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打磨中國製造最精細一微米

2020-11-2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4月21日,全國「2019最美職工」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行。無錫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班組副班長陳亮獲此殊榮,同時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陳亮也是此次江蘇唯一入選「全國最美人物」的普通職工。從普通學徒到技能大師,他用17年的奮鬥打磨「中國製造」模具最精細的一微米。

&nbsp&nbsp&nbsp&nbsp「我是一名農民工」,這是陳亮介紹自己的固定開場白。1984年出生的陳亮來自宿遷農村。1998年,他進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習;2002年中專畢業後,進入無錫微研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一名學徒工。

&nbsp&nbsp&nbsp&nbsp剛開始工作時,18歲的陳亮把公司車間所有的工序崗位都試了個遍,最後選擇了銑工,被分配到粗加工班組。鐵屑飛濺,被燙到手是家常便飯,做模具的原材料都是鋼材,搬運很費體力,這樣「黑、粗、重」的工作,他幹了5年。

&nbsp&nbsp&nbsp&nbsp幹著最苦最累的活,陳亮不甘心自己的發展僅限於此。「在無錫成家置業,對我來說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只有不斷學習,適應社會需要,才能更好地體現個人價值,所以往高技能方向發展是我的理想。」

&nbsp&nbsp&nbsp&nbsp5年裡,陳亮下班後主動留在公司跟著師傅學技術。平時生活節儉的他,買書卻很「大手大腳」,市面上數控銑加工的國內外書籍都「啃」了個遍。為了學習自動化、編程等知識,他還拿出半年積蓄9000多元買了一臺電腦,「我記得到冬天,白天要幹活,天黑得早,手腳特別涼,半夜裡就多披幾件衣服接著學。」

&nbsp&nbsp&nbsp&nbsp5年夜以繼日的實踐與學習,陳亮等來了他的機遇。2007年,微研公司需要加工電視機的高精度定位銷,精度允許範圍為2微米,當時加工中心班組的老師傅只能把精度做到3-4個微米。公司領導就調他到數控銑加工班組試用,陳亮學的理論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nbsp&nbsp&nbsp&nbsp模具是工業之母、效益放大器。精密模具的製作一般是2-5微米,1微米精度的模具在市場上較為罕見。陳亮一邊留心觀察師傅們的做法,一邊查閱資料,在電腦上編程模擬,探索解決方法。他創新工具,進行工序移植。公司加工中心的老師傅們只用刀具加工模具,他大膽嘗試加入精密砂輪,將二者組合使用,實現銑和磨的雙重功能,既提升生產精密模具的效率,又保證高品質。最終,他把模具精度控制在1微米。

&nbsp&nbsp&nbsp&nbsp嶄露頭角的陳亮並未停止探索。2008年,他發現易拉環這個看似普通的東西,其製造模具卻多年依賴從美國、日本高價進口。為了突破這個技術封鎖,他到國外深造時專門找資料,解決易拉環模具的凹凸模加工難題。他突破性地使用非製造常用工具,最終研製成功,打破國外長期壟斷,獲得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精模獎一等獎。

&nbsp&nbsp&nbsp&nbsp2014年,清華大學與微研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共同承接國家863重點項目。陳亮所在的微研團隊,短短半年就研製出國內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精密微噴孔加工裝備,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目前產值突破億元。「核心部件的精度越高,噴孔的形狀就越規則,噴出來的油霧就越穩定,事關安全與環保問題,馬虎不得。」

&nbsp&nbsp&nbsp&nbsp同年,陳亮參加由省政府牽頭的赴德考察項目。研修歸來後,陳亮更加注重生產的效率與精細化。眼下,無錫微研公司又和清華大學聯手,研製用於國產大飛機發動機的高端電加工設備,目前已進行試用。

&nbsp&nbsp&nbsp&nbsp對高精度的堅守,讓陳亮成為無錫最年輕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一個人的優秀算不了什麼,一個團隊的優秀才是真的優秀。」陳亮說,他希望工作室的每個人都能成為技能大師。「要百分百地傳、幫、帶,不要藏一手留一手,讓90後、00後真正成長起來,他們才是今後建設大軍的主力。」

&nbsp&nbsp&nbsp&nbsp2005年帶徒至今,陳亮已培養30多名技術骨幹,工作室裡的90後技師陳小龍還當選蠡園開發區「最美工匠」。

&nbsp&nbsp&nbsp&nbsp立足崗位,精益求精。陳亮所在的微研團隊獲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2項,榮獲省部級科技獎項4項。陳亮感慨:「科學築夢,技能報國,研製高精尖部件,促進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產業工人的光榮。」

