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蛋白顆粒失調促進了RBM20基因編輯豬的心肌病

2020-11-28 科學網

核糖蛋白顆粒失調促進了RBM20基因編輯豬的心肌病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5:56:17

美國梅奧醫學中心Jay W. Schneider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核糖蛋白顆粒失調促進了RBM20基因編輯豬的心肌病。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11月13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

通過探索純合基因組編輯豬的先天性擴張型心肌病(DCM),該豬純合編碼人RNA結合基序蛋白20(RBM20)的致病性R636S變體RBM20等位基因,研究人員發現核糖蛋白(RNP)顆粒在肌漿中異常積累,並且在攜帶R636S等位基因的先天性擴張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肌和重新編程的心肌細胞中證實了這一發現。失調的肌質RNA結合基序蛋白20(RBM20)RNP顆粒表現出液體狀的材料特性,沿細胞骨架元件以精確的間隔停靠,促進了心臟生物分子的相分配並與應力顆粒融合。

 

這些結果將RNP顆粒失調與基因編輯豬和RBM20突變引起的DCM患者的心肌細胞病理學和心力衰竭聯繫起來。

 

據介紹,RNP顆粒是生物分子冷凝物液-液相分離的液滴,其組織和管理mRNA代謝、細胞信號轉導、生物聚合物組裝、生化反應以及應激顆粒對細胞逆境的反應。RNP顆粒失調可引發神經肌肉退行性疾病,但以前並未發現與心力衰竭相關。

 

附:英文原文

Title: Dysregulated ribonucleoprotein granules promote cardiomyopathy in RBM20 gene-edited pigs

Author: Jay W. Schneider, Saji Oommen, Muhammad Y. Qureshi, Sean C. Goetsch, David R. Pease, Rhianna S. Sundsbak, Wei Guo, Mingming Sun, Han Sun, Hidehito Kuroyanagi, Dennis A. Webster, Alexander W. Coutts, Kimberly A. Holst, Brooks S. Edwards, Nikolas Newville, Matthew A. Hathcock, Tamene Melkamu, Francesca Briganti, Wu Wei, Maria G. Romanelli, Scott C. Fahrenkrug, Doug E. Frantz, Timothy M. Olson, Lars M. Steinmetz, Daniel F. Carlson, Timothy J. Nelson

Issue&Volume: 2020-11-13

Abstract: Ribonucleoprotein (RNP) granules are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liquid–liquid phase-separated droplets that organize and manage messenger RNA metabolism, cell signaling, biopolymer assembly, biochemical reactions and stress granule responses to cellular adversity. Dysregulated RNP granules drive neuromuscular degenerative disease but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linked to heart failure. By exploring the molecular basis of congenit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in genome-edited pigs homozygous for an RBM20 allele encoding the pathogenic R636S variant of human RNA-binding motif protein-20 (RBM20), we discovered that RNP granules accumulated abnormally in the sarcoplasm, and we confirmed this finding in myocardium and reprogrammed cardiomyocytes from patients with DCM carrying the R636S allele. Dysregulated sarcoplasmic RBM20 RNP granules displayed liquid-like material properties, docked at precisely spaced intervals along cytoskeletal elements, promoted phase partitioning of cardiac biomolecules and fused with stress granules. Our results link dysregulated RNP granules to myocardial cellular pathobiology and heart failure in gene-edited pigs and patients with DCM caused by RBM20 mutation.

DOI: 10.1038/s41591-020-1087-x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1087-x

