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膾炙人口的詩,最後七字至理名言

2020-11-23 騰訊網

由於社會的特殊性,古代詩人多數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經歷。從而使得他們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找出規律。具體來說,就是他們把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感悟,都毫無保留的表現在了詩歌作品中。譬如,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可以說都是至理名言,讀後讓人獲益良多。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題鶴林寺僧舍》,便是一首讀後能讓人獲益良多的佳作。它出自於唐代詩人李涉之手,是李涉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人中,李涉不算多知名,但是他的這首詩卻膾炙人口,尤其最後七字「偷得浮生半日閒」,歷來為人所稱道。究其原因,便是因為它含有李涉對人生的感悟,堪稱至理名言,千百年來解開了不少人的心結。

《題鶴林寺僧舍》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詩的前兩句「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即長時間以來,我的情緒都極其消沉,有一天,忽然發現春天就要過去了,於是便強打精神,登上山去欣賞春色。相信大家和我一樣,讀罷這兩句詩,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李涉為何會終日渾渾噩噩、極其消沉呢?結合李涉的生平和他寫這首詩的時間來看,主要就是因為仕途的不順。

據記載,詩人李涉在唐憲宗時被貶為陝川司倉參軍,文宗時應召為太學博士,後來又被流放南方。這首《題鶴林寺僧舍》就寫於李涉遭遇流放期間,仕途的不順,讓他情緒極其消沉,用詩中的話來說,就是「終日昏昏醉夢間」。而知道了李涉終日渾渾噩噩、極其消沉的原因後,「忽聞春盡強登山」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也就是說他想要改變自己的這種狀態。

但我們都知道,長時間的情緒消沉,不是說改變就改變的。所以便有了後面的兩句詩「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即詩人登山後,在與鶴林寺高僧的閒聊之中解開了心結,然後便有了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清閒的人生感悟。這裡的「逢」字極其美妙,它說明了詩人是無意之中碰到高僧,最後得以頓悟的。

這點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我們越是急著想要改變,或是急於知道某一事物的答案,往往都沒有好的結果。反而當心態放平的時候,或是無意間聽到某句話,看到某件事,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正如詩人一樣,他在春天將盡的時候,無意中遇到了高僧得以談禪悟道,進而解開了情緒消沉的心結。也就是說,詩人不再執著於對世俗名利的追逐,而是去體驗當下的美好時光。