相關焦點

  • 一微米的世界——訪浙江立通總經理于波
    [摘要]微米,米的百萬分之一大的長度單位,一微米的世界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小到只如一粒塵埃。然而,佛家有雲,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微米的世界也可以大到包羅萬象,大到有無限的拓展空間。
  • 可擴展的亞微米級增材製造
    雙光子光刻技術(Two-photon lithography (TPL))為基礎的亞微米級別的增材製造技術是有望填補這一空白的理想技術。然而,TPL技術的點點列印的特點在應用時存在列印速度過慢的弊端。如果嘗試使用並行列印的辦法,要麼存在亞微米的列印精度不能保證的後果,要麼不能滿足列印複雜的結構。
  • 用於電子工業的「鑽石」如何打磨?
    幾十年來,矽一直是製造電子器件的主要材料。然而,它不耐高溫,這限制了矽基電子設備的運行速度。單晶金剛石是矽的理想替代品之一,遺憾的是,符合電子器件要求的表面拋光工藝無法用於單晶金剛石的拋光處理。作為已知的最堅硬物質,用類似材質的硬質工具處理單晶金剛石,會損壞其表面結構;用化學處理方式,進度又過於緩慢。《科學報告》雜誌當地時間11月10日發文稱,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合作夥伴共同製造了一種單晶金剛石晶片。他們用修飾過的石英玻璃工具打磨晶片,使其達到「原子級」光滑。這將有助於用金剛石取代矽組件。「等離子輔助拋光是用於處理單晶金剛石的理想技術。」
  • 長30微米,厚度僅為髮絲的三分之一,這種技術造出世界上最小的船
    本月初,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船隻,船長只有30微米,僅比細菌細胞大6倍。研究人員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這艘船,展示其有一個開放的船艙、一個煙囪,甚至還有小舷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模型的厚度只有人類頭髮絲直徑的三分之一。該項目的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希望將其應用於人體內精準靶向的藥物輸送。
  • 用於電子工業的「鑽石」,是如何打磨出來的?
    幾十年來,矽一直是製造電子器件的主要材料。然而,它不耐高溫,這限制了矽基電子設備的運行速度。單晶金剛石是矽的理想替代品之一,遺憾的是,符合電子器件要求的表面拋光工藝無法用於單晶金剛石的拋光處理。作為已知的最堅硬物質,用類似材質的硬質工具處理單晶金剛石,會損壞其表面結構;用化學處理方式,進度又過於緩慢。《科學報告》雜誌當地時間11月10日發文稱,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合作夥伴共同製造了一種單晶金剛石晶片。他們用修飾過的石英玻璃工具打磨晶片,使其達到「原子級」光滑。這將有助於用金剛石取代矽組件。「等離子輔助拋光是用於處理單晶金剛石的理想技術。」
  • 風力發電機葉片製造過程,原來是一層層糊起來的
    編輯 | 風電頭條 風信子葉片是風力發電機中最基礎和最關鍵的部件,其良好的設計,可靠的質量和優越的性能是保證機組正常穩定運行的決定因素。在風力發電機中,葉片設計直接影響風能的轉換效率,直接影響其年發電量,是風能利用的重要一環。
  • 新知|30微米,世界上最小的船誕生——3D列印技術走進微觀世界
    交匯點訊 顯微鏡下的這隻船,30微米長,僅比細菌細胞大6倍。開放的船艙、筆直的煙囪、精緻的小舷窗清晰可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船隻模型的厚度只有人類頭髮絲直徑的三分之一,堪稱世界上最小的船。 這隻近日出自荷蘭萊頓大學物理學家之手的船,利用的正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3D列印技術。
  • 製造強國的徵途上,「後浪」奔湧向前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精益求精,打磨更高的人生精度  或許最精密的數控工具機也抵不過方文墨的一雙手。他是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80後鉗工。經他手打磨出的航空零件,加工公差僅為0.003毫米,相當於頭髮絲的二十五分之一。創造出這個用他名字命名的加工精度——「文墨精度」那一年,他只有25歲。28歲時,他成為沈飛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高級技師。
  • 中國科學家將繪製最精細的人腦三維「地圖」
    人類雖已能觀察億萬星辰、探測時空漣漪,卻對自己認知世界的大腦所知甚少,大腦的精細結構如何都還只是估測。為揭開大腦的奧秘,中國科學家計劃為人腦中錯綜複雜的神經元和血管繪製出最精細的三維「地圖」。這項浩大工程猶如給一座由近千億棵樹木組成的巨大森林拍出三維照片,既要看全整座森林,又要看清每一棵樹上的每一根細枝和每一片樹葉。
  • 中國高鐵採用一技術太先進,精度達到微米級,老外:簡直就是奇蹟
