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ROS1檢測方法和腫瘤異質性對靶向治療效果的影響

2020-12-08 騰訊網

  文丨癌度醫學部

  ROS1是非小細胞肺癌比較罕見的一種突變類型,但因中國人口眾多,實際的患者數還是很多的。

  ROS1是一種驅動基因,通俗的講,就是導致一部分肺癌發病的源頭。如果肺癌已達晚期,但有ROS1突變,那麼臨床上就可以選擇針對這個發病原因的靶向藥物了——比如克唑替尼、色瑞替尼。所以,服用這些靶向藥的前提是存在ROS1突變,那麼對驅動基因ROS1的檢測,您是否了解呢?

  FISH是最早用於ROS1檢測的方法,是臨床認為的「金標準」。但隨著NGS的普及,問題出現了:首先,FISH的地位貌似有些不保了,而當兩種方法檢測結果不一致時,需要怎麼辦呢? 其次,腫瘤是一個大的群體,包含許多小的「部落」,部落之間的習性都不相同,我們把這個現象叫做「腫瘤異質性」。而採集組織樣本進行ROS1檢測時,我們只能選一部分部落,那這種「腫瘤異質性」對結果是不是有影響呢?

  本期小編通過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雜誌報導的兩個關於臨床ROS1檢測的實例,和大家一起看看ROS1檢測方法和腫瘤異質性對後續治療有什麼影響。

  第一個例子是一位不吸菸的老年女性,這位老人通過常規檢查已經確定是臨床晚期的肺腺癌。

  然後就看能不能用靶向治療呢?此時問題來了,FISH和NGS對ROS1的檢測出現了不同的結果——FISH檢測到ROS1突變,但NGS卻檢測出一種不常見的ROS1-OLFM3融合形式。醫生根據「金標準」FISH檢測結果,給予她色瑞替尼治療,結果卻讓我們吃驚——患者治療3周後色瑞替尼就失效了!

  第二個例子是一位52歲的老年男性,也是入院後診斷為晚期肺腺癌,伴有腦部等轉移。他在接受標準的化療與腦部放療後,腫瘤控制了幾個月。後來肺部腫瘤變大了,醫生就給他取腫瘤進行檢測,看有沒有ROS1的突變。也是通過多種方法來檢測ROS1,包括FISH和NGS。因為要用多種方法來檢測一個1 cm3的組織,所以難免要從多個區域來取材。這時候問題出現了——FISH檢測到了ROS1突變,而NGS卻沒有發現ROS1突變,而是發現了「高KRAS突變、低TP53突變」這樣特徵的一個部落。有趣的是,另外一個區域的NGS檢測卻發現了ROS1突變(「低KRAS突變、高TP53突變」特徵)。當然了,這時候醫生還是根據「金標準」FISH的檢測結果,給予患者克唑替尼治療,後面觀察到服藥1個月療效很好,病灶縮小明顯,但在服藥3個月後,患者腦部的病灶控制不住了,藥物在這個病例也失效了!

  既然靶向治療的效果很好,為什麼會出現上面的情況呢?讓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這兩個病例——

  這兩位患者進行ROS1檢測的共同特點是:「金標準」FISH檢測到ROS1突變,而NGS沒有檢測到。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個病例服用靶向藥色瑞替尼後很短的時間內就出現了疾病進展,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認為她的ROS1檢測存在問題,就是FISH檢測到的結果可能不正確。這時我們翻看了NGS的檢測結果,其實是NGS沒有檢測到常規的ROS1突變——ROS1-OLFM3(圖1)。這種不常規的ROS1突變是沒有生物學功能的,因為不存在有效的激酶靶區,所以相當於沒有治療的靶點。這樣用針對ROS1的靶向藥當然沒有效果了。

  圖1 無功能ROS1-OLFM3示意圖

  第二個病例在給予靶向治療後1月病灶雖縮小,但短期內也出現了疾病進展。根據這個患者腫瘤樣本不同「部落」的NGS檢測結果,我們猜測這個腫瘤群體內至少有兩種習性不同的「部落」,包括「高KRAS突變、低TP53突變」類型和「低KRAS突變、高TP53突變」類型(圖2)。而前一種類型是沒有ROS1突變的。當患者腫瘤群體同時存在著兩種「部落」時,剛一開始用藥存在ROS1突變的「部落」被「剿殺」了,但藥物對不存在ROS1突變的部落並不起作用,因此這一部落繼續擴張勢力,佔據腫瘤群體的大多數,這就導致用藥3個月時腫瘤明顯增大。這一病例形象的展示出腫瘤異質性對ROS1檢測產生的影響。

