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那些年我們用過的K-12原版數學教材 (上篇)

2021-01-21 番茄全家讀

話說回來,第一次收到貨的時候還是小有驚喜的。教材中不僅包含了諸多教具,還有一本《數學類紙牌遊戲大全》,用來寓教於樂。而教材本身,反倒設計的較為樸素,只是黑白印刷、塑料線圈的簡裝訂。每日的課程,大致分布在左右兩頁紙上,父母需要首先把整個課程的內容閱讀一遍,再把其中所涉及的教具提前預備好。按照教材的設計,實際的教學基本是一個照本宣科,讓孩子去操作各種教具的過程。



總體來說,這套教材對於幼兒數學啟蒙還算比較合適。因為教材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把抽象的數字具象化、實物化,並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比如【3=>3個蘋果=>3根手指=>日曆上的星期三】這樣的導入過程。其中對於算珠計數的使用設計是比較巧妙的,可以幫助低齡的孩子直觀、快速的學會數數。而紙牌遊戲的引入也很有特點,能夠促使孩子饒有興趣的把學到的數學概念應用到遊戲中去。


不過儘管如此,我們堅持了不到半年,還是選擇了放棄。具體的原因有三個:


整套教材所使用的教學法,更適合Kinesthetic Learners 動作感知型學習者,而番茄哥哥更習慣於Visual/Auditory Learning,也就是在學習過程中以視覺和聽覺感知為主的學習者。因此,上面提到的各種教具,對他的學習並不是很大的促進,反而會有些幹擾。我們逐漸發現,許多數學概念其實只須講解一次,他就已然理解了,再去讓他用教具操作一遍,就成了索然無味的負擔(當然,配套的紙牌遊戲他還是百玩不厭的);

內容進度相當緩慢,重複性過強,有的時候連續幾天都是類似的內容。我們一般會一次給哥哥上兩個單元,儘量合併和精簡一些重複的內容,以便加快進度。可這對於哥哥來說還是缺乏挑戰,讓他備感無聊。而且,與許多北美教材的特點一樣,教學之後幾乎沒有任何課後作業,全年的Worksheet也只有薄薄的幾張紙。就我們自己的教學觀而言,這其中缺少了必要的練習和鞏固。幼兒階段或許可以接受,高年級如果仍然延續這樣的強度,會導致孩子們的學習無法得到強化,使得他們在後續的學習中反而感到吃力;

看不到自主學習的可能性。這一點是我們放棄的主要原因。由於教材的編排是講師主導和講解學習的模式,加上缺少作業和練習,這樣的學習往往需要一個講師類角色的強參與,不利於建立自主學習的習慣。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小的煩惱。比如每一次上課前父母都需要花時間備課和準備教具,課後也要收拾。這或許聽上去不算什麼,但如果家裡恰好還有更小的孩子,在期間跑來跑去,把教具盒子打翻,把木頭塊塞到嘴裡,把紙牌踢到沙發下,正在學習的大孩子面對著教具百無聊賴——這一幅場景就不免讓人感到沮喪了。


那麼,花費兩百多美元購買教具是否就是多餘的?這也難說。因為根據教材的編排,每一課幾乎都需要用到教具,不買似乎又不太可行。(順便提一句,當初推薦這個教材給我們的朋友最終也選擇了放棄——因為家裡又添了小寶寶,老三加上老四的需求很大,她覺得沒有必要,也實在沒有精力給兩個能夠自主閱讀、有自學能力的大孩子每天以這樣的方式上數學課。)


儘管我們家放棄了這套教材,但如果:


1)不介意投入1500元/學年在單科【數學】上;

2)父母英文熟練,可以閱讀每課兩頁的英文教學指南;

3)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每天備課和教學;

4)孩子處在低齡啟蒙階段;

5)孩子是Kinesthetic Learners 動作感知型學習者;


還是可以選擇這套教材來完成數學啟蒙的。



在放棄【RightStart Math】後,我們首先考慮的替代品,是另一套常常被國外媽媽博主們推薦的教材——【Math U See】。與【RightStart Math】類似的是,【Math U See】也配有豐富多樣的教具。尤其是【數位】概念的導入,教具的設計非常的直觀,讓孩子一目了然,清晰理解,而且可以常常的把玩體會,建立良好的數感。(彼時的我們因為孩子小,確實對各種新奇有趣的教具情有獨鍾。或許是潛意識裡,對自己當年枯燥學習經歷的某種補償吧 。)




