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一種新的與DNA複製相關的酶

2021-01-07 生物谷

    生物谷:美國和瑞典的科學家近日從酵母菌體內確定出一種新的酶,它有望在人類等高等生物的DNA複製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6日的《科學》雜誌上。  

    進行該項研究的是美國NIH國立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NIEHS)的Zachary  Pursell、Thomas  A.  Kunkel以及瑞典Umeö大學的Erik  Johansson等。NIEHS主任David  A.  Schwartz表示,新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基因組不穩定性的起源,並加深了人們對一些環境疾病的深層機制的理解。  

    研究人員通過一種新的方法證實,這種名為DNA聚合酶ε(DNA  polymerase  epsilon)的酶在酵母菌的DNA先導鏈(leading  strand)複製中起主要作用。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DNA聚合酶ε是影響基因組穩定性的決定因素,同時負責細胞對環境壓力導致的DNA損傷的響應。  

    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等人就指出,DNA雙螺旋是由一條先導鏈和一條後隨鏈(lagging  strand)組成的。不久後,Arthur  Kornberg發現了第一類影響DNA複製過程的酶——DNA聚合酶,它們要麼負責複製先導鏈,要麼負責複製後隨鏈。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某些低等動物甚至只需要一種DNA聚合酶就能完成所有複製工作。  

    不過,在人類等高等動物中,DNA複製過程要複雜得多。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基因組能夠編碼15種DNA聚合酶。科學家認為,其中的一些聚合酶主要負責基因組層面上的DNA複製,而另一些在特定情況下才會起作用,比如修復由環境因素造成的DNA損傷。  

    科學家表示,新的發現揭開了一個半個多世紀的謎團,找到了高等生物中負責最先複製先導鏈的酶。此外,Kunkel認為,新的研究方法可進一步用於確定與複製後隨鏈及修復DNA損傷相關的酶。(科學網)

原始出處:

Science 6 July 2007:
Vol. 317. no. 5834, pp. 127 - 130
DOI: 10.1126/science.1144067

Yeast DNA Polymerase Participates in Leading-Strand DNA Replication

Zachary F. Pursell,1 Isabelle Isoz,2 Else-Britt Lundström,2 Erik Johansson,2 Thomas A. Kunkel1*

Multiple DNA polymerases participate in replicating the leading and lagging strands of the eukaryotic nuclear genome. Although 50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first DNA polymerase was discovered, the identity of the major polymerase used for leading-strand replication is uncertain. We constructed a derivative of yeast DNA polymerase that retains high replication activity but has strongly reduced replication fidelity, particularly for thymine-deoxythymidine 5'-monophosphate (T-dTMP) but not adenine-deoxy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dAMP) mismatches. Yeast strains with this DNA polymerase allele have elevated rates of T to A substitution mutations. The position and rate of these substitutions depend 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mutational reporter and its location relative to origins of DNA replication and reveal a pattern indicating that DNA polymerase participates in leading-strand DNA replication.

1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Genetics and Laboratory of Structural Biology,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NIH, DHHS,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C 27709, USA.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Umeå University, SE-901 87, Umeå, Sweden.

*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kunkel@niehs.nih.gov

相關報導:

DNA複製的方向

Nature:DNA複製過程的再認識

HSV的DNA複製動畫圖

DNA複製時蛋白質的協同作用

DNA複製的延長階段以及參與的酶和蛋白質分子

第二節:DNA的複製——參與DNA複製的有關物質

 

