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講的「氣」,是研究人體之氣的一個大概念。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氣」與臟腑、精、血、津液之間關係極為密切,它們的運行是通過「氣」的推動實現的。「氣」與大自然之氣既有聯繫又有所不同。體內之氣又分為「陽氣」與「陰氣」,「陽氣」通常稱之為正氣,陰邪之氣是致病之氣。我們通常所說的補氣一般補的「陽氣」。
人體內的 「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在人體內活力很強,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氣」運行不息,可推動和調控人體內的新陳代謝,維繫著人體的生命進程。氣的運動停止,則意味著生命的終止。
為了維持正常的健康身體,對氣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氣的虛實對身體影響,在現實生活中氣虛的人比較多見,出現輕微氣虛好多人都不以為然,日積月累最終導致疾病纏身。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其氣不虛」,充分說明了「氣」的重要性。
氣虛的臨床表現有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少氣懶言,氣短聲低,精神疲憊,舌淡嫩苔白,脈虛或者出現頭暈目眩,自汗,活動後諸症加重等症狀。
如何預防出現氣虛的症狀,首先要從飲食於藥物方面考慮。飲食以溫補食物為宜。必要時服用具有補氣作用的中藥煎服劑或單味中藥泡水均可達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