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裡,我從高中一年級就開始遭受失眠的折磨了。
說起來,我那年的生活並無異常,學業沒給我什麼壓力,也沒哪個漂亮姑娘讓我神魂顛倒。
但我就是純粹地睡不著覺。很多個夜裡,我靜靜地躺在學生寢室的床上(我不想打擾到別人),聽著室友們打鼾磨牙,聽著寢室外偶有的聲響,期盼著睡神的眷顧……
那種滋味,很不好受。
也就是從高中一年級起,我就開始留意和嘗試各種各樣的「睡覺方法」。
這些方法,有的有些效果,有的對我完全不起作用,有的湊效過一段時間而後又失效……
「久病成良醫」,現在的我已經了解甚至可以說掌握了很多種「睡覺方法」,睡眠狀況也較之以前好了很多。
不過,我依然不願意放過任何進一步增強我「睡眠技能」的機會。
所以,當遇到這本《濃縮睡眠法——如何睡少又睡好》(後文簡稱《濃縮睡眠法》)時,我幾乎是如饑似渴般地捧起了它。
書的作者是日本的睡眠治療師松本美榮,據說她已為5000多人解決了睡眠困擾。這本書的譯者也很用心,翻譯之後的語言依然溫和而親切,讀起來就好似在聽一位鄰家大姐在「絮絮叨叨」,我個人很喜歡這種語言風格的「工具書」。
讀書過程中,我很放鬆,書裡的一些內容還勾起了我與失眠「戰鬥」的很多回憶。
讀完之後,我很想與人分享一下這本書裡的一些內容以及我的一些「失眠回憶」。
1 為什麼睡不著
我記得,讀高中時,當我把失眠的事告訴親人和朋友時,經常得到的回應是:
「不要想那麼多。」
「不要有什麼壓力。」
「身體有沒有不舒服?」
……
言下之意,失眠應該是「想得多」、「壓力大」或「身體不舒服」導致。
但是,對高中時的我而言,這些因素都不存在,而我依然經常失眠。
為什麼我會睡不著覺?這個問題曾困擾過我一段時間。
不過,隨著年齡漸長,當我真的開始「想得多」、「壓力大」之後,也就漸漸忘記了這個問題。
在讀這本《濃縮睡眠法》時,我又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而且,我也驚喜地從書中找到了答案。
原來,「想得多」、「壓力大」並不是失眠的直接原因,儘管這些問題的確會間接地導致失眠。
失眠的直接原因是,交感神經神經持續興奮,從而抑制了促使人們睡眠的副交感神經。
進一步講,人類的腦力活動能讓交感神經持續興奮,而體力活動能讓副交感神經活躍。
「想得多」、「壓力大」之類的問題能促成交感神經神經興奮這個「直接原因」,但是,促成這個「直接原因」的還有其它一些因素,例如,腦力活動太多或體力運動太少。
就我個人而言,我之所以從高中一年級開始失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的運動量「突然」減小。
讀小學和初中時,我住在家裡,學校離家大概有兩千米,每天來回8趟(早自習、上午、下午和晚自習各2趟)。
即使沒有其它任何運動,我每天也會有一兩萬米的徒步。
高中一年級,我開始住學校寢室,吃飯、睡覺都在學校,這一兩萬米的步行自然也就沒有了。所以,我就開始睡不著了。
事實上,腦力活動多而體力運動少也是導致當前失眠人數越來越多的最重要原因。
我曾經看過一個調查報導,說中國當前大概有3億人正在承受失眠或睡眠不足的困擾。
好像還有人因此感嘆中國當前人們的壓力太大,甚至還有人說都是房價太高鬧的。
事實上,這事兒與壓力、房價關係真不大。
從《濃縮睡眠法》這本書裡,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遭受失眠或睡眠不足困擾的人也是越來越多。
而且,若我們瀏覽一下與人們睡眠質量的相關調查報導,我們將不難發現,在世界各地,遭受失眠或睡眠不足困擾的人都是越來越多。
《濃縮睡眠法》裡的理論可以解釋這一現象。自工業革命以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漸漸地將世界各地的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但同時也悄然增加了人類的腦力勞動。
