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發現Kras突變促進免疫抑制新機制

2020-11-30 科學技術部

  結直腸癌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人結直腸癌中,35%-50%的患者會出現癌基因Kras突變現象,這與惡性腫瘤的入侵性和可轉移性息息相關。Kras可抑制癌症的發生,但是在突變後會處於持續活化的狀態,進而引發惡性腫瘤。2017年,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Ronald A. DePinho團隊建立了一個小鼠的結直腸癌模型,來觀察肉眼可見腫瘤以及腫瘤轉移後引發的病灶。

  2019年3月21日,科學家Ronald A. DePinho與Y. Alan Wang再一次在Cancer Cell刊發文章,揭示了癌基因Kras突變後可通過IRF2-CXCL3-CXCR2通路能夠促進免疫抑制。即Kras突變基因表達量與髓源抑制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的數量成正相關,並且會降低T-cell的細胞浸潤性。通過RNA-seq實驗發現,Kras突變抑制了結直腸癌細胞對於幹擾素的響應,對IFN-γ和IFN-α的響應是Kras突變基因表達影響最為明顯的特徵。為了找出Kras突變與IFN之間的調節機制,作者找到的唯一的因子即是IRF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 並發現IRF2缺失與Kras突變相互排斥,對Kras突變引起的免疫抑制具有調節作用。IRF2是一種轉錄因子,與IFN刺激的響應元件、IFN共識序列和IRF元件結合。

