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影片內核到底有多硬?這些弱鏡頭值得細想深究……

2021-01-21 c寶深度娛樂

2012年,很小很幼稚,那一年,身邊的大人都說是「世界末日」。

小小的我,腦子唯一能想到可能要發生的事兒是,地球爆炸?!

直到現在,當有全球變暖、稀有物種滅絕、環境汙染等新聞出現時,依然在想:會不會終有一天,地球受不了人類的傷害,真得氣得爆炸了呢?

卻從未想過,歲月悠悠裡,地球還沒被人類禍害完,那每天遙望的好夥伴——太陽,已經集齊了爆炸的條件:氦閃!

1《流浪地球》計劃

隨著太陽老化持續,未來將繼續膨脹數倍,在某個極點爆炸。

這是作為它的行星之一的地球,全人類物種的危機!

人類要求生保命,當務之急是逃離太陽系。

怎麼逃離太陽?

造飛船嗎?

縱然人類傾盡全力造出足夠多大容量公共飛船負責運輸,就算預估能拉運走全球人類及財富,人類又能去哪裡?至少,目前還沒發現適合人類居住的目的地。

不能拋下地球獨自逃生,不能仍由它自生自滅。

要走一起走,因為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

這時,人類進步科學想出了一個帶著地球逃逸的方法:圍著地球一圈,設置一萬多臺行星發動機,釋放強大動能,推動地球改變軌道前行,從而實現帶著地球一起跑的目的。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為了保證航行方向,特別挑選出人類最好的太空人們駐守空間站領航。所以你能看到影片裡,地球表明的發動機在助力推動,前面是空間站牽引,背後是越來越遠紅亮亮的太陽。

從人類下達這一計劃,隨著計劃實行開始,人類世界便面臨著接二連三的災難。

板塊的消失,海嘯的肆虐……人類數量在急劇減少,大規模死亡。最後只剩下約35億人,損失了一半。

而隨著與太陽漸行漸遠,地球表面溫度直線下降到極低,已不適合人類生存,只能安排人類生活在深處的地下城裡。

面對毀滅性的人類危機,所有人放棄了爭執、鄙視、對抗、種族歧視……空前團結起來連成一線,史上第一次出現,彼此之間不論膚色不管種族不談國度,人與人只有百分百的信任與合作。

行星發動機可以阻止地球繞著太陽轉,可以推著地球重新改變航行方向,但效率遠遠達不到帶人類進入新家園——比鄰星。

比鄰星,是至今為止人類科學家探索到的最像太陽的恆星,是夜空中第三亮的星星,它出生比太陽還早,但因大小僅比產生氫融合反應所需的恆星臨界質量稍大,融合反應的速率很慢且不穩定,因此推算它的壽命可達千億年以上,是太陽壽命的數十倍。

若人類能安全到達比鄰星,可保子孫後代千萬世無憂!至於千萬世之後,想必那時,他們早已有了更新的科技成果,再借鑑這次成功經驗,可毫無壓力的帶著地球二次流浪。

問題是,還不到考慮那麼久遠的時候,眼前之難題解決不好的話,又哪裡能有以後……

比鄰星距離地球4.3光年,哪怕用最快的宇宙飛船也得行駛9萬年才能到達。而地球作為一個超級負重載體,依賴於一萬座發動機,發動機依賴的火石資源有限,哪怕挖空地球也到不了比鄰星。

解決這一嚴峻問題的唯一方法是,利用木星引力彈弓效應,零損耗的幫地球提升速度、改變方向、送達目標軌道!

所以,一萬多座發動機推動地球漸漸靠近木星……

科學家們很清楚,這不亞於火中取慄,極度危險,奈何別無他法。

地球距離木星的那個恰好的點很難把控:距離遠了,形成不了引力彈弓;距離近了,又很可能被木星引力反制。

怕什麼來什麼,各地接二連三出現了發動機熄火故障,空間站資料顯示地球已接近洛希極限。

洛希極限是一個衡量兩個天體相對安全距離的值,簡單來說就是,當地球與木星的距離大於這個值,地球是安全的;反之,地球與木星的距離越來越小於這個值,地球將面臨解體風險。

譬如,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就是好例子。它在1992年經過木星時被分成碎片,1994年落在木星上。