大多數數學教材在知識結構的建立上,會採用「鋪地磚」或是「刷油漆」這兩種課程設計思路。大白話理解,所謂「鋪地磚」的學習過程,就是將K-12的所有數學知識結構按照類別劃分成不同區域,每個區域依次進行,一個區域全部完成,再進入下一個區域。除非遇到問題障礙,否則便不會再返回一個已經完成的區域。


而所謂「刷油漆」的學習過程,就是從整體上均勻的「刷」過去,第一遍是「白灰」,第二遍是「底漆」,最後才「上色」、「摳細節」。每一遍學習,原則上都會把內容整體過一遍,有時候甚至「白灰」就要刮幾個來回、「底漆」也要反覆刷上幾輪。


這兩種設計思路各有利弊,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諸多講究。對於父母們來說,雖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刷油漆」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遠大於「鋪地磚」,那是毫無疑問的。


在這一點上,【Math U See】幾乎把「鋪地磚」的方式做到了極致。第一年,整本教材聚焦在學習【個位數的加減法】(及少量其它概念),第二年,則是【多位數的加減法】(及少量其它概念),第三年是【乘法】,第四年是【除法】等等等等,如下圖所示:


Level

Focus

Alpha

(1st grade)

Single-digit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Beta

(2nd grade)

Multi-digit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Gamma

(3rd grade)

Multiplication

Delta

(4th grade)

Division.

Epsilon

(5th grade)

Fractions.

Zeta

(6th grade)

Decimals and percents.


考慮再三後,我們也放棄了這個選擇,主要原因是:


儘管我們自己在課程設計上的理念,更接近於「鋪地磚」的方式,這種類型的知識構建也比較有利於孩子建立起數學概念的縱深結構和系統化理解,但一整年同類型的題目內容,孩子學起來未免太過枯燥;

這樣的設計對於多種教材混合的自主學習也不夠友好。尤其在用過幾年之後,再去更換教材就會愈發困難,幾乎沒有任何其它教材可以與之自然的銜接匹配,孩子們在某些概念上得到了特別深入系統的訓練,在另一些概念上則完全沒有任何接觸;

費用第一年1200元左右(含教具),從第二年開始每年650元左右,費用還是略高。


教具設計巧妙,適合在啟蒙階段使用,或者可以有的放矢,作為針對某一概念的縱深學習或補充材料。



在國內的爸媽圈中,被提及最多、名頭也叫的最響的海外數學教材,莫過於「新加坡數學」了。然而,在閱讀了許多文章之後我們卻發現,國內父母圈中頻頻提到的「新加坡數學」,其實是一種「新加坡式的數學類內容」,甚至是「和新加坡有點關係的數學類內容」,而並非特指某一套教材。而每個人、每篇文章實際推薦的內容,看上去也都各不相同(當然,這或許僅僅是版權和營銷因素的影響)。


在北美教育界的語境中,提到【新加坡數學】,絕大多數人的理解都會是一套叫做【Primary Mathematics/Singapore Math】的教材(因為開發這套教材的機構叫作Singapore Math Inc.)。這套教材實際有三種主要的版本:【美國版】、【Common Core版】,以及【加州標準版】(其實,由於教綱維度,以及地區貨幣和度量衡部分的區別,大部分使用範圍較廣的數學教材都存在著多種版本)。


在放棄了【RightStart Math】,淺嘗過【Math U See】之後,我們最終為番茄哥哥購買了【Primary Mathematics】,也就是【新加坡數學】,開始嘗試這種我們曾經試圖避免,教學風格穩健紮實,卻又難免單調乏味的學習模式。畢竟,這類教學風格是我們自己經歷過,也最為熟悉的模式——無論長處還是短板,都會更容易應對。


【新加坡數學】每個年級各有四冊內容,Textbook A & B, Workbook A & B;Textbook是彩色印刷,Workbook是黑白印刷。每節課的學習,一般會首先從Textbook開始,為孩子講解當天的概念,然後再進行Workbook上對應的練習。沒有教具,沒有視頻或音頻,教材上的引導語也只有寥寥幾句,講究的是簡單直接、直奔主題,能多學一分鐘就是一分鐘,絕不瞎耽誤工夫


【新加坡數學】有著亞洲數學的嚴謹和深入,又遵循了西方數學在教學法上「實物=>圖形=>符號」的導入過程,以及較為系統的思維訓練。因此,也難怪會被國外的亞裔父母,以及國內的虎爸虎媽們倍加推崇。(備註:教材的Textbook和Workbook都是每本15-20美元左右,答案冊另需10美元;教師手冊需額外購買,上下冊約40美元,附加練習冊約20美元,測驗部分約20美元。加上稅金和運費,每個年級的整體費用約在人民幣550元-1100元左右,具體取決於是否購買教師手冊、附加練習冊和測驗題部分。)


