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溫度帶是如何劃分的?溫度水分地形一個都不少

2021-01-09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

製作:中國科普博覽

監製: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青藏高原有自己獨特的地生態空間格局,即水汽通道、乾旱河谷、高寒草甸地帶和寒旱核心區域。

對於高原自然地帶性,專家們有不同的觀點:有人主張高原上存在著水平地帶性,但被垂直帶性所掩蓋;有人認為高原上的地帶僅能由垂直帶來辨認;有人指出,高原面起伏不大,南北伸展很寬,客觀上存在水平地帶的差異;有的強調,青藏高原非地帶性較顯著,不應劃分為自然地帶等。

我們認為,作為緯向地帶性主要分異因素的太陽輻射在高原顯示出其重要影響,表現為溫度從南到北遞減,垂直分帶界線的海拔高程也沿同一方向降低。高原上輻射平衡與溫度等項要素以高原西北部為中心在空間上呈「同心弧狀」的分布態勢,反映出地勢結構和海拔等因素的更大作用。受大氣環流和高原地勢格局的制約,形成溫度、水分條件地域組合的不同,呈現從東南暖熱溼潤向西北寒冷乾旱遞變的趨勢。相應的,在自然景觀上表現為由山地森林-高山草甸-山地/高山草原-山地/高山荒漠的帶狀更迭。

青藏高原區域,大體上可依次按溫度條件、水分狀況和地形劃分,著重考慮氣候、生物、土壤的相互關係及其在農業生產上的意義。

總體來看,青藏高原區域劃分的單位是溫度帶,往下依次是自然地帶、自然區,指標體系上主要按照溫度和水分狀況劃分。從溫度帶上看,主要分為高原亞寒帶、高原溫帶和山地亞熱帶,指標上主要是按日均溫大於等於10度的天數、日均溫大於等於5度的天數、最暖月平均氣溫以及基本特徵來劃分。

