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要怎樣讀才不浪費?《25堂文學解剖課》:你要戴上X射線眼鏡

2021-01-10 萬卷經典

一部薄薄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為何能夠躋身美國偉大文學作品的行列?《包法利夫人》講述了一個「no zuo no die」的出軌女人的故事,把自己的命都「作」進去了,怎麼就成為現實主義經典之作呢?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中,如何達到電影《鐵達尼號》的視覺效果?

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可以等於:怎樣才能真正領會到文學名著的精彩之處?

後浪公司推出的《25堂文學解剖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欣賞文學經典的方法:戴上X射線眼鏡,深入經典的文本內部,拆解經典的巧妙之處。

本書作者羅伊·彼得·克拉克是文學博士,專注研究中世紀文學。他在著名新聞學院波因特學院任教三十多年,是新聞媒體界最有影響力的寫作指導教師之一,培養出了包括兩位普立茲獎獲獎作家在內的眾多傑出作者。作家戴夫·巴裡說:「在我認識的還在世的人當中,羅伊·彼得·克拉克最懂寫作。」

在這本書中,羅伊·彼得·克拉克為讀者分析了文學史上的25部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從荷馬、維吉爾、喬叟、莎士比亞到當代的馬爾克斯、喬伊斯、託尼·莫裡森,從《麥克白》《包法利夫人》到《百年孤獨》《憤怒的葡萄》等等,展示了大師級作者在文字方面的匠心獨運,並指導作者如何學習大師的技巧化為己用。

什麼是X射線閱讀法?

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如果單從看熱鬧的角度,很多文學經典簡直令人無法卒讀。比方說《紅樓夢》這部偉大經典,卻被很多人列為「怎麼也讀不下去」的經典之一。

而那些武俠小說、言情小說,以及穿越、修仙、盜墓,乃至歪嘴贅婿等網絡爽文,顯然有著更多的讀者。因為這些東西讀起來真的很爽,也完全不用費腦子。

的確,如果單看故事情節,很多經典名著的情節很難達到吸引人的效果。所以從文學經典中追求刺激的故事,無疑是緣木求魚,或者是對經典的誤用。

我家鄉有一句俗話:「抓只鱉,燒著吃。」按照民間說法,鱉是大補的,但要慢慢熬湯喝才行。有人心急,用火燒烤了吃,這樣沒有營養,純屬暴殄天物。這句話其實也可以用在那些以讀故事的方式讀名著的人身上。

經典名著,是要慢慢品味的,要在反覆閱讀中體會文字的美好。特別是對於那些希望通過閱讀名著提高自己的閱讀品味、學習寫作技巧的人來說,一定要帶上一副X射線眼鏡來閱讀。

克拉克指出,在閱讀過程中:「作家會像普通人一樣,去獲取信息,去尋求替代性經驗和閱讀快感,但卻能比普通讀者看到更多的東西,就好像他們有第三隻眼睛,或者戴了一副前些年漫畫書裡的那種X射線眼鏡。」

有了這種特殊視力,他們就能看到文本表面下的東西,看到構建文章意義的那些特殊設計。這是大部分人看不見的。

學者史蒂芬·平克在他的文章中使用過一個很好的詞:逆向工程。

作家們在閱讀中使用的就是某種形式的逆向工程。他們可以看到支撐文本運轉的各個部件,掌握某些方法策略,實現我們所體驗到的「簡潔明快」「懸疑」「幽默」「頓悟」「痛苦」等閱讀效果。

他們把這些部件儲存在工具箱裡,每個箱子上都貼著標籤,比如語法、句法、標點、拼寫、語義、詞源、詩學等,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工具箱,是「修辭」。

著看起來很神秘、很高大上是嗎?其實並不。

自從學習寫作以來,我在某種程度上也經常採用這種方法讀書、讀文章。在網絡寫作訓練中,有一個類似的說法,那就是「拆解」。一些初學者就經常拆解那些十萬加爆文的寫法,照著套路來寫。而學習寫小說的作者,也應當認真向大師學習。先學習、模仿,然後才能熟練、突破。

