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購藥品、入戶走訪……80後夫妻幾乎被全小區居民認識

2020-11-22 網易新聞

2020-11-22 09:28:04 來源: 一畝零三分地

舉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20日訊(記者萬凌 通訊員魏曉旋)「請問您家的房屋面積多大?您的工作單位是哪裡?」20日,漢陽永豐街漢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居民徐宏順逐一打電話核對賞新園小區的人口信息。一旁的妻子高春玲提醒他,登記房屋面積要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圖為高春玲和徐宏順夫妻倆在核對賞新園小區的人口信息。記者萬凌 攝)

  高春玲和徐宏順都是湖北省交投集團漢十運營公司的員工。今年8月起,身為黨員的高春玲就近下沉居住地漢沙社區,並被聘為賞新園小區「第一書記」。11月3日,高春玲開始投入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信息核對、表格錄入工作。

  「她不光自己下沉社區,還拉著丈夫來當志願者。」漢沙社區黨總支書記艾萍介紹,今年2月,高春玲和徐宏順主動到社區報名當志願者,幫重症居民代購藥品近百次,多次幫社區分發愛心菜,長期在社區養老院值守大門。時間長了,賞新園小區的居民幾乎都認識他們。

  今年9月,高春玲正式擔任賞新園小區「第一書記」,與租住在小區的幾位空巢獨居老人結對子,她隔三岔五上門慰問,把公租房裡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本月,高春玲在人口普查指導員的帶領下開展入戶普查。居民一看是老街坊,馬上迎她進屋。有些租戶平時關門閉戶,一看登門的是高春玲,非常配合登記工作。截至目前,高春玲、徐宏順共同完成入戶走訪120餘戶、錄入信息500餘人次、核對信息近千條。