  圖2 腫瘤異質性對ROS1檢測的影響

  「沒有診斷就沒有治療。」這是臨床腫瘤診療的原則。同樣對靶向治療也是適用的。想要使用靶向ROS1的藥物,就必須找到ROS1這個靶子。目前常規檢測ROS1的方法是FISH,但通過上面例子我們也發現,有時FISH會出錯。目前NGS如火如荼的進入到臨床,很多醫院也會常規就行NGS檢測。那麼,如果兩種檢測方法對ROS1的檢測結果不一致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上面兩個例子我們拿出來只是為了說明罕見情況下臨床醫生需要考慮的一些問題。其實,一般情況下FISH的檢測結果還是可靠的,基本上FISH檢測出ROS1突變的晚期患者,才用ROS1靶向治療的效果還是非常可觀的。

  其次,不放心的話,現在其實很多醫院也有NGS檢測平臺,可以加做NGS檢測確定ROS1突變的類型。如果是常見的ROS1突變,與FISH檢測結果一致,則可以確定腫瘤存在ROS1這個驅動基因。

  需要注意的是,FISH檢出ROS1,但NGS沒有發現或檢測到了無功能的突變類型。這種情況下是臨床醫生需要考慮的。一般這種情況可能與腫瘤的異質性有關。所以臨床醫生可能會對樣本再次檢測,或必要的時候會重新取材,確定有無驅動基因的突變。此外,對臨床醫生來說,如果按照常規的FISH檢測結果,對發現ROS1突變的患者採用靶向治療,但在用藥很短的時間內(一般不超過6個月)發現患者的疾病不能控制,則應質疑FISH檢測方法的可靠性。

  最後,腫瘤的異質性是腫瘤發生、發展的一種生物學特性,在臨床上當然是不可避免的。目前臨床醫生診斷疾病、進行驅動基因檢測的材料都來源於組織樣本,而進行檢測的組織樣本僅僅是腫瘤的一個「部落」,不能反映腫瘤全貌。除了多點取材外,其實目前在火熱研究的「液體活檢」是今後潛在能廣泛應用於臨床的技術手段。就是通過血樣檢測這些驅動基因的突變情況,血樣是全身性、能反映腫瘤群體的樣本,雖然目前「液體活檢」技術的靈敏度、特異性等問題還在探討之中,但相信其能早日用於臨床實踐。

  說了這麼多,其實患者不需要特別擔心FISH檢測ROS1的結果。臨床醫生會根據分子檢測結果和患者實際用藥的反應,對每個患者制定出個體化的治療隨訪策略,這也是個體化腫瘤診療時代對醫生提出的要求。

  ——————

  文獻來源:

  Reference: Sun TY, Stehr H, Suarez CJ, Wakelee HA. Tumor heterogeneity and testing discrepancy confound ROS1 detection in NSCLC. J Thorac Oncol. 2019 Mar 23. pii: S1556-0864(19)30217-5. doi: 10.1016/j.jtho.2019.03.011. [Epub ahead of print]