相關焦點

  • 幾種常見心肌病的基因檢測要點
    基因診斷是一種新興、準確的診斷方法,對有擴張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和其他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可篩查其是否帶有突變基因,及早確診。另外,基因篩查可以指導選擇性生育,杜絕該疾病在家族中的蔓延。 原發性心肌病的分類如下圖所示。
  • Nature子刊重大突破:納米顆粒實現器官特異性基因編輯!
    該納米藥物是為治療遺傳性疾病轉胸腺視蛋白介導的澱粉樣變性引起的多神經病而開發的,它依賴於高效的lnp介導的siRNA在靜脈滴注後傳遞到肝細胞,從而抑制病理蛋白的產生。LNP系統還允許信使RNA (mRNA)的包封,以誘導治療性蛋白的產生,並允許基因編輯複合物全身給藥後糾正肝細胞中的致病突變。然而,在肝臟以外的組織和器官中實現治療相關的基因調控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 Science Advances:微針介導的基因傳遞可治療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於長期心肌缺血導致心肌局限性或瀰漫性纖維化,從而產生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受損,引起心臟擴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臨床表現的臨床症候群。目前,用於該疾病治療的主要方法是直接心肌注射藥物,由於其局限於針劑注射且藥物在心肌的滯留量較小,因此心肌修復效果甚微且存在給藥錯位的風險。
  • 基因編輯遭遇重大危機,Cas9蛋白有潛在致癌性,促進p53突變富集
    導讀:5月18日,Broad研究所 Uri Ben-David 團隊在 Nature Genetics 雜誌發表論文,證實Cas9本身能夠激活多種細胞系中的p53通路,並促進p53失活型突變的選擇性富集。進一步表明了Cas9蛋白本身具有潛在致癌性,給基於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臨床治療帶來新的疑問。
  • 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在中國的研究發展
    相比ClassⅠ,ClassⅡ僅需一個Cas蛋白,因此目前基因編輯中常用的系統均為ClassⅡ,比如Cas9,以及不需要tracrRNA的Cpf1 (Cas12a)[28]和具有RNA切割活性的Cas13[29]。1.2.2 CRISPR/Cas9系統的作用機制經過20多年的研究,人們對CRISPR/Cas系統的作用機制有了相對清晰的了解。
  • 韓玲:線粒體心肌病諸多難題亟待攻克
    隨著15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及後基因組時代的開始,極大促進了醫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微細胞遺傳學的進展以及臨床特殊檢查技術的發展,使心血管病診治從臨床水平進入代謝水平、酶水平乃至基因水平。由於人類mtDNA 分子小、結構簡單,使線粒體病、線粒體心肌病的臨床研究與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研究相對更為深入、廣泛和確切。
  • 美國可食用基因編輯豬上市!真的可以吃?與轉基因食品有什麼區別
    12月29日,美國一公司研發的基因編輯豬「GalSafe」獲準上市。科學家將豬細胞表面的添加α-半乳糖的蛋白酶移除掉後,就算是對豬肉過敏的人也可以放心食用。同時,這款基因編輯豬也可以用來生產醫療產品。數據顯示,在2019年第一季度我國在美進口的豬肉約10000萬磅左右,越不如墨西哥、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進口得多。
  • Cell | 應激顆粒中多樣的蛋白相互作用
    本文通訊作者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Gene W.Yao,其實驗室的主要方向是研究幹細胞中RNA結合蛋白以及RNA修飾是如何影響細胞穩態。   Stress Granules (SGs, 應激顆粒) 是在細胞壓力條件下短暫形成的核糖核蛋白聚集物,其越來越被認為跟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
  • 核糖核苷酸的整合竟促進...
    2018年9月20日/生物谷BIOON/---據預測,在人體中,在每個細胞周期中,每個細胞可能發生著50次內源性DNA雙鏈斷裂(double-strand break, DSB)。未被修復的DSB在細胞分裂期間能夠導致基因喪失,並導致染色體轉位、突變率增加和癌變。在免疫多樣性的產生過程中,NHEJ也在V(D)J重組和類別轉換重組(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中導致程序性DSB。同源重組以完全相同的染色體作為模板執行精確的修復,因而僅發生在DNA經歷或完成複製的S和G2期。
  • 遺傳性心肌病與這種基因變異有關!協和醫院張抒揚等發表文章