番茄哥哥恰好非常適應這種學習方式(或者說,並無不適感)。而且,由於相對其它教材的難度略高,對他來說更有挑戰,他的學習興趣反而更濃。經過一番驗證之後,我們一口氣購買了2-5年級的全套教材,計劃小學階段從此按部就班,哥哥用完妹妹繼續,從此再無須為了選擇教材而勞費心神。



需要補充的一點是,從二年級開始,哥哥的數學課就基本都是自主學習。每節課首先自主閱讀教材上的例題和講解,理解之後去完成相應的習題;如果遇到問題,再找我們尋求進一步的講解或其他幫助。從不定期的概念抽查,以及作業完成的情況來看,他的學習始終都是比較順利的。然而,我們並沒有意識到的是,他的情況或許只是一個個例。


我們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在兩年後,當番茄妹妹進入一年級數學學習的時候——她居然完全無法接受【新加坡數學】的教學方式。


這其實一點也不難理解。與番茄哥哥不同,妹妹是一個形象思維遠多過於抽象思維的孩子——任何的語言和文字進入她腦海,都會在她天馬行空的想像中,幻化成各種生動的形象、場景,甚至是情節對話,然後才去理解和消化。她的書本和練習冊上,常常畫滿了各式各樣的小漫畫,一方面幫助她排解壓力,一方面也是她在幫助自己梳理思路。


因此,由於【新加坡數學】的每個單元都基本沒有文字導入和講解的內容,直接以例題的形式展開,放眼望去全都是數字——對於妹妹這樣一個以文本和形象來理解世界的孩子,這看上去幾乎就像是一堆不知所云的亂碼——她並非不喜歡數學,或者不擅長數學——而只是在她對數學的語言還不夠熟悉的階段,無法僅從一些例題示範中,自己總結出其中的原理和規律,並應用在習題中。


或者,簡單的說,這樣的教學方式,其實並不適合她。


在那段時間裡,番茄媽每一節課都會陪在妹妹身邊,試圖以精心設計的講解和示範,去把抽象的概念和運算規則用生活中的實例解釋清楚。不僅是教材裡的內容,練習冊中的作業也幾乎需要全程的講解。可即便如此,妹妹還是對數學產生了莫名的畏懼感,如果我們都不在身邊,每天面對著枯燥乏味的習題,她常常委屈得幾乎要哭出來。


經過隨後的一番調研我們發現,番茄妹妹的這種情況其實不在少數。而這段親身的體驗也讓我們意識到,儘管【新加坡數學】稱得上是設計精良,質量上乘,卻並不適合所有孩子。而且,這樣的數學學習,也確實存在著和我們以往的數學學習類似的缺失。


內容多屬於技能型學習,整體質量上乘,適合有一定數學天賦,擅長抽象思維的孩子。


Math Lessons for a Living Education於是乎,我們又開啟了新的數學教材探索之旅,盼望著能為妹妹找到一套更合適她的教材。由於我們在教學法上,與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女士有諸多認同,所以,當聽說有一套數學教材號稱是按照她的教育理念設計的,便迫不及待的買下了。這也是我們的教材購買史上下單最快的一次。原因是【Math Lessons for a Living Education】確實是所有我們接觸過的數學教材中最便宜的一個。每個年級一本書全部搞定,加上稅金和運費一共35美元,性價比相當的高(備註:本文所有提到的運費都是指美國國內的運費,運回中國均須額外支付跨境運費)。


不出所料,這套教材的設計的確處處透著夏洛特梅森式的細節。僅就設計風格來說,就是所有教材中最為精美的。不僅是全彩頁印刷,其中的色彩和排版也格外考究,看上去賞心悅目。而每個單元的學習,基本都是從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開始,進而引出相應的數學概念。其它一些文字內容,有的單純是為了放鬆節奏,留給孩子們一些閱讀和欣賞的機會,有的則是在所學內容上的拓展,給孩子們更多的啟發。


整體來說,這套教材的質量是讓人滿意的,課程的安排足夠貼心,又簡單明了——每一頁頁面的右上角,甚至都標註好了 Day 1, Day 2 ...... Day 180,一天一頁,一頁一學,一個學年180天的學習任務一目了然。每天的學習時間基本可以控制在15分鐘以內,便能完成所有學習內容,輕鬆而無壓力。


