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器官:患者必須符合哪些標準,才可以捐獻遺體?

2020-12-04 熊貓醫學

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50多萬人需要接受器官供體才能繼續生命的延續,但是最終只有約1萬人能夠得到他人捐獻的器官而繼續自己的生命。由此可以看出,在器官如此缺乏的今天,希望更多的死者器官能夠被有效利用也是顯得十分重要的,但是事實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捐獻」還必須先通過法律和倫理等方面的審查,只有符合要求的患者才能夠進行自身的捐獻。那麼,對於能夠有資格捐獻的患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標準呢?

首先,對於有捐獻意願的人群,在自願實施捐贈的情況下,優先考慮自主選擇捐獻的人群。也就是說,並非所有不能延續生命的患者都有捐獻的義務,只有在患者本人自願的情況下才能實施捐獻,而非採取各種非法強迫手段對患者實施買賣或捐贈等。與此同時,我國法律規定能夠實施捐贈的患者年齡應該滿18周歲以上,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才能夠有資格進行捐獻,但是對於沒有成年的患者,也必須由監護人和本人都同意以後才能夠實施捐獻。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法律規定捐獻應該是自由意願下的個人行為,而非個人應盡的義務。

其次,進行獻的患者,必須是確認患者死亡之後才能夠實施。如何確定患者已經死亡,應該根據醫學方面規定的診斷標準,以確定患者確係死亡以後,由專業的人員對患者的器官進行切取,並在患者自願捐獻的基礎上,對遺體或器官給予所需人群或機構,以供他們延續生命或用於科學研究等。但是,患者如果在事先沒有指定享受捐贈的人之前,近親屬在接受其他人捐獻的器官移植時享有優先權,並接受死者的器官。從這一點不難看出,患者在決定捐贈自己器官的同時,不僅具有選擇自身捐獻的權利,還有決定自己器官捐獻給誰的權利。

最後,對於患者所捐贈的器官,如果用於其他人,事先應該對接受者的家屬進行告知。並且對於有的患者可能因為生前器官就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存在傳染性疾病等。如果不合格的器官應該不予移植,或者對受者進行告知或協商,在取得雙方同意的基礎上,再進行後續的移植工作。所有醫務人員切忌因個人想法或意願而將患者捐贈的隨意移植給其他人,以免由此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和承擔責任。總得來說,對於不合法的器官來源或不合標註的器官來源是不應該在患者之間進行移植的,一切都應該以保證患者的健康為主,對於不符合要求的器官或者來源不明的器官,也必須在確定清楚之後,經過反覆核實沒有法律或倫理、健康問題以後,再酌情考慮是否可以進行捐贈或移植。

【本文由「京美醫館」新媒體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慕秋,未經書面授權,任何(自)媒體不得轉載、複製】