  高春玲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她和丈夫不約而同地想到走出家門為居民服務,與社區工作人員並肩戰鬥近3個月,才發現社區工作艱辛不易。這次她下沉社區,恰好碰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網格員的工作量非常大,她特意向單位請了年休假來社區幫忙。丈夫也趁雙休幫忙核對信息、入戶走訪。「在我的帶動下,他已經向社區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編輯:朱晨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十堰184個單位和小區已通暖 記者入戶走訪「探暖」感溫度
    開通暖氣後,柳中園一居民家室溫達18℃。11月28日以來,十堰城區許多小區陸續啟動供暖。截至12月1日,城區已有184個單位和小區開通暖氣。昨日城區最高氣溫6℃,居民家的暖氣效果如何?記者走訪多個供暖小區,居民普遍反映供暖效果比較好。
  • 90後博士客串翻譯還跑腿代購
    他們與社區黨員先鋒隊隊員、居民代表24小時奮戰在一起,作防疫宣傳、檢查生活小區門前體溫檢測點設立情況、為居民們作心理疏導等。截止目前,社區內4302戶居民(13626人)的入戶排查登記已完成,入戶回訪登記仍在持續進行。▲李浪(左五)加入鼎山街道青年突擊隊 龐滔滔攝記者從該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阮前安處了解到,2月25日那天,一名名叫李浪的90後年輕志願者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 招遠辛莊鎮開展網格員入戶走訪活動
    水母網10月13日訊(通訊員 趙春榮)為推進辛莊鎮鎮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切實掌握群眾的需求,近日,辛莊鎮組織網格員進行入戶走訪活動。走訪中,網格員每到一戶,都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了解其家庭基本情況和生活生產狀況,著力解決居民群眾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傾聽群眾對黨和政府意見建議,詳細記錄群眾的所期、所盼,做到能當場解決的立即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及時反饋到工作區,由工作區包區兩委及工作人員協調處理,然後,將處理情況反饋給群眾。
  • 陽信溫店鎮網格員入戶走訪 普及冬季取暖安全
    走訪過程中,網格員深入每位居民家中,進行入戶檢查,每到一戶都詳細檢查爐具安裝位置、煙道通暢情況等,並面對面宣傳冬季安全取暖和預防一氧化碳中毒有關知識,發放居民防範一氧化碳中毒明白紙,消除潛在事故隱患。
  • 居民、社區、物業齊發力 雲水灣小區垃圾分類和諧又溫馨
    雲水灣小區是洪塘街道體量最大安置房小區,有2860戶居民。小區實施「撤桶並點」後,原先119個垃圾投放點位只剩5個點位,1個垃圾投放點位平均「承包」500到700多戶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撤桶並點後,社區負責人收到了居民的反饋:「垃圾桶變少了,年輕人走幾步不礙事,但對小區裡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障人士來說就不方便了。」如何解決這些老人的現實煩惱?在物業的大力支持下,雲水灣小區增加了一項暖心服務。
  • 入戶走訪發現兒童失蹤 細心民警DNA比對幫助尋找
    DNA助力尋子  失散3年終團圓  入戶走訪發現兒童失蹤 細心民警DNA比對幫助尋找  近日,廣州警方在「走千家、訪萬戶、暖民心」入戶走訪活動中,發現一起兒童失蹤的警情,而失蹤兒童的父母卻沒有報警。
  • 小區緊挨高速路居民飽受噪音折磨 記者實地走訪調查
    吳先生住在小區16 棟13 層,在樓房南側,還有兩棟小高層,這兩棟小高層離高速路是最近的。記者發現,高速路有些路段安裝了隔音屏障,「隔音屏障對低層的那幾家住戶或許有點用,可是樓層稍高一些,就能感覺到高速路的噪音了。」吳先生說。「受噪音之『害』的不僅是我們小區,隔壁的百商玉蘭公館小區,也是同樣的情況。我聽說他們小區居民也是不斷為了噪音問題去投訴。」
  • 改舊煥新順民意 環境提升聚民心 宿州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加強項目管理,規範項目審批和招標程序,加強日常巡查和指導,強化項目建設全過程的動態質量安全監管,委託質監部門全程跟蹤,確保工程質量。鼓勵群眾全程參與,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建立「居民義務監督員制度」,通過個人申請、群眾推薦,聘請群眾威信高、認真負責的小區居民為義務監督員,全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進度、質量及安全監督,有效保證了小區改造的效果和質量。
  • 紫金小區居民齊動腦,積極參與「公共空間打造商議會」
    為進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美化居民居住空間,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帶動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12月22 日,由四川省崇州市崇陽街道明湖社區主辦,崇州惠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辦的「公共空間打造商議會」在紫金小區一期舉行。
