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C2與lncRNA相互作用的序列特異性研究獲進展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PRC2與lncRNA相互作用的序列特異性研究獲進展

2017-02-1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近期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邵振研究組關於PRC2與長非編碼RNA(lncRNA)之間相互作用的序列特異性研究成果,題為The PRC2-binding long non-coding RNAs in human and mouse genomes are associated with predictive sequence features。

  由多梳(PcG)家族蛋白組成的表觀調控複合物PRC2是控制動物組織發育的重要因子,但在高等動物中PRC2如何被特異性招募到染色質特定區域的分子機制還不清楚。隨著XIST與HOTAIR等PRC2結合lncRNA的發現,人們猜測此類lncRNA可能決定了PRC2染色質招募的特異性(Margueron et al. Nature 2011)。但是,直到現在PRC2與RNA結合是否具有序列特異性仍被廣泛爭論(Davidovich et al. Mol Cell 2015)。邵振研究組首先開發了一個基於馬爾可夫鏈思想的序列組成分析流程,通過計算不同核苷酸間轉移在每條序列中出現的頻率來刻畫其組成,進而選擇被特定序列所顯著偏好或不偏好的核苷酸間轉移作為它們的序列組成特徵,並通過將所有可能的轉移映射到一個完整四叉樹來研究所選序列特徵在特徵空間中的分布是否具有非平凡性。通過將該流程應用於人基因組中已知的數百個PRC2結合lncRNA,該研究系統分析了這些lncRNA的序列特徵,發現其偏好的序列特徵傾向在四叉樹上組成連續偏好路徑,並且這些連續路徑上的序列特徵傾向於同時被人和小鼠基因組中的PRC2結合lncRNA所偏好。

  受此啟發,該研究整合小鼠胚胎幹細胞中兩組已發表的RIP-seq和CLIP-seq數據,定義了一組高可信度的小鼠PRC2結合lncRNA,發現這些lncRNA能夠被人基因組中已知PRC2結合lncRNA所具有的序列特徵較好地預測。這些研究發現表明高等動物中PRC2與lncRNA結合具有序列特異性,並且其特異性具有較高的跨物種保守性。此外,該研究還通過發展一個局域打分模型,發現PRC2結合lncRNA的序列特徵在lncRNA上的分布表現出明顯的非隨機性。進一步研究發現,每個lncRNA上PRC2與lncRNA結合所偏好序列特徵最富集的小片段(定義為PRC2偏好片段),相對lncRNA其它部分具有顯著更高的進化保守性和RIP-seq信號強度(如圖),說明這些序列特徵的局域富集具有明確的功能意義。

  該項研究在研究員邵振指導下,由計算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塗世奇完成,並得到了中科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經費支持,以及美國哈佛醫學院教授袁國丞的指導和協助。

 

  圖:PRC2結合lncRNA的序列特徵在lncRNA上的分布表現出明顯的非隨機性,並且這些序列特徵的局域富集具有明確的功能意義 

  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近期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邵振研究組關於PRC2與長非編碼RNA(lncRNA)之間相互作用的序列特異性研究成果,題為The PRC2-binding long non-coding RNAs in human and mouse genomes are associated with predictive sequence features。
  由多梳(PcG)家族蛋白組成的表觀調控複合物PRC2是控制動物組織發育的重要因子,但在高等動物中PRC2如何被特異性招募到染色質特定區域的分子機制還不清楚。隨著XIST與HOTAIR等PRC2結合lncRNA的發現,人們猜測此類lncRNA可能決定了PRC2染色質招募的特異性(Margueron et al. Nature 2011)。但是,直到現在PRC2與RNA結合是否具有序列特異性仍被廣泛爭論(Davidovich et al. Mol Cell 2015)。邵振研究組首先開發了一個基於馬爾可夫鏈思想的序列組成分析流程,通過計算不同核苷酸間轉移在每條序列中出現的頻率來刻畫其組成,進而選擇被特定序列所顯著偏好或不偏好的核苷酸間轉移作為它們的序列組成特徵,並通過將所有可能的轉移映射到一個完整四叉樹來研究所選序列特徵在特徵空間中的分布是否具有非平凡性。通過將該流程應用於人基因組中已知的數百個PRC2結合lncRNA,該研究系統分析了這些lncRNA的序列特徵,發現其偏好的序列特徵傾向在四叉樹上組成連續偏好路徑,並且這些連續路徑上的序列特徵傾向於同時被人和小鼠基因組中的PRC2結合lncRNA所偏好。
  受此啟發,該研究整合小鼠胚胎幹細胞中兩組已發表的RIP-seq和CLIP-seq數據,定義了一組高可信度的小鼠PRC2結合lncRNA,發現這些lncRNA能夠被人基因組中已知PRC2結合lncRNA所具有的序列特徵較好地預測。這些研究發現表明高等動物中PRC2與lncRNA結合具有序列特異性,並且其特異性具有較高的跨物種保守性。此外,該研究還通過發展一個局域打分模型,發現PRC2結合lncRNA的序列特徵在lncRNA上的分布表現出明顯的非隨機性。進一步研究發現,每個lncRNA上PRC2與lncRNA結合所偏好序列特徵最富集的小片段(定義為PRC2偏好片段),相對lncRNA其它部分具有顯著更高的進化保守性和RIP-seq信號強度(如圖),說明這些序列特徵的局域富集具有明確的功能意義。
  該項研究在研究員邵振指導下,由計算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塗世奇完成,並得到了中科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經費支持,以及美國哈佛醫學院教授袁國丞的指導和協助。
 
