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女性自我蛻變和解放,願你面向太陽,堅定而溫暖。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講述了100個抑鬱女孩的歷程,而她們的大多數的共性問題就是原生家庭,關於原生家庭確實是我們最初生命的底色,而這抹底色卻是父母以及家庭來描繪,大多數的父母對於這抹色彩的重要性並不知曉,當一個個孩子長大之後,那抹生命的底色就逐步的呈現出來,過去的已經無從改變,而能改變的只有當下,希望這些底色比較黑暗的人們可以早些的走出來,活出自己生命的力量。
在文章中,講到了抑鬱症人群的共性問題,就是原生家庭,基本就是:1、父母離異,導致了家庭的不完整,並且無法正面面對和處理,導致孩子感受到了悲涼;2、家暴,實施暴力的都是自己最愛的人,包括母親和父親,因為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就把很多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不管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承受了自己以及社會過多的壓力和摧殘,大多數這類父母都是不自知的,都是自己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
3、性侵犯,受到來自親戚以及周邊人群的騷擾和侵犯,但父母也不關心,於是這類人群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去關心和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並且也沒有人去幫助他們,或者說,因為沒有安全感,她們也很難放開心懷讓人走近她們的內心,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我就是一個人,很難進入人群之中,因為害怕被傷害,基本是處在包裹自己的狀態,敞開心扉這件事對我來說極其困難,實際上就是因為一個比較極端的信念,就是:這個世界上連父母都不愛你和關心你,有血緣關係的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那麼一個外人怎麼可能做到。
在生命早期所積累的心酸以及委屈,就這樣逐漸的成為了我們生命的底色,之所以,在孩提時候還不那麼的明顯,到了成年反而卻無法健康的活著,或許就是在最該受到關懷和溫暖的時候,卻嘗盡了人間的涼薄,於是生命是沒有力量的,也是沒有憧憬的,當來到這個更加艱辛的成人世界,就更加沒有了力量和勇氣,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在被消耗的狀態,所以,很難有力量再去抵抗這這個世界中的悲涼。
對於童年的底色,我是深有體會的,我一直很羨慕那種情緒很穩定,狀態很溫和的人群,在童年收穫了極其溫暖和美好的關愛,所以,當面對真實的社會時就顯得很穩定,什麼事情都不會令他們感受到驚嚇或者壓力,總是有著很深層的力量支撐,總是不慌不忙的淡然的活著,很安全很愜意。
對於這樣的狀態,或許我一直以來都很難體會到,但我現在也在不斷的補缺,讓自己更豐盛,更加愛自己,去嘗試打造一個穩定平和的溫暖的家庭,不再寄希望於無可挽回的過去,不再將自己的不幸歸咎於外在,而是不斷地回到內心,真實的活在當下,過去的無從改變,將來的也無需擔心,我們唯一能把我的就是當下,此刻的心境和美好。
這一路走來,也不是沒有收穫,我想,正是經歷了這些,才會感受到更多的美好,當你從廢墟和灰燼中站起來,這個時候才是最強大的,經歷了這些,你才知道家庭的重要性,我們還是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他健康的原生家庭,生命總是在不斷的輪轉,希望我可以在輪轉的這個節點上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如果我可以建造一個強大的溫暖的家庭,使得孩子可以在生命的早期獲取力量,那麼這些年的苦,或許也沒有白挨。
作者簡介:吳潔,心理諮詢師,自媒體情感及心理專欄作者,專注女性自我蛻變和解放,希望可以陪伴你左右,為你點亮一盞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