  • 無錫黨員幹部「大走訪」:群眾微笑是最好評價
    盛源北路一段120米長的「卡脖子路」,就是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的一個「堵點」。山韻佳苑小區住戶陸洪毅介紹,盛源北路往南接上錫滬路,往北連通錫東新城最大安置房小區之一的山韻佳苑,這幾年隨著小區入住人口的增多,來往的車流量越來越大。但是由於歷史原因,盛源北路自鎮北路向北的100多米是一片民宅,南北來往的車輛只能從吼山浜西側一條三四米寬的村道上經過。
  • 宅家三個月85歲老人記下暖心帳本,收到社區愛心菜代購物品35次
    ……今日,礄口區古田街萬人社區居民徐瓊林老人和老伴在整理疫情期間的愛心帳本。她細數了一下,從社區封控伊始到4月底,社區為他們家送愛心菜、送代購的菜和藥品有35次之多。後來社區封控管理,社區居民需在家居家隔離,姑娘兒子也不能出社區。老人只能通過社區團購米油蔬菜等生活用品。徐瓊林說,2月8日起,家裡開始報體溫。後來,社區封控管理後,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就開始送愛心菜了。
  • 下月1日人口普查將入戶 居民需備戶口本房產證
    「從前期入戶摸底調查的情況看,北京市民對人口普查的配合度很高。以東城區為例,基本做到了100%入戶。」孫書振透露。  短表填18個項目  長表填45個項目  內地居民人口普查短表共有18個項目,分為兩個部分,按戶填報和按人填報。
  • 184個單位和小區已用上,他們怎麼說
    開通暖氣後,柳中園一居民家室溫達18℃。11月28日以來,十堰城區許多小區陸續啟動供暖。截至12月1日,城區已有184個單位和小區開通暖氣。昨日城區最高氣溫6℃,居民家的暖氣效果如何?記者走訪多個供暖小區,居民普遍反映供暖效果比較好。
  • 記者走訪鄭州鮮奶市場 牧場擠奶室地上全是牛糞
    近來,鄭州不少小區、學校周邊出現了「鮮奶吧」,昔日的場景再現。鮮奶吧主打新鮮、零添加,那麼,這些店鋪的奶真的新鮮、安全嗎?河南商報記者走訪發現,鄭州市場的鮮奶吧大都當天進貨當天賣,新鮮可以保證,但有一些店鋪奶源成謎。
  • 邯鄲老舊小區改造,改出幸福生活
    六二社區書記楊紅介紹,北崗院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共有15棟樓,874戶,2500多口人,老年人佔總人口的70%左右。該小區改造提升後,為了進一步完善小區功能,去年作為小區安裝電梯試點,開始分階段、分批次安裝電梯,目前已經有4棟樓的業主們提交了申請書。
  • 城市與社會︱老舊小區改造中被忽略的居民情感
    這份榮光一直伴隨友誼小區的居民度過了整個80年代。 友誼小區。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到上世紀90年代之後,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有企業的體制改革,友誼小區中很多居民成了下崗職工,友誼也從原先的企業職能中剝離出來,歸由地方政府管理。由於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和日常維護,友誼小區出現了多重衰退。2015年,瀋陽市諸多類似友誼的老舊小區成為了拆遷改造的對象。
  • 光纖入戶後,光貓怎麼放?看完後明白了!
    光纖入戶後光貓的擺放位置往往是要根據光纖皮線的預留位置而定。一般來說,開發商預留的光纖皮線都在多媒體箱裡面,網線也在此匯集,所以,大多數用戶的光貓都是放在房間角落的多媒體箱裡。
  • 多管齊下 台州市區143個老舊居民小區煥新顏
    在大部分台州人的認識中,老舊小區意味著,小區的水泥路面應該是破爛不堪的;綠化帶應該雜草叢生,死株、枯樹很多,砌石大量破損、風化;一下雨就會「水漫金山」;停車是很難的;樓道裡是黑乎乎的;消防設施是被損壞的;空中管線是密密麻麻,比五線譜還要多出好多根的……  也正因為如此,在我市今年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十大攻堅行動裡,老舊小區的改造排在了第一位,因為「髒亂差」,被列為「難題王」。
  • 上海一老小區居民為電瓶車充電爭搶不休
    為此,許多小區嚴厲通告居民,不得在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等公共區域停放電動自行車充電,更禁止「進樓入戶、飛線充電」。鳳城三村的這些電動自行車被請出樓道後,充電問題究竟怎麼解決?在小區轉了一圈,記者看到,幾乎每棟居民樓都有住戶採用「飛線」方式解決自家電瓶車的充電問題,成排的電瓶車停靠在一樓窗口外。五顏六色的電線或從窗戶穿出,或從樓上長長地垂落到地面。為了防止露水或下雨引起插座短路,居民們也是絞盡腦汁:有的用塑料紙包裹,有的用廢舊可樂瓶擋風遮雨。記者碰到了居民張老伯,他住在三樓,買了兩條充電插排,插座則放在一樓住戶廚房窗臺底下,再用雨衣蓋上。
  • 南門倉人口抽樣調查入戶進入尾聲 調查員:「直到敲開門為止」
    「咱們首都居民覺悟高」「阿姨,您在家呀?我是濤子,今天人口抽樣調查正式入戶,您得再填一張比較詳細的表!」東城區東四街道,南弓匠營胡同1號樓,張濤濤通過門禁系統對居民說話。大門隨即應聲而開,調查員們朝樓上走去。「這家是回民家庭,咱們說話注意點兒。」楊波指著家門口的回民標誌低聲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