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速覽《新聞聯播》:700尾中華鱘放歸長江 提升遺傳多樣性

2020-12-05 央視網新聞

01.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指出,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兩年時間,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截至目前,中央及省市為華池縣投入建制村通暢資金4億多元,111個行政村通上了硬化路,而最後的入戶道路也將在今年全部完成修建,華池縣也將在今年實現貧困縣摘帽。

02.當地時間4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杜布羅夫尼克出席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中東歐16國領導人與會。李克強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會晤以「搭建開放、創新、夥伴之橋」為主題。李克強宣布,中方將於明年在華舉辦第九次「16+1」領導人會晤。隨後,李克強與保加利亞總理博裡索夫、克羅埃西亞總理普連科維奇共同為「16+1全球夥伴中心」揭牌,宣布「16+1全球夥伴中心」正式成立。

03.會晤後,李克強同東道國克羅埃西亞總理普連科維奇共同會見記者。雙方積極評價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取得的新進展,一致認為本次會晤高效務實,成果豐碩,取得圓滿成功。

04.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4月12日在杜布羅夫尼克分別會見了出席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立陶宛總理斯克威爾內利斯、愛沙尼亞總理拉塔斯、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北馬其頓總理扎埃夫、黑山總理馬爾科維奇、波赫部長會議主席茲維茲迪奇和羅馬尼亞總理登奇勒。李克強表示,中國與八國經濟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

05.4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圓滿結束出席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對克羅埃西亞進行正式訪問後,乘專機回到北京。

01.【關鍵詞】西柏坡

太行山深處的西柏坡曾長期被貧困「困擾」,那裡一度土地貧瘠、生產生活條件惡劣。70年過去了,昔日封閉的小山村勇於求新,轉型升級,闖出了新路子。從西柏坡到梁家溝再到北莊,一批小山村依託紅色旅遊、鄉村特色,相繼脫貧。去年平山縣旅遊收入129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2元,全縣甩掉戴了32年的貧困帽。

02.【關鍵詞】環首都生態帶

天津拿出13.5%的市域面積,採取多種措施打造涵蓋林田湖草和溼地的環首都生態屏障帶。天津計劃將這裡分別向南北擴展,在原有林地屏障的基礎上,與天津總面積875平方公裡的七裏海、北大港等四大溼地連通,打造1600平方公裡「林草加溼地」的藍綠兩色環首都生態屏障帶。

03.【關鍵詞】巾幗心向黨 禮讚新中國

今天(13日),由全國婦聯開展的「巾幗心向黨 禮讚新中國」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活動同時還在浙江、廣東、四川、重慶、遼寧等全國千餘個基層社區的「婦女之家」聯動開展,各地群眾通過快閃、傳承紅色精神等活動,用歌聲頌揚偉大祖國,用故事講述國家發展變化、用筆墨書寫家國情懷,為祖國70周年華誕獻上祝福。

04.【關鍵詞】英雄烈士譜

何昆,1898年出生於湖南永興縣;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山艦事件後,何昆離校,先後到三水、武漢、廣州等地進行革命活動。1930年4月16日,在如皋西南老戶莊戰鬥中,何昆中彈犧牲,時年32歲。

05.【關鍵詞】暴雨和強對流雙預警齊發

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持續影響江南和華南等地。今天(13日)下午,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和強對流天氣預警。未來三天,新疆南疆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等多地將有揚沙或浮塵,須做好防風措施。

06.【關鍵詞】中華鱘

今天(13日),700尾中華鱘在湖北宜昌放歸長江。此次放流的中華鱘包括5個年齡梯隊,將提升野生群體遺傳多樣性。自1984年首次實施中華鱘人工增殖放流,已有超過500萬尾各類規格的中華鱘放歸長江。

聯播君有話說:中華鱘被譽為水中「活化石」,是長江水系水生野生動物旗艦物種。讓中華鱘「回家」,對修復長江水生態系統有著重要意義,是我們對過去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補救。

01.【關鍵詞】中斯合作成功典範

斯裡蘭卡是首批宣布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漢班託塔港位於斯裡蘭卡南部海岸,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也是東亞通往歐洲、中東、東非等地的亞歐國際主航線的必經之地。這裡成為了中斯雙方合作的成功典範之一。 2017年12月,中國和斯裡蘭卡正式啟動漢班託塔港合作項目。2018年,這裡全年的貨物吞吐量較上年增長了1.6倍。今年年3月23日,斯裡蘭卡漢班託塔港招商引資一站式服務中心正式啟用。

