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火星探測傳新喜訊,意義體現何處?美國人熱議:中國勢不可擋

2020-11-04 前沿國際觀察

天問一號發射現場


近一段時間,有專家稱在10月30日晚,天空中將會上演「火星伴月」的奇特天象,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公眾將能用肉眼觀測到這一現象。提起火星,不少人會想起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計劃,近日,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再次傳來新的喜訊。

據環球網報導:國家航天局表示,當地時間10月28日22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的控制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進行工作,最後順利完成了這一次的軌道中途修正,並且還在軌標定了25N發動機的實際性能。

天問一號軌道修正圖


據了解,截至到目前為止,「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了97天,飛行路程大約為2.56億千米,距離地球約為4400萬千米,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已經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進行了三次軌道中途修正。那麼,這種修正對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來說,有什麼作用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叫做軌道中途修正。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比作一輛正在急速行駛的汽車的話,這輛汽車有一條起先已經預定好的線路,這條線路就被稱為預定軌道,但是,這條預定好的線路並不是一條直線,所以,為了保證汽車一直按照預定線路行駛,我們就要稍微調整方向盤,這個就叫做軌道修正。

天問一號軌道修正圖


經過軌道修正後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會繼續按照預定軌道行駛至火星軌道,否則,它將會駛向一個我們無法預料的一個地方。目前,「天問一號」一切正常,它的所有數據完全掌握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的手上,如果後續沒有出現什麼意外的話,那麼「天問一號」將會順利完成它的任務。由於美國也開展了他們的火星探測計劃,所以,不少美國人十分關注關於我國火星探測器的消息,因此,我國「天問一號」第三次軌道修正成功的消息一經報導後,就立刻引起了不少美國人熱議,其中有不少人說道:中國勢不可擋。但是,「天問一號」對於我國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

為此,有分析人士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對於我國來說,不僅僅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開始,同時也代表著我國長遠行星探測任務的開啟,如果這次探測任務順利完成的話,那麼,我們就能夠繼續開展下一階段任務,甚至能夠探測太陽系中其他行星,屆時,我國在航天以及深空探測領域上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中國行星探測標誌


