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宏基因組測序用來診斷腦膜炎和腦炎(NEJM, IF: 79.258)

2021-02-13 SCI天天讀

We enrolled 204 pediatric and adult patients at eight hospitals. Patients were severely ill: 48.5% had been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the 30-day mortality among all study patients was 11.3%. A total of 58 infections of the nervous system were diagnosed in 57 patients (27.9%). Among these 58 infections, metagenomic NGS identified 13 (22%) that were not identified by clinical testing at the source hospital. Among the remaining 45 infections (78%), metagenomic NGS made concurrent diagnoses in 19. Of the 26 infections not identified by metagenomic NGS, 11 were diagnosed by serologic testing only, 7 were diagnosed from tissue samples other than CSF, and 8 were negative on metagenomic NGS owing to low titers of pathogens in CSF. A total of 8 of 13 diagnoses made solely by metagenomic NGS had a likely clinical effect, with 7 of 13 guiding treatment.

相關焦點

  • 研究利用臨床宏基因組測序診斷腦膜炎和腦炎
    研究利用臨床宏基因組測序診斷腦膜炎和腦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19 12:57:30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Charles Y. Chiu小組研究了利用臨床宏基因組測序診斷腦膜炎和腦炎。
  • 宏基因組測序和16S rDNA測序有啥區別?
    編者按 16S rDNA測序及宏基因組測序都是微生物研究和應用的重要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什麼情況下需要做16S測序?什麼情況下需要做宏基因組測序?什麼情況下需要二者結合使用呢?那麼在開始宏基因組測序專題前,小編需要給大家解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16S測序和宏基因組測序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 宏基因組測序(mNGS),風口還是泡沫?
    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環境基因組學、元基因組學,通過直接從環境樣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或RNA,構建宏基因組文庫,利用基因組學的研究策略研究環境樣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遺傳組成、群落功能,並可開發新的生理活性物質(或獲得新基因)。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基於二代測序的宏基因組學(宏基因組測序)成為了臨床的焦點。
  • Nat Med:科學家成功利用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識別人類體液中的病...
    2020年1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利用宏基因組測序技術(metagenomic sequencing)或能快速檢測人類體液樣本中的病原體,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對多種人群開展宏基因組測序檢測,其中大部分人群都是因病住院的患者
  •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化膿性腦膜炎、乙型腦炎、結核性腦膜炎表現
    1.患者害怕獨處,唯恐發生意外,期盼親人的呵護,這一現象說明患者未被滿足的需要是A.生存需要 B.自我成長需要 C.安全需要 D.歸屬需要 E.自尊需要正確答案:C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歸屬和愛的需要
  • 腦脊液病原體分子診斷-新紀元降臨
    然而這些方法有的靈敏度、特異度有限,易受抗菌藥物影響,有的周期較長,臨床仍有相當一部分感染的病原體(15~60% 腦膜炎和 40~70% 的腦炎)不能確定。近年來,分子檢測技術突飛猛進,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了病原體檢測領域。它是指利用標本中的核酸作為檢測對象,對病原體進行檢測的方法。具有特異性、靈敏度高、快速等特點。以下總結了當前已使用的腦脊液病原體分子檢測方法。
  •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新方法可提高細菌、病毒和真菌性腦膜炎的檢出效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燁捷)記者日前從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獲悉,該院兒科轉化醫學研究所感染研究室莫茜教授、曹清教授領銜的感染研究團隊近日在《轉化醫學年鑑》《Annals of Translation Medicine》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首度證明:FilmArray ME Panel可以顯著提高細菌、病毒和真菌性腦膜炎的檢出效率
  • 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宏基因組測序,在本季度獲得資本追捧
    在病毒檢測過程中,一種測序技術獲得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個技術就是宏基因組測序(mNGS)技術。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是以特定環境樣品中整個微生物群落基因組作為研究對象,無需分離培養,直接提取環境樣本的 DNA 進行高通量測序。對於臨床而言,mNGS 可以精準的分析患者樣本全部微生物,這一點對於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研究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 2020華大基因感染分子診斷高峰論壇圓滿結束