這樣的變化讓人類的基因猝不及防,我們現代人的基因及身體的應對機制與古代人甚至原始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原始人、古代人一般不需要繁重的腦力勞動,絕少出現「腦疲勞」的問題,人類基因裡也就沒有進化出自動解決這一問題的本能應對機制。
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繁重的腦力勞動,人類就睡不著了。
2 如何快速入睡
我們在討論上一個問題——即「為什麼睡不著」——時,事實上已經給出了「如何快速入睡」這個問題的答案。
簡單而言,就是要消除「腦疲勞」,或者說,是要激活我們的副交感神經或抑制交感神經。
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或許是,遠離腦力勞動、專事體力勞動,像古代人甚至原始人那樣生活。
如此以來,快速入睡肯定就不成問題了。不過,在當代社會,恐怕沒有誰會願意主動這樣做。幸運的是,我們也不必這樣做。
《濃縮睡眠法》裡介紹了很多消除「腦疲勞」、助人快速入睡的具體方法,如按摩、冥想、輸出不安等。
在這裡,我想把冥想和輸出不安這兩種方法「揉」在一起講一講。因為,這兩種方法我在看這本書之前都已經在用,算是有一些心得。
說起來,我開始了解「冥想」,是因為一本有關佛學的書。看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東西或許能讓人快速入睡。
當天晚上我就試了一下,效果果然不錯。從此之後,我幾乎每天都是用這個方法入睡的,當然,也有不湊效的時候。
以助睡為目的的「冥想」其實就是「安撫」大腦的一種方法,只有讓我們的大腦「安靜」下來,我們才能睡著。
大腦卻不像我們的胳膊、腿那樣「聽話」,你越是「命令」它安靜,它可能越是「不安分」,所以,我們只能使用「安撫」的手段。
冥想,具體說來,我們要儘量將自己全部的「腦力」用於感受自己的呼吸,努力感受呼吸時自己身體各個部分的狀態變化。
按《濃縮睡眠法》裡的說法,冥想會抑制我們的交感神經,幫我們的副交感神經控制奪得對我們身體的控制權,我們自然也就能睡著了。
即使平時睡眠狀態很好的人,可能偶爾也會因為一些煩心事或即將發生的大事而失眠,「輸出不安」法應對的主要就是這種失眠。
在《濃縮睡眠法》裡,作者說要把引起我們失眠的不安具體化並輸出,並建議我們把這些不安寫出來。
這種方法,我在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的著作《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裡也見過。儘管兩本書對這種方法的表述不完全一致,但內核似乎是一樣的。
武志紅老師沒說讓我們把不安寫出來,而是要我們允許「這種感覺在身體裡自由地流動」。也就是說,我們不用刻意壓制或強化這種感覺,只需要用心感受,感受這股「能量」流過我們身體各個部位時給這些部位帶來的變化。
相對而言,我更願意嘗試武志紅老師的方法。因為很多時候,我不太願意爬起來把自己的不安輸出成文字。而且,武志紅老師的這個方法還可以和「冥想」結合起來使用。
當然,我並不認為《濃縮睡眠法》裡「輸出不安」方法有問題。事實上,「寫下」不安也好,讓不安「自由流動」也好,都是「輸出不安」的具體方式。我不太願意嘗試的,或許正是他人喜愛的。
看完武志紅老師的《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之後,我在心煩或緊張時,常常使用這種「輸出不安」的方法。
效果,自然是有時湊效、有時失效。
我對這樣的效果還算滿意,畢竟對「睡眠」這種龐大的系統工程,我們似乎也不可能因為一兩本書就能迅速而完美地建好它。
3 如何睡少又睡好
這本《濃縮睡眠法》的副標題是「如何睡少又睡好」,或許在作者看來,「睡少又睡好」才是這個「濃縮睡眠法」的最終追求。
不過,作為一個長期遭受過「失眠」折磨的人,我之前從未奢望過這個狀態,甚至不相信這種高超的「睡覺技能」可以後天習得。
我當然也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能夠「睡少又睡好」的人,如拿破崙、愛迪生、孫正義、歐巴馬等,但我總覺得這種「技能」是與生俱來的。