如何向經典學習寫作?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說有一次王國維先生搜集到一批古物,請溥儀去鑑賞。溥儀看了一眼,就說是假的。王國維大驚,問何以見得?溥儀說:「和我從小看慣的那些東西不一樣。」他從小長在珍寶無數的深宮,見得多了,自然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想不成為鑑賞大家都難。

段子就是段子,不能太當真。但這個段子背後想表達的一個道理卻是很有道理的,那就是多看才能練就火眼金睛。

那麼在文學鑑賞領域,如何養成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呢?自然也是多看多讀。

在《25堂文學解剖課》中,羅伊·彼得·克拉克為讀者列出了養成高超文學眼光的十二個步驟,我將其歸納為4步:

首先,尋找精彩段落。要按照平時的閱讀習慣,或尋找相關信息,或讀一個故事,在其中找到一段能讓你不由自主停下來的精彩段落,停下來好好欣賞,慢讀。

其次,反覆體味精華。找出這段話中最喜歡的文字,可以是一段話,也可以是一個句子、一個比喻,甚至只是一個詞,再把這段話讀一遍,要大聲地讀出來。

作者對於句子和自然段落高度重視。在書中,作者甚至拿出二十多頁的篇幅專門分析來自《聖經》《麥田的守望者》《利維坦》《洛麗塔》等經典著作裡的句子,分析句子的精妙之處。

第三,復盤作者思路。問自己這個問題:「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如果大聲喊出來有幫助的話,就把這個問題喊出來。戴上「X射線眼鏡」,看看是否能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自己不能得出答案,就把範文拿給朋友、同事和老師們一起讀一讀。

第四,無意識模仿範文。把範文複製下來,為了親自感受一下原文,你甚至可以把它抄寫在日記本上,或保存在文件夾裡。把範文放一邊,開始寫作。不要刻意去模仿範文,要讓它以間接的方式影響你。

關鍵是最後這一步,要無意識地模仿經典段落。實際上這也是我們通過向經典學習提高自己的一個套路。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優秀的寫作者必然也是認真的閱讀者。

《25堂文學解剖課》是不僅是一部閱讀指導書,更主要的是一部寫作指導書,指導作者們如何從經典中汲取寫作的技巧。因此,在每一章結束的地方,羅伊·彼得·克拉克都設置「寫作課」內容,進行「現場教學」,提煉出一些寫作原則,告訴讀者該在這一章裡提到的書中,應該得到怎樣的啟示。

