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姆效應:星座命理預測的高級馬屁

2020-12-05 騰訊網

不要給相信星座命理的人講科學,因為科學預測並沒有星座分析準確。來感受一下下面這段性格分析是不是說的你?

你嚴於律已亦嚴於律人,有時過分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優勢。你思想開放,竭盡全力衝破自己能量的極限,戰勝艱難險阻。你為人襟懷坦蕩,寬宏大量,熱情洋溢。有時你會表現得專橫拔扈,但這與你肯為別人的幸福而努力奔波的善良心地並行不悖。

這段話幾乎每個點都說中了我的性格。而事實上我是一個雙子男,這段話卻是獅子座的部分性格。

在仔細看完12個星座的性格分析後,我都覺得是在說我。比如,白羊座充滿好奇心,有不服輸的精神;水瓶座崇尚自由,喜歡浪漫但不刻意追求;天蠍座自尊心很強,容忍不了別人的忽視……

特別是那些正向描述的、先抑後揚的文字,讓我看了特別舒服。

與此類似的還有十二生肖性格分析。比如,屬牛的人沉穩內向、吃苦耐勞;屬蛇的人外表冷漠、思路敏捷;屬羊的人性格溫柔、嫉惡如仇……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這些好的品行性格。這裡只是根據生肖給我們固有的表象,刻意突出人的某一方面的性格。

星座命理為什麼讓我們覺得受用?說白了這就是一種結合了心理學的「高級馬屁」。

心理學上叫「巴納姆效應」:我們總是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覺得特別適合自己,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對這個心理效應掌握最熟練的,莫過於行走江湖的算命先生。看你面帶愁容就說你最近遇事不順;見你面帶笑容就說你有貴人相助;見你面無表情就說你沉穩冷靜能逢兇化吉……

既然星座命理預測都是無中生有的「娛樂」,那它們延存至今並廣受歡迎的倚仗是什麼呢?

相信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很焦慮,但身邊的親朋好友怎麼勸都沒用;相信命運,給他們講事實擺道理都不聽;充滿好奇心,對玄妙未知的事物興趣濃厚。

焦慮是對未來壓力產生的恐懼,如果有高人預測說只要保持心態順勢而為,這些親朋怎麼勸都沒用的人就一根筋信了,如獲至寶,覺得撥開了迷霧。

相信命運的人,更是虔誠地按命理指示行動,做一個積極的人、做一個寬宏大量的人,日行一善,命裡無時不強求。

這些人都是或即將是星座命理預測的鐵桿粉絲。特別是充滿好奇心的人,更是積極的口頭傳播者,把「玄之又玄」的命理預測在親朋好友中進行傳播。

存在即使合理的,人對未知和恐懼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命理預測從古至今都有它的市場。

理智的人都知道這些都是騙人的把戲,但難得糊塗才是處世智慧。就像你明明知道別人在拍你馬屁,你仍然覺得受用而不制止一樣。

預測大師從來不提「準不準」,而是問「悟沒悟」,命理預測最大的意義是讓人突破現實的困境,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我們都喜歡積極的、向上的、勇敢的自己,也希望別人認可這樣的自己。所以,我們願意去相信它,因為這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相關焦點

