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愛著中國的一個美國獲得諾貝爾獎女作家——賽珍珠

2020-12-04 太公文化觀天下

「各位,我知道中國,我在中國住過很多年,我在南京教過書,那裡有很多朋友。我還記得我那些非常優秀的學生們,他們是在如何勤勉奮鬥、努力學習,掌握現代知識。」

「時常有人問,為什麼這麼高比例的中國人是卓越的人民呢?就是因為他們的歷史很久。」

「今年是黃帝紀元4660年,在4600多年中,中國人一代一代地經歷過苦難、貧困、死亡,只有最強的人、最聰明的人才能生存下來。」

「我很信仰達爾文的進化論。現在留下的中國人都是非常優秀的、傑出的、值得尊敬的人。」

「中國人是人類歷史上傑出的一個民族。」「現在他們拼命地搞現代化建設、搞工業化建設,你們可以相信,他們會以閃電般的速度完成他們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

「我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誠然是錯誤的。幾年前,美國把通向中國的大門關閉了,應該儘快地開放,要和他們交流、對話。可以提建議、提批評,不能這樣絕交。我相信,這件事必須在最近完成。否則是對一個偉大民族的侮辱。」

這是1962年她在費城一個春節晚宴的一個講話,登在費城主要報紙上,引起全美的震驚。我想該震驚的還應是讀到這段文字的中國人。一個美國人,在當時還未與中國建交但是已經發生過戰爭的國家裡,這麼熱忱、誠摯地推介中國、介紹中國人。她在中國度過四十個春秋,和當時的普通中國人一同經歷了二十世紀初到抗日的苦難、絕望、悲痛的時代。她理解中國。她愛中國人就像愛她的美國同胞一樣真切、真情。她就是賽珍珠女士。

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美國作家、人權和女權活動家)出生在維吉尼亞州西部,4個月後,隨傳教士父母賽兆祥和卡洛琳來到中國。先後在鎮江、宿州、南京、廬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

作為一個外國人,她眼裡的即使是「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事件,也是這樣認識的:

「為什麼他們(義和團)要把我們,始終如一的我們,與那些不知來自何國,不知姓甚名誰的白人強盜、賊寇扯在一起!我生平第一次感到冤枉。天真無邪的我,只是因為長著我種族特有的金髮碧眼白皮膚而被人憎恨……」

從美國的外祖父家回來後,賽珍珠繼續上孔先生的課,孔先生解釋了為什麼會發生這一不幸,她忍不住哭了,她在傳記中解釋說:

「我流淚,因為我知道,如果孔先生和外祖父能夠彼此相見,促膝談心,他們會互相理解,對事情有一致的看法的。但無論過去還是今天,我始終相信他們能找到共同語言,英語還是漢語都無所謂。」

多年後,她述說了自己當年的心情:「我過去經常望著父母,不知道怎樣向他們傾吐我的感受、我的恐懼。」賽珍珠從那時起就已經為中西兩個世界的矛盾而憂慮重重,因為這兩個世界在她的心中是難分難捨,是融合在一起的。中西的矛盾、戰爭也就等於撕裂她的心,她渴望雙方相互理解,卻又束手無策,成年以後的賽珍珠用她的筆,她的語言,她的行動,盡其所能地去溝通中西,讓她的兩個世界成為「四海之內的兄弟」。

在協助 《亞洲》 雜誌編務期間,賽珍珠意識到,單憑一本雜誌恐怕教育不了美國民眾,想要美國人了解中國人和中國文化,最好的辦法是找一些能為自己的文化和文明講話的中國人,讓他們直接面對美國人,舉辦講座,講解亞洲和中國知識。天下一家。如果普通美國人能夠把自己看成是人類大家庭中的一員,就能引發自己對其他種族的好奇心,進而產生興趣,直至達成理解。於是,賽珍珠找到訪美的亞洲人包括中國人(如演員王瑩),來實施她這個交流計劃。

20世紀50年代,世界上兩大陣營的對立與冷戰割斷了賽珍珠與新中國的聯繫。賽珍珠在美中對立、國共對立夾縫中異常矛盾。賽珍珠的《朋友之間》(1958年版)一書記載了她與菲律賓外交部長卡洛斯·P·羅慕洛的談話,他們坦率地談到美國人與亞洲人之間的衝突問題:美國政府想用美國式的價值觀和標準來衡量和要求新中國的一舉一動,這樣就產生了矛盾,這些代表美國式的價值觀和標準均起源於西方文化、歷史背景,與中國的政治、歷史、文化相距甚遠。賽珍珠希望中國和美國能找到一種互相容納的機制,並一直做著不懈的努力直到去世。