02.【關鍵詞】利比亞衝突

12日,利比亞東部武裝「國民軍」繼續在首都的黎波裡近郊向效忠「民族團結政府」的軍隊發起進攻。持續一周多的衝突已造成上萬人逃離家園。據世界衛生組織消息,自上周衝突爆發以來,已有至少75人在雙方的交戰中死亡、323人受傷,另有1萬3千多人逃離家園。12日,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裡克呼籲衝突雙方暫時停火,以便讓平民撤離交戰地區,減少更多人員傷亡。

03.【關鍵詞】敘稱以空襲哈馬

據敘利亞媒體13日報導,以色列戰機當天對敘利亞中部哈馬省發動空襲,造成了17名敘利亞士兵受傷。目前,以色列方面還沒有對這起事件進行回應。以色列近年來以打擊伊朗軍事設施為由,多次空襲敘利亞。

04.【關鍵詞】金正恩施政演說

據朝中社13日報導,朝鮮第14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12日在平壤閉幕。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在會議上發表施政演說,要求朝鮮更高地舉起自立的旗幟,把國家的一切力量集中於經濟建設,鞏固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金正恩還表示,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願意嘗試第三次朝美領導人會晤。根據朝鮮憲法,最高人民會議是朝鮮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

01.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競演拉開帷幕

02.《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第八期今晚(13日)播出

03.蘇丹過渡軍事委員會主席辭職

04.美宣布今夏在羅馬尼亞部署「薩德」

05.IMF:「脫歐」不確定性拖累英國經濟

相關焦點

  • 回放 500尾「魚類活化石」中華鱘放歸長江
    回放 500尾「魚類活化石」中華鱘放歸長江
  • 不僅是中華鱘!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的「三峽方案」
    本網訊(袁磊)2020年4月22日,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將在湖北省宜昌市實施第62次中華鱘放流,10000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這將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實施中華鱘保護,是三峽集團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幹主力作用,促進長江流域生態修復,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 4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獲解救放歸長江
    日前(7月25日),在四川宜賓長江李莊段水域,有4尾被非法困於地籠的長江鱘,被當地漁政執法人員解救,並放歸長江。  這是宜賓市翠屏區農林畜牧局水產漁政管理站工作人員在長江李莊段水域巡邏時,搜救到的4尾被困長江鱘。其中,有3尾成魚,1尾幼魚。
  • 1萬尾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中華鱘放歸長江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4月22日訊(記者 張海振)4月22日,記者從中國三峽集團官微了解到,今天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10000尾大大小小的子二代中華鱘回歸長江懷抱,對自然環境中的中華鱘物種資源再做補充。此事迅速登上熱搜,網友評論:「回家了,保護好他們」。
  • 中華鱘研究首次啟用衛星標記追蹤技術
    日前,2020尾大規格中華鱘在湖北宜昌放歸長江,此次放流種群年齡梯隊、平均體長體重均創歷年之最。從1984年至今,中華鱘累計放流58次,達500餘萬尾,其中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華鱘達1.7萬餘尾。 中華鱘是與恐龍同時代的生物,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1.4億年,又被稱為「水中活化石」。
  • 北京海洋館中華鱘回「老家」(組圖)
    本報記者浦峰攝  昨日,在北京海洋館「療養」一年多的兩尾特大野生中華鱘乘車抵達長江荊州段汽渡碼頭,被放歸長江。當日,「長江珍稀水生動物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珍稀水生動物達40萬尾。新華社發  昨日凌晨4點,工作人員為放流活動做準備。
  • 農業農村部:單靠自然繁殖 長江中華鱘滅絕風險非常大
    4月14日,2018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宜昌舉行,500尾中華鱘放歸長江。中新社記者 黃餘洋 攝中新網7月24日電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今日指出,中華鱘的野生群體,如果單靠自然繁殖,滅絕的風險非常大,物種狀況堪憂。
  • 湖北宜昌:2500尾中華鱘、長江鱘「回家」
    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宜昌段舉行 付蓓蓓 攝2020年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綜合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活動11月18日舉行,2500尾大大小小的中華鱘、長江鱘等順著人工通道「刺溜」滑下,回歸長江的懷抱。
  • 三分鐘速覽《新聞聯播》2018.08.29
    三分鐘速覽《新聞聯播》2018.08.29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圖)
