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近日表示,他們首次繪製出了兩種螞蟻的全基因組序列圖。此舉可為科學家更好地了解人類衰老以及行為表現提供幫助。
該研究項目的負責人、紐約大學蘭貢醫療中心的生化學教授丹尼·賴因伯格說:「螞蟻是絕對的社會動物,螞蟻個體的生存要依靠螞蟻群體,這與我們人類非常相似。無論是工蟻、兵蟻還是蟻后,螞蟻都是絕佳的研究對象,對螞蟻的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表觀遺傳學如何影響人類衰老以及行為表現。」該項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學》雜誌上。
從2008年開始,紐約大學蘭貢醫療中心的科學家便與來自賓夕法尼亞州、亞利桑那州以及中國的同行合作研究傑唐跳蟻和佛羅裡達木匠蟻的表觀遺傳學差異,以更好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動物進行分析。
這項計劃完成後,螞蟻便成為繼蜜蜂之後第二種被破譯基因組序列的社會性昆蟲。
在螞蟻種群中,一般的工蟻壽命從三周到一年不等。而蟻后的壽命要比工蟻長10倍多。該項研究主要針對螞蟻群體中壽命長短不一的現象來分析表觀遺傳學從中起到的作用和影響。
在將傑唐跳蟻和佛羅裡達木匠蟻進行比較之後,科學家發現它們有33%的基因與人類基因相同,有20%是獨特基因。
「在對這兩種螞蟻進行研究後,我們被工蟻所進化出來的不同行為以及不同角色所深深吸引了,」賴因伯格說,「群體中的每隻螞蟻的生命都是從同一個原點開始,它們的基因結構是相同的。因而令它們做出符合其社會階層行為的迥然不同的腦信號一定是由表觀遺傳學機制所決定的。這一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表觀遺傳學對人類大腦功能的影響。」(來源:新華網)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