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與西方國家在政治、歷史、文化、習俗有著天壤之別。這並不影響兩大文明體系的交流、良性互動,相互吸收優良文化。當今更需要的是一道橋梁,一批文化的交流者。

1949年以來,中美雙方的正面交流或者中斷或者是相互攻訐。人民之間的互信基礎更加減弱,相互之間更加隔膜,甚至敵對。尤其是當前,中美關係又走到歷史十字路口。中美都需要賽珍珠,搭建交流的橋梁。

相關焦點

  • 賽珍珠: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打破妖魔化中國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賽珍珠: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打破妖魔化中國1913年,英國推理作家薩克斯.羅默寫了一本《傅滿洲博士之謎》。書中塑造了一個長相猥瑣,行事殘暴的中國人傅滿洲。從此,在西方人眼中,「史上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就是中國人的經典形象。
  • 1938年美國女作家獲諾貝爾獎,曾當場預言中國將崛起,卻無人信
    我國就只有一個作家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有一個女醫生獲得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我們國家至今為止就只獲得兩個諾貝爾獎,由此可以看出諾貝爾獎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了。而今天我們所要講的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個女作家,她在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發表感言說中國以後會崛起,成為一個強國,但是當時她的這番言論非但沒有得到支持,反而受到很多的諷刺。讓我們走進,去看看當年發生了什麼吧。
  • 82年前,諾貝爾獎得主提出一個關於中國的預言,後來預測成真
    82年前,在一次諾貝爾的頒獎典禮上,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提出了一個關於中國的預言,82年後,曾經的那個預測最終成真。那個領諾獎的人並不是預言家,她只是一個熱愛中國的人。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美國作家賽珍珠。出生於美國的一個傳教士家庭,賽珍珠從小便有著十分正直的三觀,她的心中充滿著最高的信仰,卻從不沾染屬於上流社會的自命清高。
  • 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作家,中國生活40年,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
    諾貝爾文學獎對於很多從事文學工作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最高的殿堂,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必定在文學領域有著非常之高的成就,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她是一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作家,可是卻在中國生活了40年,並且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這個人就是珀爾巴克,可能這個名字大家並不熟悉,她還有一個中文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她就是賽珍珠
  • 1938年,美國諾獎女作家預言中國未來卻無人信,如今一一應驗
    自從「諾貝爾獎」問世以來,很多國家都有一個「諾貝爾」情節,在物理、文學等5個領域,但凡是對人類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便有可能與「諾貝爾獎」結緣。在美國,倒是有這麼一位「驚豔」的女作家,不僅獲得了「諾貝爾獎」,還是一個「預言家」,她便是賽珍珠,一個傳奇的女子。
  • 美國諾貝爾獎女作家,曾預言百年後的中國無人信,如今已全部成真
    在世人的眼中,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是在該領域最頂尖的一批人,也認為他們的判斷必然是正確的。但是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賽珍珠女士曾經在頒獎儀式上做出了自己對中國的預言卻遭到了很多西方媒體的質疑和嘲笑,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1938年獲諾貝爾獎的美國女子,一番話預言中國沒人信,現一一應驗
    近代也曾有不少外國人是真心的愛著中國,為中國付出了許多,白求恩、拉貝、馬海德等等。除了他們,還有一個得諾貝爾獎的美國女作家,對中國始終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她將中文稱為自己的第一語言,將鎮江稱為中國故鄉,回到美國之後依然念念不忘。這位女作家,便是將水滸傳書名翻譯成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賽珍珠。
  • 82年前美國女子獲諾貝爾獎後,說出預言中國的話,後來果真實現
    82年前,在一次諾貝爾的頒獎典禮上,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提出了一個關於中國的預言,82年後,曾經的那個預測最終成真。那個領諾獎的人並不是預言家,她只是一個熱愛中國的人。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美國作家賽珍珠。賽珍珠原本出生在美國維吉尼亞州,但就在她4個月大之時,她的父母作為傳教士要來中國傳教,順便將小小的賽珍珠一同帶上。25歲時,賽珍珠嫁給了學農業的布克,然後定居安徽。1921年,賽珍珠和丈夫一起來到南京。
  • 盤點12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必出於一個開放的社會,多元包容的價值是關鍵。」  4  李遠哲(1936.11.29 - )  Yuan Tseh Lee  生於中國臺灣省新竹市,先後就讀於新竹國民小學、新竹中學;1959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1961年在臺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