地木距離到達洛希極限,出現「潮汐力作用」,地球開始進入解體程序,由於氣體、液體、固體結構不同,解體速度分三步:

第一步,大氣被強制脫離地球,也就是後來男主劉啟所說的,「木星上百分之九十是氫氣,又吸收了地球表面的大氣(有氧氣),只需一根火柴就能點燃!」

第二步,液體開始不受地球引力束縛解體,洪水四處逃散,不受控制;

第三步,固體形態的物質,如影片中的高山、大樓也都不安分起來,開始被撕碎、四處散落……

這一切的現象,都在表明,地球距離木星越來越近,已經到了「剛體洛希極限!」若再無解決之道,很快這顆球與剩下的35億人,將全部——消失!

2《流浪地球》精神

無數地面救援者為了家人、不畏死亡、負重而行。

他們積極投身搶救了一座又一座的發動機,已爭取了最短的時間與最快的速度恢復了90%發動機繼續工作。

雖然影片中只呈現了一小隊救援犧牲故事,但拋開一路上的犧牲與狀況,粗略計算,能完成如此龐大的救援任務,至少出動了一百萬的救援者。

然而,空間站上的號令者moss人工智慧,卻早已預知結果——縱然人類多不計犧牲與努力也無濟於事,這註定是一場徒勞無功的行動。

moss瞞著所有人,實施了脫離地球的空間站獨自逃逸行動,為了保存空間站裡收藏著的——人類的未來和文明。

眷戀故土的劉浩強及時醒悟過來,帶著俄羅斯老哥們,試圖阻止moss這不近人情的行動。在此期間,他同時發現還有其他人與他一樣在試著對抗moss……

當劉啟想到「點燃火星」的方法可拯救地球時,moss說以色列科學家早他幾個小時已經提出過此法,但計算結果顯示,這個舉措成功率為0,被聯合國放棄實行!

之所以成功率為0,影片在最後直接把答案告訴了觀眾:火焰最高點到不了木星,差距為5000km(如果記錯了,歡迎指正)。

值得一提的是,在劉啟等人費盡心思和全力,終於點火升空後,其他兩三處發動機也同時升起火焰……

這說明,至少有兩處發動機,聚集了仍然堅持拯救世界,不拋棄不放棄的救援者們!

而那些人裡定然也有瘋狂技術員、賣力領路人、甘願犧牲者、聽到呼喚放棄與家人最後見面機會而選擇掉頭的各國救援者們……

他們操著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語言,叫囂著,我們要活!

最後5000km的差距,成了吳京扮演的劉浩強犧牲的原因,也成了父子矛盾轉化點。

雖然京哥引領了全劇最大淚點,卻並非影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縱觀全影,它並不是在表達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在說,「全球一家親,同心同德,共創輝煌使命。」

2075年,人類帶著地球躲過毀滅性的一劫。

此後,作為人類,可以對地球拍著胸脯說,

「你,不是獨自流浪,而是被我們人類小心地背在身上、護在懷裡,一路哭著笑著唱著戰歌前行。跟著我們混,旅程不寂寞!」

地球,我們的家園!你,生養了人類,人類,敬你、護你、依賴你、也,更愛你!

