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情緒,大多來源於生命的早期

2020-12-02 女子心理喵

專注女性自我蛻變和解放,願你面向太陽,堅定而溫暖。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講述了100個抑鬱女孩的歷程,而她們的大多數的共性問題就是原生家庭,關於原生家庭確實是我們最初生命的底色,而這抹底色卻是父母以及家庭來描繪,大多數的父母對於這抹色彩的重要性並不知曉,當一個個孩子長大之後,那抹生命的底色就逐步的呈現出來,過去的已經無從改變,而能改變的只有當下,希望這些底色比較黑暗的人們可以早些的走出來,活出自己生命的力量。

在文章中,講到了抑鬱症人群的共性問題,就是原生家庭,基本就是:1、父母離異,導致了家庭的不完整,並且無法正面面對和處理,導致孩子感受到了悲涼;2、家暴,實施暴力的都是自己最愛的人,包括母親和父親,因為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就把很多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不管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承受了自己以及社會過多的壓力和摧殘,大多數這類父母都是不自知的,都是自己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

3、性侵犯,受到來自親戚以及周邊人群的騷擾和侵犯,但父母也不關心,於是這類人群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去關心和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並且也沒有人去幫助他們,或者說,因為沒有安全感,她們也很難放開心懷讓人走近她們的內心,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我就是一個人,很難進入人群之中,因為害怕被傷害,基本是處在包裹自己的狀態,敞開心扉這件事對我來說極其困難,實際上就是因為一個比較極端的信念,就是:這個世界上連父母都不愛你和關心你,有血緣關係的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那麼一個外人怎麼可能做到。

在生命早期所積累的心酸以及委屈,就這樣逐漸的成為了我們生命的底色,之所以,在孩提時候還不那麼的明顯,到了成年反而卻無法健康的活著,或許就是在最該受到關懷和溫暖的時候,卻嘗盡了人間的涼薄,於是生命是沒有力量的,也是沒有憧憬的,當來到這個更加艱辛的成人世界,就更加沒有了力量和勇氣,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在被消耗的狀態,所以,很難有力量再去抵抗這這個世界中的悲涼。

對於童年的底色,我是深有體會的,我一直很羨慕那種情緒很穩定,狀態很溫和的人群,在童年收穫了極其溫暖和美好的關愛,所以,當面對真實的社會時就顯得很穩定,什麼事情都不會令他們感受到驚嚇或者壓力,總是有著很深層的力量支撐,總是不慌不忙的淡然的活著,很安全很愜意。

對於這樣的狀態,或許我一直以來都很難體會到,但我現在也在不斷的補缺,讓自己更豐盛,更加愛自己,去嘗試打造一個穩定平和的溫暖的家庭,不再寄希望於無可挽回的過去,不再將自己的不幸歸咎於外在,而是不斷地回到內心,真實的活在當下,過去的無從改變,將來的也無需擔心,我們唯一能把我的就是當下,此刻的心境和美好。

這一路走來,也不是沒有收穫,我想,正是經歷了這些,才會感受到更多的美好,當你從廢墟和灰燼中站起來,這個時候才是最強大的,經歷了這些,你才知道家庭的重要性,我們還是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他健康的原生家庭,生命總是在不斷的輪轉,希望我可以在輪轉的這個節點上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如果我可以建造一個強大的溫暖的家庭,使得孩子可以在生命的早期獲取力量,那麼這些年的苦,或許也沒有白挨。

