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自由基氧化柱苞藻毒素:動力學研究和降解機理

2020-09-05 環材有料

第一作者:郝震宇(復旦大學)

通訊作者:燕姝雯青年副研究員(復旦大學)、宋衛華教授(復旦大學)

圖文摘要

成果簡介

近日,復旦大學宋衛華、燕姝雯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Carbonate Radical Oxidation of Cylindrospermopsin(Cyanotoxin): Kinetic Studies and Mechanistic Consideration」的研究論文(DOI: 10.1021/acs.est.0c03404)。其深入探究了碳酸根自由基對柱苞藻毒素(CYN)降解的反應動力學、降解機理及在天然有機質存在的條件下,抑制碳酸根自由基對CYN的降解速率。同時,研究人員首次報導了不同pH條件下的CYN的二級反應速率常數。

引 言

柱苞藻毒素(CYN)是一種藍藻水華產生的藻毒素,其毒性大,在自然水體中分布廣泛。然而傳統的水處理工藝無法有效去除水體中的CYN。而高級氧化技術 (如:基於羥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的水處理技術)可以有效去除CYN。相對於研究已經相當成熟的羥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碳酸根自由基(CO3•−)對CYN去除的相關報導很少。CO3•−作為一種單電子氧化劑,可以通過以下反應路徑生成:

由於自然水體中廣泛存在碳酸氫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因此CO3•−也廣泛存在於自然水體。同時有關研究表明,在高級氧化過程中,CO3•−的穩態濃度比HO•的穩態濃度高100-1000倍。因此,開展CO3•−對水體中對汙染物的降解機理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的目的是闡明CO3•−對CYN的降解動力學和降解機理。

圖文導讀

降解動力學

Figure 1. Apparent 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s for the reactions between CO3•− and CYN, which depend on pH. The model k is based on two species: CYNneu., a neutral amine, and CYNdep., a deprotonated amine. Copyright 202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動力學模型採用競爭法,異丙隆作為競爭物,測定了不同pH條件下,CYN與CO3•− 的表觀二級反應速率常數,最終擬合CYN與CO3•− 的反應速率曲線。推導出neutral CYN和deprotonated CYN與CO3•− 反應速率常數分別為 (1.2 ± 0.7) × 107 M-1 s-1和 (3.0 ± 0.4) × 108 M-1 s-1。

降解機理

本文通過高分辨飛行時間質譜測定了CYN與CO3•−反應產物,並提出反應路徑,如下圖所示:

Scheme 2. Degradation products and a proposed reaction pathway for the reaction of CO3•− with CYN. Copyright 202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DOM的抑制作用

近期研究表明,在自由基與汙染物的反應過程中,水體中DOM的還原性部分可以還原被自由基氧化後的汙染物,從而在表觀上造成其降解速率下降的現象,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可造成在模型計算過程中結果的偏差。抑制作用機理如下圖所示:

Scheme 3. Reactions involved in the CO3•−-induced oxidation of CYN in the presence of DOM. Blue arrows present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DOM through reducing CYN•+ back to CYN. Red arrows present the enhancing effects of DOM through the RISDOM reaction with CYN. Copyright 202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本研究同時測定了在pH = 8.0的條件下,四種有機質SRDOM,PLFA,SRHA,AOM (Algal organic matter) 對CO3•− 降解CYN的抑制作用。得到結果,SRDOM,PLFA,SRHA和AOM的濃度分別為4.57、3.06、2.22和2.84 mgC L-1時,抑制作用可以達到一半。

CYN光降解中CO3•−的作用

Figure 3. Photodegradation of CYN in simulated natural water matrices at pH 8 (left) and pH 9 (right). The black bars represent th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of HO•, CO3•−, and 3DOM* in the two synthetic matrices (4 mgC L-1 SRDOM, 1 mM DIC, 2 mM phosphate buffer). Copyright 202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採用以上實驗參數,計算得到pH8和pH9條件下,CYN光降解過程中各種自由基的佔比,並通過實驗測定CO3•−的貢獻率。實驗表明,考慮抑制係數後,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一致。


小 結

這項工作詳細報導了CO3•−與CYN反應的動力學及降解機理。研究表明CO3•−與CYN的二級反應速率常數隨著pH的增大而增大,CYN的降解主要有三條路徑 (Cleavage, hydroxylation, oxidation of the bridged hydroxyl group)。該工作還進一步討論了在DOM存在的條件下,對CO3•−降解CYN的抑制作用。結果表明,高pH下,CO3•−在CYN轉化過程中起著主導地位。研究為藻毒素的水處理工藝提供理論基礎。


作者簡介

郝震宇 復旦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碳酸根自由基對水體新興汙染物的降解機理。

燕姝雯 博士、青年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現任職於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水環境自由基化學展開。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 等期刊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9篇。擔任Water Research,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等環境類期刊雜誌審稿人。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

