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細胞治療市場面臨變革,CAR-T該算藥品還是生物技術

2020-12-05 第一財經

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型治療方式,對癌症等重大難治疾病的治療具有突破性意義,幹細胞、免疫細胞以及其他體細胞治療技術被證明可以取得化學藥、靶向藥等無法取得的療效。公開數據顯示,全球細胞治療市場近年將達到數千億美元。

這一市場正面臨變革,國家衛健委3月29日最新發布的《關於徵求體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草案」)解讀中明確,體細胞治療轉化應用項目備案後可以轉入臨床應用並進行收費。

第一財經記者留意到,就在一個月前,國家衛健委曾公布《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旨在規範生物技術的臨床階段研究和轉化應用。

從內容上看,這兩個文件一脈相承,最新公布的草案在細節和實際操作上給出了更明確的信號,業內對所涉及的醫療機構自行研發製備並在本醫療機構內開展體細胞治療、細胞治療管理是否實行雙軌制、細胞治療監管部門的歸屬等問題最為關心。

醫院介入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業內最關心的是《徵求意見稿》第十二條指出,擬從事臨床研究活動的機構,應當是三級甲等醫院或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這就意味著,如果該意見稿通過,醫療機構將可以自行研發製備並直接在醫療機構開展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而最新草案的發布更明確了這一點,體細胞治療轉化應用項目備案後可以轉入臨床應用,由申請備案的醫療機構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的要求,向當地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提出收費申請。

西比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EO劉必佐對記者分析,中國的癌症患者數量很大,但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有限,而且目前細胞治療的費用比較高,所以衛健委這樣做的出發點是支持年輕科研學者創新、降低患者的醫療成本。

但是劉必佐也表示如何規範化管理、如何保證藥品質量和安全還有待研究。他舉例說明,例如醫院既是用藥單位,也進行相應研發生產,是否會出現自賣自誇的現象?不同醫院資質有差異,如何利用同樣的質量標準和體系進行管控,從而保證患者的安全?「如果很多問題不解決,則會破壞整個行業的創新土壤和發展環境。」

百富投資總監強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國細胞治療費用很高,一個病例至少要花費40萬美元,這種商業模式下讓國內患者用上細胞治療很困難,衛健委為了儘快以合理價格讓國內患者使用,所以開放了醫療機構備案後收費的模式。

「這造成了細胞治療領域雙頭管理情況。一方面,藥企要花大價錢建立GMP流程,做臨床實驗,接受藥監局嚴格監管;另一方面,醫院可以較低標準生產細胞進行治療,只要到衛健委備案。兩類參與者走的路徑不一樣,這會造成混亂。」強松表示。

CAR-T療法是藥品還是技術

2017年底,《細胞製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的出臺,重新啟動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究和註冊申請,並對擬作為藥品進行產品化、產業化生產的細胞治療產品所需具備的條件作出詳細規定,符合相關規定的產品即可上市。這被業內解讀為細胞治療政策上的轉折點。

據記者了解,新政發布後,我國共有多家企業拿到12張CAR-T臨床批件,包括南京傳奇、藥明巨諾、復星凱特、恆潤達生等生物科技公司,其中復星凱特成功通過技術轉移建立了細胞治療產品製備的全套GMP生產線。此次《徵求意見稿》中所定義的生物技術也被業內關心,前兩年已經明確作為藥品管理的細胞治療是否會實行雙軌制管理?

復星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王立群表示,細胞治療有高危和低危之別,國際上已經有明確的分類管理路線圖,高危產品必須按藥品監管審批。CAR-T細胞治療,因為涉及細胞體外基因修飾、激活擴增處理,達到需要的劑量並完成製劑,整個生產過程需要嚴格監控,保證無菌,即時檢測和放行檢測等。顯而易見,CAR-T是高危產品,須按藥品來申報和監管。

「如對細胞治療產品以雙軌制進行監管,可能會導致行業質量標準以及臨床研究規範的混淆,影響行業的規範化健康發展。對於患者而言,只有在嚴格監管下的CAR-T產品才能保障臨床的安全和有效。」王立群認為,「如果衛健委的標準比藥審中心低,會動搖立足高投資高質量開發細胞治療產品企業的決心,CDE(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剛形成的藥監管理也就形同虛設,好的細胞治療便不能像其它藥物一樣廣泛應用於臨床,與lCH(人用藥品註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要求和國際接軌相偏離。」

全球範圍來看,CAR-T吸引了許多生物技術公司和大型製藥公司關注,國內亦有一批本土創新公司盯住CAR-T,發力細胞療法。公開數據顯示,國內有超過130家公司正在開發細胞和基因療法,涵蓋CAR-T/T細胞受體療法(TCR-T)和腺相關病毒(AAV)到溶瘤病毒。