眾所周知,我國在航天以及深空探測領域發展較晚,此前,我國雖然說也進行了一次火星探測任務,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不幸失敗了,但是一次失敗並沒有讓我們灰心,此後,我國就暗下決心要自己研製火星探測器,時至今日,我國終於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並取得了一些成就,不得不說,我國在這一領域中的發展確實非常迅猛。(曲奇)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傳新消息,美網友:中國探測器抵達火星後,我們的還在家
    在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的時候,中國國家航天局就向外界宣布將我國的行星探測任務正式命名為「天問」,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前不久,我國成功地向太空發射了「天問一號」,近日,「天問一號」再次傳來新的消息。
  • 探火、探月兩不誤,深空探索有何意義?網友:中國航天勢不可擋
    ,但是我國發展的腳步卻很快,時至今日,我國已經可以獨立進行火星探測任務了,近日,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再次傳來了新的消息。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的航天」公眾號發布消息稱:截止到本月17日凌晨,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軌飛行了116天,飛行裡程已經超過了3億千米,目前,「天問一號」探測能源平衡、姿態穩定,各項系統工作正常。
  • 義大利天體物理學家:火星探測任務體現了中國的技術能力和非凡勇氣
    」探測器,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主任卡拉維奧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選擇了最具難度和挑戰的方式,既反映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能力,更體現了令人欽佩的勇氣和探索精神。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的首次火星探索之旅順利開啟。
  • 義大利天體物理學家:火星探測任務體現了中國的技術能力和非凡勇氣
    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主任卡拉維奧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宋承傑):23日中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主任卡拉維奧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選擇了最具難度和挑戰的方式,既反映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能力,更體現了令人欽佩的勇氣和探索精神。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的首次火星探索之旅順利開啟。
  •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與百度App合作:打造火星探測知識科普互動平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表示,中國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黨中央、國務院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為推動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促進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我國綜合國力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深空探測繼探月工程之後的重要創舉,是又一個國家重大標誌性工程。
  •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前往火星,這次探測很有特色,幾大亮點全面解析
    另外一個就是中國的火星探測器,我們的科學研究更加的重要,中國將一次性實現繞,落,巡三個技術,成為全球第一個,能夠一次性實現所有任務的探測器。這兩個火星探測任務最吸引人的就是中國火星探測器,因為中國火星探測器具有更多的研究發現潛力,更重要的是,這次我國的火星探測器,擁有很多的核心技術,將會讓中國的火星探索實現質的飛躍。
  • 我國火星探測將創歷史
    火星車著陸設想圖明年是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將有四個國家或組織的火星探測器升空,即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美國的火星-2020漫遊車、歐俄的火星生物學-2020探測器、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其中我國的火星探測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對局部地區開展巡視探測,這在世界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我國首個火星任務發射成功,「天問一號」的意義及鮮為人知的背後
    就在剛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載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點火發射,成功的進入預定軌道,奔向火星,萬眾沸騰!其實火星探測的意義可大了,甚至可以說是戰略級的規劃,個人覺得火星探測有如下意義:1、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發展,保持技術創新能力!航天探索一直是人類最先進科技和最複雜工程之一,特別是深空探索,通過航天項目的立項,可以促進很多相關技術的發展、創新!很多民用技術,都是從軍用或者航天轉化過來的。
  • 我國探測更遠深空瞄準火星、小行星和木星
    中國證券網訊 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星探測器系統顧問葉培建1日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國正在為探測包括小行星、木星等在內的天體做準備。  據新華社3月1日報導,「探索小行星的科學意義很大。」
  • 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我國將於7月至8月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中國探測車將首次登陸火星
    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然後再經過火星的捕獲到達火星。火星車將停留90個火星日。這個消息令廣大航天迷十分振奮,這不僅是官方首次披露火星探測任務的具體時間,而且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就來一個大動作,我國自主研製的火星探測車將會登陸。
  • 我國火星探測,西安2所「神仙」高校,居功至偉
    2000多年後的2020年,我國將火星探測系列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這是對屈原「天問」的延續,表達了中華民族對追求真理的堅韌和執著,對宇宙深空探索的文化傳承。中國航天科技人員將用最新的科技給屈原「天問」予以回答。
  • 落後印度數年,我國開啟火星探測,印度媒體:小心被中國反超
    就在不久之前的7月23日中午12點41分,隨著一聲「點火」我國的胖五遙四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拉開了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帷幕。蘇聯老大哥是第一個在火星登陸的國家,美國是第二個,這一次中國要是能成功降落火星的話將成為第三個能獨立完成登陸火星的國家。先來看看地球到火星的距離有多遠呢?有1.93億公裡,所以這對火箭的製造工藝和研發水平都要求極高,試想一下,一個火箭要支撐探測器抵達火星,那火箭的燃料和火箭的可靠性得要求的多高啊,跟平常發射低軌道衛星的難度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上。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按照計劃,中國將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這麼重大的航天任務中,包含哪些重大技術看點,後續又有哪些不能錯過的關鍵節點呢?探測這個紅色星球的意義在哪裡,中國為什麼要探火呢?看點一:如何一次性完成「繞、落、巡」當天發射圓滿成功,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但這只是「天問一號」一次性完成「繞、落、巡」系列任務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傳來喜訊,上班路上不忘幹點大事
    天問一號傳來喜訊,上班路上不忘幹點大事。目前距離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已經過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那麼這枚去往火星路上的中國火星探測器近況如何呢?,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本報記者 劉 揚 樊 巍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編者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按照計劃,中國將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
  •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勢不可擋!中國晶片再獲突破,繼光刻機後量子計算迎來喜訊
    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每年花在晶片上的進口額,就要超越3000億美元。但由於美國相關政策的變動,如今國內企業獲取晶片的渠道顯得並不足夠穩定。 這也意味著,我國在光刻機領域,正式邁入了22納米技術節點。在光刻機傳出喜訊的同時,我國在量子計算靈越也傳來了新消息。
  • 中國火星計劃創亞洲第一?引起國際熱議,印度網友不服
    中國火星探測器由於火星離地球距離較近,並且其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相似,所以,自1961年以來,人類就開始探測火星,到目前為止,人類實施的火星探測活動達到45次,其中有22次取得了成功,為此,我國也開始了火星探測計劃。
  • 火星探測知多少:為什麼中國看不起印度的火星探測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做一下普及,對火星探測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火星軌道探測,相當於放了一個衛星,印度的探測器就是這種;另一種就是降落火星表面並行走探測,後者更加複雜,中國剛剛發射的就是這種。蘇聯,探測火星的先驅,從1960年蘇聯率先啟動了火星探測計劃,遺憾的是從1960年到2011年,蘇聯(加俄羅斯)發射過20個火星探測器,全部失敗!其中2011年發射的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在變軌緩解出現故障,宣告失敗,上面還搭載著我國的「螢火一號」小火星探測器,也葬身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