相關焦點

  • Science:DNA複製中起關鍵作用的聚合酶被發現
    生物谷報導:這一周的科學雜誌公布,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會和瑞典于默奧大學的研究者報導了一項重大發現,一種DNA聚合酶epsilon在高級有機體例如酵母甚至人類的DNA複製方面發揮新的重大作用.
  • Science:新研究揭示可複製RNA的起源和複製機制
    在第二種RNA複製系統中,通常參與DNA轉錄成RNA的細胞酶可以複製某些RNA,比如植物類病毒(viroid)和人類丁型肝炎病毒(HDV)。利用DNA依賴性RNA聚合酶進行複製的RNA的多樣性和潛在的分子機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先前已經描述了可以通過噬菌體T7 DNA依賴性RNA聚合酶(T7 RNAP)在體外複製的五種RNA序列。
  • Science:揭示一種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 Science:重大進展!開發出單鏈DNA/RNA摺紙術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DNA納米技術上取得一項重大的新進展。他們開發出的一種被稱作單鏈摺紙術(single-stranded origami, ssOrigami)的新策略使用長而細的麵條狀的單鏈DNA或RNA,它們能夠自我摺疊成迄今為止最大最複雜的而且沒有拓撲結的結構。
  • Cell:從拓撲學角度揭示DNA複製之謎
    但是,DNA雙螺旋中那兩條熟悉的鏈是如何在沒有纏繞的情況下成功複製的,這就很難解釋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拓撲學角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這種雙螺旋形狀對DNA複製的影響。通過使用真核生物作為模型系統,他們發現染色質(由DNA、組蛋白和非組蛋白等成分組成)的內在機械性能決定著染色質纖維如何纏繞。
  • Science:重磅!揭示一種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2017年7月18日/生物谷BIOON/---DNA修復系統能夠修復活性氧、活性羰基化合物、烷化劑、紫外線輻射、脫氧尿嘧啶整入和複製錯誤導致的DNA損傷。糖化是體內的一種重要的DNA損傷來源,與增加的突變率和DNA鏈斷裂相關聯。在乙二醛(GO)和甲基乙二醛(MGO)的作用下,核酸發生永久性的糖化。作為糖代謝的副產物,GO和MGO在細胞中普遍存在,因而成為它們的主要的糖化試劑。對這些糖化試劑最為敏感的核苷酸是鳥苷酸(G)和脫氧鳥苷酸(dG)。
  • Science:探秘逆轉錄酶的多功能性
    專題:Science報導對 HIV 在人類細胞中的複製來說, HIV 必須將其單股 RNA 的基因組轉化成為可以整合至宿主基因組中的雙股 DNA 。這一複雜的過程需要有數種酶的活性,其中包括涉及 DNA 合成、 RNA- DNA 複製中間產物中 RNA 鏈的降解、核酸鏈的置換以移除剩下的 RNA 及 DNA 片斷,使得第 2 條 DNA 鏈得以合成以及核酸鏈的轉移使得新合成的 DNA 可以在模版內或模版間移動等酶的活性。不同尋常的事,所有這些任務都是由一種單一的酶來進行的: HIV 逆轉錄酶( RT )。
  • 全新技術首次實現線粒體DNA的精準編輯
    圖源 | science.com DddA是一種細菌毒素,最開始是通訊作者之一、微生物學家Mougous團隊中一位博士後2018年,de Moraes發現DddA具有催化胞嘧啶脫氨轉變為尿嘧啶的活性,而且有意思的是,與其他的脫氨酶不同,這種作用可以直接在DNA雙螺旋上發生,不需要解旋。 Mougous當時就想到了只聞其名未曾謀面的同事劉如謙。劉如謙團隊之前開發的CRISPR單鹼基編輯器中就有用到過脫氨酶,或許DddA也能夠在相關的領域得到應用。
  • 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DNA複製分子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
  • Science:重大進展!揭示內質網P5A-ATPase是一種跨膜螺旋脫位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作為一種研究膜蛋白定位的模型,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著重關注尾錨定蛋白(tail–anchored protein),尾錨定蛋白含有的單個C端跨膜區對細胞器定位是必要的,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充分的。他們推斷,介導線粒體尾錨定蛋白定位的因子會直接與新生蛋白相互作用。
  • 《科學》突破性研究:多種癌細胞利用DNA複製出錯產生耐藥性
