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會通過「餓死」營養物質來殺死某些癌細胞

2020-12-05 cnBeta

他汀類藥物通常用於幫助控制膽固醇水平,並且在預防高危患者的心臟病和中風方面有著良好的記錄。但是現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它們也可能通過「餓死」某些營養物質來殺死某些癌細胞,並揭示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機理。

在對工程細胞進行實驗室培養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他汀類藥物可有效抵抗在PTEN基因中發生突變的癌細胞。特別是一種稱為匹伐他汀的他汀類藥物,可以殺死幾乎所有癌細胞,而不會影響周圍的許多健康人類細胞。

研究人員並未著手具體測試他汀類藥物對癌症的作用-他們正在反方向進行研究。該小組正在研究FDA包含2500種藥物的資料庫,以查看哪些藥物可能抗癌,他汀類藥物成為最有效的藥物之一。

接下來,研究人員分析了他汀類藥物的工作方式。該藥物的已知作用之一是它們阻止了稱為香葉基香葉基焦磷酸(GGPP)的分子的產生-事實證明,該分子對於癌細胞的生存可能至關重要。為了對其進行測試,該團隊將GGPP和匹伐他汀都添加到了PTEN突變的癌細胞中,並且它們在攻擊過程中基本倖免。當研究人員隨後在沒有產生GGPP的酶的情況下對癌細胞進行工程改造時,它們持續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死亡。

有趣的是,研究小組注意到細胞死亡後停止移動,這表明它們沒有從周圍環境獲得足夠的能量。為了檢驗這個想法,研究人員隨後將螢光標籤添加到細胞經常消耗的能量蛋白質中,然後將這些蛋白質放置在健康人類細胞和癌細胞周圍的環境中。

果然,癌細胞沒有開始發光。這表明它們沒有消耗許多蛋白質,因此研究小組認為他汀類藥物通過「餓死」營養物質來發揮作用。相比之下,健康細胞開始明亮地發光,表明他汀類藥物並未阻止其「進」食。

到目前為止,這項研究僅在培養的細胞上進行,其在人體中使用的效果仍是個未知數。該團隊表示,這是下一階段研究的重點。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相關焦點