宋衛華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浦江人才」計劃資助。共發表SCI論文89篇,第一/通訊作者SCI論文49篇,SCI他引3000餘次, H因子35。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論文21篇,Water Research 12篇。獲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編輯部頒發的2017年度最佳論文獎(Best of papers)和2019年度最佳審稿人獎(Best of reviewers)。擔任英國皇家化學會SCI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cesses & Impacts的Editorial Advisory Board成員;美國自然科學基金(NSF),瑞士自然科學基金,波蘭自然科學基金評審人。多次組織美國化學會環境化學高級氧化分會場;多次在美國化學會,Gordon Conference等國際會議上做口頭報告。

備註:

Permission for reuse of all figure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original publisher. Copyright 202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參考文獻:

Hao, Z.; Ma, J.; Miao, C.; Song, Y.; Lian, L.;Yan, S.; Song, W., Carbonate Radical Oxidation of Cylindrospermopsin (Cyanotoxin): Kinetic Studies and Mechanistic Consideration. Environ. Sci. & Technol. 2020, 54, (16), 10118-10127.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
  • JACS:研究者揭示DNA光損傷反應動力學機理研究進展
    分子反應動力學的研究從氣相小分子體系擴展到更為複雜的凝聚相生物分子體系、與分子生物學等領域形成交叉,是化學動力學研究領域蘊含機會和富有挑戰的方向之一。在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支持下,化學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致力於發展時間分辨紅外等光譜方法,深入研究導致DNA光損傷的激發態及自由基反應的複雜過程,取得了系列進展,發現並提出分子和量子態層次上認識DNA光損傷的多種化學反應新機理。DNA光損傷的本質是生色團鹼基分子吸收紫外光發生光化學反應。
  • 耶魯大學:納米空間限域對非均相芬頓反應的動力學強化效應與機理
    該研究以非均相芬頓反應為例,通過特製納米催化反應器及對其內部羥基自由基(•OH)暴露的定量化表徵,揭示了因納米空間的限域效應而導致的•OH氧化動力學強化現象與機理,該成果對於耦合高級氧化水處理技術的新型膜催化反應器的研究設計具有指導意義。
  •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研究硫酸根自由基高級氧化技術有新突破
    光明網訊 近期,北京林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齊飛教授課題組在硫酸根自由基高級氧化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階段性突破,其創新性科研成果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認可,相關科技論文「Sulfate radical-based photo-Fenton reaction derived by CuBi2O4 and
  • 短小芽孢桿菌漆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重組漆酶降解黃麴黴毒素M1研究
    動力學曲線回歸方程為y =3.794x+1.2576,R2=0.9935,該曲線擬合良好,可以作為反應動力學參數計算的方程模型。由回歸方程可計算得:Km為3.01 mmol/L,Vmax為0.795 mmol/(L·min)。將人工汙染牛奶與CotA漆酶37 ℃貯存72 h後,AFM1的降解率為54.3%。
  • 沉積物有機質的組成、結構對苯並(a)芘的化學降解研究獲進展
    過氧化氫在可溶性鐵離子或天然沉積物礦物的催化下,會產生較強的、相對非特異性的氧化性羥基自由基,可與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發生反應。前期的研究中有報導,沉積物中有機碳(SOC)的化學結構和微孔對HOCs的吸附/解吸有重要影響。
  • 碳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催化材料研究部齊偉研究團隊在Acc. Chem. Res.雜誌發表綜述論文,系統總結了過去五年在碳催化烷烴氧化脫氫反應機理方向的研究工作。   對碳材料催化活性中心的定性和定量是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的基礎和關鍵。近反應條件下的分子吸附熱和原位XPS表徵結果均表明碳材料表面親核性較高的氧物種對催化烷烴氧化脫氫反應貢獻顯著。
  • 橡塑動態:防火塑料阻燃劑的作用機理和應用分類
    這些過程通過環化和交聯過程循環形成碳質層。炭化膨脹形成膨脹通過膨脹的阻燃聚合物本質上是凝聚相機理的特例。在這種情況下,活性發生在冷凝相中,而氣相中的自由基捕集機理似乎不起作用。下表1總結了常用的催化劑,炭化劑和發泡劑。1. b.化學效應(氣相)阻燃劑或其降解產物阻止了在氣相中發生的燃燒過程的根本機理。因此,在火焰中發生的放熱過程被停止,系統冷卻,可燃氣體的供應減少,最終被完全抑制。
  • 羥基自由基產生分子機理新突破
    朱本佔研究員在自由基化學研究方面又取得重要進展,其有關「過氧化氫和滷代醌不依賴於金屬離子存在型的羥基自由基產生分子機理」的研究發表在國際著名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中科院金屬所李波課題組:微觀反應動力學模擬釐清乙苯氧化脫氫複雜反應機理