  過表達IRF2或者是加入CXCR2的抑制劑SX-682可顯著降低髓源抑制細胞以及增加T細胞的浸潤性。因此,抑制CXCL3-CXCR2會抑制影響腫瘤的生長,也為對於腫瘤治療的方案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良好思路。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團隊發現,E3泛素連接酶分子Nrdp1在T細胞抗感染、抗腫瘤功能的活化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為研究如何增強機體抗感染、抗腫瘤特異性免疫功能同時抑制自身免疫病發生發展提出了新的分子機制與幹預方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9月21日的《自然—免疫學》雜誌。
  • 泛KRAS抑制劑進入臨床,可靶向所有「主要KRAS突變體」
    這款pan-KRAS抑制劑有望阻斷15%的癌症中KRAS突變體的活性。 KRAS基因是人類癌症中最常出現突變的致癌基因。據統計,KRAS基因突變出現在近90%的胰腺癌,30-40%的結腸癌,和超過30%的肺腺癌中。
  • 研究揭示抑制植物免疫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了青枯菌致病新機制,探索通過遺傳改良作物抗病反應的潛力。植物在正常生長情況下,免疫系統(PTI及ETI免疫)受到抑制而不發揮作用;然而,一旦感知到病原菌侵染,免疫系統會立即開展快速而高效的工作。
  • 研究發現自然殺傷細胞促進胚胎發育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魏海明、傅斌清和田志剛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蛻膜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高表達轉錄因子PBX1,能夠增強生長因子轉錄,促進胚胎發育;NK 細胞 PBX1 功能異常與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病因存在相關性。
  • KRAS和TP53基因突變通過促進ARF6途徑侵襲組織和逃避免疫
    已知有兩個基因突變誘導途徑,會增強胰腺癌侵襲組織和逃避免疫系統的能力。期,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這一過程的分子細節,為免疫治療提供了藥物靶點。北海道大學的Hisataka Sabe及其同事在人類癌細胞和小鼠疾病模型中進行了測試,以研究KRAS和TP53基因突變在胰腺導管癌中的作用。這項研究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他們發現KRAS的突變增加了兩種蛋白質ARF6和AMAP1的產生。
  • 研究發現C型肝炎病毒逃逸天然免疫反應的新機制
    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慢性肝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它能夠通過逃逸宿主的免疫防禦系統來建立持續性感染,最終導致肝硬化和肝癌。HCV的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可以被RLR(RIG-I樣受體)和TLR3(Toll 樣受體3)識別,HCV阻斷RLR信號通路已有較多研究,其NS3/4A蛋白酶切割MAVS/VISA以及NS4B蛋白作用於STING來逃逸RLR信號通路。但是HCV對TLR3信號通路的作用研究較少。
  • 【盤點】腫瘤抑制因子p53亮點研究一覽
    最近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當在小鼠體內調節p53蛋白表達時,能夠促進心臟內皮細胞的修復進程並進而幫助血管重建避免由心臟病引起的心血管損傷。這一研究結果已經被發表在Nature上。在研究中,科學家誘導小鼠心臟病發作,隨後研究其心臟組織處的纖維母細胞的變化情況。結果發現,小鼠心臟病後,在小鼠受損位置有三分之一的纖維母細胞表現出內皮細胞的特異性標記分子。
  • 武漢病毒所揭示人腸道病毒抑制NF-kB信號通路新機制
    >結合基序突變後突變體則明顯失去抑制IKKb磷酸化和NF-kB活化的能力。  該研究的主要意義在於首次揭示了人腸道病毒抑制NF-kB信號通路的新機制,為進一步解析腸道病毒的致病機理提供了重要的實驗證據  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許多病毒已進化出多種抑制NF-kB信號通路活化的策略,以此逃逸宿主的天然免疫識別。此前王漢中團隊已報導腸道病毒EV71的2C蛋白能夠通過抑制IKKb磷酸化的方式拮抗TNF-a介導的NF-kB信號通路活化(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1; 187:2202-2212),但是EV71的2C蛋白如何抑制IKKb磷酸化的具體機制仍不清楚。
  • [大公網]中國科大發現胚胎免疫耐受新機制
    大公網合肥3月5日電(記者 柏永、通訊員 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今日對外宣稱,該校生命學院和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魏海明教授、田志剛教授課題組發現,自然殺傷細胞對維持胚胎免疫耐受具有重要調控作用。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和《自然-通訊》上。
  • Nat Commun:揭秘KRAS基因突變在癌症發生和機體免疫反應中的雙重角色
    2020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分析細胞信號或能幫助闡明出現在多種類型血液癌症患者機體中嚴重炎性症狀的起因,並有望幫助開發可能性的治療措施,在大約四分之一遭受幼年型髓細胞單核細胞白血病(JMML,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的患者中,研究者都會在患者機體的白血病細胞中發現所謂的KRAS基因的突變,而攜帶這些突變的
  • Nature:用外泌體抑制KRAS突變 治療胰腺癌
    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胰腺癌中常見的KRAS突變基因。胰腺癌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癌症,死亡率極高,但是又沒有有效的藥物。研究顯示超過90%的胰腺癌帶有KRAS突變,KRAS突變不僅能引發癌症,還能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令人遺憾的是,KRAS蛋白是一個「不可成藥」的靶點,許多尋找靶向藥物的嘗試都失敗了。
  • 不同基因突變卻引發類似症狀?科學家發現導致人類發育性疾病新機制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蛋白質相分離廣泛存在於細胞中,驅動多種重要的生物學功能。液液相分離在生物學上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生命的運行規律,闡明了許多之前難以解釋的生物學現象。重要的是,人們逐漸認識到,液液相分離不僅在生理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也與人類多種重大疾病的病理過程密切相關,包括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
  • 植保所科學家揭示病毒抑制RNA沉默新機制
    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獲悉,周雪平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李正和研究團隊在雙生病毒與植物互作方面取得新的研究進展。他們利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以系統翔實的實驗證據揭示了雙生病毒編碼的一個致病因子通過調控植物內源基因沉默抑制子抵禦寄主防衛反應的新機制。基因沉默(RNA沉默)是植物抵禦病毒侵染的重要防衛機制。目前已知植物病毒均編碼一個或多個RNA沉默抑制子,以抵抗寄主植物RNA沉默介導的防衛反應,但國際科學界對這些抑制子的作用機制了解甚少。
  • Cancer Res:科學家成功靶向癌症臭名昭著的KRAS突變
    儘管它的發現已有60多年的歷史,但研究人員仍在努力抑制它的變異形式--這也為它贏得了"無法下藥"的名聲。然而,研究人員仍然在尋找其致命的弱點,因為KRAS突變引發的癌症既常見又致命。圖片來源:http://cn.bing.com現在,Sanford Burnham Prebys和PHusis Therapeutics的科學家已經證明,一種名為PHT-7.3的化合物可以縮小小鼠體內KRAS驅動的腫瘤。
  • 上海科學家揭示「發燒提高免疫」新機制
    上海科學家揭示「發燒提高免疫」新機制 2019-01-21 21:16: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寶秀
  • Nat Immunol:科學家揭示免疫系統抵禦癌症的新機制
    2014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統抵禦癌症的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Immunology上,該研究或為揭示癌症免疫療法的新型藥物靶點提供一定線索。
  • 研究發現TRIM24在抗病毒免疫中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TRIM24通過直接促進TRAF3的K63連接的泛素化修飾,進而影響體內的抗病毒免疫的作用機理,為抗病毒免疫的調控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標。RNA病毒感染一直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弄清楚宿主的抗病毒反應的機制尤為重要。
  • 中國科大發現自然殺傷細胞促進胚胎發育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魏海明、傅斌清和田志剛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蛻膜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高表達轉錄因子PBX1,能夠增強生長因子轉錄,促進胚胎發育;NK 細胞 PBX1 功能異常與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病因存在相關性。
  • 研究發現植物先天免疫新突變體
    張躍林博士早年畢業於復旦大學遺傳學及遺傳工程專業,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為先天性免疫和功能基因組學。近期其研究小組發表文章,解析植物功能基因組研究。
  • 華東師大劉明耀教授團隊最新研究 揭示KRAS突變肺腺癌的代謝特徵
    前期有研究發現,癌基因KRAS能夠通過多種途徑調控腫瘤細胞的代謝編程,包括增強腫瘤細胞糖酵解、重編程穀氨醯胺代謝、增強自噬和巨胞飲等。然而,在特定的腫瘤類型中,KRAS突變後是否直接調控代謝酶及代謝軸活性尚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