市,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位於廣州東南、珠江口東岸,南鄰深圳,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籃球城市,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截至2013年,這座城市有幼兒園827所,比上年增加36所。東莞市有小學321所,在校學生65.91萬人;本市戶籍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100%。好了這就是美麗的東莞,那麼東莞的學校有哪些呢?帶著疑問跟小編一起欣賞東莞的這三所優秀的小學。
  • 「時代年輪」碧桂園威尼斯中英文學校胡陽平:堅持做「不一樣的教育」
    這是一所傳說中不那麼「嚴」的學校,學生們說作業不像其他學校那麼多,但是它卻連續八年保持了長沙縣中考第一名的記錄。從2007年9月3日創辦至今,如今已蜚聲省內外:教育行政部門領導說它好,教育界同行說它好,平民百姓也會豎起大拇指。
  • 「上海方法」讓英國超5000所學校著迷,魔法秘密就在這
    全英16000所小學中,有超過5000所已開始用「上海掌握數學模式(Shanghai Mastery Model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教數學,而到明年,這一數字有望擴展到8000所。日前,記者跟隨參與第三輪交流的86名上海中小學數學教師,一同走入英國課堂,觀察上海老師帶來的魔力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