當然,《流浪地球》並非沒有缺點,但瑕不掩瑜,對於陷入感性的人來說,更可忽略不計。

電影氣勢恢宏、積極正能量、故事完整、前後呼應、煽情自然、主題磅礴,如同一篇出自學神手筆的記敘散文,讀後熱血沸騰,激情燃起。

它不僅是中國硬科幻的高起點,也展示了中國對世界人民敞開懷抱,擁抱友好的態度。

相關焦點

  •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情感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軟情感中新網2月1日電 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因為中國影壇將有三部大製作國產科幻片問世,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與《拓星者》。而《流浪地球》作為春節檔「硬科幻」力作,無疑備受矚目。
  • 與原著比起來,《流浪地球》到底硬在哪裡?
    自《流浪地球》上映以來,以黑馬姿態席捲了春節檔。無論是票房或者口碑,都相當不錯,而且開創了《流浪地球》這個大IP的新紀元,甚至被稱為華語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豆瓣評分達到8.0分,與同檔期的《瘋狂的外星人》相比高出1.5分。有趣的時,《流浪地球》除了大咖吳京之外,其餘的像劉啟、韓朵朵的飾演者都是新人,他們都是毫無流量的新人。
  • 《鄉村教師》如何改編成為一部《流浪地球》式的硬科幻電影?
    截止2月13日,《流浪地球》累積票房已經突破26億元,《瘋狂的外星人》以16億元的票房佔據第二位。兩個今年春節檔的頭部影片,按理來說由於類型的完全不同,無法進行直接比較,但由於共同的「劉慈欣+科幻」標籤,很難避免被影迷和業內人士進行討論。然而,很多劉慈欣書迷在看完《瘋狂的外星人》之後,就有了上當受騙的感覺。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相比於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乘坐飛船逃亡的設定,《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不得不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不僅如此,《科幻地球》還火到了國外。這怕是中國科幻電影第一次被這麼怒贊吧!《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的是在太陽不斷膨脹,地球即將毀滅之時,地球聯合政府決定將地球移離毀滅之地,從而開啟了一個延續數世紀的移民新太陽系的徵程。
  • 影評丨《流浪地球》會不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就是能用我們初高中學到的物理原理和知識解釋的科幻片,而不是像"黑洞"之類尚無定論的高深物理知識作為內核的科幻片。而之前中國硬科幻電影誰也沒有拍過,還是一張白紙。"流浪地球"能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前提是,我們已經有了足夠有深度、能與世界一流的科幻小說比肩的中國科幻文學。
  • 同樣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比《星際穿越》差多少?
    影片總投資超過3億人民幣,影片最具開創性的成就,是它開啟了國產電影和好萊塢影片在題材上「硬」碰「硬」的時代。在《流浪地球》之前,許多國產大片,在題材上和好萊塢電影採取迂迴戰術。為了凸顯國產文化特色,同時避開與好萊塢的直接競爭,國產大片普遍以傳統文化為特色,以武俠、功夫、奇情為賣點。
  •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國產科幻電影在今年終於啟航。《流浪地球》這部讓原著作者劉慈欣看完落淚的科幻片,7日零時至晚八點單日票房已達3.08億元,毫無疑問拿下單日票房冠軍,「超速」完成票房逆襲。照此看來,該片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亦只是時間問題。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該片最終有望斬獲45億元以上票房。
  • 專訪| 喇培康:第一次看完《流浪地球》成片,我的判斷是票房至少20億
    相比於其他影片,《流浪地球》的內核更是為其加碼。不同於美國的個人主義,在危機時刻,富人買票逃亡,窮人坐等死亡,《流浪地球》中國人把地球當成飛船,推著地球自己走,在生死存亡的關頭,選擇了希望,帶著地球走。「這也是紮根於中國土壤下所孕育出來的科幻故事內核:無論在哪必須有家,故土難離、國家難離。跟中影所追求的內核完全一樣。」
  • 開票&在線購 | 學術放映《流浪地球》3D:中國科幻電影起航之作!
    它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但確實科幻: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向宇宙中另一個理想系。  如果說影片有一個精神內核,這個內核當是回家。
  • 《流浪地球》火爆 《焦點訪談》告訴你它贏在哪
    【文/觀察者網 郭肖】 《流浪地球》自大年初一上映以來引發民眾觀影熱潮,即使已經過去了20多天,至今仍舊熱度不減。26日晚,央視《焦點訪談》邀請到了《流浪地球》主創講述電影幕後故事,還有相關專業人士向觀眾解讀這部電影為什麼會這麼火?它到底贏在哪兒?
  • 從流浪地球說起:國產科幻電影成功與否有多重要?
    文/王新喜《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講述了在太陽即將毀滅的未來,人類帶著地球一起逃亡的故事——通過「流浪地球」計劃,用1萬架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該片歷經四年的打磨,被譽為「首部國產重工業科幻影片」,它呈現了中國電影截至目前為止最高的特效水準——2000多個特效鏡頭,1萬個道具、最初誕生於3000張概念圖,10萬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相當於15個足球場。