  • 星座效應 or 巴納姆效應?
    一位名叫巴納姆的美國著名魔術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成為「巴納姆效應」。
  • 科普 |巴納姆效應
    很多人都喜歡做一些性格小測試的題目,或者是看一些星座的分析,並且覺得這些描述真的非常的符合自己。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 巴納姆效應|心理學告訴你,別再相信「星座說」
    ——《生活大爆炸》謝爾頓星座,佔星學概念,人們將天上恆星人為組合、劃分,再與神話故事相結合,稱之為「星座」。在古時候,星座在佔卜領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們利用它來佔卜和預測人民與國家的命運。時至今日,「星座說」傳承了下來,熱度也越來越高。
  • 關於星座,關於巴納姆效應
    「你是什麼星座?」「處女座」「絕交」他輕摟你的腰肢,你們側面相對清晰的感受到對方的溫熱呼吸撲在臉上,就在你想繳械投降的的時候,他突然問:「你是什麼星座?」空氣中瀰漫著尷尬身邊總有朋友會詢問你的星座是什麼,剛開始遇到這樣的我還隨聲附和幾句,遇到自報星座的我也會去網上查查那個星座的性格介紹,看看他對自己的性格定位「原來是這樣的啊」(為什麼要讓星座來告訴我我是什麼樣的人
  • 人為什麼更願意相信星座?巴納姆效應告訴你!
    不知不覺的你 會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少男少女信起了星座,甚至在有些大學裡 還開設有星座協會!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種現象是極其詫異的!怎麼會有人相信這種毫無根據,虛無縹緲的東西!我想 針對於這種現象,也只有心理學才可以合理的解釋了!每個人都有巴納姆效應!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上世紀中期,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發現了一種心理學現象。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你是否會相信星座決定性格?你是不是也會認為星座預測很符合你?你算過命嗎?是否覺得算命先生說的很準,居然什麼都知道?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這就是「巴納姆效應」在作怪。簡單概括就是:」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巴納姆效應「在封建社會時尤為明顯,也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算命「」星座預測「」生肖預測「。所以說,算命只是一個抓住人們心理傾向的技巧,我們要學會真正了解自己。
  • 巴納姆效應:是星座顯靈?還是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這也是心理學中巴納姆效應的體現。一、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們更偏向於相信一種概括性、籠統性的性格特徵描述,簡單的說,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當同樣的人格特徵的測試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契合度滿分五分的實驗,結果平均分高達4.26。
  • 巴納姆效應:說的不是你
    以上性格是否都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其實不止是你,所有人都具有上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特徵或者說自我感覺,讓我們產生這種認同感的叫做巴納姆效應: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空洞,仍然會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不是這種人。
  • 我們的情感都會中了巴納姆效應的毒
    如果你是一個相信星座佔卜的人,就說明巴納姆效應對你產生影響,它們都是從人格關係的描述中收集出一些廣泛的內容結論,它們適用於任何人。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被認為主觀驗證的結果。主觀驗證對我們產生很大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去相信。我們總能收集到各種各樣的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大腦中的自我佔據了大部分空間,這也為什麼我們的打扮需要與眾不同。與人交往中,如何利用巴納姆效應拉進雙方的情感距離呢?
  • 星象佔卜的背後,是被忽視的巴納姆效應
    「你是哪個星座的?」這是現在年輕群體日常交往中避不開的一個話題。隨著星象佔卜和塔羅的持續火爆,年輕群體往往會把星座作為擇偶的一個衡量標準。然而,星象佔卜真的如此準確嗎?我在仔細看完12個星座的性格和行為分析後發現,在每一個星座描述中,都或多或少的有與自己吻合的部分。在對星象佔卜、性格分析等人格測試近乎痴迷的背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忽視的事實——巴納姆效應。什麼是巴納姆效應人們通常都會認為,一些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可以非常準確地揭示自己的性格特點。
  •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
    巴納姆效應:「對號入座」背後的心理根源心理學:如何成長自己,避免巴納姆效應帶來的暗示結果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當有人用一些看似普通又帶有廣泛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來形容一個人時,他會很容易接受這些暗示,並認為這些話是在說自己——哪怕這些話其實與他毫無關係。
  • 佔卜術的心理學本質是巴納姆效應!
    像心理學家一樣,這些競爭的發起者也嘗試著解釋人們遇到的問題,預測他們的行為。如果你在戀愛中遇到困難,佔卜家會建議你選擇白羊座或者水瓶座的戀愛對象。而一個通靈者可能會說那是你被前世拋棄了。這些非科學的觀念普遍存於人們心中,即便在發達國家也傳播甚廣。
  • 【十_巴納姆效應】概括性的真理對誰都適用
    實驗完成後,弗拉用類似測星座的小冊子裡抄同一段話給那些志願者,結果有90%的志願者說這段話跟自己相符,那這些志願者的性格真的那麼巧合嗎,當然不是,那是因為弗拉給志願者的話裡有:「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充滿社會性,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等一系列模稜兩可的廢話,也因為這些廢話讓人覺得這就是在講自己。
  • 星座、屬相、新年籤為何引共鳴,這是「巴納姆效應」在起作用
    每到新年來臨時,網絡上都會掀起關於佔星、生肖運程又或者「新年籤」的熱潮,我們往往會感覺這些「運程」都是為自己量身定做,這與有名的心理學現象「巴納姆效應」不謀而合。心理學家很負責地告訴你,恰當的「心理暗示」確實能令自己變得更加樂觀積極。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就全靠它了!
    於是巴納姆效應也通常被叫成《弗拉效應》與此同時還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又做了一個更加深入的實驗,就是他們真的給那些學生認真地做了一次人格測試,但最後交到他們手裡的報告有兩份,一份是真實測試報告,一份是統一版本的測試報告,結果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那份統一發的測試報告最貼近自己的人格。這是為什麼呢?那又是一份什麼報告呢?
  • 善解人意的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美國有個叫肖曼巴納姆的雜技師他說:自己的表演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每個人都會喜歡,都會以為這個表演為自己設計的。同樣當我們用籠統的方式,按照一定規則去描述他人的時候,對方也會以主觀驗證的傾向,去印證這些問題的真實性,覺得這說的就是自己。
  • 「巴納姆效應」並非自欺欺人,心理學:合理利用能幫娃完善自我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做「巴納姆效應」,肖曼·巴納姆是一名著名的魔術師,他的魔術表演讓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對此他也毫不避諱的說,因為自己的魔術包含所有人都喜歡的部分,所以每一刻都有人上當。
  • 闢謠:「巴納姆效應」不只是自欺欺人,合理利用可以幫你完善自我
    在這方面研究中,心理學的「巴納姆效應」起到重要作用。「巴納姆效應」是以著名魔術師肖曼·巴納姆命名的,因為他成評價自己的演出:自己的表演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可以讓節目包含所有人都喜歡的部分,因此每一時刻都有人上當。01.什麼是「巴納姆效應」?
  • ——不客觀認知自己背後隱藏的巴納姆效應
    小A剛入職場沒多久,最近碰到了一些「水逆」的事情,就被朋友介紹了一位星座大師,大師要了小A的相關資料,幫他算了一下,告訴他,他應該是一個工作勤勤懇懇,待人和氣,有時會據理力爭有時又會老好人,最近應該不太順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