相關焦點

  • Nat Med:液體和組織活檢檢測胃腸道腫瘤的獲得性耐藥和腫瘤異質性
    2019年9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腫瘤異質性可以驅動多個腫瘤亞克隆的進化,這些亞克隆在不同的患者中具有獨特的耐藥機制。以往的病例報告和小病例系列研究表明,液體活檢(特別是無細胞DNA,cfDNA)可以更好地揭示性耐藥的異質性。
  • 淺談乳腺腫瘤異質性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很少有疾病像乳腺癌一樣獲得如此多的研究進展,特別是近年來,單細胞研究技術不斷進步,掀起了腫瘤異質性研究的熱潮。2012年 Gerlinger的研究有力證實了腫瘤異質性的存在。隨後,腫瘤異質性問題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學術雜誌的研究和綜述之中。對於臨床醫生而言,腫瘤異質性對臨床工作和轉化研究有哪些影響?
  • ctDNA在腫瘤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
    1.1 左圖顯示的是乳腺癌的HER2治療,這是最早在臨床上應用的抗腫瘤的一個靶向治療藥物。我們可以看到乳腺癌患者接受了HER2的基因檢測,不管是免疫組化的方法還是FISH的方法,在治療之後他的生存期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延長。1.2 目前發展最為迅速的肺癌的靶向檢測為EGFR基因突變的檢測。
  • 抗腫瘤兩員大將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厲害?
    近兩年,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這兩大類新型抗腫瘤療法,可謂風頭正盛、後勁十足,已經多次改變臨床實踐,成為目前多癌種的主流治療方案。臨床上,也有很多患者問,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好?我該選哪個呢?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誰更厲害?
  • MET突變靶向治療效果為什麼比不上EGFR突變?
    今天分享一個有趣的回顧性研究,該研究者們主要想探索一下,為什麼MET突變的靶向治療效果就比不上一些其他突變(比如EGFR突變)的靶向治療?而其他突變,比如EGFR突變的靶向治療,ORR多高於60%?研究者認為原發性耐藥可能是主要原因。下面我們看一看該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結果:研究方法:MET-TKI治療的MET外顯子14突變的肺癌患者樣本進行DNA測序、目標RNA測序、細胞游離DNA測序、質譜分析(MS)和免疫組化(IHC)。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腫瘤與腫瘤間的異質性以及單個腫瘤內的異質性是目前腫瘤治療的瓶頸之一。具體包括個體的異質性、不同腫瘤細胞類型的異質性、同一腫瘤細胞內的異質性等。腫瘤異質性會妨礙正確的腫瘤治療。如果治療僅僅關注於一小部分特異性的細胞,那就會很容易導致腫瘤的復發。通常,因為腫瘤異質性的存在,針對腫瘤一個受體的治療往往不會有明顯的療效。
  • 乳腺癌腫瘤異質性:原發腫瘤和遠處轉移腫瘤的對比
    腫瘤的異質性可能會帶來腫瘤的耐藥和治療的失敗,因此一直是腫瘤治療的挑戰所在。乳腺癌的治療早已進入了分子分型時代,治療決策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分子分型,而異質性的存在,以及取材時的受限,都可能導致對分子分型判斷的不準確進而導致治療決策的不同。本文採用方程對7例患者的原發部位和轉移部位的腫瘤進行了異質性的分析比較。
  • 系統性異質性:一種理解腫瘤異質性的綜合性方法
    DNA甲基化修飾是表觀遺傳的重要內容,通過對腫瘤患者甲基化組學的研究,發現甲基化異質性及其介導的基因沉默可影響腫瘤患者的表型;同時,肺癌患者的表觀遺傳學異質性也對該病的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作用。表觀遺傳學中的DNA甲基化、組蛋白翻譯後修飾、染色質重塑對基因表達、細胞功能產生影響,導致腫瘤異質性的發生。
  • 朱濤: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的新靶點及新策略的研究
    在2014腫瘤轉化醫學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朱濤教授分享了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的新靶點及新策略的研究。朱教授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長期從事腫瘤分子病理及分子靶向治療的研究,發表SCI論文近60篇,篇均影響因子>5,論文他引總數超過2000次,H-index=24,朱教授此會議視頻已上傳至行雲學院以供交流學習。
  • 2016年腫瘤異質性學術研討會——從基因型到表觀調控會議圓滿落幕
    報告內容涵蓋腫瘤幹細胞學說、腫瘤進化理論、二代測序、腫瘤靶向治療、腫瘤治療耐藥等多學科多領域內容,提出腫瘤異質性給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帶來的巨大挑戰和機遇接下來,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研究員、生命科學院研究員白凡介紹了肝細胞癌測序的研究進展,表明肝細胞癌不僅存在患者之間的異質性,在單個患者的原發灶和不同轉移灶之間都存在內部異質性,這為精準治療帶來極大的挑戰,提示基因水平上的精準診斷對靶向治療的重要性。