此外,出版者為了降低購買成本,不僅將一整個學年的內容合訂成了一本書,甚至連答案也都附在了內容的最後,而無需額外購買。在一眾國外教材中,實在是有夠厚道。


不過,儘管這套精美的教材的確很招人喜歡,我們卻還是無法忽略它的一些缺陷:


學習內容過於簡單,同年齡段涵蓋的知識點太少。比如一年級的學習,基本只相當於其它教材幼兒園階段的內容,有比較多的塗色、抄寫數字。(這一點與夏洛特梅森女士在數學教學上的理念有一定關係,但僅就知識結構的建立來說,相比新加坡數學,其深度和廣度至少是低了1-2個年級。)

大量重複性的複習。對於低齡的孩子,適當的複習是有助益的,然而直至四年級中段的位置,還有不少2+3=5,2×3=6之類的基礎運算複習,確實顯得冗餘。

訓練強度不夠。同樣的,四年級教材的學習和訓練強度與一年級等同,加上中間還有很多一位數加減法的複習題,實在是不足夠。


價格實惠,設計精美,語言文本優質,有很多延展和啟發性的內容,或許更適合作為主教材之外的補充閱讀材料。

在探索數學教材的過程中,我們還關注過其它一些國外家庭常見的選項:【Life of Fred】,【Saxon Math】, 【Horizon Math】,【Teaching Textbooks】等等。但由於我們自己並未實際購買,也沒有在線下見過實物,僅做過一些大家都能夠完成的網上調研,故此就不做詳細的介紹和置評了。我們最終沒有選擇這些教材,也沒有投入更多時間去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們的結論。

此外,類似於BJU,ABEKA,AOP,ACE等課程體系中,也都有配套的數學教材。但由於其各自隸屬於一套完整的傳統課程體系,在數學單科的設計上並無過人之處(我們有過粗略的研究,介於傳統的課程體系設計在學習模式和教學法上與我們有許多不同之處,故未作深入調研),因此,除非是購買整套課程系統,很少會有人單獨選擇其中的數學教材(價格也著實都不菲),故此也不予置評了。


很顯然,前文中我們所研究和使用過的這些教材,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長處和短板,有亮點也有缺憾。就我們自己的實際經驗來說,有三個比較共通的不足之處,會不便於國內家庭的使用:


除了【Math Lessons for a Living Education】之外,其它教材基本上每個年級的開支都在550元人民幣以上,最為昂貴的【RightStart Math】和【Math U See】,算上教具每個年級的費用要在人民幣1000元以上。並且,我們從國內購買需要加上高昂的跨境運費(介於海運按重量計費,重量大的教材運費幾乎接近售價,加上瞬息萬變的海關政策,購買難度著實不小)。

所有美式教材使用的均是【英制】度量衡,也就是「英寸、英尺、磅、盎司」這些除北美以外地區極少用到的計量單位,而非我們常用的「米、釐米、克、千克」。雖然,學會【英制】度量衡也並無不妥,但如果孩子不能首先把【公制】度量衡掌握純熟,且不說日常生活會有所不便,後續其它領域內的學習也必然會受到影響。美式教材裡涉及貨幣的內容均使用【美元】作為計量單位,對中國孩子來說,平時用不上,也沒見過實物,學習起來困惑會很多。我們此前遇到類似章節只能選擇跳過,但又不免感覺遺憾,因為貨幣相關的練習其實是非常好的應用實踐,我們卻難以使用。

不知不覺又寫了這麼多,必須收個尾了。如果大家在數學教材的使用方面有什麼心得體會,歡迎各位在留言區暢所欲言。


經過這些年不斷的調研和嘗試,就在一年多前,我們終於找到了一個番茄兄妹都很喜歡,無論在結構設計、教學理念、學習模式,還是在性價比,都符合我們要求的數學教材。更重要的是,經過這一年的實際使用,這套教材的學習效果讓我和番茄媽都非常滿意,甚至連原本是【新加坡數學】忠實擁躉的番茄哥哥,也鄭重表示,他要改弦易張,以後就持定這套教材,不再更換了。


介於篇幅限制,這裡先賣個關子。看在新課程開發的間隙裡點燈熬油寫文章的份上,跟大家討個一鍵三連(點讚!好看!轉發!我承認我膨脹了哈哈),下一篇文章,咱們再去專門聊聊番茄兄妹目前正在使用的這套「寶藏教材」。