  圖:PRC2結合lncRNA的序列特徵在lncRNA上的分布表現出明顯的非隨機性,並且這些序列特徵的局域富集具有明確的功能意義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Sci Rep:PRC2與lncRNA相互作用的序列特異性新發現
    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近期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邵振研究組關於PRC2與長非編碼RNA(lncRNA)之間相互作用的序列特異性研究成果
  • 上海生科院揭示果蠅piRNA通路中Papi蛋白序列特異性識別Piwi蛋白在...
    結構揭示了Papi-eTud通過與Piwi N端的「RGRRR」motif進行相互作用,這一motif不同與之前報導其他PIWI蛋白中的(G/A)R重複序列,特異存在於果蠅Piwi蛋白中,並在不同亞種屬的果蠅Piwi蛋白中保守存在;該motif的序列特異性決定了Papi-Piwi蛋白相互作用的特異性。
  • 研究lncRNA的常見技術及原理 | LncRNA專題
    應用:① 已知基因或序列的染色體定位;② 未克隆基因或遺傳標記及染色體畸變的研究。運用針對目標蛋白的抗體把相應的RNA-蛋白複合物沉澱下來,然後經過分離純化就可以對結合在複合物上的RNA進行分析;即用抗體或表位標記物捕獲細胞核內或細胞質中內源性的RNA結合蛋白,防止非特異性的RNA的結合(RIP反應體系中的試劑和抗體絕對不能含有RNA酶,抗體需經RIP實驗驗證等等),免疫沉澱把RNA結合蛋白及其結合的RNA一起分離出來,結合的RNA序列通過microarray(RIP-Chip)
  • 新研究系統性預測Cas9變體的序列特異性切割活性
    新研究系統性預測Cas9變體的序列特異性切割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0 14:41:19 韓國延世大學醫學院Hyongbum Henry Kim小組對Cas9變體的序列特異性切割活性進行了大規模預測。
  •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小分子-膜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調控分析研究獲進展 2019-04-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該方法是一種分析蛋白質互作界面和結構變化的質譜新方法,與傳統氫氘交換、羥基自由基氧化等質譜方法相比具有穩定性好、標記效率和特異性高、數據處理簡單等優點,可以應用於蛋白-蛋白、蛋白-小分子等生物分子互作界面和結構調節分析。
  • 武漢病毒所病毒雙特異性螢光標記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王漢中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利用納米材料標記病毒以用於病毒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的可視化相關研究中繼續取得研究進展,相關文章發表於生物材料領域的專業期刊Biomaterials上。病毒的單顆粒標記和示蹤技術為我們揭示病毒和宿主細胞間的相互作用過程提供新的視野和平臺。
  • QB期刊 |轉錄組層面上RNA-RNA相互作用(RRI)的研究進展及機遇綜述
    其中Science上的「mRNA structure determines specificity of a polyQ-driven phase separation」這篇文章中就明確提到,RNA及其參與的相互作用是「Phase Separation」 的重要驅動,在生物體的生老病死中都扮演著關鍵的角色【1】。那麼,問題來了,現在RNA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如何?都有哪些方法和技術呢?
  • 細胞信號傳導特異性研究進展
    2008年5月2日出版的國際生物研究權威期刊《細胞》(Cell)發表了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室管坤良教授和趙世民博士撰寫的有關細胞信號傳導特異性研究前沿進展綜述:Substrate Selectivity APPLies
  • 物種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協同進化模式研究獲進展
    生物種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對雙方有利的互利共生、對雙方有害的競爭、和僅對單方有利的捕食關係,有不同的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效應;這些相互作用能夠在不同的世代間維持下去,並且能夠影響生物的微進化和宏進化模式。種間作用不對等的收益與代價可能會使相對應的物種枝系形成不同的協同進化模式。
