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W科學家斬獲澳大利亞科學界最高榮譽——總理科學獎

2020-10-29 長沙立思辰留學

  熱烈祝賀新南威爾斯大學卓越副教授郝曉靜博士摘得2020澳大利亞總理科學獎!

  總理科學獎是澳大利亞至高無上的科學大獎。

  用於表彰在科學研究、科研創新、科學教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科研人員和教育工作者。

  在剛剛宣布的獲獎結果中,郝曉靜博士憑藉在薄膜光伏領域的卓越貢獻,獲得了今年總理科學獎的馬爾科姆·邁金託斯年度物理學家獎。

  獲得這一殊榮,她表示很榮幸。

  「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認可,也是對新南威爾斯大學科研團隊的肯定。多年以來,新南威爾斯大學在太陽能領域一直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驅動科研創新,創造世界紀錄,並將科研發現轉化成為商業成果。我的科研目標,就是通過薄膜光伏電池技術,從陽光中擠出更多電力。利用地球富含的無毒材料創造綠色光伏電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讓我們所居住的星球和我們的生活更加清新、美好。」

  在過去十年裡,郝曉靜博士逐漸成長為薄膜光伏電池領域的全球領軍人物。

  這是專門研究將陽光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科研領域。

  在新南威爾斯大學,郝曉靜及其團隊利用銅鋅錫硫材料製造的光伏電池,不僅造價更低,更加環保,而且提供的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免去了環境汙染的後顧之憂。

  銅鋅錫硫是一種地球富含的新興薄膜材料,用其製成的光伏電池性能上跟傳統矽制太陽能板類似。

  但這種「綠色」材料還可用於不太適合矽制光伏電池的應用中,或者附在標準矽制光伏電池之上,增強其電力輸出。

  迄今為止,郝曉靜和團隊已創下5項銅鋅錫硫光伏電池能效的世界紀錄。

  2017年3月,他們將能效提高至11%,首次打破了業內此類光伏電池10%能效的瓶頸。

  2019年底,他們再次創造世界紀錄,將低能隙銅鋅錫硫光伏電池的能效提高至12.5%。

  這些突破標誌著光伏電池向「環保、靈活、穩定、價廉」的發展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相關焦點

