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兩顆奇怪行星 或可揭開行星遷移之謎

2020-11-27 中國青年網

天文學家發現一個系外行星系統中兩顆土星大小的行星環繞恆星運行,這將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一些較大的行星如何像「飛蛾撲火」般地遷移,最終依偎在恆星周圍。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探測器近期證實兩顆土星大小的行星環繞一顆……

  【科技訊】12月5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一個系外行星系統中兩顆土星大小的行星環繞恆星運行,這將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一些較大的行星如何像「飛蛾撲火」般地遷移,最終依偎在恆星周圍。



科學家認為這三顆行星可能遷移自更遙遠的區域,「飛蛾撲火」一樣逐漸接近恆星

  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探測器近期證實兩顆土星大小的行星環繞一顆距離地球2300光年之遙的恆星運行,同時,比這兩顆行星略小的第三顆行星可能更近距離地接近恆星,其公轉周期僅為地球的1.6天。

  該行星系統現被命名為「克卜勒9號」,這是一項重大發現,同時也代表著天文學家認知行星最初的太空行星系統分布狀況。科學家認為這三顆行星可能遷移自更遙遠的區域,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就像「飛蛾撲火」一樣逐漸接近恆星。目前,這三顆行星都位於太陽系水星軌道範圍之內。

  美國華盛頓卡內基學院地球磁場系天文學家阿莉西婭-溫伯格(Alycia Weinberger)說:「很可能這三顆行星和原始物質盤發生交互作用才引起遷移,目前仍需要做一些研究工作分析這個行星系統形成之初究竟發生了什麼?」

  美國哈佛-史密遜森太空中心天體物理學理論部副主管馬修-霍爾曼(Matthew Holman)是該項研究負責人,他探測發現這兩顆土星大小的行星,並分別命名為「克卜勒-9b」和「克卜勒-9c」,它們在非典型的軌道內運行。

  「克卜勒-9b」行星公轉周期為19.2天,「克卜勒-9c」行星公轉周期為38.9天,是克卜勒-9b行星公轉周期的兩倍。霍爾曼在接受美國太空網採訪時說:「這兩顆行星接近2比1的軌道共振,這意味著這些行星軌道周期以2比1運行。依照這種行星系統構造狀況,我們能夠觀測到行星系統內強烈的交互作用和行星軌道中產生的巨大變化。」