所以詩人便有了「偷得浮生半日閒」的人生感悟。而對於我們來說,如果能夠懂得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緒心態,無疑也會解開長久以來壓力山大、情緒消沉的狀態。綜上所述,唐代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膾炙人口的詩,最後七字「偷得浮生半日閒」是至理名言,值得銘記在心。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詩詞科普:唐代詩人賈島最經典的10首詩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賈島一生窮愁,苦吟作詩,其詩多寫荒涼枯寂之境,長於五律,重詞句錘鍊。與孟郊齊名,後人以「郊寒島瘦」喻其詩之風格。
  • 詠物詩的題材很多,但這首唐代詠物詩很特別,因為詩人寫的是鷓鴣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有一種喜聞樂見的體裁,那就是詠物詩。詩人們將對自然萬物的熱愛融入筆端,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山川樹木、花鳥蟲魚都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詩人們在細緻描摹自然萬物的同時,也寄託著自己的種種感情。像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就是一首借碧綠的垂柳贊詠溫暖的春風的詠物詩,賀知章膾炙人口《詠柳》也被選進小學語文課本,成為家喻戶曉的詩篇。
  • 不知名詩人的經典之作,開篇就氣勢磅礴,尾句更是撼人心魄
    唐代有很多邊塞詩人,比較著名的如王昌齡、岑參、高適等。除此之外,像李白、杜甫、王維等雖然沒有邊塞從軍的經歷,但也在其詩篇中經常抒寫邊塞將士的豪情,表達詩人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祝願。下面介紹晚唐不知名詩人的經典之作,開篇就氣勢磅礴,尾句更是撼人心魄。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首詩也是關於孤獨的,寫於詩人被放鴿子後,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這首詩名為《約客》,入選教中學課本,作者是南宋詩人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因為仕途上的不如意,他的詩歌中多數抒發一種悽涼孤寂的心境,再加上他又十分重視詞句的錘鍊,所以他的詩風和以賈島等人為代表的「苦吟詩派」是很接近的。這首《約客》是他最出名的一首詩,寫於被好友放鴿子後,也正是因為這首詩讓他名垂千古。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相思詞,化用另一位詩人的名句,卻寫出了新意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思想家等等,他對於唐詩可謂是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在他之前,很多的唐詩,那只不過是一個形式,大部分的詩人在創作時,並沒有真正的融入進自己的情感,這也使得很多的詩作,讀起來很拗口;另外還喜歡在詩作中,處處堆砌典故,使用一些生僻的字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李賀,字長吉,中唐赫赫有名的詩人,有人稱他是繼屈原和李白之後,又一個浪漫主義詩人,這一點無法反駁。但是,他的浪漫與李白不太一樣,李賀常用些險韻奇字,以鬼仙為題材,想像力極其豐富,給人一種詭異華麗之感。如果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那麼李賀就是鬼才,所以他被稱為「詩鬼」。
  • 和尚寫了首詠梅詩,大詩人隨手給他改了一個字,和尚叩頭感謝他
    其實他不明白,咱們一首20個字的五絕,28字的七絕,56字的七律,寫起來的難度很多時候是遠超數萬行的外國詩歌的,而其包含的意義也遠非幾十個字那麼簡單。當年,年少的賈島為了寫詩傷透了腦筋。僅僅是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到底是用推還是用敲,他就苦思良久,最後還是大詩人韓愈和他一起定了這個「敲」字。
  • 南宋一位不知名詩人,用二十八字,描繪了奇幻而美妙的夜景
    詩人介紹方嶽字巨山,號秋崖,南宋著名詩人。七歲便能賦詩,時人稱為神童。宋理宗紹定五年進士,曾為文學掌教,後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權要史嵩之、丁大全、賈似道諸人,終生仕途失意。後罷職返鄉,居住在城北何家塢,塢內原有君子亭、歸來館等建築。山上有梅,池中有荷,風光迷人,因方嶽見池中荷花茂盛,改名為荷嘉塢。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很多作品,用典較多,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有些看似描寫閨怨,其實是表達詩人內心的愁情。而杜牧的作品貌似曠達不羈,其實又暗喻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下面介紹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貧女唐代: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
  • 虞世南被譽為唐代「詠蟬」三絕之一,全唐詩卻只有他一首詩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和宋詞亦是我國古代文學皇冠上最絢爛的兩顆明珠,縱觀唐代所有詩人,寫蟬的詩人更是數不勝數,但是真正的精品卻只有三首,而虞世南便位列其中。虞世南雖然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堪稱書法大家。
  • 江上遇到大風,北宋詩人寫出最瀟灑古詩,最後7字乃是自由的吶喊
    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在詩人的筆下也變成了一種詩意的存在。「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這是李白的豪爽。「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這些風的自信。而當長風遇到大江大河,就會出現另外一種精彩。北宋初年,一個詩人坐著小船行駛在淮河之上。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催人淚目
    人們都說杜甫一生愁,這位盛唐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為後世留下了無數不朽的詩篇,留給自己的卻只有窮困、孤獨和愁悶。古人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杜甫當然盼望顯達,可是他科考不通過,又不願幹農活,更不懂經營之道,一生只好窮困潦倒。
  •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只是開頭的七字,便美得讓人心馳神往
    江南的春天美得醉人,令無數的詩人為之陶醉,為其歌詠。白居易讚美江南美景,寫出「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麗句,江南的花紅豔豔,江南的水湛藍無比,花也美,水也美,怎不叫人心動。韋莊的一句「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溫柔的春水,煙雨濛濛,畫船上伴著雨聲入眠,多麼令人沉醉。
  • 劉禹錫最浪漫的一首愛情詩,結尾僅用7個字,寫出初戀的無限美好
    阿蠻文化第21期詩豪劉禹錫,因其詩風格通俗易懂,與白居易、韋應物並稱唐代三傑。與唐德宗年間的那些蕭瑟悽涼風格的詩歌相比,樂天派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豪邁大氣、明快簡潔,從而深受人們的喜歡。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的形成離不開劉禹錫的人生經歷。
  • 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意境邈遠,最後7字突顯出悲劇之美
    李商隱也寫過很多無題詩,其中既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謳歌和追求,也暗喻自己的身世之感。讀者不僅非常熟悉這些無題詩中的警句和名言,也從中得到了極大的啟發。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意境邈遠,最後7字突顯出悲劇之美。
  • 唐代女詩人寫下一首相思詩,耳目一新,開頭10個字驚豔世人
    在隱娘看來,其實,女詩人寫的相思詩詞,更細膩更打動人。在唐代,有這樣一位女詩人,她的一首相思詩,讓人耳目一新,一開頭就驚豔世人。這首詩就是唐代女詩人李冶的《相思怨》。《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 李商隱在雨天寫下一首詩,通篇不著一個雨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雨!
    很多的詩人會把這種自然現象,再結合自己內心的感受,從而把這種普通的雨描繪的如歌如泣,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正是雨帶給了詩人們靈感,而詩人們又重新賦予了雨新的生命,這兩者之間的這種融入,從而也是成就了無數的經典名篇。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詞,最後七個字,令人嘆為觀止!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人詩人。與劉禹錫並稱「劉白」,與元稹並稱「元白」,又與李白、杜甫合稱「唐代三大詩人」。其詩語言通俗,音調和諧,形象鮮明,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 唐詩三百首中最具風韻的五律古詩,頸聯10個字寫出大自然規律
    唐詩300首所收錄的都是最出色的唐代詩人的最出色的作品。這裡面李白,杜甫有很多的作品入選,王維,白居易也是如此。他們有的人留下的作品很多,比如李白,杜甫都有30多首入選,但是有的詩人雖然在唐詩300首當中僅僅入選了一首詩,卻也是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