    推動感染性疾病精準醫學的發展,探討變革現有疾病診斷、治療和控制模式的新路徑,促進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融合,本次華大基因感染分子診斷高峰論壇圓滿結束。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盧洪洲教授為大家主持了開幕致辭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中國工程院的聞玉梅院士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楊煥明院士進行了大會的開場致辭,分別對感染性疾病的防控、診斷與治療,以及分子診斷技術發展方向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以及總結。
  • 新冠疫情影響下,引燃臨床病原微生物診斷百億市場
    病原微生物診斷技術不斷發展,質譜、PCR、測序等技術促進行業發展 傳統微生物檢測方法在操作簡便性、檢測時間、可檢測的微生物數量、靈敏度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據相關文獻報導,受限於傳統診斷技術和方法,30%-50%的肺炎、60%-80%的腦炎腦膜炎、超40%的敗血症等疾病還不能診斷出致病原因。
  • 宏基因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相關專家建議,可以利用宏基因組測序(mNGS)一網打盡所有病原菌,從而徹底排除「假陰性」。 mNGS簡介 mNGS全稱,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因此這裡面涉及到兩個概念。
  • 崔麗英教授:2019年神經病學領域臨床研究熱點及進展回顧丨年終盤點
    根據殘疾調整生命年指標,腦膜炎是神經系統疾病導致殘疾的四大原因之一,而腦炎與腦膜炎的合計發病率為卒中的1/2。2. 遺傳背景與感染疾病的易感及嚴重程度可能相關除了病原體鑑定,新近的宏基因組二代測序研究開始關注宿主的遺傳因素及其與病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 宏基因組的一些坑和解決方案
    近年來,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對微生物群(微生物組)的研究逐漸加深,研究熱點越來越多集中於環境和生物體相互作用的微生物群。加之測序成本降低,分析技術不斷提升,都使得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宏基因組相較於16s,樣本測序費用還是較高,除了建庫費用主要原因來自於宏基因組樣本測序量大,測序成本高相應分析成本也高(前面案例提到的文章測序數據量達到3000萬reads,成本可想而知)。
  • 基於「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的抗性基因和可移動元件的精確研究
    今天美格基因的佳作推薦基於「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策略提出了一套高效組裝宏基因組數據的分析流程,為抗性基因和可移動元件的精確研究提供了可靠方法。,但沒有結合短序列和長序列的測序方法技術。二、實驗設計1、樣本採集、DNA提取和測序:採集197份腸道定殖了碳青黴烯抗性腸桿菌的臨床樣本,優化核酸提取方案後提取DNA。優化測序試劑和設備等後進行長序列、短序列的宏基因組測序。
  • 將宏基因組技術應用於病原感染診斷,「予果生物」獲北極光創投首輪...
    本輪融資將用於開拓和教育市場、擴充團隊、試劑盒報證以及持續投入更多新產品研發。予果生物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微生物核酸檢測,專注於將宏基因組技術應用於病原感染診斷,現在北京建立近4000平米的總部;在西安建立了近2000平方米的醫學檢驗實驗室,具備臨床基因擴增檢驗資質。
  • 一文讀懂測序技術在新冠病毒檢測中的應用
    在臨床診斷方向,採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一次性完成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多種病原體檢測[1]。針對在新冠疫情中RT-PCR核酸檢測陰性,但臨床表型高度疑似的患者,可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進行進一步確認,同時檢測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所有可能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基因序列,為多重感染或繼發感染的相關病原信息提供參考依據。
  • 號外|風暴前夜的預警器:宏基因測序
    文章報導這個常規治療及病原篩查都沒有確診原因,隨後對腦脊液樣本mNGS篩查,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結果發現一種可疑的致病菌leptospira infection,隨後針對性地使用萬古黴素和頭孢吡肟治療後出院。該團隊確認這是一種尚未報導過的病原微生物。由此,臨床宏基因組正式應用於微生物診斷拉開了帷幕。
  • 張文宏:宏基因組使感染科飛速發展,從新冠開始進入新的時代
    8月22日下午,在上海舉行的華大基因感染分子診斷高峰論壇上,張文宏分享了宏基因組檢測技術在整個大感染科中的應用。基於宏基因組學測序(mNGS)的病原學診斷技術是一種非靶向的廣譜病原學篩查技術,其不依賴於傳統的微生物培養,直接對臨床樣本中的核酸進行高通量測序,能夠快速、客觀地檢測臨床樣本中的較多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
  • 快速看懂腸道菌群宏基因組測序分析報告
    高通量測序平臺16S擴增子測序和宏基因組測序的主要區別如下:測序原理不同16S rDNA基因存在於所有細菌的基因組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該序列包含9個高變區和10個保守區(如下圖),通過對某一段高變區序列(V4區或V3-V4區)進行PCR擴增後進行測序,得到300-500bp左右的序列。
  • 36氪首發|臨床微生物精準診斷成新風口,「迅敏康」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迅敏康組建於2014年,專注於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療,開展創新分子診斷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轉化,是中國最早從事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企業之一。截至目前,迅敏康已自主研發了IngeniSeq臨床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平臺,建立了涵蓋20343種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臨床微生物的資料庫及配套生信分析系統,可對各類臨床樣本(腦脊液、血液、肺泡灌洗液、房水、組織等)進行微生物DNA、RNA測序,並應用於臨床開展精準治療,指導抗感染藥物合理使用,以及改善預後和控制院內感染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