相關焦點

  • 行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年,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在宇宙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行星,這些行星不屬於任何一個恆星系統,而且也沒有自己的固定軌道,它們在宇宙中不斷地遊蕩,沒有任何目的地。,它是一個巨型塵埃氣體雲團,通過觀測,科學家們發現,大量的行星和褐矮星,正在不斷從玫瑰星雲中誕生。
  • 行星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行星也會「流浪」在2011年,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在宇宙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行星,這些行星不屬於任何一個恆星系統,而且也沒有自己的固定軌道,它們在宇宙中不斷地遊蕩,沒有任何目的地。但是後來,在距離地球4600光年的麒麟座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玫瑰星雲,它是一個巨型塵埃氣體雲團,通過觀測,科學家們發現,大量的行星和褐矮星,正在不斷從玫瑰星雲中誕生。
  • 矮行星上疑似出現金字塔,或可揭開太陽系形成之謎
    在太陽系當中,除了地球以外,還有著其它的行星以及衛星和矮行星。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小行星。長久以來,人類更多地將研究的目光放在的其它行星上,希望找到一些生命誕生的跡象,但是卻忽略了一些小行星和矮行星。其實在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上,也存在著許多生命誕生的秘密,甚至能夠揭開太陽系的形成之謎。科學家就在火星和木星軌道間的小行星帶中發現了這樣一顆隱藏著大秘密的矮行星——穀神星。
  • 哈勃望遠鏡的新發現揭開了「棉花糖」行星之謎
    2012–2014年發現的。這些行星大約都相當於木星的大小,但僅佔其質量的一小部分。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最新觀測,這意味著行星的密度極低,更像是泡沫聚苯乙烯,而不是巖石或水。這些行星可能已經遠離恆星形成並向內遷移。現在,他們膨脹的氫氣/氦氣氣氛正在滲入太空。最終,可能會留下更小的行星。正確繪製了背景星空,就像我們沿著銀河系的獵戶座螺旋臂從克卜勒51的約2,600光年的距離向太陽注視時所看到的那樣。
  • 神秘流浪行星之謎 流浪行星或可孕育生命
    神秘流浪行星之謎:形成於微小塵埃雲<    薔薇星雲是距離地球4600光年的巨大塵埃氣體雲
  • 太陽系發現「第九顆行星」蹤影?八大行星變成九大行星?
    科學家在太陽系中的研究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並且也取得很大的成就,美國科學家曾經觀測到太陽系中周邊發現一些未知現象,在經過天文學家的分析下,這很大可能是一顆行星,而且是很有可能會加入太陽系中,成為其中的一個家庭成員,如果要成為一顆行星,那它就要圍繞著太陽旋轉,並且質量大且不受重力影響導致變形,能夠引力強大狀態下開啟自動防禦能力免除其他小行星的危害,在太陽系中獲取一個優勢位置
  • 300光年外發現迷你太陽系!1700萬歲就擁有兩顆行星,未來可期
    TYC 8998-760-1恆星只有1700萬歲就擁有兩顆行星,在某些方面與太陽系年輕的時候非常相似。顆行星距離TYC 8998-760-1恆星的軌道半徑達到了160 AU和320 AU的距離,比木星和土星的軌道都遠得多。
  • 神秘流浪行星之謎 流浪行星或可孕育生命
    他表示:「這是迄今發現的間距最為遙遠的行星系統。實際上這裡面涉及的這顆恆星以及這顆行星都是早在8年之前就已經為天文學界所知了,但從沒有人將這兩者聯繫在一起。」他說:「這顆行星畢竟不像我們之前所認為的那樣孤獨,但毫無疑問這個公轉的距離是相當遙遠的。」 在過去的5年間,科學家們陸陸續續發現了幾顆流浪行星。但和地球不同的是,這些異域世界都是類似木星那樣的氣態巨行星。
  • 宇宙中最奇怪的三顆行星
    不過對於我們地球人來說,沒出過門,很難想像外面的行星和我們地球有什麼不一樣,不就是一個圓圓的、由巖石構成的球嗎。下面就介紹下宇宙間最奇怪的三顆行星。地球第一個行星以黑暗著稱,看起來兇險異常,它被稱作TrES-2b,距離我們的太陽系有750光年,官方機構認為這個是目前發現的最暗的行星。
  • 歐洲天文界宣布發現32顆新行星並公布星雲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天文學家日前宣布在太陽系外新發現了32顆行星,這意味著系外行星總數已超過400顆。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32顆系外行星大小不等,有的質量僅是地球的5倍,有的質量是木星的5到10倍。天文學家通過設在智利拉斯拉的歐洲南方天文臺3.6米望遠鏡上的超敏感觀測儀發現了這些系外行星的蹤跡。
  •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行星不止9顆可能是23顆