視頻請戳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發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高層次公益性科普活動。精彩內容關注「科學與中國」官方網站(cs.kepu.cn)。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為網站委託單位,中國科普博覽為網絡傳播合作夥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視頻】青藏高原溫度帶是如何劃分的?溫度水分地形一個都不少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製作:中國科普博覽監製: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青藏高原有自己獨特的地生態空間格局,即水汽通道、乾旱河谷、高寒草甸地帶和寒旱核心區域。對於高原自然地帶性,專家們有不同的觀點:有人主張高原上存在著水平地帶性,但被垂直帶性所掩蓋;有人認為高原上的地帶僅能由垂直帶來辨認;有人指出,高原面起伏不大,南北伸展很寬,客觀上存在水平地帶的差異;有的強調,青藏高原非地帶性較顯著,不應劃分為自然地帶等。
  • 初二地理教學教案: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教具  一、七月等溫線圖,溫度帶的劃分圖,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表(投影片)。   課時  2課時。(第一課時講到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成因;第二課時講溫度帶的劃分及分布。)又由於南方距冬季風源地遠,又受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和南嶺高大地形的阻擋,使得冬季風的勢力越來越弱,甚至雲南的南部、廣東的雷州半島、臺灣南部、海南省基本上不受冬季風影響,所以氣溫高。   二、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提問]  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在多少度以上?
  • 2018中考地理知識點:溫度帶劃分及其分布
    中考地理複習歸納:溫度帶劃分及其分布   我國根據≥10℃積溫自北向南劃分五個溫度帶,即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同時另有一個獨特的青藏高原氣候區。   溫度帶 範圍 ≧1000℃積溫
  • 中國氣候帶和溫度帶的劃分區域(原創·首發)
    說氣候之前先問一下,冬季裡我國哪個地方溫度高?哪個地方冷?無疑都會說海南省,東北地區。那麼夏季哪個地方比較涼爽呢?如果按照冬季夏季相反的原則,東北冷?錯!錯!他也熱的不得了。答案是:青藏高原。(沒想到吧?)因為地勢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國夏季(7月)氣溫最低的地方.
  • 青藏高原冰川、凍土廣布,竟然是因為海拔高,溫差最大可達30度
    從理論上講,人們根據各地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而變化,將地球表面具有相同特點的區域,按緯度一共劃分為五個溫度帶,分別是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這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五帶」,而五帶劃分的依據就是地表熱量的不均勻分布狀況,總的來說緯度越低受太陽輻射越大熱量越高,反之則越低。
  • 八年級地理教學教案:氣溫分布和溫度帶
    風向如何?   (2)冬季風對我國北方和南方氣溫的影響在程度上有什麼差別?   (3)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海南島和臺灣島能否受到冬季風的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   〔概括總結〕冬季風南下,我國北方首當其衝,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且冬季風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擋,勢力漸弱,故南方受冬季風的影響而降溫的程度遠低於北方。
  • 中考地理複習資料:青藏鐵路沿線溫度變化
    新華網拉薩9月2日電 氣象專家經過多年研究,已總結出青藏鐵路沿線溫度變化的三大規律。專家認為,這有助於解決青藏鐵路建設中存在的凍土難題。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氣象學家李棟梁對教育小編說,青藏鐵路沿線海拔最高和最低點的高差達2000多米,而且要翻過崑崙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溫度變化非常複雜,但專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青藏鐵路沿線的溫度變化呈現三大規律: 一是緯度效應。
  • 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儘管經歷了幾十年的調查,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細節仍不清楚。 「為什麼要研究青藏高原?因為青藏高原的形成,是新生代全球最重要的地質事件,改變了我們亞洲的地形地貌,也塑造了亞洲的季風氣候,以及現在的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
  • 青藏高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
    前言:高大的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極,它高大挺拔的身軀不僅使它成為典型的高原山地氣候區,而且對我國的季風氣候也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道真題來探究一下青藏高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真題:(2012年安徽文綜,32~33,8分)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 青藏高原所揭示雲對使用MODIS地表溫度估算氣溫的影響
    青藏高原所揭示雲對使用MODIS地表溫度估算氣溫的影響 2016-11-08 青藏高原研究所   基於此,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張凡課題組博士張宏波及其合作者選擇青藏高原三種下墊面(冰川、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的自動氣象站觀測數據結合常規氣象站數據(圖1)進行綜合分析,發現雲對使用MODIS白天地表溫度估算日最高氣溫和使用MODIS夜間地表溫度估算日最低氣溫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 在4700多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應該是偏熱帶、亞熱帶的氣候類型
    青藏高原如何抬升到現有高度,許多演化細節仍不清楚。我科學家最近發現的蔣浪植物化石群,刷新了人們對青藏高原的認知——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日前,中國與尼泊爾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珠穆朗瑪峰以及與之相鄰的青藏高原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
  • 青藏高原中部發現古近紀最豐富植物化石群 或曾是亞熱帶森林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中部,現在是一片高寒荒蕪之地。青藏高原如何抬升到現有高度,許多演化細節仍不清楚。我科學家最近發現的蔣浪植物化石群,刷新了人們對青藏高原的認知——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日前,中國與尼泊爾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 「高冷」的青藏高原,竟然曾藏有大片的熱帶雨林?我國科學家已找到...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中部,現在是一片高寒荒蕪之地。青藏高原如何抬升到現有高度,許多演化細節仍不清楚。儘管經歷了幾十年的調查,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細節仍不清楚。  「為什麼要研究青藏高原?因為青藏高原的形成,是新生代全球最重要的地質事件,改變了我們亞洲的地形地貌,也塑造了亞洲的季風氣候,以及現在的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
  • 朱立平:全球變暖下的「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還好嗎?
    Immerzeel 2020, Nature青藏高原是全球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巨大高原。如果我們把分布在全球的許多高山劃分成一個個水塔單元,全球可以分成78個水塔單元,青藏高原佔據了其中最重要的13個水塔單元。這裡有最高的水供給指數,也有最大的水需求指數,呈現出最高的水塔指數。
  • 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破譯大氣密碼
    這個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複雜的高原,在全球大氣環流、能量循環和水分循環中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對我國大部地區乃至區域和全球的天氣氣候都產生重要影響。與前兩次科學試驗相比,此次試驗在外場試驗觀測和研究內容上都加以改進:在青藏高原區域實現為期10年的天基—空基—地基三維立體綜合觀測,建立新一代衛星遙感、探空、雷達、地面長期綜合觀測系統,並充分利用中國氣象局在青藏高原地區正在新建的業務觀測網資料;前兩次試驗主要揭示青藏高原地面水、熱平衡特徵和邊界層大氣結構,而此次試驗將從青藏高原邊界層—對流層—平流層垂直大氣結構的視角,深入認識青藏高原陸面過程、邊界層過程
  • 北極如何影響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變暖速率是過去30年的2倍多
    【北極如何影響世界屋脊】有「地球第三極」和「世界屋脊」之譽的青藏高原,與相距遙遠的北極之間有何關聯?中外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日發布消息說,該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及國際合作者,通過綜合分析青藏高原氣溶膠和氣象長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數據、歐洲氣象中心再分析資料等完成的這一全球氣候變化領域重要科研成果論文,近日已由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發表,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
  • 陸海空全局視角下的青藏高原與全球氣候
    從陸、海、空三個維度來看,青藏高原都獨特而重要:它是全球海撥最高、坡度最陡、面積最大的高原(陸地);它高聳於歐亞大陸副熱帶東部,高原上空氣稀薄,溫度、溼度、氣壓、輻射和大氣熱力過程都獨具特色(天空/大氣,圖1);雖然不直接與海洋相鄰,但是發生在青藏高原及相鄰伊朗高原上的特殊熱力和動力作用,對於上下遊地區乃至全球的大氣和海洋都有顯著影響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變化對水文過程的影響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孕育著黃河、長江、恆河、瀾滄江、印度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亞洲的重要河流,被稱為「亞洲水塔」。其廣泛分布的多年凍土通過獨特的水分運移影響著區域水文和水循環過程。青藏高原現存多年凍土的總面積約為 106 萬平方公裡。
  • 根據我國不同的溫度帶環境特點,來決定農作物應當怎樣種植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國土的範圍地跨許多個溫度帶,南北緯覆蓋的跨度也很多。那根據我國沃野千裡這樣的一種區域現狀,相對的 ,農作物的種植就要根據不同溫度帶中的特性來進行具體的環境數據分析,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適宜的地方環境適宜了作物的生長,農作物才能達到相對的高質量和高產量。
  • 「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
    原標題:「亞洲水塔」河流徑流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全球變暖背景下 青藏高原將會更「溼」◎劉曉倩 本報記者 陸成寬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將變溼?當前的一項研究成果對此進行了「實錘」。13日,記者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基於觀測數據約束的地球系統模式,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降水和徑流的未來變化進行了預估,他們發現,在全球升溫2℃的情景下,青藏高原降水將持續增加,主要河流的徑流總量也將隨之增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