  • JAHA:隊列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能保護女性的心臟免受早期乳腺癌...
    2021年1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作為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他汀類藥物可能保護女性的心臟免受早期乳腺癌化療期間造成的損傷。他說,「這些藥物的作用機制對殺死乳腺癌細胞至關重要,然而,這些過程也會損害心肌細胞,導致心臟衰弱。」之前的小規模研究已提示著,服用他汀類藥物的女性可能會減少這類化療藥物對心肌的損傷。他汀類藥物如何保護心肌細胞免受損傷的確切機制仍不清楚。據認為,他汀類藥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 「老藥」新用途:他汀類藥物治療慢性肝病|專家視角
    除了降低膽固醇水平,他汀類藥物還有抗炎、抗血管生成和抗纖維化等多效作用,這可能對某些慢性炎症有益。不過,由於他汀類藥物對肝功能受損患者的安全性仍有爭議,直到近幾年,一些研究才將其作為一種治療慢性肝病的潛在選擇。 多項肝臟疾病動物模型的實驗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改善肝臟炎症、纖維形成和門靜脈壓力。
  • 自殺、催眠、餓死 科學家研究手段"弄"死癌細胞
    崔徵領導的研究小組從包括癌症患者在內的100個志願者身上提取了粒性白細胞,並將這些免疫細胞分別與子宮頸癌細胞混合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來自不同志願者的粒性白細胞殺死了不同比例的癌細胞。研究發現,在不同人身上提取的免疫細胞在抗癌方面的能力大不相同,療效可以相差近50倍。
  • 他汀類藥物在肝病防治中的應用
    鹿特丹一項累計2578例患者的研究表明應用他汀類藥物2年後超聲顯示肝臟脂肪變情況明顯減輕。近年相關研究多為小樣本試驗,且結論不一,仍需進一步驗證。2 他汀類藥物在C型肝炎防治中的作用HCV通過多種途徑依賴宿主的脂代謝。
  • 人體為什麼會出現癌細胞?吃什麼可以殺死癌細胞?
    癌細胞是怎麼來的? 癌症是一種正常組織細胞,在各種因素作用下出現的失控性生長。我們知道,人體正常的組織細胞的生長和繁殖,是受到機體有效控制的,它的生長速度與人體保持平衡。而在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細胞出現了不受控制的生長,加速繁殖,形成瘤樣的改變,而且具有了侵犯和轉移的特徵,就演變成癌症。
  • 《Nature》最新發布「他汀類藥物或是腸道菌群調節劑」
    他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通過競爭性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還原酶,阻斷細胞內羥甲戊酸代謝途徑,使細胞內膽固醇合成減少,使血清膽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臨床上主要用於降低膽固醇,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現已成為冠心病預防和治療的最有效藥物。
  • 他汀類藥物為什麼會導致肌肉疼痛?如何預防?看心血管專家怎麼說
    他汀類藥物作為臨床常用藥,不僅能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還可通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穩定粥樣硬化斑塊、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及遷移等,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血管病、心律失常、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發揮作用。
  • 學者發現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新方法,雙管齊下「餓死」癌細胞
    學者發現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新方法,雙管齊下「餓死」癌細胞 周舟/新華社 2018-04-03 16:59 來源:澎湃新聞
  • 抗癌|美國科學家找到新方法,一招餓死癌細胞,天冬氨酸是關鍵
    腫瘤的目標很簡單:通過製造更多的癌細胞來生長、生長、生長。但這通常意味著生長得太快,氧氣供應變得稀缺,這時腫瘤內的細胞開始窒息。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這些不斷分裂的細胞很難製造出足夠的天冬氨酸,而天冬氨酸是許多細胞過程中的關鍵成分。這是洛克菲勒大學代謝調節和遺傳學研究小組提出的設想。
  • 研究稱一種抗腹瀉藥物或可用於殺死侵襲性癌細胞
    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用於減緩消化道不適的藥物實際上可能對治療癌症有用。這種藥物稱為洛哌丁胺,通常用於治療腹瀉,但它也可以誘導某些腫瘤細胞的破壞。儘管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但這些發現可能會導致某些侵襲性癌症的新型治療方法。
  • 對小細胞肺癌治療而言,添加他汀類藥物有益嗎?
    他汀類藥物與其他藥物(例如順鉑)一起發揮累加效應,來破壞腫瘤生長。那麼,對於小細胞肺癌患者,如果將他汀類藥物普伐他汀聯合一線化療方案會給患者帶來生存獲益嗎?小細胞肺癌(SCLC)約佔新發肺癌病例的15%-20%,局限性病變患者中位生存期低至12-14個月,廣泛性病變患者為8-12個月。
  • 他汀類藥物真能用來治療SARS-CoV-2的感染嗎?
    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大學的科學家們對入院治療的COVID-19患者進行了一項大型觀察性研究來分析他汀類藥物的使用和改善患者預後狀況之間的關聯,由於他汀類藥物被廣泛使用,且其成本較低,安全性可靠,因此研究人員在隨機對照試驗中深入研究了其在改善COVID-19患者疾病症狀和預後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 他汀類藥物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2019年3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一項最近發表於《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上的研究中,來自荷蘭伊拉斯莫斯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他們關於服用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的潛在副作用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服用過他汀類藥物的病人出現血糖水平增高、胰島素抵抗性甚至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該研究題為「Associations
  • 科學家發現:通過熱處理的聯合療法能更有效的殺死癌細胞
    科學家發現:通過熱處理的聯合療法能更有效的殺死癌細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加熱癌細胞同時用化療靶向癌細胞是殺死癌細胞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 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0 21:40:18 比利時魯汶大學Jeroen Raes、法國索邦大學Karine Clément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他汀類藥物或可用於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 新的納米藥物候選物殺死侵襲性乳腺癌細胞
    赴美看病機構和生元了解到阿肯色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納米藥物,可以殺死三重陰性乳腺癌細胞。 三陰性乳腺癌是最具侵襲性和致死性的乳腺癌之一。這項研究將有助於臨床醫生直接瞄準乳腺癌細胞,同時避免化療的不良毒副作用。
  • 預防治療血管疾病的他汀類藥物的另一功效:可減少肥胖人群的腸道菌...
    在此基礎上,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結合宏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和臨床方法開展了一項關於腸道微生物的大規模觀察性隊列研究。結果發現,Bact2腸型是與系統性炎症相關的潛在菌群失調腸型,在肥胖人群中更普遍,而服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經典藥物)可以降低腸道菌群失調的發生率。
  • 印度合成新型化合物,可通過靶向治療殺死癌細胞
    印度合成新型化合物,可通過靶向治療殺死癌細胞 新華社新德裡5月14日電 印度研究人員最近報告說,他們新合成25種喹啉衍生物,在用實驗室培育癌細胞系進行的測試中,它們表現出強大的抗癌活性。
  • 澳大利亞研究證實:中草藥有殺死癌細胞功效
    中草藥是否能殺死癌細胞,引起了多方爭論。到底能不能抗癌呢?最近的研究團隊表明了中草藥的抗癌功效。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9日報導稱,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證實,中國傳統中草藥具有殺死癌細胞的強大功效。這種中成藥已在中國獲得批准,用於治療各種癌症,通常用於輔助西藥化療。
  • 長期服他汀類藥物?醫生提醒:這六大作用、三大適應症看看用對沒
    說起他汀類藥物,有些患者可能還沒什麼印象,但說起阿託伐他汀鈣片、阿託伐他汀鈣膠囊、瑞舒伐他汀片、辛伐他汀片等等具體藥物時很多中老年人都知道,因為它主要的受眾人群就是這個中老年人。由於病人並沒有相關的醫學、藥理學知識,有時候覆查又不太方便,所以對於藥物具體是用來治什麼病的,該服用多久等常見問題會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