各位回見啦。

相關焦點

  • 開搶| 學了3年後,我推薦你們這套新加坡數學教材
    4、和美國數學比起來有何區別?和Bridge Math、Go Math等美國數學材料比起來,新加坡數學的難度更高,題量也更多,而且建模的數學思維方法也是它的特色。5、這是教材還是練習冊?這套是練習冊,不過每個題目類型前面都有教學引導,所以孩子可以自主學習之用。
  • 4歲劍橋少兒英語滿盾- 看鯨魚小班的原版閱讀課有什麼奧秘?
    對於,英語本身不是那麼強大的媽媽,或者希望能夠系統的學習原版閱讀課程的媽媽,她強力推薦鯨魚外教培優的課程。有很多KOL在介紹鯨魚外教培優的時候都在說課程難,之前對於原版閱讀這點倒是沒關注到,經過分析才恍然大悟,原來鯨魚就是在做原版閱讀課程!其實他們所謂的難不是真的難,而是別的課程太簡單了。小黑板劃重點:原版閱讀也是鯨魚牛娃多的關鍵奧秘!
  • 鯨魚小班英語的教材是國外原版教材嗎?老師怎麼樣?了解的來聊聊
    鯨魚小班英語的教材都是使用英美原版教材,引進的都是在英美備受認可的頂級出版社的教材,比如北美權威教材Reach和牛津閱讀樹,而且他們家會對課程進行二次開發,使得更適合中國孩子學習。鯨魚的老師也很厲害,都是英美本土中小學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上課也很幽默。
  • 鯨魚外教培優,從這兩個維度解密原版閱讀教學法,80%的家長不懂
    如果寶爸寶媽不只想讓孩子英語興趣啟蒙,而是比較關注教學效果的,我大力推薦鯨魚外教培優。為什麼選擇鯨魚外教培優呢?第一,主打培優,聚焦學習效果;第二,它們採用的原版閱讀母語式教學法教學的效果更科學,更好。為什麼我說原版閱讀教學法效果更好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原版閱讀在英語學習中有多重要。
  • 四大主流英語原版教材簡介(Reach)
    美國本土重點學校使用的教材Reach這套由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歷時數年精心打造的符合美國CCSS(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共同核心州立教育標準》的一套教材,完美繼承了其權威、科學、嚴謹、引人入勝等優點:課本大面積採用
  • 伍鴻熙:K-12數學教育的危機
    過去二十年,他將幾乎全部的時間、精力和數學專業傾注於改善美國的K-12[註:K指幼兒園。K-12就是從幼兒園到高中,即我們所說的中小學。]數學教育。1992年開始他以部分時間從事美國數學教育現狀的批評,但很快的對既有的教科書品質、教師的知識內容,尤其是大學的中小學師資養成方式感到憂心。
  • 伊萊英語原版閱讀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英語教育主要包括應試路線和原版路線兩大方向,這兩條路線在道路上隨著孩子的成長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學習成果。應試學習,會讓孩子在短時間內記住大量的單詞和語法,效果在短時間內看起來很好,長時間則容易遺忘,而伊萊英語原版閱讀遵循語言的學習規律,以培養英語應用能力,語言邏輯思維為目的,從聽和讀這兩個輸入環節開始保持大量的優質輸入,並最終能將「肚子」中的知識轉換成口語和寫作。
  • 教育部課題|國外優秀本科數學教材評價研究——實複分析的絕佳教材
    他也同樣是一本更加專業的教材《Elements of Real Analysis》的作者,該書在美國數學協會的本科生數學教材推薦列表中。《Introduction to Real Analysis》是一本本科生級別的教材,更適合那些初次接觸(一元)實分析的讀者。儘管作者認為,讀者第一次閱讀本書時,可以嘗試自己構建證明的邏輯並自行證明,這樣或許比直接閱讀證明技巧更有用(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 鯨魚外教培優:疫情期不放羊,原版閱讀課讓孩子愛上英語和閱讀
    已經在鯨魚上了1年多外教直播課的Leo不但早就習慣了網絡教學,並且養成了主動學習的好習慣。疫情期,在家時間更多了,之前每周保持2-3本原版繪本的Leo,現在每周能讀5本。「上小學二年級時Leo就以卓越成績通過了KET,三年級又以卓越成績通過了PET,這段時間孩子說要趁著在家時間多,準備衝擊FCE了。」Leo媽媽這樣說。
  • 原版童書怎麼選,怎麼讀?少兒書籍資深採買人來支招
    到了10歲以上的中齡,原版娃可以進入章節書、兒童文學原版書的閱讀階段了。此外,如果要走專業原版教育的路線:國際教輔教材如新加坡音樂、新加坡數學教材,牛津自然拼讀教材也是十分不錯的選擇。第三,選擇靠譜的購買渠道十分重要,原版童書進口資質審核嚴格、手續繁雜,這也是為何原版童書價格比國內童書要貴不少的原因。家長在購買時認準有國家批准進出口資質的公司或渠道,這樣有質量保證。線上電商平臺的購買,也要認準國家授權的正規渠道。餘佩芬強調原版閱讀和母語閱讀一樣,也可以參考榜單、網紅媽媽或專家的推薦。