  • 線粒體自噬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基礎醫學研究中心戴海明團隊在線粒體自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揭示線粒體自噬受體Bcl-rambo相關研究成果以Selective binding of mitophagy receptor protein Bcl-rambo to LC3/ GABARAP family protein為題,發表在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線粒體自噬通過自噬降解胞內受損或多餘的線粒體,是維持細胞穩態的關鍵機制之一。
  • 明日方舟晶片勢不可擋攻略 prc2低配攻略
    明日方舟prc2低配三星/收益【關卡概況】,【關卡思路】如何最簡單高效三星通關,明日方舟攻略大全,全關卡通關攻略圖文詳解. 明日方舟prc2低配三星/收益【關卡概況】,【關卡思路】如何最簡單高效三星通關
  • 一站式 lncRNA 查詢資料庫|lncRNA|資料庫|亞細胞|查詢|序列|預測|...
    在研究一個lncRNA之前,我們都要先去查看這個lncRNA可能的相關功能,比如要查看這個lncRNA的表達、查看其相互作用的miRNA或者需要去查看調控這個lncRNA的轉錄因子。
  • 生物物理所二聚體蛋白螢光標記應用單分子FRET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二聚體蛋白螢光標記應用單分子FRET研究獲進展 2017-07-21 生物物理研究所 在以往的研究中,對於二聚體蛋白多採用亞基交換獲得異二聚體,或截斷二聚體作用界面的結構域使之形成單體再進行單分子FRET實驗,但這些方法有明顯的局限性。  本研究提出了一個共表達的策略,即利用pQLink載體同時表達野生型及突變型的蛋白,獲得由一個無標記單體與一個特異性標記FRET染料對的單體組成的異二聚體。
  • CNCI:利用序列特徵鑑定lncRNA
    >70%的人基因組序列會轉錄產生RNA,mRNA僅佔小部分,大多數為lncRNA。
  • 植物內源基因RNA沉默機制研究獲進展
    在真核生物中,RNA沉默是一個具有核苷酸序列特異性的,能夠導致RNA降解、DNA甲基化、異染色質形成,以及蛋白翻譯抑制的調控機制。
  • 文獻解讀|LncRNA經典研究思路
    由於不同物種的印度RNA缺乏序列保守性,這意味著它們在生物學上的重要性最初受到了一些懷疑。IncRNAs通過與蛋白質、RNA、DNA的相互作用或這些相互作用的組合來介導它們的功能。它們的功能通常由它們的定位、序列和/或二級結構決定。
  • 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ranched Antisense and siRNA Co-assembled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Gene Silencing
  • 生化與細胞所固有免疫信號通路調控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該論文報導了線粒體泛素連接酶MARCH5能夠特異性調控TLR7信號通路,首次將線粒體與TLR信號通路聯繫起來,揭示了線粒體在固有免疫促炎症反應調節中的關鍵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RIG-I信號通路介導的抗病毒反應中,線粒體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些信號通路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需要特定的線粒體組分參與才能夠實現;TLR和RIG-I共用一部分下遊信號通路,但並不清楚線粒體在TLR下遊信號通路調節中是否具有功能。通過對線粒體蛋白進行大規模篩選,課題組石賀欣、劉星等發現,泛素連接酶MARCH5可能調控固有免疫反應TLR7信號通路。
  • 非編碼RNA之lncRNA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這些研究人員描述了lncRNA在不同發育階段的表達模式,並發現許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具有動態表達模式lncRNA表現出功能豐富的特徵。他們還發現在發育期間,廣泛表達的和保守的lncRNA向越來越多的譜系和器官特異性的lncRNA轉變。
  • 葉綠體核糖體RNA加工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植物所葉綠體核糖體RNA加工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 RNA操作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但到目前為止,這類序列特異的RNA內切酶在自然界中還沒有被發現。因此,尋找一類序列特異的RNA內切酶顯得尤為重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盧從明研究組日前在相關領域取得進展,相關論文2月6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盧從明研究組通過一系列生化實驗發現,PPR-SMR蛋白家族成員SOT1能夠在體外特異且高效地剪切其RNA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