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講堂】現代自然科學重要概念連載五——黎曼幾何

2021-01-19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圖片來源於網絡

數學是科學的先鋒。馬克思曾明確指出「一種科學只有在成功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數學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工具,數學推理為科學探索提供了研究方向。只有數學發展到更高水平,科學才能上升邁上新的理論體系。如在物理學領域,當數學發展水平處於歐幾裡得幾何學時期,科學研究只能建立在靜止力學的基礎上,對應的科學體系是託勒玫的「地心說」;牛頓發明了微積分,科學研究才可能在動態力學的基礎上進行,逐步建立了哥白尼—牛頓的科學體系;當數學發展到非歐幾裡德幾何學階段,愛因斯坦以發展演變的動態宇宙觀,用黎曼幾何推演,才發明了廣義相對論,建立了當今的愛因斯坦—霍金的科學體系。

 

黎曼幾何(Riemannian geometry)由德國數學家黎曼於1854創立,是對空間與幾何概念的深入研究,是所有幾何的基礎。黎曼幾何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推演的重要數學工具,並因其影響而廣為傳播。如今,黎曼幾何學已廣泛用於數學、物理等各個領域。

 

黎曼幾何發展了空間的概念,黎曼提出了n維流形概念,他認為幾何學中的研究對象為「多重廣延量」,空間中的點可以用n個實數(x1, x2, …, xn)作為坐標進行表示。這種空間可以容納不同的度量關係,而我們所處的空間是一種三元延伸量的特例。在歐幾裡得空間中,超出了已知測量範圍的幾何學就要依靠物理學來研究。針對這一問題,黎曼提出了在無限小的意義下,基於無限鄰近點之間的距離仍然滿足勾股定理。由此,將高斯的思想進一步一般化,給出了黎曼度量的概念,用微分弧長度平方所確定的正定二次型理解度量,而賦予黎曼度量的微分流形便為黎曼流形。經典微分幾何曲面論中的誘導度量束縛了幾何的發展,黎曼幾何學幫助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擺脫了這一現狀,為近代數學和物理學的發展提供了幫助。

 

黎曼的研究是以高斯關於曲面的內蘊微分幾何為基礎,引入了流形曲率的概念,通過其可描述歐氏空間及更一般的空間,在所描述的空間中,圖形的形狀和大小不會因為其位置的變換而變化。在黎曼幾何中,最重要的一種對象就是常曲率空間,對於三維空間,有以下三種情形:曲率恆等於零、曲率為負常數、曲率為正常數。前兩種情形分別對應歐幾裡得幾何學和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學,而第三種情形是一種非歐幾何學。因此,黎曼幾何認為在同一平面內任何兩條直線都有公共點。直線可以無限延長,但總的長度是有限的。

 

黎曼幾何的模型是一個經過適當「改進」的球面,黎曼空間本質上是彎曲的。歐幾裡得幾何是黎曼幾何的特例(歐幾裡得幾何是彎曲為零的黎曼幾何)。與傳統空間不同,在黎曼空間裡,坐標線不一定是直的,坐標線之間不一定是互相垂直的,坐標線的尺規也不一定是單位1,可以每個地方都不同。由此經過嚴密邏輯推理而建立起來的幾何體系,就是如今狹義意義下的黎曼幾何,是曲率為正常數的幾何,也就是普通球面上的幾何,又叫球面幾何。

 

其後,黎曼幾何學進一步發展,克裡斯託費爾和利普希茨等解決了黎曼幾何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微分形式的等級問題;裡奇發展了張量分析方法,這一研究成果在廣義相對論中廣泛應用;霍普夫對黎曼空間微分結構與拓撲結構的關係進行了研究;嘉當開創並發展了外微分形式與活動標架法,建立了黎曼幾何與李群之間的聯繫。及至1915年,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運用黎曼幾何和張量分析工具,黎曼幾何的研究和應用更加廣泛。時至今日,科學家對黎曼幾何問題的研究還在不斷進行,從局部發展到整體,並結合多個學科,由此對現代數學和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責任編輯梁雨薇,主編李志民)