北京藝妙神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CEO何霆表示:「無論怎麼管,都是為了支持行業合規合法發展。從行業的健康發展角度來講,雙軌制應該謹慎,否則可能導致本質同樣的技術應用標準有高有低,帶來的是更大的療效和安全性風險,最終後果只能是患者和支付方買單。」

醫藥投資領域對新草案有何反應?強松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從藥企新增項目和投資者角度講,肯定會被打擊到積極性。清晰的發展路線出現了變數,參與者不同等的市場地位會挑戰整個行業的商業邏輯。但是,有比較明確臨床地位的藥企細胞產品,會保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相關焦點

  • 亙喜生物蘇州生產基地獲得CAR-T 細胞治療產品《藥品生產許可證》
    中國蘇州2021年1月15日 /美通社/ -- 致力於開發高效、經濟的細胞療法治療癌症的全球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亙喜生物科技集團 (NASDAQ:GRCL,簡稱「亙喜生物」)今日宣布,該公司蘇州生產基地順利通過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 (JSMPA)的全面審核,被授予《藥品生產許可證》,即MPMC。
  • 中國CAR-T治療癌症首案:爭議CAR-T藥品、療法屬性
    據媒體報導,8月23日上午第二次開庭中,雙方主要矛盾聚焦在CAR-T到底屬於藥品還是治療技術上。原告方堅持認為,CAR-T已經納入國家藥監局管理,應按照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而二院表示,CAR-T只是一種新的治療手段,這是一項科學研究性質的臨床試驗。目前法院要求原告向國家藥監局進行書面諮詢,明確CAR-T臨床試驗是否需要藥監局審批後才可以開展。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國內目前尚無批准上市的細胞療法,但今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CNDA)批准明聚生物CAR-T產品JWCAR029的IND申請,這是國內首個獲準臨床的CD19靶向的CAR-T產品。我們都知道,人體的免疫細胞分為多種。
  • 盤點:國內CAR-T產品最新進展
    靶向CD19的品種,而最特別的研究,當屬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集團有限公司正在研發的非病毒載體CD19 CAR-T細胞注射液(BZ019),相比其他療法,該療法採用非病毒載體,優勢明顯。此外不得不說上海科濟生物研發出的國際上首個靶向Claudin18.2的實體瘤CAR-T療法,Claudin18.2(CLDN18.2)是一種胃特異性膜蛋白,被認為是胃癌和其他癌症類型的潛在治療靶點。CT041已被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和美國FDA批准進入臨床試驗。
  • 貴州百靈抗腫瘤藥物布局再延伸 攜手凱因醫藥進軍千億CAR-T細胞...
    而貴州百靈的相關核心技術來源於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魏於全院士研究團隊,前期已完成體外藥效學活性研究,已經證實了較好的腫瘤靶向殺傷活性。後續,魏於全院士將全程參與新藥研製過程。這意味著,一旦貴州百靈研發布局CAR-T領域成果初顯,不但將使大量腫瘤病人在臨床治療中迎來新的希望,還將使貴州百靈成為相關藥物藍海的首位受益者。
  • CAR-T(MAGE-A4陽性靶點)細胞回輸治療晚期肺癌
    療法作為全球熱門的細胞療法,在血液瘤領域(例如白血病)的治療潛力毋庸置疑,2017年,先後有兩款car-t療法獲FDA批准在美國上市。斯丹賽致力於通過開發創新型的car-t療法根治實體瘤。針對以上實體瘤治療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公司自主開發了的治療實體瘤的coupledcartm平臺技術,並已在臨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 中國部分細胞治療企業媲美歐美 A股何時掀起CAR-T熱?
    經過數年的發展,部分企業的研發技術平臺得以完善,取得臨床試驗批件等階段性成果,並獲得大額融資。從2016年以來,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衛計委等機構陸續發布了細胞治療領域的多個監管政策。2017年12月,CDE發布了《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該指導原則為CAR-T企業明確了研發申報的道路。
  • Cell:利用CAR-T細胞作為微型製藥廠治療B細胞淋巴瘤
    2016年10月3日/生物谷BIOON/--最近針對免疫療法和基因工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的使用取得的進展已讓人們興奮不已。歷史上,CAR-T細胞免疫療法旨在給予免疫細胞所需要的信息來更好地將腫瘤細胞識別為外來的並攻擊它們,從而增強免疫系統。
  • CAR-T和CRISPR治療的關鍵一年
    三家公司的藥物都是基於抗CD19的CAR-T細胞,但是細胞修飾方式和製造過程不同,並且可能意味著用一種療法出現的副作用與其他療法出現的副作用存在顯著的不同。然而,Juno所遭遇的挫折使得人們對該技術的潛力和存在一些問題產生質疑,包括Juno將要如何在當前的買方市場中進行定價所存在的不確定性、CAR-T在實體瘤中應用的困難以及血液系統癌症治療日益激烈的競爭格局等問題。
  • 資本搶灘CAR-T療法,助燃細胞治療行業發展
    CAR-T全稱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是一種個性化腫瘤治療方法,原理是從患者的供血中分離T細胞,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在體外給T細胞加入一個嵌合抗原受體基因,使其可以特異性識別和殺傷癌細胞,在體外擴增後再次注入患者體內。