  • 《流浪地球》裡不值得推敲的邏輯:劉啟偶然的流浪拯救了流浪地球
    在三D觀影條件下,《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並不是非常突出,整個電影的三D感覺總體質量平平。尤其是電影鏡頭切換過頻過密,鏡頭敘事顛三倒四,人物站位相當的混亂,導致人物面容難以看清楚,敘事流暢度看的真叫人著急,但這並不影響整個電影裡的震撼性的鏡頭帶給視覺性的強烈衝擊力。
  • 淺析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的鏡頭語言,與故事內核嗅覺化
    在剛落下帷幕的第92屆奧斯卡中,《寄生蟲》以超級黑馬的體質,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打破非英語片獲獎的情況——儘管在84屆上,法國片《藝術家》同樣獲獎,但此片是無聲片。此外,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導演三大獎項。
  • 中國造:帶「流浪地球」回家!
    《流浪地球》——有人說它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也有人說它是部沒有失望的中國科幻片。隨著影片的走紅,這句臺詞也跟著火了。這部影片自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以來,憑藉強勢的口碑,有笑點亦有淚點的劇情,票房一路逆襲,目前票房已突破24億元,單日票房已位列春節檔首位,各方均認為電影《流浪地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科幻電影正式起航」。
  • 艾菲爾鐵塔如螻蟻,《流浪地球》中推動地球的發動機到底有多大?
    艾菲爾鐵塔如螻蟻,《流浪地球》中推動地球的發動機到底有多大?最近中國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席捲全國,掀起一股科幻熱。靠《三體》火遍全球的科幻作家劉慈欣設定的劇情腦洞實在太大,讓許多網友都大呼過癮。除了驚為天人的點燃木星,我想大家最覺得新奇的就是那些推動地球就像推動一艘船一般的行星發動機了。人類舉全球之力,建造了上萬臺行星發動機,讓整個地球坐上了火箭。這得是多大的力?多大的「火箭」?根據電影裡的設定,我們去拿行星發動機和已有的幾個著名人類建築做比較,去看看那個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的上萬臺行星發動機們,到底有多大。
  • 從《流浪地球》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太空表達
    《流浪地球》是中國電影工業辛勤耕耘的收成,是中國科幻文學厚積薄發的碩果,更是走過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的中國社會經濟繁榮昌盛的藝術反映,它成功開啟了中國科幻片的新紀元,增強了國人的文化自信。本文從影片的故事內核出發,一一賞析內嵌在影片中的家園故土、和諧合作、堅韌執著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領略宏闊奇妙的宇宙之美,憂思地球母親的不測未來,就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屬於中國人的影像思考。
  • 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電影?流浪地球最火的一段差評,你怎麼看
    我知道有很多劉慈欣的粉絲會說,你不能吹毛求疵。好吧,我說個或許能讓大劉粉高興一點兒的言論:流浪地球裡的科學設定,差不多趕上斯科特的《普羅米修斯》了,能夠達到《太空旅客》的六成水準。開心不?到底是死還是重傷完全看導演心情。對劇本存在的問題就不更多展開討論了。一個千瘡百孔的劇本,去研究它到底有哪些窟窿,意義何在?
  • 地球快要滅亡了,我們帶著地球流浪,這部影片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地球快要滅亡了,我們帶著地球流浪,這部影片給了我們什麼啟示?暢聊電影內涵,剖析電影劇情!你好,我是藍醉兒,今天我們來說說一部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劉啟在被姥爺韓子昂開車送回家路上被王磊(李光潔飾演)地球聯合政府的軍人171-11的隊長,以流浪地球法案強制徵召進171-11救援小分隊。他有著很強的使命感,他的工作是帶領著救援隊去修多能推進發動機,然後在途中遇到很多驚險的事情,遇到很多的困難,也有很多人放棄,但是他特別堅定自己的目標,要去完成他的任務。
  • 《流浪地球》登頂北美票房中國紀錄,中國科幻電影實現軟輸出了?
    帶著地球去流浪,《流浪地球》科幻外衣下的「中國心」「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正如影片中MOSS的這句話,《流浪地球》貫穿始終的正是與理性所對抗的東方式情感邏輯。當末日即將來臨,地球面臨危機,人類如何自處?在《流浪地球中》這一中國式科幻範例中,人類選擇了「帶著地球去流浪」。
  •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重磅回歸,用心的創作更有魅力
    此次的《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是一部「心」增11分鐘的全「心」版本。這新增的部分,並不是簡單的「彩蛋」,而是故事相關內容,其中有當年拍攝未播的鏡頭,也有新創作的鏡頭,並且還新增了「我們如何跨越2020年的困難」的寓意。據官方介紹電影票價不會高於15元,而且影片發行方免除所有發行代理費用,影片發行收益將全部捐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