相關焦點

  • 現代自然科學重要概念連載一
    現代自然科學重要概念連載一重力加速度常數g  重力加速度(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是一個物體受重力作用的情況下所具有的加速度,也叫自由落體加速度,用g表示,其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加速度的測定,對物理學、地球物理學、重力探礦、空間科學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地球物理學中應用g值預測地震,要求在研究中觀測重力長期的細微的變化,即所謂g的長度;這種變化可能是由於地殼運動,地球的內部結構和形狀的演變,太陽系中動力常數的長度以及引力常數G的變化等等。觀測這些變化要求g值的計量不確定度達10-8至10-9量級。
  • 【主編講堂】現代自然科學重要概念連載二——質能轉換方程E=mc2
    質能轉換方程是狹義相對論的重要推論,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該方程是描述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當量關係的方程,其公式為E=mc²,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質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常量,c=299 792.458 km/s)。
  • 連載(完結篇) | (12/13) 不朽的數學家黎曼的那些被忘卻的故事
    這一節, 我們用這些觀點來看待黎曼的工作.  數學家 Fields 把數學家分為五類, 並且給出了切實的原則. 我們從他的原則開始. 黎曼希望理解整個世界的運行模式. 我們可以引用黎曼的原話 [Kle, p. 233]:  我的主要工作與自然界定律的新概念有關, 它們由其他基本概念所表達. 我們可以通過熱、光、磁與電相互作用的實驗數據來研究它們之間的聯繫.
  • 閒聊黎曼幾何
    最重要的是,在鯨魚幾何中曲率是負值。這就是說,最初平行的直線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大。這些現象都超出了歐幾裡德幾何的範圍,需要黎曼幾何來解釋。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所著的《幾何原本》中有五條公理。這五條公裡中有一條公理與眾不同,遠比其他的公理複雜,這就是著名的平行公理。正是數學家們對這一公理的懷疑,產生了著名的黎曼幾何。
  • 「黎曼幾何」與「狹義相對論」的相遇,驚豔了整個人類的現代文明
    他們發現《幾何原本》的「第五公設」似乎有問題,並由此推理出與「歐式幾何」完全不同的「新的幾何體系」,這個「新的幾何體系」被後人稱為「非歐幾何」。「非歐幾何」分別由羅巴切夫斯基和黎曼所創,因而分別稱為「羅氏幾何」和「黎曼幾何」。
  • 平行線及相關的數學發展---不存在平行線:黎曼幾何
    黎曼幾何現在,假定我們可知的空間範圍是無限的,但是有界的。這個命題似乎是令人費解的,可是想到地球表面就可以理解了:一個人只要能爬得了山涉得了水,他就可以在地球表面無限制地走下去,但是地球的大小是有限的。這個命題又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它是構成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幾何空間的思想基礎。
  • 黎曼成就一覽
    2.對多值函數定義黎曼曲面.3.黎曼曲面的拓撲(黎曼是第一個研究曲面拓撲的人,他引進橫剖線的方法來研究曲面的連通性質).4.黎曼曲面上的函數論(黎曼研究的基本問題是黎曼曲面上函數的存在性及唯一性問題.他比以前數學家的先進之處在於,函數的存在不必通過構造出解析表達式來證明,黎曼可以通過其奇點來定義,這對後世數學有重要影響.).
  • 黎曼幾何丨平行線相交在這裡,黑洞誕生也在這裡
    歐氏幾何說,只能作一條;羅氏幾何說,至少可以作兩條(包括一組和無數)。黎曼慢悠悠地反問:誰知道平行線相交還是不相交呢?「平行線公理」的世紀之爭,最終終結於黎曼。黎曼提出:過直線外一點,一條平行線也作不出來。(這是人話嗎?)
  • 高斯和黎曼,誰更偉大?
    備用號已開設數學題專欄,每一期將精心挑選一道數學題,涉及幾何,代數,邏輯,拓撲,概率,數論,邏輯等所有數學領域。一,我發現最近有一篇論述德國十大數學家的文章《德國最有影響力的十位數學家》在許多公眾號上流傳,這篇文章把黎曼排在第一位,認為黎曼的成就遠遠超過高斯,在講述完高斯的數學成就後,作者表示
  • 黎曼幾何學習筆記(二):基本概念(1)
    2 基本概念2.1 黎曼度量定義2.1.1: 流形上的黎曼度量命題2.1.1: 任意流形上都存在黎曼度量.Proof. 在每個坐標卡上定義局部度量, 再利用單位分解的存在性線性組合起來即可.2.2 黎曼流形的度量結構有了黎曼度量後, 就可以在流形上定義度量結構了, 首先定義曲線的長度.
  • 一個破事說明,《黎曼幾何》的序言