相關焦點

  • 人一生中必須要讀的40本經典文學
    是去讀那些上千頁的經典,在沒有任何人激勵、讀完甚至完全沒機會和任何一個人談論它的情況下;還是拿起一本《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一類的書填充掉放空的某個午後,以便和別人談笑風生?叔本華老先生在很久之前對這兩種閱讀做出了帶有人格歧視般的評判:「讀者大眾讀的愚蠢和反常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因為他們把各個時代、各個民族保存下來的至為高貴和稀罕的各種思想作品放著不讀,一門心思地偏要拿起每天都在湧現的、出自平庸頭腦的胡編亂造,純粹只是因為這些文字是今天才印刷的,油墨還沒幹透。」
  • 孩子上網課看屏幕,要不要戴藍光眼鏡護眼?告訴你答案
    日前,廣東省教育廳印發線上教育安排:全省中小學校3月2日起開展線上教育,學生不返校。疫情當前,大多數的學生即將需要長時間對著手機、電腦屏幕,這對學生的視力功能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此外,日常生活中為了防電子產品對眼睛的傷害,許多近視學生佩戴的眼鏡都會有防藍光的作用,那麼這種眼鏡功能是否真的能維護視力?長時間面對電子產品應該如何保護眼睛?藍光對視網膜是有危害的,它可能會造成一些視網膜疾病。但是眼鏡的防藍光功能對於近視的防控,或者對於近視的其它幫助,目前是沒有明確的證據來表明是有用的。
  • 醫學院學生解剖課前為遺體默哀 曾有人難忍退學
    解剖前先上理論課,為解剖做好準備10月18日下午,記者聯繫了青島大學醫學院夏玉軍院長,當他得知記者想要親自感受人體解剖課時,顯得有些驚訝,遲疑了片刻後,他問道:「你以前見過這樣的場面嗎?」記者回答說:「沒有。」「那你可得做好心理準備,沒有學過醫的人第一次看解剖課可能有點受不了。」
  • 怎樣寫出感人肺腑的文字?我們從《七十二堂寫作課》學習這三點
    《七十二堂寫作課》是作者夏丏尊和葉聖陶先生合作的第二本關於寫作的書,第一本是《文心》。這兩本書都以中學生為對象,向我們講述作文的目的,以及如何作文。在《文心》裡,兩位先生講解讀與寫的重要性,在《七十二堂寫作課》裡,他們說明讀與寫的原因,也講解關於作文的許多創作技巧。我們為什麼要學語文?
  • 四年級作文:難忘的一堂課
    看著同學們垂頭喪氣的樣子,姜老師得意地說,「哈哈,就算是大力士,也不可能握碎雞蛋,因為它是圓拱形的,所受的力量會均勻地分散到每一個點上,每個點受的力就非常小了,這樣雞蛋殼就不容易開裂了。」我聽了之後恍然大悟。這真是難忘的一堂課!我不但收穫了知識,還很快樂。我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探索更多的科學奧秘。
  • 孩子要上網課 需戴防藍光眼鏡來護眼嗎
    本報訊(勞動報記者王衛朋)孩子們下周就要上網課,要不要佩戴防藍光眼鏡來護眼?不少市民佩戴護目鏡出門,有沒有必要?在昨天的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醫師鄒海東給出了權威解答。鄒海東表示,防藍光眼鏡是為了減少短波長光線,是否能夠減緩青少年近視,目前沒有定論。
  • 醫學生們以後上解剖課,竟然要使用這樣的屍體...
    當遺體不足的時候,也會造成醫療研究以及練習上的困難。不過「Syndaver」這個近乎人體、擁有完整器官還有肌腱的解剖教具要來解決這個問題了!(同時也會帶給你很多晚上的夢魘。)  他表示:「這不僅在道德上很好,還可以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省下許多時間跟金錢。」
  • 解剖課體驗:嘔吐大哭做噩夢
    大師兄段長偉用手術專用的小鑷子輕輕一拉,掀起前胸的皮,心臟一下露了出來,學生們都圍在周邊,將目光凝聚在那具屍體上……孫琳豐告訴記者,他們班57名學生中,37名都是女生,對於解剖課,他們早已司空見慣,不覺得有啥害怕的。面對恐懼 嘔吐 大哭 做噩夢 不敢吃肉 「面對冰冷的屍體,你們難道就不害怕嗎?」
  • 孩子「雲上課」,到底要不要戴防藍光眼鏡?
    ,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上網課了。很多人覺得聽上去好像很高大上的樣子,但其實它還有另一個我們熟知的名稱——防藍光眼鏡。我們都知道藍光對人們的眼球會挺大影響的,而在生活中,人們戴防藍光眼鏡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問題是,戴上防藍光眼鏡就超級無敵,萬事無憂了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非常有必要給大家普及一下,什麼是「藍光」這一個概念。
  • 耶魯醫學生陷「屍體猥褻門」,你在解剖課上這樣做過嗎?
