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薄薄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為何能夠躋身美國偉大文學作品的行列?《包法利夫人》講述了一個「no zuo no die」的出軌女人的故事,把自己的命都「作」進去了,怎麼就成為現實主義經典之作呢?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中,如何達到電影《鐵達尼號》的視覺效果?
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可以等於:怎樣才能真正領會到文學名著的精彩之處?
後浪公司推出的《25堂文學解剖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欣賞文學經典的方法:戴上X射線眼鏡,深入經典的文本內部,拆解經典的巧妙之處。
本書作者羅伊·彼得·克拉克是文學博士,專注研究中世紀文學。他在著名新聞學院波因特學院任教三十多年,是新聞媒體界最有影響力的寫作指導教師之一,培養出了包括兩位普立茲獎獲獎作家在內的眾多傑出作者。作家戴夫·巴裡說:「在我認識的還在世的人當中,羅伊·彼得·克拉克最懂寫作。」
在這本書中,羅伊·彼得·克拉克為讀者分析了文學史上的25部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從荷馬、維吉爾、喬叟、莎士比亞到當代的馬爾克斯、喬伊斯、託尼·莫裡森,從《麥克白》《包法利夫人》到《百年孤獨》《憤怒的葡萄》等等,展示了大師級作者在文字方面的匠心獨運,並指導作者如何學習大師的技巧化為己用。
什麼是X射線閱讀法?
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如果單從看熱鬧的角度,很多文學經典簡直令人無法卒讀。比方說《紅樓夢》這部偉大經典,卻被很多人列為「怎麼也讀不下去」的經典之一。
而那些武俠小說、言情小說,以及穿越、修仙、盜墓,乃至歪嘴贅婿等網絡爽文,顯然有著更多的讀者。因為這些東西讀起來真的很爽,也完全不用費腦子。
的確,如果單看故事情節,很多經典名著的情節很難達到吸引人的效果。所以從文學經典中追求刺激的故事,無疑是緣木求魚,或者是對經典的誤用。
我家鄉有一句俗話:「抓只鱉,燒著吃。」按照民間說法,鱉是大補的,但要慢慢熬湯喝才行。有人心急,用火燒烤了吃,這樣沒有營養,純屬暴殄天物。這句話其實也可以用在那些以讀故事的方式讀名著的人身上。
經典名著,是要慢慢品味的,要在反覆閱讀中體會文字的美好。特別是對於那些希望通過閱讀名著提高自己的閱讀品味、學習寫作技巧的人來說,一定要帶上一副X射線眼鏡來閱讀。
克拉克指出,在閱讀過程中:「作家會像普通人一樣,去獲取信息,去尋求替代性經驗和閱讀快感,但卻能比普通讀者看到更多的東西,就好像他們有第三隻眼睛,或者戴了一副前些年漫畫書裡的那種X射線眼鏡。」
有了這種特殊視力,他們就能看到文本表面下的東西,看到構建文章意義的那些特殊設計。這是大部分人看不見的。
學者史蒂芬·平克在他的文章中使用過一個很好的詞:逆向工程。
作家們在閱讀中使用的就是某種形式的逆向工程。他們可以看到支撐文本運轉的各個部件,掌握某些方法策略,實現我們所體驗到的「簡潔明快」「懸疑」「幽默」「頓悟」「痛苦」等閱讀效果。
他們把這些部件儲存在工具箱裡,每個箱子上都貼著標籤,比如語法、句法、標點、拼寫、語義、詞源、詩學等,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工具箱,是「修辭」。
著看起來很神秘、很高大上是嗎?其實並不。
自從學習寫作以來,我在某種程度上也經常採用這種方法讀書、讀文章。在網絡寫作訓練中,有一個類似的說法,那就是「拆解」。一些初學者就經常拆解那些十萬加爆文的寫法,照著套路來寫。而學習寫小說的作者,也應當認真向大師學習。先學習、模仿,然後才能熟練、突破。
如何向經典學習寫作?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說有一次王國維先生搜集到一批古物,請溥儀去鑑賞。溥儀看了一眼,就說是假的。王國維大驚,問何以見得?溥儀說:「和我從小看慣的那些東西不一樣。」他從小長在珍寶無數的深宮,見得多了,自然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想不成為鑑賞大家都難。
段子就是段子,不能太當真。但這個段子背後想表達的一個道理卻是很有道理的,那就是多看才能練就火眼金睛。
那麼在文學鑑賞領域,如何養成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呢?自然也是多看多讀。
在《25堂文學解剖課》中,羅伊·彼得·克拉克為讀者列出了養成高超文學眼光的十二個步驟,我將其歸納為4步:
首先,尋找精彩段落。要按照平時的閱讀習慣,或尋找相關信息,或讀一個故事,在其中找到一段能讓你不由自主停下來的精彩段落,停下來好好欣賞,慢讀。
其次,反覆體味精華。找出這段話中最喜歡的文字,可以是一段話,也可以是一個句子、一個比喻,甚至只是一個詞,再把這段話讀一遍,要大聲地讀出來。
作者對於句子和自然段落高度重視。在書中,作者甚至拿出二十多頁的篇幅專門分析來自《聖經》《麥田的守望者》《利維坦》《洛麗塔》等經典著作裡的句子,分析句子的精妙之處。
第三,復盤作者思路。問自己這個問題:「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如果大聲喊出來有幫助的話,就把這個問題喊出來。戴上「X射線眼鏡」,看看是否能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自己不能得出答案,就把範文拿給朋友、同事和老師們一起讀一讀。
第四,無意識模仿範文。把範文複製下來,為了親自感受一下原文,你甚至可以把它抄寫在日記本上,或保存在文件夾裡。把範文放一邊,開始寫作。不要刻意去模仿範文,要讓它以間接的方式影響你。
關鍵是最後這一步,要無意識地模仿經典段落。實際上這也是我們通過向經典學習提高自己的一個套路。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優秀的寫作者必然也是認真的閱讀者。
《25堂文學解剖課》是不僅是一部閱讀指導書,更主要的是一部寫作指導書,指導作者們如何從經典中汲取寫作的技巧。因此,在每一章結束的地方,羅伊·彼得·克拉克都設置「寫作課」內容,進行「現場教學」,提煉出一些寫作原則,告訴讀者該在這一章裡提到的書中,應該得到怎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