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西洛夫攻勢:1914年俄羅斯撤退了,兩年後 它再次進攻!
俄國帝國軍隊被描繪成不適合發動現代戰爭。它以德國人的一系列災難而聞名,最著名的是1914年的坦嫩堡和1915年的格裡切塔諾,然後是1917年革命中它的突然崩潰,然而,亞歷山大·布魯西洛夫將軍在1916年6月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成功的攻勢之一,與凡爾登和索姆河隊失敗的進攻形成鮮明對比。
1914年,俄羅斯對奧匈帝國的成功,以及隨後前往威爾斯入侵匈牙利的喀爾巴阡山脈的進攻,在坦嫩貝格和德國人手中的馬祖裡湖遭遇失敗,1914年底達成的僵局被1915年5月的戈爾利採攻勢打破,該攻勢突破了克拉科夫以東的俄羅斯防禦,並導致整個東部陣線的俄羅斯人的大撤退。
這救出了喀爾巴阡山脈的奧匈帝國人,結束了俄羅斯對匈牙利和西裡西亞的威脅。但是,儘管人員和物資遭受巨大損失,俄羅斯軍隊倖免於難,並建立了一條新線路,從北部的裡加到南部的切爾諾維茨。許多不稱職的指揮官被撤職或重新任命,尤其是尼古拉·伊萬諾夫,他於1916年3月被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取代為西南戰線的指揮官。
1915至1916年的冬天讓俄羅斯人團結起來,陸軍恢復了力量,戰爭經濟加速,彈藥工廠增加了炮彈的生產,到1916年,俄羅斯人準備再次進攻,布魯西洛夫在扭轉俄羅斯財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15年12月在尚蒂伊舉行的盟軍會議同意將在法國,義大利和俄羅斯戰線上發起進攻。目的是保持中央勢力的分散,俄羅斯人將在六月初襲擊。
因此,1916年4月,由沙皇尼古拉和阿列克謝耶夫將軍主持的莫吉廖夫前指揮官會議,同意在所有三條戰線同時發動攻擊。這些盟軍和俄羅斯的計劃被德國在凡爾登的攻勢以及奧地利在義大利亞細亞群島的進攻所擾亂。這促使法國和義大利人增加了俄羅斯行動的壓力,這是俄羅斯六月份在布羅希洛夫的西南戰線上發動攻擊的直接背景。
布魯西洛夫決定與他的所有軍隊同時發動攻擊,而不是攻擊狹窄的戰線,這意味著力量的分散,尤其是火炮。他故意放棄通常在攻勢之前進行集中,持續的炮擊,並且旨在粉碎敵人對前線特定部門的防禦,沙皇和阿列克謝耶夫都反對布魯西洛夫的計劃,主張傳統方法和俄羅斯在狹窄戰線上有限資源的集中,1916年6月4日,俄羅斯炮兵利用彈藥短缺,對奧匈帝國的防禦進行了激烈而短暫但準確有效的「颶風」轟炸。
奧匈帝國的捍衛者在他們的深坑中尋求避難,他們無法向前進的俄羅斯人開火,一旦他們的陣地被淹沒,他們就會投降數千人,到第一天結束時,奧匈線上有一個20英裡寬,5英裡深的間隙。布魯西洛夫取得了大多數指揮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夢寐以求的突破。由於第一條戰壕線後面沒有實質性的防禦措施,俄羅斯人在接下來的三天內能夠迅速前進,捕獲了20多萬敵軍士兵。
奧匈帝國參謀長被迫尋求德國援助,並在將他的部門遷回加利西亞時關閉了亞細亞哥的攻勢。布魯西洛夫缺乏儲備來維持他的突破性進攻。俄羅斯軍隊還沒有機械化,仍然依靠馬拉運輸,而俄羅斯崎嶇的基礎設施根本無法提供必要的新鮮人員和彈藥,以推動持續前進。大多數高級沙皇指揮官的無能,其中許多是法院的最愛和貴族非實體。
在整個戰爭期間仍然是至關重要的失敗,高級指揮權也因競爭和個人分歧而分裂,這阻礙了關鍵時刻的密切合作。當布魯西洛夫重新集結,由衛隊加強並於7月28日恢復進攻時,利用初步成功的機會已經過去。在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物流壯舉中,德國人已經調動了十個步兵師,以便在布魯西洛夫對面建立一條強大的防線,足以擊退重新遭受重創的俄羅斯攻擊。
布魯西洛夫於8月7日至9月20日期間再次發起進攻,這到達喀爾巴阡山脈,但遭受了進一步的重大損失,然後失去了動力。由於布魯西洛夫耗盡了他的補給和增援,這次進攻終於在十月失去了動力,由於他無法利用他的攻勢的初步成功而責備沙皇系統,布魯西洛夫和許多其他人一樣,開始認為只有革命才能使俄羅斯現代化並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