    耶魯醫學生陷「屍體猥褻門」,你在解剖課上這樣做過嗎?負責保管年鑑的John Hay Whitney醫學歷史圖書館館長Melissa Grafe表示,醫學院並非每年都會出版年鑑,但藏品中的確包括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年鑑,其中許多都有一個固定部分,就是醫學生第一年在解剖學實驗室中的照片。
  • 「上解剖課的屍體是自己帶還是學校發?」
    醫學生也有脆弱的,上了解剖課,好長時間不吃肉的大把人在。還有個別吐了……6-7人合作一具屍體不管什麼年代,解剖課用的屍體都是很緊張的,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不會那麼輕易被改變,即使到了現在,願意死後捐獻屍體給醫學研究的,還是極少。
  • 眼鏡也分材質,你戴的眼鏡是什麼材質
    很多戴眼鏡的小夥伴只知道眼鏡分金屬和非金屬,但是眼鏡也是分材質的哦!不同材質有點不同,今天我們就看看你戴的眼鏡是什麼材質。純鈦材質堅固耐用、超輕且質感好;β鈦與純鈦相比韌性更加突出;鈦合金時尚感更強一些。
  • 世界美如斯——讀《七堂極簡物理課》
    在我的少年時代,就對宇宙的奧妙、世界的構成等終極問題充滿興趣與想像,讀罷《七堂極簡物理課》,它勾起了我更多追問渺遠的衝動,也讓自我在哲學意味濃厚的文筆中歷經了一次探索宇宙物理的歷險。   《七堂極簡物理課》(後簡稱《物理課》)的作者卡洛•羅韋利是義大利物理學家,也是圈量子引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加之帶有詩性的文筆,羅韋利的這本科普小書可讀性頗高。
  • 量子理論物理學家新作《七堂極簡物理課》風靡歐洲
    《七堂極簡物理課》 的作者卡洛·羅維利。一定不是地球上的生物。沒有人,沒有東西能逃離,太陽巨大的引力把地球牢牢地鎖在軌道上。只有引力波,它是牢靠的信使,空間變形的發生欺騙不了任何造物主。」 上世紀90年代,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給LIGO的建設投入了巨大的資金支持,該項目關鍵的推動者裡奇·伊薩克森問羅維利,「你相信有引力波的存在嗎?」
  • 揭秘高校另類專業課:邊看書邊練解剖屍體(圖)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專業學習上,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被福馬林燻得眼淚直流、喉嚨發癢  學校:浙江大學 專業:臨床醫學  解剖課的地點,是在陰森、封閉的地下室進行嗎?至少,浙大醫學院不是。一樓,開窗通風的一大間實驗室裡,用多扇玻璃移門隔成解剖間和課堂。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這種類型被稱為坎貝爾式的科幻小說,迄今仍代表著最為大眾認同的對科幻文學的定位。02 《火星編年史》(雷·布萊德伯裡),文學型科幻,但卻不像後來的新浪潮科幻那樣晦澀和前衛,這本書讓你體會到科幻可以擁有怎樣的詩意和美。03 《一九八四》(奧威爾),社會學內核的科幻小說,對一種可能的未來社會形態進行全景式的描述。
  • 我為什麼要讀哲學書?
    當你真正靜下心去讀任何一本經典哲學書籍的話,你會發現,這些書中所謂的「大道理」,都是不同時期的哲學家通過觀察自己、觀察社會、觀察人類之後深度思考的產物,他們說的話,絕非雞湯話。可見,哲學不但不高冷,反而相當接地氣,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也許你會問,那學了哲學有什麼好處嗎?
  • 一堂創意課 啟發城郊孩子「趣」讀英語
    一堂創意課 啟發城郊孩子「趣」讀英語 2020/12/31 08:03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2321
  • 上過汽車「解剖課」後才知道,原來第七代伊蘭特是這樣的車
    這不,針對即將上市的第七代伊蘭特,北京現代用一場汽車「解剖課」告訴你,第七代伊蘭特是輛怎樣的車......,筆者把這場發布會比成一堂汽車「解剖課」,「解剖課」上有兩個核心詞彙十分重要,一個是第三代i-GMP平臺,一個是「Sensuous Sportiness(感性運動)」,筆者這裡來解釋一下。
  • 學生上網課帶火防藍光眼鏡,專家:沒必要戴,正確用眼更重要
    3 月 16 日,現代快報記者諮詢了相關專家了解到,防藍光不等於防近視,市面上很多的防藍光眼鏡宣傳中存在誇張的成分。防藍光眼鏡熱銷,宣稱可預防近視現代快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輸入"防藍光眼鏡"後,檢索出數千條信息,價格在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幾乎每個賣家都在寶貝圖片上,打上了"防藍光、防輻射、防近視"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