    下面是《黎曼幾何另一方面我也要指出,書中的概念和結果所以被認為是基本性的,並不是因為某某權威說過是如此如此,而是因為經過時間的考驗後,發現確切是如此的。就是說,從經驗的總結,我們現在知道這些概念和定理是有用和必需的。所以一個初學者應該致力於探求所學的為什麼是有用的和必需的,否則不能對所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種治學態度,其實不單是適用於數學上,而且是適用於一切學問的領域上的,包括社會科學在內。
  • 「黎曼幾何」證明了高維空間的存在,高維空間的生物長什麼樣子?
    但隨著人類對空間維度的思考,歐幾裡得幾何似乎不適合高維度空間的探索,因此黎曼提出了「黎曼幾何」,該理論在數學上證明了高維空間是存在的,那麼是否也存在高維生物呢?在中學的數學課本中我們曾經認識一位古希臘的數學家,他被譽為「幾何之父」,他就是歐幾裡得。他所撰寫的《幾何原本》被認為是歐洲數學發展的基礎,我們在數學課本上學到的關於圓錐曲線的內容幾乎都是他提出來的。
  • 德國天才數學家——黎曼
    德國天才數學家——黎曼2、主要貢獻:現代解析數論的奠基者,組合拓撲學的開創者,黎曼幾何的創立者。創造了如黎曼函數、黎曼積分、黎曼引理、黎曼流形、黎曼映照定理、黎曼-希爾伯特問題、黎曼思路迴環矩陣、黎曼曲面等。3、1840年黎曼進入中學學習,自學了瑞士數學家歐拉、法國數學家勒讓德等人的數學著作,用6天時間系統研究了勒讓德的名著《數論》。
  • 現代自然科學重要概念連載三--化學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繫,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之一。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後被填滿。當原子結構的奧秘被發現時,編排依據由相對原子質量改為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或核電荷數﹚,形成了現行的元素周期表。  利用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成功預測了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特性(鎵、鈧、鍺)。
  • 絕世傳奇,怪誕的非歐幾何
    ,而歐幾裡得在《幾何原本》中提出的五個公設也當然地被視為這至高真理的核心。從黎曼幾何發現起,就註定了不平凡,經過後續無數數學家們的完善和發展,黎曼幾何不僅對拓撲學、偏微分方程、多複變函數理論等數學分支產生重要影響,更直接影響現代物理學的發展。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正是以黎曼幾何為數學基礎。
  • 在自然科學的發展中,數學和物理哪一個更為重要?
    在自然科學發展過程中,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而數學是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對於一個大學理工科的學生來說,除了自己的專業課之外,數學是一門必修而且必須精通的一門課程。對於一名數學專業的學生或者數學家來說,數學本身就是一門獨立的自然科學。
  • 贈書 除了微分幾何 黎曼幾何 代數幾何 還學什麼幾何?
    最近在思考的問題,當我們談論幾何,我們在談論什麼?「辛幾何,復幾何,代數幾何,計算幾何,離散幾何,代數曲線曲面,拓撲,幾何分析,巴拿赫空間上的幾何,非交換幾何,微分流形,黎曼幾何,非交換幾何,羅巴切夫斯基幾何,歐式幾何,算術幾何,微分幾何·····」我的身邊充滿了幾何的名詞,也充滿的熱愛幾何的學者:葉中豪老師,閆偉鋒老師,張甲老師,劉小平老師,李少龍老師,張明明老師···和一群熱愛幾何的人結識
  • 黎曼:數學家、物理學家
    由於從小酷愛數學,黎曼在學習哲學和神學的同時也聽些數學課。黎曼被這裡的數學教學和數學研究的氣氛所感染,決定放棄神學,專攻數學。    1847年,黎曼轉到柏林大學學習,成為雅可比、狄利克萊、施泰納、艾森斯坦的學生。1849年重回哥廷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成為高斯晚年的學生。
  • 如何自學黎曼幾何?
    這兩門課,是學習黎曼幾何的預熱課程,先學這兩門課程再學黎曼幾何會輕鬆不少;沒有這兩門課程也是可以學習黎曼幾何,但是困難就會很多,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還需要回補這兩門課程裡的部分內容。從這一階段開始,國內的好用教材就比較缺乏了。我所找到的個人認為還比較好懂的國內教材是:《微分幾何》 (周建偉 編著 2008年版)、藍皮封面。
  • 劉若川:解析黎曼幾何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四維的
    在數學研討會上,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副教授劉若川發表了題為《黎曼與黎曼假設》的演講。  劉若川首先提到了千禧年七大數學問題,第一,P和NP問題;第二,霍奇猜想;第三,龐加萊猜想;第四,黎曼假設;第五,楊-米爾斯方程;第六,納維-斯託克斯方程;第七,BSD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