  • 王紅陽: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有局限,腫瘤防控需前移
    其中第45個病例提到了病人胸部鼓起的腫塊,又硬又涼,沒有粗糙顆粒,沒有液體和分泌物,潛伏在皮膚下蔓延生長。現在推測他講的是乳腺癌,但當時印和闐在「治療」項下只寫了短短一句:沒有治療方法。這是最古老的一個記載。而追溯腫瘤在中國的歷史,可以發現在3500多年前的殷周時代,古人在甲骨文上就已經有關於「瘤」的描述,這是現今發現的中醫記載腫瘤最早的文獻,它的描述是「高突如巖頂,爛深如巖壑」。
  • 淺談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專家介紹:馮強,協和醫科大學腫瘤外科博士,醫科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 胰膽管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進展
    在ASCO20虛擬教育項目中,教育課程「超越化療治療胰膽管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策略」,聚焦這些探索的新途徑,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疾病的分子特徵量身定製可以改善預後的治療策略。 BTCs的靶向治療 Rachna T.
  • 專訪高維強教授:癌症治癒的攔路虎——腫瘤異質性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院長,高維強教授,長期致力於"腫瘤發生發展"機制的研究,近年來聚焦腫瘤幹細胞、耐藥性、診斷和靶向治療等領域,可謂是腫瘤領域的專家。高院長將會出席4月22日-4月23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 腫瘤異質性學術研討會》。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研究人員在一個病人所患的原發性腎臟腫瘤的幾個位點及其幾個轉移瘤中進行活組織檢測,並發現鑑定出的突變當中只有34%在病人所有樣品中都是一樣的。隨後,他們構建出一個原發性腫瘤和一個轉移瘤的進化樹,結果表明一個癌細胞系在病人身上產生轉移瘤,而另一個主要的癌細胞系支持原發性腫瘤生長,這些暗示著基於原發性腫瘤的活組織檢測結果進行針對性治療可能並不能有效地治療轉移瘤。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journal.pone.0193689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O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海涅大學(Heinrich Heine University)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研究癌症異質性的新方法;這種強大的精簡方法能夠通過單一的血液檢測來對循環腫瘤細胞(CTCs)的全基因組拷貝數進行分析,相比當前複雜昂貴的檢測手段而言,這種單管單步驟方法能夠檢測單一腫瘤細胞中的絕對拷貝數改變
  • 北京博仁醫院 童春容主任專訪:血液腫瘤已經進入免疫治療、靶向...
    童春容主任CART是迄今為止治療難治復發B細胞血液腫瘤的最強方法童春容主任帶領下的北京博仁醫院醫療團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治療效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團隊的研究成果多次在國內外大型會議中進行展示和報告。
  • 『珍藏版』Nature Reviews Genetics綜述 | 深度解析腫瘤異質性
    二代測序已經提供了大多數癌症的遺傳變異全景圖,並且癌症基因組學方法也提供癌症時空演化模式上新的見解。癌症的克隆進化與物種進化相反,因為腫瘤細胞群有巨大的規模、染色體的不穩定性及其表型可塑性的潛力。腫瘤克隆進化是研究癌症進展和治療失敗的有力武器,也可以用於預測個體腫瘤的行為並支持相關治療策略。
  • 腫瘤免疫治療:CAR-T的靶向抗原
    一 CAR-T的靶向抗原 CAR-T技術是靶向某一種抗原,而不是針對單一腫瘤疾病,因此靶點的選擇是CAR-T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礎。CD19為靶點構建的CAR-T(此前諾華和Kite Pharma獲批的兩個CAR-T 產品均以CD19為靶點),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CD19抗原雖然是腫瘤相關抗原,但是它只在正常的B細胞和腫瘤B細胞上表達,以CD19為靶點的CAR-T會殺傷所有B細胞,當B細胞都被殺死之後,造血幹細胞可以補充新的正常B細胞,患者也可以通過輸入免疫球蛋白來補償正常B細胞損傷所產生的影響,因此即使清除了患者體內的
  • 分析前因素與腫瘤的異質性
    ,這種克隆性演進與腫瘤的侵襲性及腫瘤原發或獲得性治療耐受有關。加上分析前條件較差和分析方法標準化缺乏,奠定了臨床研究中缺乏可重複性的基礎,成為目前備受爭議的問題。為了評估腫瘤異質性,考慮使用新的腫瘤組織取材方法和標準化分析方法很重要。歐洲病理學會和歐洲癌症研究所中,有些研究特定腫瘤的小組已經開始對超過2cm的腫瘤測試新的取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