在《濃縮睡眠法》裡,作者松本美榮說,「睡少又睡好」這種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儘管有些人肯定會更有天賦。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接受了作者的這一觀點,而且我還對照一下自己,發現自己似乎已經走在了通往「睡少又睡好」的康莊大道上。
松本美榮認為,較之睡眠總時長,深度睡眠的時長更為重要。很多人長時間睡眠後仍感覺疲憊,主要原因就是深度睡眠在睡眠總時長裡所佔的比例過小。
而深度睡眠在睡眠總時長裡所佔的比例主要取決於人的腦活動狀態、血液循環狀態以及睡眠環境這三方面,而這三個方面都是可以在後天幹預的。
松本美榮所謂的「濃縮睡眠法」,其實就是從這三個方面改善睡眠質量的一系列方法的組合。作者松本美榮說,她用這套方法已經把她本人培養成了「睡少又睡好」者,她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3個小時左右。
我們前面提到的「冥想」、「輸出不安」就是改善腦活動狀態的具體方法,而睡眠環境的改善似乎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都不困難,所以,接下來,我想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談談改善血液循環的方法。
《濃縮睡眠法》提到適度地增加運動量是改善血液循環狀態的一個重要途徑,而且,增加運動量還有利於緩解我們的腦疲勞。所以,經常運動或健身對於實現「睡少又睡好」大有益處。
這一點我有所體會,我堅持每日健身已近3年,雖未收穫彭于晏那般優美的肌肉,但睡眠質量有了很大改善。
我依然還偶有失眠,但失眠的頻率較之以前低了很多,3年前大概1周1次,現在差不多20多天才有一次。
而且,我似乎也在向「睡少又睡好」者靠近。與我認識的絕大多數人相比,我每天的睡眠時間算是比較少的(不足6.5個小時),但白天基本上都能生龍活虎地工作、健身和帶娃。
血液循環狀態當然與我們的飲食習慣也有很大關聯,《濃縮睡眠法》裡也有一些這方面的建議。
在這裡,我就不羅列這些建議了。一方面,是我不想讓此文太長;另一方面,是這些建議其實和我們健身人士得到的飲食建議基本上是一致的。
所以,基本上,只要我們認認真真地健身,即使我們不刻意地關注睡眠質量,我們的睡眠質量也會水到渠成地得到改善。
可能有人會對堅持運動或健身信心不足,擔心會沒時間。這一點,《濃縮睡眠法》也有提及,書裡建議我們可以先從小運動量做起,例如,每天做6個深蹲(這個時間我們總是可以抽出來吧)。
作為一個堅持每日健身近3年的人,我也想說,如果有見縫插針的意識,即使很忙的人也能堅持下去。
其實,我的工作不算輕閒,工作之外,還要接送和照顧六七歲的女兒。
我現在的健身安排一般是這樣的:早餐前,做些伏地挺身、啞鈴之類,時間不超過30分鐘;中午和下午,在校門口等女兒放學時,拉幾組引體向上(那裡恰好有幾個單槓);女兒跳繩(小學有要求)時,在邊上陪她跳。
如此安排,似乎就完全不需要刻意為健身安排時間了。當然,若有時間去健身房,也許效果會更好。
4 好好睡覺,天天向上
在現代社會,「睡覺」已經成為一種競爭能力。
「睡覺」能力強的人,能夠更高效地利用時間,事業上獲得成功的概率會更大。而且,更關鍵的是,即使是同樣的成功,「會睡覺」的人往往活得更快樂一些。
遺憾的是,我在這方面明顯先天不足;而讓我欣慰的是,這種先天不足是後天可補的,而且我的「睡覺」能力似乎也在一點點的提升(儘管速度有點慢)。
我覺得,《濃縮睡眠法》裡的一些方法應該能讓我可憐的「睡覺能力」再提高一些,我決定試試。
當然,根據我與「失眠」多年的對抗經驗,我知道「睡覺能力」的提高絕不可能一日千裡,只能日拱一卒、靜待花開了。
我想有耐心,畢竟我承受「失眠」的困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最後,願所有被「失眠」問題困擾的朋友都能好好睡覺、天天向上。
#治療失眠#