  • 細胞治療新動態!國產CAR-T奔赴戰場
    亙喜生物成立於 2017 年,旨在攻克行業所面臨的自體和同種異體CAR-T細胞產品普遍存在的技術挑戰。細胞治療是指將正常或基因工程化人體細胞移植或輸入體內,替代受損細胞、增強免疫功能,進而治療疾病,可以分為幹細胞治療和免疫細胞治療兩大類。在十三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中,強調支持基因測序、腫瘤免疫治療、幹細胞治療、藥物伴隨診斷等新型醫學技術發展,完善行業準入政策。
  • 細胞免疫——CAR-T 技術
    癌症傳統的療法,外科手術和放化療均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外科手術很難根除腫瘤組織,而放化療又會對正常的組織產生很大的危害,所以,在分子生物學快速發展,一類新的療法也逐步的走向臨床,備受大家的關注,那就是腫瘤免疫療法,即通過一些生物手段,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達到清除腫瘤、治癒癌症的目的。細胞免疫治療,是世界目前惟一有希望完全消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手段。
  • 深耕千億級重症肝病市場,微知卓生物全球首創細胞重編程技術
    長期以來,臨床上治療肝衰竭的手段有內科藥物治療、非生物型(物理)人工肝,晚期是肝移植。目前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案,然而費用極高且肝源緊缺。據中國肝移植註冊中心(CLTR)統計,2017年我國完成了4641例肝移植,比例不到當年肝衰竭病人的2%。 等不到肝移植的患者該怎麼辦?
  • 相比於CAR-T細胞,CAR-M細胞可能更有效...
    2020年3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嵌合抗原受體(CAR)T(CAR-T)細胞療法已引發血癌治療變革,但在治療實體瘤方面面臨挑戰。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也許有一種替代T細胞療法的方法來克服這些挑戰。
  • CAR-T細胞免疫治療技術
    CAR-T細胞免疫治療技術自2017年10月,美國政府批准第二種基於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細胞的療法以來,在治療癌症方面效果顯著。CAR-T治療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指的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
  • CDE發布免疫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指導原則,細胞療法有望更進一步!
    2020年7月6日,國家藥品審評中心發布了《免疫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該指導原則是2019年4月國家藥監局啟動的中國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中,首批研究項目「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技術評價與監督體系研究」的首個技術指南。
  • 新型CD19 CAR-T 治療B細胞淋巴瘤
    CAR-T治療在惡性血液腫瘤方面,如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均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結果。但CAR-T治療仍然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首先,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對CAR-T治療敏感,存在治癒率低的問題;其次,接受CAR-T治療後即使獲得完全緩解的患者仍會出現疾病復發。
  • CAR-T治療費用全覆蓋!美國宣布支付CAR-T細胞療法及其相關費用
    最近,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宣布不僅支付CAR-T細胞療法的費用,還支付所有相關服務費用,包括藥物管理、細胞的收集和處理、細胞的回輸、以及門診或者住院的治療費用。在擬議決定備忘錄中,要求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應在CMS批准的研究中提供全國範圍內覆蓋治療,並在治療後至少兩年內對患者進行病情監測。所獲得的監測數據也將幫助CMS為醫療保險覆蓋治療的後續推進工作提供關鍵的決定性信息。這項政策對醫院來說可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醫院認為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缺乏明確的規則,再加上這些治療方法的天價,阻礙了醫院採用該療法。
  • CAR-T發展及市場環境淺談
    鑑於當下生物技術的更新速度,預計CAR-T療法還將帶給市場更多驚喜。 本報告擬從CAR-T療法技術基礎入手,分析CAR-T療法的局限性及研發方向、行業發展情況、研發情況與如何選擇國內標的、投融資情況及行業總結。一 行業發展歷程CAR-T技術發展、演變至今,已有數十年歷史。
  • 講故事還是大轉型?香雪製藥押賭CAR–T
    政策調整是其中一大原因,兩票制、帶量採購等政策給整個醫藥行業帶來了市場調整和行業重構;加之部分醫生和患者愈發不認可中醫藥。傳統中醫藥企業不得不思考轉型方向和路徑。那麼主營業務為現代中藥及中藥飲片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香雪製藥持續向生物類創新藥發力,到底是企業轉型之舉還是「又講了個好故事」?技術、資金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