    [摘要]湖北漁民在長江打魚時,意外捕獲一條約700斤重的中華鱘。中華鱘在漁網中掙扎時,鼻子受了輕傷,且尾部有舊患,它身上有多處黑色斑點,應患有內傷。這是近20年來該區發現的最大一條中華鱘。通訊員 向軍 攝昨天,新洲一對漁民夫妻誤捕了一條長3.3米,重700多斤的巨型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宜昌市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大鯢放歸野外 頒發「資源保護...
    本網訊(記者宋志豪,通訊員吳勇、李鳳英)5月21日,市生態環境局、湖北五峰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五峰鎮政府、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聯合開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第26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活動。  當日下午,工作人員協同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志願者來到後河保護區,將3尾大鯢放歸自然。
  • 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
    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長江中生活著的野生江豚有2700多頭,2006年、2012年、2017年農業部門、中科院的3次大規模長江豚類科考,結果分別是:1800頭、1045頭、1012頭。這3次科考中,研究人員都沒有在長江武漢段發現江豚。 江豚的繁殖能力較強,不必像中華鱘等洄遊魚類一樣到固定地點繁殖,但為什麼種群數量還是快速下降?
  • 野生中華鱘將絕跡長江重慶段 原因不能怪大壩
    專家稱這與三峽大壩無直接聯繫,3萬尾人工繁殖的小中華鱘昨被放進葛洲壩以下江段繁衍生息 昨日,中華鱘研究所將3.1萬尾平均體長30釐米的中華鱘幼魚放歸長江。新華社發 本報三峽大壩專電昨日,三峽大壩全線到頂之時,3.1萬尾人工繁殖的小中華鱘,也跳進了葛洲壩以下江段繁衍生息。這個消息的另一面是,今後野生中華鱘將告別長江重慶段。位於宜昌的中華鱘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劉燈紅昨日向記者透露,今後,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的中華鱘極有可能在三峽大壩上遊消失怠盡,但它的滅絕與三峽大壩並無直接聯繫。
  • 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長江中生活著的野生江豚有2700多頭,2006年、2012年、2017年農業部門、中科院的3次大規模長江豚類科考,結果分別是:1800頭、1045頭、1012頭。這3次科考中,研究人員都沒有在長江武漢段發現江豚。江豚的繁殖能力較強,不必像中華鱘等洄遊魚類一樣到固定地點繁殖,但為什麼種群數量還是快速下降?
  • 漁民長江中誤捕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巨型中華鱘
    漁民長江中誤捕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巨型中華鱘 來源:長株潭報 作者: 編輯:見習編輯:曉柒 2014-11-17 09:09:59 時刻新聞
  • 36尾中華鱘竟因施工死亡!「水中國寶」何去何從?
    原標題:36尾中華鱘竟因施工死亡 「水中國寶」何去何從?「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是中華鱘,它們能長到4米、1400多斤,是長江特有珍稀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稱為「國寶」,但現在卻面臨著滅絕風險。人工保護性養殖是拯救這個珍惜物種的重要手段。湖北荊州的恆升實業有限公司內建有中華鱘人工繁育的重要保種基地,567尾中華鱘暢遊其中。
  • 新洲漁民長江中誤捕巨型中華鱘 3.3米長重約700斤(圖)
    圖為:長江中撈出大個兒中華鱘圖為:中華鱘頭部有明顯傷痕。(視界網曾吉清 王東升 攝)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揭明玥 通訊員王東升)昨日上午,新洲區雙柳街一漁民在長江打魚時,意外捕獲一條約700斤重的中華鱘。因其身體有多處傷痕,已被送至長江水產研究所治療。  34歲的漁民張錦說,昨日上午9時許,他在長江新洲牧鵝洲附近張網捕魚時,突然發現在離岸400米處的漁網中有很大動靜。他趕緊過去查看,發現網中有一條罕見的大魚。
  • [山西新聞聯播]連線國際:研究揭示為何抹香鯨遺傳多樣性低
    [山西新聞聯播]連線國際:研究揭示為何抹香鯨遺傳多樣性低 連線國際:研究揭示為何抹香鯨遺傳多樣性低。
  • 700萬尾魚苗江津長江段安家!
    胭脂魚、巖原鯉厚頜魴、華鯪……近700萬尾魚苗搖頭晃腦從江津米幫沱碼頭遊進長江好奇了吧?共建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收容救護中心根據協議,三方將共建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收容救護中心,對傷病珍稀特有魚類,和其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救治暫養,康復後即時放歸長江
  • 中華鱘放生求解25年保護困局
    ■核心提示     4月22日,兩條中華鱘被放歸長江。這是保護中華鱘工作啟動25年來,人類第一次將飼養後主動進食的中華鱘放歸。人類希望以這種方式來拯救這種存活億年卻在瀕臨滅絕的古生物,7000裡長江,野生中華鱘的數量已經由1990年的2074尾驟減至257尾。     在已顯陌生的江水中,這兩頭中華鱘能否存活並擔當起挽救家族的使命,目前尚是未知數。     而受汙染的長江、被改變的生態圈,卻令保護者更加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