相關焦點

  • 如何進行器官捐獻?
    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網誌願登記人數達1376164人。捐獻器官,需要符合哪些標準?捐獻器官的流程是什麼?一、捐獻器官,需要符合哪些標準?儘管捐獻器官,拯救他人生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參與捐贈。我國對器官、捐贈人、被捐贈人都有著明確且嚴格的要求。先說器官,主要包括捐獻器官的範圍與分類、器官狀態、貯藏方法。
  • 器官捐獻供需矛盾突出 每年苦等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
    本報記者 李寰6月11日,是中國器官捐獻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器官捐贈義診現場,一對白髮蒼蒼的夫妻分別填寫了器官捐獻登記表,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器官移植是目前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重要醫療手段。華西醫院著名肝臟外科專家嚴律南說,目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實現「異體移植」,器官捐獻是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來源。
  • 怎樣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
    指南共分十八個篇章,對中國器官捐獻相關原則和政策進行了闡述,包括公民器官捐獻的倫理道德、法律、捐獻組織架構,中國器官捐獻三類死亡判斷標準,供體維護、器官功能的評估,器官獲取的有關技術及分配準則,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建設,以及人道主義救助政策等內容。 那麼器官捐獻究竟怎麼操作?如果想做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要履行哪些手續?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我其實很早就知道公民可以自願登記器官捐贈意願,但當時太小,不符合登記標準。」何思穎告訴記者。根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管理系統給出的信息規定顯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8歲以上),願意在逝世後無償捐獻器官、遺體、角膜、組織用於臨床治療、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可以通過網絡或書面途徑進行志願登記,表達捐獻意願。
  • 泉州:男子遭遇車禍不幸身亡 親屬無償捐獻遺體器官
    得到這個信息後,安溪縣紅十字及時聯絡了廈門醫學院,並於當天上午與曾某親屬完成遺體器官交接籤字儀式。「遺體捐贈給廈門醫學院,眼角膜捐贈給廈門眼科中心。目前我們正在幫捐獻者向市紅十字會申請救助。」安溪縣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表示,遺體器官捐獻者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重生」,展現了人間大愛,也幫助無數人重獲健康。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開通 志願捐器官 網上可報名
    4月2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正式開通,今後志願捐贈器官的公眾可上網報名登記。  長期以來,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死留全屍」等傳統觀念影響,人們有些忌諱器官捐贈。正是因為供體器官不足,不少患者醫治無效,失去生命。據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介紹,目前,我國面臨嚴重的器官短缺。
  • 遺體和器官捐獻人 有權變更或撤銷相關登記
    經過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和市人大立法機構幾番論證,修改後的《條例(徵求意見稿)》明確,相關捐獻工作遵循自願、無償的原則,登記器官捐獻後捐獻人有權變更或撤銷登記;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遺體、器官的自然人身故後,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以書面文件一致同意後才可代申請捐獻。
  • 處分遺體及器官:提倡無償允許有償
    人體器官捐贈是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只要有行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成立,事實上,人體器官捐贈行為與物的捐贈在構成要件上並無特殊之處,只要符合法律行為意思表示的要件就可以成立,關鍵的問題是要弄清遺體與器官的性質以及其處分權的問題。  (一)人的遺體與器官的權利客體性之爭。關於遺體及其器官是否可以作為物權客體,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觀點?  1、否定說。
  • 關於捐獻器官、遺體行為,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10-27 09:59:50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廖誠偉    問:哪類人可以自主決定無償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 長沙46歲女子捐獻遺體角膜,最後一條微信讓人淚目
    在生命的最後,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說她死而無憾,要將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她來得平凡,去得偉大!」今日,說起捐獻遺體器官的妻子蔣琳鳳,歐陽貴東淚如雨下。 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滿目的輓聯,就連最後的告別都是匆匆。
  • 老夫妻倆共同申請捐獻遺體
    「父母離世,作為子女,我們很難過,但是也要謹遵他們的遺願,將遺體轉交給紅十字會,他們會妥善保管和使用。」張鷹介紹,紅十字會遺體捐贈中心主要負責遺體捐贈的申請、遺體的接收和保管、遺體使用的轉接等,將市民捐贈的遺體安置給安醫大等單位作醫學教學、臨床解剖、科研等用處。
  • 每年器官移植僅1萬例 中國器官捐獻需跨哪些坎
    2016年7月1日,安徽省太和縣市民在第二屆遺體(器官)捐獻、義診活動中簽署遺體或眼角膜等器官志願捐獻協議。就在幾周前,他領導的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與擁有4.5億實名註冊用戶的支付寶合作,在支付寶上開通了「施予受」網站登錄入口,為器官捐獻志願者提供了「一鍵登記」的便利。  那麼,中國器官捐獻登記與移植還面臨哪些坎兒?如何構建一個健康透明的器官捐獻移植體系?
  • 遺體自主捐贈將由法律規範
    【網友提問】遺體自主捐贈將由法律規範【律師解答】在《民法典》之前,我國並未在法律層面上對人體器官的捐贈作出規定,僅有的規定是國務院於2007年3月31日發布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該條例實際上是行政法規。
  • 安徽:120名志願者在太和籤遺體(器官)志願捐獻承諾書
    截至今年5月份,太和縣已有133人成功辦理了遺體(器官)志願捐獻登記手續,實現遺體(器官)捐獻10例,遺體(器官)捐獻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形成了獨特的「太和現象」。狄金玲告訴潁州晚報記者,百年後捐獻器官可以讓自己的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遺體用於醫學教學或研究,可以培養更多的醫生,造福他人和社會。奉獻成就大愛,已成社會新風尚在發達國家,遺體(器官)捐獻已成為一種常態和社會共識。病人去世後,器官很快會用於移植,遺體用於教學和科研。
  • 紅十字會:捐獻器官有條件 惡性腫瘤患者不能捐
    華商網訊 (記者 原登榮) 近日,西安戶縣一31歲男子劉文濤因患多發性淋巴瘤,欲求捐獻器官換得生前治療。但因腫瘤患者臟器不能捐獻,被告知只能捐獻自己的遺體。記者採訪了解到,患有惡性腫瘤、傳染病、愛滋病等症狀的捐獻者,是不能夠捐獻器官的,心臟、肝臟、眼角膜等器官也有各自的捐獻要求。同時,家屬要了解捐獻程序,以免失去捐獻時機。
  • 人體器官捐獻 用另一種方式活著
    6月11日,是我國第二個人體器官捐獻日,今年的主題為「器官捐獻——我願意」。當天,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舉行主題為「器官捐獻——我並沒有離開,只是用另一種方式活著」的義診活動。不少市民來到現場諮詢,並填寫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願書》。  「現在,我們醫院的器官供給比例達到30:1,患尿毒症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病患是最多的,但30個患者裡面只有一人可以得到器官移植。
  • 捐獻遺體角膜成為「大體良師」 長沙一女子離世前最後一條微信讓人...
    在生命的最後,她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希望將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器官用於救治患者,遺體用於科研和教學。她來得平凡,走得卻不平凡!」11月23日,說起捐獻遺體器官的妻子蔣琳鳳,歐陽貴東淚如雨下。沒有隆重的葬禮,沒有滿目的輓聯,就連最後的告別都是匆匆。
  • 脫貧戶病逝後捐贈遺體,這張遺體捐獻證明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脫貧戶病逝後捐贈遺體,這張遺體捐獻證明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2020-06-0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遺體和器官捐獻有關問題解答
    1.遺體和器官捐獻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目前國家尚未出臺全國統一的遺體和器官捐獻法律法規。2005年9月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規範我省的遺體和器官捐獻工作。目前,實施有關遺體捐獻的地方性法律法規的有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深圳、青島、寧波等城市。  2. 遺體和器官捐獻的決定權是誰?
  • 一對母女同時登記捐獻遺體 遺體器官捐獻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近期,泉州網報導了市民無私捐獻遺體或登記成為捐獻器官遺體志願者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昨日上午,村務工作者洪如萍主動來到南安市紅十字會辦公室辦理登記器官捐獻。而在9月4日,市民黃女士與女兒也一同到南安市紅十字會填寫了《福建省自願捐獻遺體登記表》,並完成了網上遺體捐獻志願登記。她們是南安市今年線下登記捐獻器官或遺體的第13位、14位、15位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