  • 看諾貝爾獎歷史上第一部中國題材小說
    這還得從他的發明說起,作為一個擁有350項專利的發明家來說,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發明了安全炸藥。這一項發明使他成為了當時擁有百萬身家的軍火商,獲得了炸彈大王的稱號。諾貝爾希望他的這發明都能為促進人類社會的繁榮做出貢獻,但在現實中炸藥卻在戰爭中廣泛使用,這也使他成為了販賣死亡的商人。在他失望和痛苦之餘,他留下了上述遺書。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中國近代以來又有多少人曾經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慢慢了解。屠呦呦值得一提的是:賽珍珠,1932年憑藉描寫中國農民生活的長篇小說《大地》獲得普利茲小說獎,1938年憑此小說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她在中國生活40年,寫中國農民獲得諾貝爾獎,墓碑只留3個漢字
    但是,獲得諾獎後,她的身世和作品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看點。 賽珍珠是純正的美國人,卻一生著譯過107部關於中國社會的著作;享年80歲,卻有40年都在中國生活。自4個月被父母帶到中國後,她在江蘇鎮江居住到了18歲,她首先學會和使用的是漢語和中國習俗,所以她把鎮江稱為自己的「中國故鄉」,把中文稱為自己的「第一語言」。
  • 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都有哪些?
    諾貝爾獎華人獲獎者:  一、賽珍珠中美雙重國籍文學獎(1938年)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出生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4個月大便隨傳教士父母賽兆祥和卡洛琳來到中國鎮江,並生活了18年,學會了漢語和習慣了中國風俗
  • ​美國女子獲諾獎後,預言中國未來卻沒一人相信,結果全都應驗
    自1901年首屆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到2009年一共產生了800多位獲獎者,但是這其中僅僅只有44位女性,法國著名科學家居裡夫人是唯一一個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女性,而且是不同獎項,分別是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獲諾貝爾獎的美國女作家,一番話預言中國未來無人信,現全部應驗
    他的父親聽到這話後卻突然把賽珍珠放了下來,認真地對賽珍珠說:「在他們眼裡,我們就是洋人啊。」賽珍珠這才突然意識到,自己雖然剛生下來不久就來到了中國生活,如今說的也是跟周圍孩子一樣流利的中文,但她的白皮膚和藍眼睛卻永遠不會改變,說到底,她還是外來者。當賽珍珠明白這殘酷的事實時,她才僅僅8歲。父親先是帶著她逃到了上海的白人租界中生活,而後又立即動身回了美國。
  • 中國有幾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
    李政道·物理學獎;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中國上海。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 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丁肇中因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除此之外,他的研究方向還包括量子電動力學、電弱理論學、量子色動力學。
  • 獲諾貝爾獎的美國作家,一番話預言中國未來沒人信,現全都應驗
    我的諾貝爾獎來自中國,是中國小說教會了我寫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賽珍珠 若是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賽珍珠一家可能會永遠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生活下去,然而戰爭的到來,讓他們不得不回到美國,但從小生活在中國土地的賽珍珠,似乎並不能適應美國的生活,僅僅2年後
  • 諾貝爾獎正在頒發:中國人獲獎究竟有多難
    為了噁心中國,以前頒發了諾貝爾和平獎給中國人,但這兩個中國人,卻並不認可自己的祖國。當然我們也不認可瑞典頒發的這兩次諾貝爾和平獎。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人在議論中國人得諾貝爾獎的事情了。比如他們希望林語堂得諾貝爾獎,因為林語堂擅長用英文寫作,但是其有影響力得作品,今天沒幾個中國人知道。當然了,魯迅也是推薦對象,但是魯迅卻沒有長篇小說,基本都是短篇,所以也是不行的。
  • 82年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說了一番關於中國的預言,現如今全應驗
    ,現如今全應驗  諾貝爾獎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象徵著無上的榮耀,82年前,美國作家賽珍珠以中國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大地三部曲》、《異邦客》和《東風·西風》獲得了該獎項。    而賽珍珠在領諾貝爾獎時還說了一番關於中國的語言,她說:「今天,當整個中國正在從事人類最偉大的爭取自由的鬥爭的時候,我們更能夠看清楚這一點。
  • 很多人都不知道,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個中國人竟然是她!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作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大獎似乎總是與中國人沒有多大關係,幾乎每年我們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看諾貝爾獎的獲得情況。然而,實際上早在1938年就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她的名字就叫賽珍珠!而且獲獎者竟然是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到底怎麼回事?且容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