作者簡介:吳潔,心理諮詢師,自媒體情感及心理專欄作者,專注女性自我蛻變和解放,希望可以陪伴你左右,為你點亮一盞心燈。

相關焦點

  • 在光鮮生活後面強烈的生命無意義感,如何擺脫這種抑鬱抑鬱情緒?
    很多情緒和思維念頭,可能並沒有一個明顯的觸發源頭。它自己就那樣出現了。即使我們生活的順風順水,也不排除被這些負面情緒和念頭入侵。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識,做一些適當的負面情緒的預先防禦,也是幸福快樂的一個組成部分。案例故事:老師,我16歲了。我上高中了。
  • ...壓力,抑鬱,神經傳遞,情緒,血清素,5-羥色胺,神經元 ——快科技...
    12月2日,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有些人即使是在長期壓力下也能抵抗抑鬱和快樂不足,或是源於神經傳遞發生變化。壓力對情緒有直接影響,情緒降低的早期初始症狀可能包括煩躁不安,睡眠中斷和認知改變。
  • 2020職場抑鬱情緒傾向人群報告:中重度人群佔比超40%,女性高發...
    病人大多是焦慮、抑鬱,抑鬱共病焦慮的很多,失眠的患者更是明顯上升,這個臨床的情形跟我們早期的一些調查是比較接近的。」 疫情期間長時間的隔離和社交缺失,以及復工復產後的問題,「手停口停」,也導致患者人數增加。「一些人對工作不太適應,人和人的交往、工作方式都變得不一樣;經濟恢復的壓力傳導到工作上的壓力很大,影響個人收入。進而產生焦慮、抑鬱的情緒。」
  • 導致抑鬱症自殺的,不是抑鬱情緒,而是這個
    我身邊一個患抑鬱症多年的朋友,曾告訴我說:是在情緒正常的時候,你以為自己好了,可是沒有。自從患上這個病,你就得終身與之為伍,藥物、心理輔導都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哪天醫生確認你的抑鬱症狀沒了,再過幾年依舊有復發的可能。
  • 迷幻蘑菇中成分可能有效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
    迷幻蘑菇中成分可能有效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 2016-12-02 11年12月02日 11:57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新華社洛杉磯12月1日電(記者郭爽)癌症患者普遍顯現抑鬱和焦慮的臨床症狀
  • 抑鬱與憤怒如何相互作用?
    更具體地說,一些研究強調了憤怒如何掩蓋抑鬱。 3 情緒低落是因為內向的憤怒 精神分析的觀點認為抑鬱與內向的憤怒非常相關。這是對許多人的準確評估。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我老婆自從懷孕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總是覺得很慌張,一會心情大好一會又極度的沉悶,有時候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有時候又很安靜,整個人的情緒變幻無常,朋友說可能是患了焦慮症,可我看著像抑鬱症,請問她到底是焦慮還是抑鬱呢?
  • 拯救荒野裡的抑鬱患者
    如果抑鬱症患者出現嚴重的自殺行為,這種情緒會「傳染」身邊人。另外,一位抑鬱症患者自殺,可能引起數十位抑鬱症患者效仿。數據顯示,60%~70%抑鬱症患者曾有自殺念頭或行為,約15%抑鬱症患者最終以自殺結束生命。抑鬱症患者什麼樣「抑鬱症病因複雜,既與個性特徵和生活特徵有關,也與周圍環境因素有關,是多因素綜合的結果。」
  • 潤安傑大腦生物反饋治療技術——調節焦慮抑鬱情緒,百家公立醫院的...
    ——「延遲開學是否影響畢業」「中高考時間會推遲嗎」…一系列問題的環繞,給學生、家長都帶來了或多或少的焦慮情緒;——「寶寶預產期到了,疫情還沒結束怎麼辦?」「醫院待產安全嗎?」「寶寶會順利分娩嗎」...疫情讓本就容易產前產後焦慮、抑鬱的孕產婦群體更加擔憂;——「一旦公司裁員,我該何去何存?」
  • 抗抑鬱食物除了水果和穀物類,沒想到這些肉類也可以改善抑鬱情緒
    其實我們抗抑鬱的食物除了香蕉、蘋果、牛油果、蘆筍、南瓜、菠菜、糙米、高粱等水果和穀物類之外,萬萬沒想到這三種肉類也可以改善你的抑鬱情緒。 NO1.雞肉 萬萬沒想到雞肉除了營養美味之外,它還可以在抑鬱症中起到關鍵作用。
  • 抑鬱是一種情緒狀態,抑鬱症的人一般有三種思維特徵:學會長大
    現在很多人非常容易產生抑鬱症,抑鬱是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其實是一種自我否定狀態引起的。當每一天都對未來產生希望,每一天都對未來產生期待,很多事情就不覺得是事情了。我們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維方式,去擁抱新的情緒狀態,這就是一種轉變。抑鬱狀態的人會更多思考當前的情緒狀態是什麼?而沒有去思考後期的情緒狀態是什麼?  從臨床角度來看,抑鬱症的人一般有三種思維特徵表現:  第一種:糾結自己的情緒特徵。對於很多事情,總是針對某一件事,而不是去思考這件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比如說,一個人對抑鬱症患者說了一句不體面的話,這個人說完了就結束了。