  • 這個國家不出數學大師,卻以數學教育享譽全球!
    那麼,如果我們用新加坡教材作為教輔是否適合呢?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採用新加坡的數學教材,連國內的清華附小國際班也在用。 新加坡數學教材有很多版本,新加坡國內的、美國的各種版本。還有正版之爭,類似國內北師大、人教等版本,各教材有一定差別但並不大。
  • 那些年,我們一起猜想過的「哥德巴赫猜想」
    那些年,我們一起猜想過的「哥德巴赫猜想」 2020-02-13 1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少兒英語網紅教材盤點,哪個才是最適合你孩子的菜!
    二、香港朗文教材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LWTE)這套書系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別推薦的小學英語教材,一共有12冊。1年級(1A,1B),2年級(2A,2B),3年級(3A,3B),依次類推----6年級(6A,6B)。
  • 原版英語閱讀:「就職」用英語怎麼說?
    原版英語閱讀:「宣誓就職」用英語怎麼說?我們的英語閱讀,尤其是所謂的很高大上的「原版英語閱讀」到底是讀來訓練我們什麼英語能力的,估計很多隻知道「學英語只為應試英語」的英語學習者始終沒想清楚的根本問題。你能把「原版英語」當做是一種用於訓練把英語讀成英語的英語閱讀能力的閱讀嗎?或者是用於體現你具備把英語讀成英語的能力的「高級」閱讀嗎?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編者按:為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廣大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受教育部委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研製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 女兒7歲實現自主閱讀,多虧了鯨魚外教培優的原版教學
    3月份通過身邊的朋友推薦,報名了鯨魚外教培優的原版精讀語言課,沒想到只有8個月的時間,她的英語水平進步飛快,在剛上到鯨魚2個月的課程後她就可以開始了繪本的自主閱讀。但朋友家的孩子在鯨魚外教培優學習一年後,聽說讀寫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最讓我羨慕的是她家孩子能整本的自主閱讀,看到她家孩子這麼大的變化,我當即就給孩子報名了鯨魚外教培優的原版精讀語言課。
  • 【贈書】適合父母的教材才是好教材!《迪士尼英語分級讀物 預備級...
    怕學校教的不夠用, 怕培訓班沒效果, 怕孩子不愛學, 怕自己教不好…… 不少家長朋友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以為只要讓孩子上外教課、用最權威的教材、看原版的動畫片孩子的英語啟蒙就沒問題了。 XX爸、XX媽等各大公眾號都推薦過英語分級讀物,這些大V代言的英語啟蒙讀物,真的那麼好用嘛?答案是:僅適合一部分人。
  • 數學專業18個學科,4類書籍,閱讀推薦
    本文是通過在網絡上搜集信息、整理完成,按照數學專業不同學科,篩選出了一些廣泛使用、經典著名的書籍,其中每個學科按照教材、習題集、輔導處以及提高和拓展分層羅列。建議需要的數學老師或同學,可以在圖書館查閱,挑選部分適合自己的閱讀參考。
  • 《數學閱讀》:用故事講述數學原理
    原標題:《數學閱讀》:用故事講述數學原理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專電(記者王修楠)正在北京舉行的2014全國圖書訂貨會上,少兒教育讀物依舊是焦點之一,其中用故事講述數學原理的《數學閱讀》吸引了不少目光。
  • 閱讀專家推薦給孩子的12本好書
    《小王子》推薦人:王玲湘(清華附小副校長,清華附小清河分校執行校長、語文特級教師)推薦理由:記住你永遠是一個長大了的孩子,記住愛、成長、記住那本書裡豐富的那些可讀的內容。在當今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要善於通過閱讀明辨是非榮辱,分清善惡美醜,開闊磊落胸懷。《錢學森傳》(人民教育出版社)推薦人:殷國慶(北京十二中副校長)推薦理由:他,中國千年一遇的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