    我們已經發現了一種基本的生存策略,癌細胞會利用它產生耐藥性,這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可能的治療策略。」抵制癌症治療每年都有數十萬癌症患者受到癌症治療耐藥性的影響,即使是最先進的治療也會導致毀滅性的健康後果。研究人員早就知道,癌細胞會積累基因變異,使它們有可能逃避治療。
  • 科學網—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DNA複製分子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
  • DNA複製的忠實性及其生物學意義
    從熱力學上考慮,鹼基發生錯配的機率約為百分之一,酶對底物的選擇作用和校正作用各使錯配機率下降兩個數量級,所以體外合成DNA的錯配機率為百萬分之一。體內複製叉的複雜結構提高了複製的準確性,修復系統又對錯配加以糾正,進一步提高了複製的忠實性。
  • Science:發現一種新的細菌生物合成途徑,有望發現和製造新的藥物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尋找有用的天然產物時,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細菌食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7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Use of a scaffold peptide in the 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derived natural products」。
  • 顛覆教科書,DNA複製方式或遭改寫
    這段視頻表明,DNA複製的雙鏈之間並無協調性,每條單鏈的合成都是完全獨立的。這項研究為DNA複製的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15日的《細胞》期刊上。   DNA雙螺旋是由方向相反的兩條DNA單鏈組成的。每條單鏈都是由四種鹼基(A、T、C和G)組成,並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DNA雙鏈。   DNA開始複製時,解旋酶首先將DNA雙鏈解開為兩條單鏈。
  • Science:重大進展!在DNA複製期間,蛋白MCM2促進組蛋白中的表觀遺傳...
    它們一起形成一種稱為染色質的結構。當細胞發生分裂時,DNA和整個染色質結構都被準確地複製是至關重要的。染色質儲存著影響哪些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信息。這就是說,我們細胞中的表觀遺傳信息有助於控制哪些基因「開啟」和「關閉」。
  • Science:科學家揭開新型DNA修復解鏈酶的結構及其相關功能
    ,相關研究或可為解析生物學機制提供新的思路和見解。兩種新型技術的結合,即將同步螢光顯微鏡同光學捕獲技術結合就可以幫助解釋對DNA修復關鍵的蛋白的結構和功能之間的諸多問題;研究者Chemla表示,文章中我們觀察了解鏈酶UvrD的功能-結構的關係,其是在大腸桿菌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可以通過將DNA雙鏈進行解開及拉伸來進行DNA鏈的修復,在人類機體中也存在一種等價蛋白扮演著相同重要的角色,研究者就想去調查到底需要多少UvrD才能夠行使好自身的功能
  • Cell:揭示細胞讀取和複製DNA機制
    他們仔細研究了DNA複製機器的各個部分如何組裝在一起。新研究揭示DNA組裝的意外變化為了讓DNA中的基因「開啟」和「關閉」,細胞中的酶必須與核小體相互作用,其中作為一種複合物,核小體含有允許細胞組裝DNA的蛋白。一種稱為Dot1L的酶在混合譜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一種兒童白血病---中發生突變。
  •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DNA複製視頻 顛覆教科書相關內容
    科學家第一次捕獲DNA複製的實時視頻。有趣的是DNA的複製過程超乎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之前預期。事實上,這部視頻顛覆了教科書相關內容。這標誌著科學家第一次捕獲單個DNA分子複製自己的近距離鏡頭。鏡頭是實時的,並表明這個特定的生活組成部分有意想不到的「隨機性」。當稱為解旋酶的酶解開DNA並將DNA的雙螺旋解開分成兩股時,DNA複製發生。稱為引物酶的第二種酶然後將引物引入未分解的鏈,然後稱為聚合酶的另一種酶伴隨該引物,並添加新的鹼基以形成DNA的另一雙螺旋,從而複製該鏈。
  • Science子刊:揭示DNA複製總是從5』端向3』端進行之謎
    2016年7月15日/生物谷BIOON/--通過研究一種逆向反應的酶,科學家們猜測為何DNA複製總是沿著正向進行。核苷酸鏈,如DNA和RNA,是由利用另一條互補的鏈進行複製而進行合成的。這種複製過程總是沿著正向進行的,即從5』端向3』端進行,記為正向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