    Obscurin 是一組由OBSCN 基因編碼、主要在橫紋肌組織中表達的結構蛋白。多項研究提示,OBSCN 基因突變與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左心室緻密化不全等多種遺傳性心肌病相關。北京協和醫院張抒揚等發表文章指出,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發現許多不明原因的心肌病患者中存在多種多樣的OBSCN 基因變異,但大多缺乏有關其致病性及致病機制的深入研究。2007 年,一名日本青年被發現攜帶R4344Q 雜合突變並表現為肥厚型心肌病。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指南·標準·共識│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中國實用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兒童及青壯年心臟性猝死
  • ...倫理成「攔路虎」-肥厚型心肌病 編輯技術 鹼基序列 剪刀 倫理...
    原標題:韓國將基因編輯技術拱手讓人 倫理成「攔路虎」  原標題:「基因剪刀」剪不斷倫理「糾纏」  8月2日,英國《自然》雜誌將一篇論文公之於眾: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正了未被植入子宮前的人類胚胎中的、與遺傳性心臟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有關的基因變異。
  • 基因編輯普通人壽命還有多遠?未來10到20年……
    2017年,諾華製藥推出了首個FDA批准的基因編輯療法以治療人體免疫細胞癌變。隨後的幾年內,FDA逐步批准了多個基於基因編輯的癌症治療方法。然而,基因編輯高昂的治療成本卻讓普通人望而卻步:諾華製藥的基因編輯療法Zolgensma單次治療費用高達200萬美金(1400萬人民幣)。有人認為,或許西方國家已經有不少人花費重金編輯基因以直接「編輯」、延長自己的壽命。
  • 中國科學家揭示肥胖性心肌病線粒體自噬調控新機制
    目前針對肥胖性心肌病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尋找有針對性的防治靶點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  線粒體自噬蛋白FUNDC1是一種調控線粒體自噬的關鍵受體,既往研究表明FUNDC1是線粒體質量控制的關鍵線粒體膜蛋白。其功能改變與多種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密切相關。
  • 美基因編輯豬首次實現食用和醫療雙重用途
    如果有研究人員想將「無半乳糖豬」用於醫療目的的研發,仍需要獲得 FDA 的審批。「『GalSafe豬』獲準上市,標誌著基因編輯動物首次實現食用和醫療雙重用途。」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美基因編輯豬上市,首次實現食用和醫療...
    已有多種基因編輯動物獲準上市 首次批准一種基因改造過的動物既可用於食品,又可作為潛在的生物醫學用途,這是科學創新的一個巨大裡程碑。FDA目前確定,這種基因編輯豬的肉可以安全地供一般人群食用。 美國等國家還批准過哪些基因編輯動物上市?
  • 神經毒性小膠質細胞促進前顆粒蛋白缺乏的TDP-43蛋白病
    神經毒性小膠質細胞促進前顆粒蛋白缺乏的TDP-43蛋白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 16:31:15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Eric J.
  • FDA首次批准基因編輯豬上市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批准Revivicor醫療公司研發的基因編輯豬可用於轉基因豬用於生產藥品,提供移植組織和器官,還可以出產對肉類過敏者來說能安全食用的肉類產品。這種基因編輯豬被稱為「GalSafe豬」,其體內缺少一種會引發過敏反應的α-半乳糖甘酵素(Alpha-Gal)分子。許多哺乳動物體內都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但在人類體內並不常見。α-半乳糖甘酵素症候群(AGS)會導致人體對肉類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通常發生在患者被蜱蟲叮咬之後。雖然還沒有專門針對AGS患者進行測試,但FDA已經確定GalSafe豬出產的肉類產品對普通大眾食用是安全的。
  • 楊璐菡團隊帶來小豬3.0,迄今最適合人體器官移植的基因編輯豬問世
    ▎學術經緯/報導 日前,由楊璐菡博士聯合創立的生物科技公司啟函生物與其美國的合作者eGenesis公司報告,十幾頭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小豬3.0成功問世,它們是迄今為止基因編輯數量最多的動物
  • 中國動物疾病模型重大進展: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誕生
    北京時間3月30日,生物學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重大成果: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精準地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2個月以前,中國科學家獲得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的成果也發表在該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