    資料圖:「復興號」高鐵中國的高鐵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來說,起步較晚。而由於德國與日本的製造也出色,所以以前世界上的高鐵都是德國標準或者是日本標準,但現在不同了。國外最先進的高鐵技術在中國的海拔與溫差的作用下,也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
  • 鑽石切割:只有我自己,才能切割和打磨我自己!
    切工歷史不管你看過哪一本《鑽石大全》,下面這張鑽石切型歷史圖多少都見過一些,我就給漢化了一下...像馬沙林式,是以發明出有 17 個冠部刻面和 17 個亭部刻面的法國紅衣主教馬沙林的名字命名的;佩魯齊式,是以發明出有 33 個冠部數量和 25 個亭底刻面的威尼斯拋光師的名字命名的;而 18 世紀初的老歐式,這就很接近我們現在普遍見到的明亮式切割的前身了。
  • 我國獨創廢棄物製備亞微米銅粉技術
    我國獨創廢棄物製備亞微米銅粉技術 2013-04-22 17:01:57 來源:網上輕紡城 日前,記者從重慶太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的「
  • 美國or歐洲,誰是中國製造的最佳目標?
    相比之下,呼吸機的研發以及生產,中國基本依賴西方進口,利潤率更是頂得上一火車的口罩。總之,一次疫情,可以令各國家自我反思,但尚不足以改變格局,這需要時間和目標。全球製造四梯隊,中國僅排在老三位置?事實上,美國自八十年代開始,就籌劃產業鏈分工,把低利潤、低技術、汙染環境的產業交到了第三世界國家,自己卻專注於高端製造業,他們的從業人數在過去三十年減少了60%,但製造業產值卻翻了好幾番,比如美國製造的傳統強項是飛機製造,波音飛機的產能和技術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航電、發動機、起落架等等都包含著非常密集的技術。此外,美國的戰鬥機生產能力也非常強大,基於此,川普最不怕的就是戰爭。
  • 精度可達到頭髮絲的1/100,我們在吉利微米級動力基地裡看到了這些...
    相關數據顯示,從2015年起,轎車市場的整體銷量就趨於平緩,動力總成的比重也隨之發生變化,PHEV和MHEV車型的市場份額逐年增大,這一狀況在A0級和A級車市場尤為突出。其實汽車的能量消耗由幾大塊組成,其中佔比較大的兩項分別是怠速和制動。
  • 中國飛鶴榮獲全球卓越製造大獎TPM獎 中國智造成全球優秀樣本
    中國飛鶴獲權威專家特優級點評TPM獎是全球製造企業競爭能力的標誌。其評選機構和頒獎方JIPM評審委員會,是世界領先的生產管理評估和認證組織,是全球最具權威的「世界級製造」(WCM,WorldClassManufacturing)生產實施評估機構之一。
  • 最小"蒙娜麗莎"僅30微米 相當於1根頭髮的三分之一
    最小"蒙娜麗莎"僅30微米 相當於1根頭髮的三分之一 >     美國科學家藉助納米化學技術在世界最小的「畫布」上「繪」出萊奧納多·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畫布」寬度僅30微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三分之一。
  • 中國高鐵發展 整合了中低速磁浮和高速磁浮的技術優勢
    10年前的今天,中國高鐵工人成功創造了每小時487.3公裡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10年後的今天,中國高鐵繼續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蹟。2011年1月9日,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簡稱中車唐山公司)自主創新研製的時速350公裡和諧號CRH380BL型高速動車組在京滬高速鐵路的運行試驗中,成功創造了每小時487.3公裡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2015年2月大基金通過認購股份的形式向中芯國際投資31億港元;2015年9月大基金與中芯國際、高通聯合增資中芯長電2.8億美元,其中大基金出資10.8億人民幣,2016年5月大基金投資中芯北方(中芯國際參股)43億人民幣,預期後續會有更多資金流向晶圓製造企業。   目前,各半導體大國或重要地區的產業鏈各有所側重。但中國既有半導體全產業鏈,有又豐富的下遊終端市場。
  • 僅20微米!科學家用納米機器人建造微型房屋
    僅20微米!科學家用納米機器人建造微型房屋2018-05-22 08:39出處/作者:驅動之家整合編輯:漢堡超人責任編輯:dengjinchao 法國科學家利用一種新的納米機器人系統,在一根厚度為75微米與人類頭髮一樣薄的光纖上建造了一個「微型房屋」。
  • 製造強國的徵途上,「後浪」奔湧向前
    精益求精,打磨更高的人生精度  或許最精密的數控工具機也抵不過方文墨的一雙手。他是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80後鉗工。經他手打磨出的航空零件,加工公差僅為0.003毫米,相當於頭髮絲的二十五分之一。創造出這個用他名字命名的加工精度——「文墨精度」那一年,他只有25歲。28歲時,他成為沈飛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高級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