  • 「抑鬱自救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抑鬱症是怎樣產生的?
    你可曾有過情緒低落、快樂明顯減少?你可曾有過食慾明顯下降,體重至少減輕了百分之五?你可曾有過睡眠障礙、易怒或情緒鬱悶?你可曾有過經歷不佳每天疲憊不堪?你可曾有過無價值感、缺乏信心或是有負罪感?你可曾有過放棄一切的念頭?如果你至少有其中四個以上症狀的話,就可以判斷出自己是否有抑鬱症。
  • 研究證明:長期缺乏光照,人會產生抑鬱情緒
    所以對老王下的最終結論是,由於常年缺乏日照而引起的情緒低落。建議他多出去走走,沐浴陽光。02什麼是光營養?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光營養。什麼是營養?其定義是:「營養是肌體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營養料,以維持生命的整個過程。
  • |心理諮詢|抑鬱症患者|抗抑鬱藥物_網易新聞
    題圖製作:朱江近年來,明星自殺事件層出不窮,張國榮、賈宏生、崔真實 一個個鮮活、年輕的生命,被自己親手畫上了句號。抑鬱症源於不能傳遞「快樂」情緒低落、興趣低下、思維能力降低,抑鬱症最核心的「三低」症狀大家或許並不陌生,但是出現「三低」症狀就是抑鬱了嗎?其實,抑鬱症和正常情緒的界定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性格、社會壓力以及面對壓力的反應方式等,這些因素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精神性的。對抑鬱症而言,精神性的影響可能會更多。
  • 正念和冥想可能會加重你的抑鬱焦慮情緒:8%的人會經歷負面效果
    根據對現有證據的整理分析,大約每12個嘗試冥想的人中,就會有1個人產生並不想要的負面效果,這些通常都是抑鬱或者焦慮情緒的惡化,有極少數人甚至會通過冥想而首次出現抑鬱或者焦慮的情況。英國考文垂大學的米格爾·法裡亞斯(Miguel Farias)是這項工作的研究人員之一,他說:「對大多數人來說,正念冥想是非常好的舒緩壓力、對抗焦慮抑鬱的手段。
  • 飲食中注意6種事項就可以抵制抑鬱
    更嚴重的是,抑鬱會危及生命,讓人感到無助,甚至自殺,失去生存的意志和力量。英國衛生部營養學主管Rob Hobson和臨床和行為心理學家Aria博士解釋了飲食是如何真正影響心理健康的。這種情況非常複雜,有許多不同的因素。儘管做出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的選擇肯定不會治癒或預防抑鬱症,但曼徹斯特大學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的發現增加了證據的份量,即養成健康的習慣可能會改善與這種疾病相關的症狀。
  • 拿什麼來拯救抑鬱的我?《生命的真相》如是說
    要知道抑鬱的我,是還不夠愛自己,是還不夠了解自己,是還不夠懂得自己的真心。是老天想給我一次機會重新了解自我的身心,同時給自己一次好好善待自己的機會。能得抑鬱的人,大多數都是心存善意的人,都是情感細膩且敏感之人,都是重情重義之人。其實大多數抑鬱的人還挺有才情和才華的人。
  • 家人老是揪著自己缺點不放,我該如何處理這種抑鬱情緒?
    需要當事人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陷入這種負面情緒氛圍而亂了理性思維。合理的溝通,主動幹預評價過程,或者積極的心態和行為逐漸影響家人,都是可以實際操作的方法。 案例故事:屈小鳳的家裡人經常用他們的想法來評價她。小屈性格本來就是挺內向的那種。
  • 帕金森病非運動症狀易被忽略 需加強早期識別
    帕金森病人早期出現的非運動症狀極易被漏診和誤診,需加強早期識別、儘早幹預。情緒障礙約40%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的進展過程中會出現情緒障礙。抑鬱和焦慮可見於帕金森病病程的各個階段,也可在帕金森病經典運動症狀之前作為前驅症狀出現。抑鬱可能為帕金森病早期的前驅症狀或危險因素。
  • 青少年常見的不良情緒有哪些 青少年不良情緒如何調節和疏導?
    二、抑鬱如何克服抑鬱心理抑鬱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它是遭受挫折,面對巨大壓力等之後的沮喪的失望抑鬱心理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1、看問題問題從消極悲觀處著眼,結果對生活興趣減退,對前途悲觀,甚至有厭世感,嚴重的會有自殺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