  • 西澳大學榮譽教授榮獲2020年澳大利亞總理科學獎
    近日,西澳大學榮譽教授David Blair因首次探測引力波做出的突出貢獻而被授予2020年澳大利亞總理科學獎。  引力波探測器能夠讓科學家們探索了解那些用其他探測方法觀測不到的宇宙部分。OzGrav研究團隊的工作確保了探測器中高功率雷射束的穩定性及反射鏡的光學完善性,並為黑洞碰撞模型提供了理論基礎,使探測到的信號得以明確識別。
  • 從高顏值學霸到生物科學家 他捧起澳洲最高科學獎
    從高顏值學霸到生物科學家——  耕耘九年, 他捧起澳洲最高科學獎  本報記者 聶翠蓉  澳大利亞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亞總理科學獎近日揭曉。在坎培拉國會大廈舉行的頒獎典禮上,首次同時有兩位華人科學家領獎。
  • UTS研究人員榮獲澳大利亞科學屆最高榮譽尤裡卡獎
    近日,被譽為澳大利亞科學屆的「奧斯卡」,澳大利亞最高榮譽的科學獎—2020年澳大利亞尤裡卡獎(Australian Museum Eureka Prize)揭曉。雪梨科技大學的王啟林博士(Dr Qilin Wang) —新興廢水創新者,獲得這一殊榮!
  • 華人科學家獲澳大利亞2020年總理科學獎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0月29日電據澳洲新快網報導,日前,澳大利亞2020年總理科學獎獲獎者公布,其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華人副教授郝曉靜獲得馬爾科姆·麥金託什年度物理科學家獎,獎金為五萬澳元。在此之前,郝曉靜還曾憑藉在無毒太陽能薄膜電池領域的研究,當選澳大利亞最具創新力的30名科學家之一。郝曉靜學習冶金專業,2004年來到澳大利亞。那時,太陽能研究剛剛進入人們的視線,郝曉靜認為這是個朝陽產業,因此決定放棄鋼鐵冶金,轉而投向新能源領域。
  • UNSW新推量子工程學士學位
    unsw的量子工程學生將有機會師從世界上最優秀的量子工程師和科學家,接受在高級電子和通信工程方面的技能培訓,專攻如何設計並控制複雜的量子系統。涵蓋的學科包括納米電子學、微波工程和用於先進傳感器、安全通信和計算的量子技術等。而且也可以修量子工程 & 高級理學雙學士學位哦。
  • 雪梨華裔科學家獲澳洲總理科學獎!莫裡森發微信祝賀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科學家郝曉靜副教授在2020年總理科學獎表彰中獲得馬爾科姆·麥金託什年度物理科學家獎。:澳大利亞科學家引領澳大利亞復甦之路 澳大利亞的居民中有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人才。我國科學界現已走在、並將繼續走在澳大利亞經濟復甦的前線。
  • 國科大科學家王中林獲得愛因斯坦科學獎
    原標題:國科大科學家王中林獲得愛因斯坦科學獎   本報訊(記者 劉婧)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學獲悉,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日前揭曉,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
  • 義大利青年科學家榮獲數學菲爾茲獎 總理表示祝賀
    中新網8月3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8月1日,第28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巴西裡約熱內盧舉行,大會宣布了本屆菲爾茲獎的獲獎者名單。義大利青年科學家阿雷西奧·費加裡(Alessio Figalli)贏得了2018年菲爾茲獎殊榮。義大利總理孔特發文對獲獎者表示祝賀。
  • 澳媒:華人科學家獲澳2020年總理科學獎
    據澳洲新快網報導,日前,澳大利亞2020年總理科學獎獲獎者公布,其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華人副教授郝曉靜獲得馬爾科姆·麥金託什年度物理科學家獎,獎金為五萬澳元。在此之前,郝曉靜還曾憑藉在無毒太陽能薄膜電池領域的研究,當選澳大利亞最具創新力的30名科學家之一。郝曉靜學習冶金專業,2004年來到澳大利亞。那時,太陽能研究剛剛進入人們的視線,郝曉靜認為這是個朝陽產業,因此決定放棄鋼鐵冶金,轉而投向新能源領域。
  • 2021科學突破獎名單揭曉,四位科學家斬獲「生命科學獎」
    當地時間9月10日,科學突破獎基金會宣布了2021年突破獎獲獎者,共有15位科學家上榜。其中,生命科學突破獎由華盛頓大學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以下簡稱:HHMI)的David Baker、哈佛大學和HHMI的Catherine Dulac、
  • 汙水轉能量,華人科學家在澳洲科學界的「奧斯卡」獎中大放光彩
    今年澳洲科學界的「奧斯卡」獎獲獎者之一,雪梨科技大學的王啟林博士說,汙水處理目前實際上佔城市能源消耗的10%到25%。「奧斯卡」獎?澳大利亞博物館尤裡卡獎已有30年歷史,是澳洲最全面的國家級科學獎項,表彰在研究與創新、領導力、科學參與和學校科學領域的傑出成就。
  • 諾獎得主根策爾:尊重科學才能不斷進步
    因為8年前,我已經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克拉福德獎。該獎旨在對諾貝爾獎遺漏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予以獎勵。因此,我想也就這樣了。另外,在過去的幾年中,物理學中的天體物理學獲得了三次諾獎。所以我認為不再可能(落在這個領域)了。今天早上,這讓我感到非常驚奇和高興。」
  • 重磅科學獎項發布!五院士獲百萬大獎,北大學者斬獲四獎
    技術科學獎由清華大學的雒建斌教授以「摩擦中微粒作用機制及超滑機理」項目斬獲;信息技術科學獎本年度空缺。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旨在獎勵那些在國內獨立做出重要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40周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其獲獎成果的原創性思想應由被推薦人提出並主要完成。這兩個獎都重點突顯做出「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鼓勵科學家從事基礎科學研究,並且二者都不接受涉密類研究成果。
  • 華人女科學家郝曉靜獲得澳洲2020年總理科學獎
    近日莫裡森頒布2020年總理科學獎,6位中包含來自新南威爾斯大學的華裔女副教授郝曉靜,她獲得了馬爾科姆·麥金託什年度物理科學家獎,獎金為五萬澳幣。堅持研究太陽能的女工程師馬爾科姆·麥金託什年度物理科學家獎授予郝曉靜副教授,表彰起在太陽能領域的創新精神,使用環保材料研發出新穎的太陽能薄膜電池。
  • 諾獎風向標!19位科學家榮獲2019年度「引文桂冠獎」—新聞—科學網
  • 德國這家研究所為何今年兩獲諾獎:尊重科學才能繼續進步
    因為八年前,我已經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克拉福德獎。該獎旨在對諾貝爾獎遺漏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予以獎勵。因此,我想也就這樣了。另外,在過去的幾年中,物理學中的天體物理學獲得了三次諾獎。默克爾總理讚揚了根澤爾「在探索黑洞方面的開創性成就」。卡裡切克則強調,「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這都是非常特別的一天」。歸根結底,根澤爾的榮譽也是「德國整個科學領域的獎項」。根澤爾自己說,下班後,他會和同事們聚在一起「再喝一杯酒」。
  • 科學無性別,但科學家有性別,說說學術界性別歧視那點事
    202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終於揭曉,由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安妮·道德納(Jennifer A. Doudna)共同斬獲。,但科學家有性別。
  • 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終身教授
    魚羊 伊瓢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傳聞中的「惲(yùn)神」,又斬獲一項大獎——西蒙斯學者獎。 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成為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 「2021科學突破獎」最新發布!
    圖自科學網近日,美國麻薩諸塞州哈佛大學分子生物學家Catherine Dulac發現了雄鼠和雌鼠大腦中良好教養的「開關」,獲得了今年價值300萬美元的「生命科學突破獎」——全球獎金額度最高的科學獎。9月10日,同時公布的還有「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學的其他3個大獎、物理學的2個和數學的1個,以及一些較小的獎項。加州史丹福大學生物學家Lauren O』Connell表示:「Dulac所做的驚人工作真的改變了這個領域。」Dulac小組首次提供證據證明雄鼠和雌鼠的大腦具有相同的與養育有關的神經迴路,而這只是在兩性之間觸發的不同。
  • 華裔科學家榮獲澳洲「科學界奧斯卡」獎項!專注汙水「變廢為寶」
    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 據澳媒《SBS》報導,華人青年學者王啟林博士今年獲得了被稱為澳大利亞「科學界奧斯卡」的尤裡卡獎。澳大利亞博物館尤裡卡獎(Australian Museum Eureka Awards)本周二晚上公布了今年的17位獲獎者,雪梨科技大學(UTS)的環境科學家王啟林博士獲得了其中的「傑出青年研究員獎」(Outstanding Early Career Resear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