    9顆,估計還應該有12顆或14顆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地帶,它們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陽的距離是地球離太陽距離的1000倍至10000倍。   以前科學家認為根據尤金·蔣的理論,太陽系除已知的9大行星外,還有12顆或14顆比火星更大的行星,它們在太陽系最邊緣地帶以奇怪的軌道繞太陽運行,在太陽系邊緣組成了一個「行星環」。所以太陽系擁有的行星應達23顆之多,這項發現將會改寫太陽系的「兩維理論」。  尤金·蔣等科學家的預測都來自於一個新的太陽系組成理論:「寡頭行星形成理論」。
  • 冥王星的替代者終於露面,太陽系9號行星之謎到底是什麼?
    九號行星之謎。儘管我們的太空技術正在突飛猛進。外太陽系中有許多小型星球,依然尚未被我們尋獲,九號行星也是一樣。為何太陽系中沒有質量處於這一範圍的行星仍是個未解之謎? 但假如九號行星真的存在,這將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性發現,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圍繞太陽旋轉的行星系統的理解。那麼為何科學家相信太陽系中存在這麼小一顆極端地九號行星呢?時間回到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康斯坦丁巴蒂金和邁克布朗宣布發現了一群非常遙遠的海王星外天體。
  • 星際指南,揭開太陽系行星之謎
    該區域之外的地方,無論是行星,矮行星還是月球,都被燃燒成脆或凍結的固體,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沒有液態水。誠然,這些溼的東西不只是看在表面上,所以科學家不得不使用各種技巧來找到它。毫不奇怪,歐羅巴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擁有原始生命的最佳人選之一。
  • 金字塔萬古長存之謎;南非發現行星殘片
    這種自然形成的角是最穩定的角,人們把它稱為「自然塌落現象的極限角和穩定角」,奇怪的是金字塔正好是51度50分9秒。說明它就是按照這種「極限角和穩定角」來建造的。52度「角」,方錐體的「形」,與磁力線同步運動的「位」,是金字塔穩定之謎。但是,有誰能告訴我們∶4500年前的古人,怎麼知道52度角是穩定角?怎麼知道用方錐體來化解沙漠風暴?又怎樣知道把龐大的塔基奠定在磁力線中心?南非發現行星殘片 為史前災難證據科學家們在南非一處770米深的豎井中找到了一塊來自史前巨型小行星的殘片。
  • 科學家發現一顆奇怪的行星,運行軌道怪異,連天文學家也沒見過
    而到了近現代以來,伴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天文學家對於宇宙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各種神秘的星體不斷被發現,無論是行星還是恆星,都是千奇百怪的,正應了那句話,「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過,前段時間天文學家們卻發現了一顆令他們驚掉下巴的行星
  • 科學家發現三顆 類似地球行星
    深圳特區報訊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2日稱發現三顆類似地球的行星,為尋找外星生命提供最好機會。 有關研究刊登在《自然》雜誌。科學家指,這三顆行星環繞一顆超冷矮恆星運行,大小和溫度與地球及金星類似,距離地球只有39光年,是目前為止最有可能在太陽系以外找到生命的地方。
  • 將替代冥王星成為第九大行星?科學家發現遙遠天體奇怪軌道!
    曾經,冥王星,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個「張冠李戴」的冤案直到2006年才平反,冥王星頂著「第九大行星」的帽子「維諾」前行的道路暫時止步,是的,冥王星是屬於柯伊伯帶的一顆矮行星,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質量竟比冥王星質量多出四分之一,於是,眾多挑戰第九大行星的天體紛紛「出世」,但是矮行星到行星的進化並不是一蹴而就
  • 太陽系3顆行星處於宜居帶,卻只有地球有生命,或與地底世界有關
    據報導,伴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正在太空中一路飛馳,地面上的科學家們,也在為「改造火星」進行著努力。前段時間,有地球科學家指出,之所以地球成為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宜居行星,原因或許並不在地球表面,而是在地球的內部,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科學家在4500顆行星中確定了24顆宜居行星
    雖然還沒有發現此類生命的直接證據,但像克卜勒這樣的系外行星搜尋任務改變了我們對行星系如何形成的許多看法,並為科學家提供了思考太陽系以外生命的手段,而不必過於依賴猜想和猜測。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為了邁出更遠的科研腳步,我們致力於發現這些可能有希望維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存在,這些就是宜居行星。
  • 發現「九號行星」表弟
    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天體是對一顆尚未被觀測到的行星的引力作出反應,這顆行星被稱為「九號行星」,它的軌道非常非常遙遠。另一些人則認為影響這些奇怪天體的,是其他小天體累積的拉力,而不是一顆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