    研究結果表明反應主要通過Eley-Rideal機理發生,而自由基反應在特定條件下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相關成果為未來新型非金屬碳基催化劑的理性設計及反應條件的優化提供了指導。低碳烯烴是化工產業的支柱,是合成塑料、橡膠和纖維的基本原材料。烯烴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化工產業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經濟發展,烯烴需求在持續增加,進一步提高烯烴生產效率有著重要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
  • 華北電力大學郝潤龍課題組ES&T:UV/NaClO2-NH4OH同時脫硫脫硝反應機理與動力學研究
    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紫外光原位催化亞氯酸鈉/氨水複合液進行了煙氣同時脫硫脫硝研究,闡明了多因素對同時脫硫脫硝過程的耦合影響機制,揭示了多元自由基組成及脫硝貢獻率,提出了多元自由基生成機理及同時脫硫脫硝反應機理,針對脫硝反應過程進行了傳質動力學計算,為工程化應用提供了基礎數據。 利用高級氧化工藝(AOP)進行煙氣多汙染物協同脫除已成為近年來的熱點研究。
  • 過硫酸鹽高級氧化降解水體中有機汙染物研究進展
    本文根據相關自由基氧化機理,從產生硫酸根自由基的單一氧化、複雜活化體系硫酸根自由基與其他自由基複合氧化以及強化降解等方面,分析了近幾年國內外學者對過硫酸鹽降解典型有機汙染物的研究及在催化劑開發方面所做的工作,指出了許多新穎的過硫酸鹽活化手段及其降解效果與不足,並就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以期為過硫酸鹽氧化法未來更好地發展和應用探索出路。
  • 你需要的光催化必備常識—光生自由基及研究、分析方法
    隨著光催化研究的深入,人們已不再局限於對光催化材料本身的研究,也開始去理解光催化反應發生的整個過程與機制。熟悉光催化機理的人會知道,光催化反應的發生是依靠半導體受到光輻射後價帶上的電子激發至高能級的導帶,在原來的價帶留下帶有氧化性的空穴。導帶上還原性的電子與價帶上氧化性的空穴能夠誘發後續的氧化還原反應。
  • 合肥光源專題系列五:合肥光源在反應動力學研究中的進展
    反應動力學研究化學反應隨時間變化的動態過程,包括化學反應速率和反應機理等。分子反應動態學和燃燒反應動力學是反應動力學中重要的研究領域,主要利用光譜和質譜技術探測化學反應組分隨時間的演化過程,來得到化學反應速率和反應機理等信息。從學科發展歷程來看,分子反應動態學和燃燒反應動力學研究的進步離不開先進光源技術的支撐,尤其是具有寬能譜、高亮度、良好偏振性、高準直性和波長連續可調等優點的同步輻射光源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這些領域的研究。
  • 我校在過硫酸鹽高級氧化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哈工大報訊(鍾奎/文 市政/圖)近日,市政學院馬軍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苯醌活化過一硫酸鹽:一種新型非自由基氧化過程》作為亮點文章在環境領域國際著名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影響因子5.330)上刊出。我校為該論文的第一署名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
  • 西南石油大學周家斌團隊CEJ:MIL-88A過硫酸鹽氧化體系構建及其催化降解鹽酸四環素的性能與機理
    ,以水作為溶劑成功製備了具有可見光活性和可活化過硫酸鹽的環境友好型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 MIL-88A,將光催化技術與過硫酸鹽高級氧化技術相結合,探究了對水中高濃度鹽酸四環素(TC-HCl)的降解性能、機理以及降解路徑,為製備環境友好型材料降解水中高濃度抗生素提供了一種新視角。
  • 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量子態水平研究水分子光化學過程對於建立星際化學模型,以及同位素解離不同動力學研究對於理解星際中H/D分布的不均勻性都具有深刻意義。該團隊對H2O分子和D2O分子經由C(010)初始態解離動力學進行了轉動量子態分辨的高精度實驗研究。觀測結果顯示,與OD+D光化學過程相比,OH+H產物量子態分布受偶然共振機理影響強烈,可以經由非絕熱耦合路徑解離。
  • ...健康研討會-孫群教授-二氧化氯對黃麴黴毒素B1降解作用及倉儲應用
    報告題目   二氧化氯對黃麴黴毒素B1降解作用及倉儲應用  摘 要  黃麴黴毒素具高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誘變性,其中毒性最強且性質穩定的是黃麴黴毒素B1(Aaflatoxin B1,AFB1),減少食品和飼料中黃麴黴毒素汙染是全球關注的重要食品安全問題
  • 工程熱物理所在CO在CuO(111)表面催化氧化機理和反應動力學研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新技術實驗室研究員田振玉研究團隊初步揭示CO在CuO(111)表面的催化氧化機理及催化劑表面缺陷位在催化過程中所起作用,結合研究團隊前期提出的CO在Cu2O(111)表面的氧化機理計算工作及實驗工作,深入揭示CO在銅基氧化物表面的反應機制,並提出對應的反應動力學模型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4年,該研究團隊首次將普魯士藍和氧化鈦 (PB/TiO2) 複合催化劑應用於光芬頓反應體系。穆譜研究發現,TiO2光生電子可以有效地還原PB芬頓反應後被氧化的二價鐵,加速芬頓反應的同時抑制了TiO2光生電子和空穴的複合,進而產生高效的光降解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